登陆注册
1780700000044

第44章 医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3)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著。它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0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共52卷,明李时珍撰。全书近200万字,载有药物近2000种,收集医方上万个,绘制精美插图上千幅。它是作者在总结前人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20多年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察订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了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还涉及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冶金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以及天文学、气象学等领域,是一部世界级的博物学著作。

■ 医药禁忌——宁信其有,勿信其无 ■

我国历史悠久,在医疗卫生习俗中有着名目繁多的禁忌。其中有些带有强烈的封建迷信色彩,但也有一些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对这些禁忌,人们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即使明知其未必是真,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施药不施方

古代医家宁可送人以药,也不愿授人以方,因为送人方子就等于是砸了自己的饭碗。另外,医家忌讳过年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金破灾才行。正所谓“医不叩门,有请才行”,平时出诊忌敲患者的门,因为叩门等于主动找人看病。

医家认为,男女房事是养生的关键内容,与此有关的禁忌很多。如“百里行房者病,行房千里者死”,就是说长途奔波之后不宜行房。另外,醉后饱后忌行房,否则会损伤五脏。眼病未痊愈也忌行房,以防失明。筋骨受伤后三个月内忌行房,百日内行房者死,刚过百日就行房可致残废。行房的场所忌阴冷,行房后感冒风寒忌吃冷食、忌喝凉水。以上的禁忌中,迷信成分较少,多与生理健康有关。

关于药的禁忌,主要是抓药时药方不能反叠,否则药与病反,没有功效;抓好药后要直接回家,不能提着药包去串门,否则对方会认为你给他家带来了晦气,也不宜放在自己的锅台、窗台、炕台上;煎药剩下来的药渣最好端出去倒在门外的大路上,最忌把药留在家里过年,否则就会认为新的一年家中将不断有人生病。

“反”“畏”禁忌

民间用中草药治疗疾病,以内服为主,用药十分谨慎,有许多禁忌。如按照中医理论,用凉药去火。如果用反了,就会火上浇油。用药最大的禁忌是“药性相反”与“药性相畏”,俗称“十八反”“十九畏”。

关于忌口,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治病期间或病愈一段时间内不准吃某物。如斑疹疮毒之类,忌食鱼虾等“发物”,以免病情加重或复发;一些慢性病愈后,不能吃猪头肉,食后易旧病复发。二是服某种药物后忌食某物,以免影响疗效甚至引起死亡。如服茯苓忌食醋,服黄连、桔梗忌食猪肉,服薄荷忌食鳖肉等。

孕妇在饮食方面,忌食兔肉,恐小儿豁唇;忌食驴肉、马肉,恐孕期延长;忌食鱼肉,恐生下孩子易得皮肤病等。最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认为,孕妇想吃什么就是胎儿想吃什么,如果吃不到,胎儿就会急出红眼病,因此在民间,孕妇特别想吃的东西,就一定要千方百计让她吃到。

在中国古代,医诊妇人不得以手近其身。《后汉书》记载,有一位李将军,他的妻子病了,请华佗视脉,就是用眼睛看脉,而不能用手触摸。华佗看了后,说是男孩儿,并请人用手摸孕妇肚子,在左是男胎,在右是女胎。结果非常灵验。

唐、宋时期,医生为妇女看病把脉,病人往往睡在床帐里,只伸出手让医家搭脉,身体并不外露。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明、清。

晴雯诊病

《红楼梦》中写道,宝玉丫鬟晴雯病了,宝玉让人从外面请了一个医生,当太医进来时,“这里的丫鬟都回避了,有三四个娃娃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

可见,古代为妇女医病有很多规矩,特别是有些妇女病,或某些部位的病,女病人不便启齿。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妇科医生都备有一个木雕、牙雕或瓷的全裸女偶,形象逼真,病人如有不便口叙之处,只是指一指女偶身上相同的部位就可。

“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封建习俗受到冲击,妇女治病比以前开放多了。医家们再也不用视脉或隔着帘子给妇女把脉了。

■ 上医医国——古代医家的人格追求 ■

俗话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中国古代很多医学家出身于儒,后因种种原因由儒而医。如东汉的张仲景、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王冰、宋代的许叔微、金代的成无己、明代的戴思恭等,成为良医是他们的一种心理慰藉。《国语》中说:“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于是,“上医医国”便成了古代医家的最高人格追求。

医学虽然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这就使其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性。古人对医学的社会功能早有概括,认为医学可以“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

中医是在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理论体系,其观念中的人文世界是极为丰富的。中医在医理上与儒学有诸多相互融合、渗透的地方。《礼记·大学》指出,儒家学者的最高人生目标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医家与之有着共同的目标。

相的贤明与否,关系到国家天下的安危,医的良庸则关系到人的健康寿夭。同时医学作为“仁术”,通过医学家的活动,将仁爱之心播散到黎民百姓中去,即《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张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孙思邈“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治天下如同治病

治天下其犹医乎?医切脉以知证,审证以为方……故治乱,证也;纪纲,脉也;道德刑政,方与法也;人才,药也……殷之政尚质,周乘其弊而救之以文;秦用酷刑苛法以钳天下;天下苦之,而汉乘之以宽大,守之以宁一,其方与证对,其用药也无舛。天下之病,有不瘳者鲜矣。——《郁离子》

医学使家庭亲睦,人伦有序,以此达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从而充分体现其社会功能。故治国与治病是相通的,医国与医人是相互吻合的。故《医学心悟·序》曰:“相之良,则安天下;医之良,则自乡而国罔不获济。”因此古人有“医良则相,庸则匠”之说。

“上医医国”在社会上影响颇大,一些文人志士每以“活国医”“医国策”自诩。黄庭坚说:“诚求活国医,何忍弃和缓。”陆游说:“胸次岂无医国策,囊中幸有活人方。”辛弃疾说:“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受这种氛围的影响,一些医家提出要“以医理论国事”。《史记》中提到,伊尹在向商汤陈述治国之策时,曾以医为喻:“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清代医家徐大椿的“医道通治道论”,则专门探讨了治病与治国的相通之处。“治身犹治天下也。天下之乱,有由乎天者,有由乎人者。而人之病,有由乎先天者,有由乎后天者。先天之病,非其人之善养与服大药不能免于夭折,犹之天生之乱,非大圣大贤不能平也。”

以医理论国事,体现了古代医家的参政议政意识,如元代许国桢、明代戴思恭等还亲自参与了国事。“药王”孙思邈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钻研医道,济世救人,成为“上医”,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人格价值的理想追求。

下 篇

阅人生百态

—— 体味尘世酸甜苦辣

纷繁驳杂的三教九流,流落民间,逐渐演化为下里巴人的各色人群、职业和行当。他们中既有文人、官员、师爷、塾师、丹青,又有武人、镖师和农人;既有商贾、药铺、当铺,又有优伶、风水先生、算命先生和厨师;既有媒人、丫鬟、娼妓、宦官,又有赌博、帮会、恶棍。他们共同组成了一幅绚丽鲜活而又五味杂陈的世态风情画卷。

同类推荐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中华成语故事(利)

    中华成语故事(利)

    成语源远流长,是汉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多源于历史典故诗词歌赋和寓言故事中。成语把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浓郁的文学色彩融为一体,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每个成语都是个故事,它的形式虽然简单,但却形象生动,十分富有表现力,往往几个字就能说出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发人深省,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1912年经济学家荀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创新行为在历史上长期是一种企业家的个人行为,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多机构参与的系统行为,因此,20世纪80年代,人们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和理论。由于创新的系统性以及创新系统的复杂性,人们越来越注意从社会、政治和科技、文化的角度来理解企业、企业之外的其他机构在创新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如果把企业之外的不同机构或者不同社会角色在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孤立起来,特别是撇开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联系,就往往容易把创新这个概念单纯理解为“创造新东西”。
  • 三色堇

    三色堇

    国破城亡,女皇以身殉国,繁华一梦过后,一切本该烟消云散,却谁也没想到这正是另外一场浩劫的开端。季幽淋原本是个脸上长着奇怪胎记的小女孩,在二十一世纪过着自卑、胆怯的生活。没想到平静的日子忽然被打破,她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成了沧云国一支后裔部落的命运之女,为了复国而四处奔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色斗师:修罗庶小姐

    绝色斗师:修罗庶小姐

    【已完结,请亲们放心阅读】他说“云菲,对不起,我骗了你,这是个必输的赌。只有我的消失才能换来世间的安稳,对不起,我丢下了你和孩子。我失信了。这一辈子我最真的一句话,一定没有骗你————我的妻,洛云菲。”【敬请期待下一本,带你走进震撼的情感世界里】
  •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相府嫡女:五毒大小姐

    【新文——盛宠弃妃:神医六小姐已经发布,很纯很纯的爱,很美很美的情,很深很深的恋。看弃女重生,素手弄风云,剥开重重阴谋,收获完美爱情】她端午节出生,是防爹克娘五毒俱全的毒女,虽是尊贵嫡女,却被弃如敝履。前世,她毕生谋略为萧澈夺天下,最后他却勾结妹妹害她性命。这一世,她必定刀枪不入、恣意张狂,打得他们摇尾乞怜。渣男哀求她垂怜,渣爹乞求她亲近,继母、妹妹跪地求饶……她冷冷一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在她的字典里,没有饶恕只有罪有应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江湖秘事

    江湖秘事

    在我们还不知道“四大天王”的时候,就知道了江湖上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他们神功盖世,独霸一方。对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江湖小报时时连载,可是在这一个个传奇故事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真相呢?
  • 嫡女不得宠:美人缠心

    嫡女不得宠:美人缠心

    尹天夕,尹家嫡女,胆小懦弱,嫡女之身却保不了她的安稳日子。再次睁眼,怯弱的眼神里多了一丝清明,宅女的性子里多了一份从容。姨娘设计陷害,姐妹勾心斗角、争宠夺爱。不好意思,我尹天夕不是软杮子,你有过墙梯,我有张良计。什么牛鬼蛇神、阎王小鬼,她通通不怕。让这些古代女人好好见识一下,现代宅女高深莫测的七窍玲珑心!◆◆片段一:◆◆一位中年美艳妇人,踩着细碎的步子,‘砰’的一声她身边的人推开大门:尹天夕,看你做的好事。尹天夕微微一笑:姨娘说的是哪一件事情?我好事做太多,记不清是哪一件了。姨娘二字提醒中年美妇自己的身份。被唤作姨娘身边的嬷嬷冷冷一笑:四小姐好差的记性,竟然敢跟夫人撒谎。说完大手一挥想要擒住尹天夕,一声惨叫,只见手心里满是针眼,滴滴红血似泪而下。尹天夕玩味:哟,还没拆了我。自己就先变成刺猬了?你说是吧,‘夫人’。◆◆片段二:◆◆尹天夕的画眉淡淡的皱拢在一起,脸上有着十足的困惑。好吧,她嫁了一个嫡子,一个久病缠身、命不长久的病秧子,空有嫡子之名,跟她这个嫡女真算是半斤八两,只是。。。“娘子。。。你要对我负责啊。。。”气若游丝的一抹声音传了过来。尹天夕一下子就僵住了,零乱的床铺,糜烂的气息,还有身上的异样,她似乎把病秧子相公给爆了?殊不知,世上扮猪吃老虎的人是何其多啊,谁把谁给爆了,有待考证。此文种田+家斗,女主宅性十足,轻松小白风,一对一。糖糖的新文:《丑颜皇后要休夫》苏瑾洛:十足小人,睚眦必报!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人害我分毫,我追人千里,仇从来没有隔夜的道理。强势不容欺的女人穿越成为一个丑颜任人笑的弱女子,自此翻天覆地。◆◆推荐糖糖自己的文◆◆《相公你真坏》世界上最杯具的事有两种,一则没有男人,二则男人太多。很显然的,莫芊涵就属于第二种。她本是21世纪几乎刀不离手的外科医生,怎料一觉醒来,竟成一个人见人厌,狗见狗咬,神见神都要唾弃三声的超级花痴女?!好吧,既然没得选择,那就努力挽回自己的形象。于是,花痴女成了女神捕,二手货成了抢手妻,看着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男人,某女终于望天无语。◆◆推荐好友的文◆◆《上—邪》狂想曲《狂诱御龙》狂想曲《妻上夫下》狂想曲《极品男奴》狂想曲《宁做丑女不做后》狂想曲《十七妾》舒歌《大牌淑女》风间名香《鬼医傻后》吴笑笑《绝色太监》一叶心香《嫁错》南宫飘飘
  • 红与黑

    红与黑

    小说紧紧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与最终失败的经历这一主线,广泛展现了“19世纪最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反映了19世纪早期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本质问题。
  • 一世刻骨一世铭心

    一世刻骨一世铭心

    意外穿越成将军府小姐,本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一道圣旨,为成全姐姐的幸福,她替嫁成为他的妃子!入住落樱宫,无意惹纷争,却总是招来祸端,皇后、兰贵妃皆视她为眼中钉!破阴谋,争皇位,尘埃落定,她却已伤痕累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