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700000023

第23章 墨家——与儒家抗衡的先秦显学(1)

在先秦百家争鸣中,墨家的声望相当高,仅次于儒家。当年能够与儒家抗衡的,只有墨家;能与孔子并称的,唯有墨子。这从《韩非子》中可以看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墨家是儒家阵营的反对派,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贡献很大。

■ 反儒——墨家学说的终极渊源 ■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时期声望最高的两个学术流派。墨家的创始人墨子,能与孔子齐名,自有其独到之处。墨家最早出现于战国初年,实际上是儒家的反对派。墨、儒两派相互驳难,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使得中华民族的思想大放异彩。

墨子,原名墨翟,传为宋人,后长期住在鲁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他是鲁人,宋昭公时曾为宋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约在孔子死后和孟子出生前这段时间。

关于墨子的生卒年和出身情况,历史上没有留下确切可靠的史料。根据《墨子》和《韩非子》《淮南子》等书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墨子出身于中下层劳动者家庭,最初是一个手工工匠,后来靠艰苦的学习才成为一位名垂千古的思想家。

“墨家”名称的由来

墨家为何以“墨”命名?有三种传说。一说“墨”指刻字刺青,这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可引申为刑徒、贱役,与墨者尚俭、勤劳不辍有关。一说“墨”指黑色。墨者生活艰辛,整天风吹日晒,以至面色黧黑,近于墨色。一说“墨”指“绳墨”。绳墨是木工在木料上打直线用的工具,常喻指规矩或法度。

墨子精通木工和其他一些手工技术,其木工技艺不亚于战国时期的著名木匠鲁班。传说,他曾用木片制成会飞的老鹰,让弟子们都惊叹不已。

墨子谙熟各种手工技艺,因而在讲学的过程中,常用各种手工艺的技巧作为辩论的资料。他的思想感情比较接近下层劳动人民,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其学说带有强烈的人民性。

据传,墨子早年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系统地学习过儒家学说和周礼制度,加上他又长居周文化丰富的鲁国,对周礼和儒家经典是极为熟悉的。

行不在服

公孟子戴着礼帽,穿着儒服,腰间插着玉板,向墨子请教穿衣打扮与有所作为的关系。墨子告诉他,有作为并不在于衣饰。当年齐桓公高冠博带,腰佩金剑;晋文公大布为衣,佩剑治国;楚庄王头戴宝冠,着大红长袍;越王勾践剪断头发,刺上文身。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同,但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公孟子闻善而行,主动要求脱下礼帽,放下玉板,再来见墨子。墨子却认为,如果一定要脱下礼帽,放下玉板,然后再见面,那就有点拘泥不化了,因为有作为并不在于衣饰。

不过,墨子后来发现,周礼极其烦琐而不易实行,而且儒家主张人死后进行厚葬和长时间的服丧,既浪费钱财,又耗费时间,于是举起了“兼爱”“尚同”“尚贤”的旗帜,另起炉灶,针对儒学的弱点,开创与之对垒的墨家学派。

治水英雄大禹,是墨子推崇的偶像。大禹视天下人利益为大,不辞劳苦亲自挑着土筐、拿着木锨疏通江河,治理洪水,累得大腿干瘦,小腿上的汗毛都磨掉了,是十分值得效法的。墨子曾说,“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事实上,墨子的学说与儒学确有一定渊源。可贵的是,墨子能针对儒学的弱点,自创一家。因此,墨子的思想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逐渐跟儒家分道扬镳,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墨家聚徒讲学,阔步走上争鸣的舞台。

■ 《墨子》——中国古代小百科 ■

《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记录。全书分两大部分:一为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思想的部分;再就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并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思想。

西汉时,刘向将《墨子》一书整理成71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53篇。《墨子》一书的内容,可分为如下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7篇。

这些是墨家早期的著作,其中混有各家学说。如“甘井先竭,招木先伐”为道家之语;“修身”为儒家之说;“染苍则苍,染黄则黄”为名家性说。

第二类,《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非儒》等24篇。

这些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系统论述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等十大命题。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多数篇章皆有“子墨子曰”四字,是墨门子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共6篇。

此6篇有合称《墨辩》或《墨经》,辩理深奥,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很难理解,但它们恰是《墨子》的精华部分,一般认为是墨子自著。

墨辩逻辑

中国古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又称后期墨家逻辑。它围绕着辩或辩论(论证)而展开,其逻辑思想和体系主要反映在《墨经》一书中。与古希腊的逻辑体系、佛教中的因明学,并列为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5篇。这5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

第五类,《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11篇。这类讲墨家守城之法,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一般认为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含许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也非一时所成。它从开始编纂到最后成书,经历了几百年的过程。由于墨者特殊的平民背景,书中内容能够从工艺实践的技术层面发展到对科学理论的研究。同时,墨者还从对论辩的实践上升到对逻辑问题的关注,最终使墨家学派在自然科学与逻辑理论方面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总之,《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各种知识,堪称一部小百科。有此学养,无怪乎墨家能在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了!

■ 十论——墨家政治思想的核心 ■

《墨子》一书有丰富的哲学、伦理、逻辑思想,更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墨家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政治思想以“十论”为主,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哲学、宗教、伦理的思想成分。

“十论”中,“兼爱”最重要。墨家相信“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认为若人人都能“爱人若爱其身”,自然天下太平。因此,墨家反对儒家的“爱有差等”,大力提倡“爱人犹己”,但这也只能是一种口号,一种幻想。因为,社会中各阶级因利益之争必然会敌对,墨家提倡的不分阶级的“兼相爱”是不现实的。

节欲

墨子反对奢侈浪费,反对繁文缛节,反对贪图享乐,还反对“厚葬”“久丧”。他主张“节用”“节葬”,以使人能“疾而从事,人为其所能”。墨子生活俭朴,连墨家的学术对手孟子也由衷地称赞道:“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非攻”,是墨家依据“兼爱”的原则,提出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主张。墨家强烈反战,认为凡战争都是不义的。首先,战争都亏人自利,而义与不义的标准就在于是否亏人自利。例如,偷人桃李是亏人自利,是不义行为;窃人猪狗是更大的不义之举;发动战争,攻城略地,夺人国家当然是最大的不义之举。其次,战争杀人。杀人是不义的行为,要判死罪,战争中杀人数以千万计,是最为不义的。因而,墨子强烈地谴责把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战争的人,认为他们根本不懂义与不义的标准。再次,战争破坏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物质消耗远远多于所得。

墨家“非攻”的政治主张,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愿望,有其合理性,但其否定正义战争存在的观点值得商榷。墨家制止战争的主观愿望固然是好的,但是他们没有看到,有时候战争也是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十论”中,“尚贤”“尚同”也相当重要。

“尚贤”直接反对西周以来的宗法礼治传统,主张改变“无故富贵”的世卿世禄制度,让那些出身微贱,但有才华智慧的人参与政治。墨家认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对那些“农与工肆之人”,应“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参加政治的愿望。

非乐

在墨子看来,音乐及一切文艺和娱乐活动都是不必要的,“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不能带给百姓衣食温饱,都是无用的东西。

“尚同”就是统一政权。《墨子》提出百姓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在人间“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所以“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这个学说,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割据的局面下,起到了巩固封建国家的作用。这种民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的逐层上同的思想,也是《墨子》的宗教思想的表现。

■ 知、辩——墨子的哲学建树 ■

墨子的哲学建树,主要体现在“知”和“辩”上。他视“闻知”“说知”“亲知”为人类知识的三大来源,而将“辩”视为“别同异,明是非”的思维法则。

闻知,又有传闻、亲闻之分,但不管是哪一种,在墨子看来都不应当是简单地接受,而必须消化并融会贯通,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他强调要“循所闻而得其义”,即在听闻、承受之后,加以思索、考察,继承和发扬别人的知识。

说知,即由推论而得到的知识。墨子特别强调“闻所不知若已知,则两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识去推知未知的知识。如已知火是热的,推知所有的火都是热的;圆可用圆规画出,推知所有的圆都可用圆规度量。

亲知,即自身亲历所得到的知识。它是墨子与先秦其他诸子的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墨子把亲知的过程分为“虑”“接”“明”三个步骤。

虑、接、明

虑,是人的认识能力求知的状态,即生心动念之始,以心趣境,有所求索。不过,仅仅思虑却未必能得到知识,譬如张眼睨视外物,未必能认识到外物的真相。

接,让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与外物接触,以感知其性质和形状。不过,“接”到的仍然是不完整的或表象的知识,且有些事物是感官感受不到的。

明,人由感官得到的知识只是初步的、不完全的,还必须把得到的知识加以综合、整理、分析和推论,方能达到“明”的境界。

总之,墨子的“闻知”“说知”和“亲知”,不是消极地、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蕴涵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主动去发挥、阐扬、进步。墨子把知识来源的三个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认识论领域中独树一帜。

墨子还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人。他认为,人们运用思维,认识现实,作出的判断无非是“同”或“异”、“是”或“非”。

为此,首先就必须建立判别同异、是非的法则,以之作为衡量、判断的标准,合者为“是”,不合者为“非”。这种判断是“不可两不可”的,人们运用思维以认识事物,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或为“是”,或为“非”,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存在,不可能二者都为“是”,或二者都为“非”,也不可能既“是”又“非”,或既“非”又“是”。这在现代逻辑学中,被称为排中律和不矛盾律。

在此基础上,墨子建立了一系列的思维方法,并将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为“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也就是说,思维的目的是要探求客观事物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探求反映这种必然联系的形式,并用“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表达出来。“以类取,以类予”,相当于现代逻辑学的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

此外,墨子还总结出了假言、直言、选言、演绎、归纳等多种推理方法,从而使墨子的辩学形成一个有条不紊、系统分明的体系,在古代世界中别树一帜,与古代希腊的逻辑学、古代印度的因明学并立。

■ 譬、援、归、止——辩论术 ■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百出,互相争鸣,各学派为了在论争中驳倒论敌,占据上风,纷纷刻苦钻研辩论之学,墨子就是当时极为有名的顶尖的辩论高手。

在《墨子》这本书中,载有许多能言巧辩的生动事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子为了传布其思想,一直在不断地与人进行辩论,其中包括诸侯王公,也包括当时社会的各色人等。墨子的后学传人传承了其道统,也传习了其辩论之术。墨者在辩论中发挥墨家思想,与盛行于战国中后期的各家学派争鸣。《墨子》中的《经》上下、《说》上下,以及《大取》《小取》6篇,系统总结了墨家的辩论技巧。其中,较为常用而又实效的辩论技巧有“譬”“援”“归”“止”等。

譬,就是打比方,是先秦诸子运用最多的辩论技巧。墨者也概莫能外,“言必有譬,无譬不能言”也是墨者的特点。在《墨子》中,“譬”“若”等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几乎随处可见。如用“丝缕有归总”“渔网有大绳”,喻指国家的统一;用“治病找病根”,比喻治国除乱政;用“火就上、水就下”,喻指“人性本善”;用“筑城”事务中的分工合作,来喻指实现墨者理想事业需要分工等。

火上浇油

巫马子问墨子说:“你兼爱天下,没有听说天下都深受其利;我不爱天下,没有听说天下都蒙受其害。效果都没有达到,你为什么只认为自己正确,而认为我不正确呢?”墨子答道:“如果发生火灾,一个人捧着水要浇灭它,另一个人却要火上浇油,希望火势越来越大,都还没有做成功,你认为哪一个人更好?”巫马子回答说:“我认为那个捧水灭火之人的好意是正确的,而那个火上浇油之人的恶意是错误的。”墨子说:“我也认为我兼爱天下的用意是正确的,而你不爱天下的用意是错误的。”

援,援引。就是通过引证敌方的类似论点,来证明己方论点的正确性。其实质是说,你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还遵守起码的辩论规则,就不能不同意你的观点。除非对方还能举出另外的理由,说明他的论点跟你的论点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

归,指归谬,引出荒谬。也就是通过揭示对方议论中的矛盾,从达到驳倒对方的目的,能够熟练而普遍地应用这种归谬法进行辩论的墨者,常取得很大成功。

儒者守旧复古,认为“君子一定要穿古人的服装,说古人的话,才符合仁义道德的标准”。墨子却认为,古人的语言,在古人说它时还是新的;古人的服装,在古人穿它时也是新的。如果说,古人说新的话、穿新的衣,就不能称为君子,那么要求今人一定要说古人的话、穿古人的衣,岂不是一定要今人说非君子的话、穿非君子的衣?这岂不是很荒谬?

止,举反例以推翻一个论断的辩论方法。在与人辩论时,有时就算列举出许多常见的正面事例,也不足以证明一个观点肯定正确;但只要举出一个或几个反例,就足以推翻一个错误的论点了。运用这种辩论方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坚车良马

彭轻生子说:“过去发生的事情可以知道,可未来的事情是不知道的。”墨子说:“如果你的父母远在百里之外,病得很重。这时有一辆配了千里马的好车,和一头老牛拉的破车,你会选择乘坐哪一辆赶去看望你的父母呢?”彭回答说:“选千里马那辆。”墨子说:“这就是了,未来的事情也是能这样预知的。”

■ 《墨经》——墨家的科技成就 ■

同类推荐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藏族文化常识300题

    本书将藏民族的民族文化这一宽泛概念,从世界观,历史来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一些人人司空见惯,却又个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用几十字、数百字的有限的篇幅告诉了大家。所有的问题答案,来自于已出版的藏学图书、资料,以及网络资料。由藏族青年学者旺秀才丹历时数年,在原有基础之上综合整理、编辑加工而成。可谓是本藏族文化常识的ABC,了解藏族文化常识的基础读本,认识藏族文化常识的指南,进入藏民族文化的敲门砖。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解读《权经》

    解读《权经》

    权力是封建时代人们争夺的核心,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深谙权力之道,才能成为权力场上的获胜者。作为权力场上的“佼佼者”,冯道对权力的认识和体悟当有“不凡之处”;作为权力场上“奇迹”的创造者,冯道的《权经》也必有“过人之见”。 《权经》分“求权”、“争权”、“用权”、“固权”、“分权”、“夺权”、“拒权”、“让权”等八卷。作为专门研究权力的学问,它是系统而全面的,囊括了权力的方方面面、各个要点,可以说是无一遗漏;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权力”专著,它的权威性和深刻性又是无人能比的,毕竟冯道不是在空谈,他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他不仅是权力的“理论大师”,更是权力的“行动大师”。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一路惊喜:尤金环球游

    作品为作者游历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共和国、冰岛、马其顿、英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游记,但它不仅仅是游记,还有作者以文字呈现的从自然风光和与各国普通百姓交谈中获得人生的感叹和感悟,给国人打开了一扇难得的观看异域风光的窗,让人开阔视野,在书中看无限风光。正如作者所言,旅行时一种思想不断自我茁壮的方式。相信读者能通过作者优美的文字获益良多。
  • 网游之我是武林高手

    网游之我是武林高手

    一入江湖岁月催,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皇图霸业谈笑中,天下风云出我辈,不胜人生一场醉
  • 女相

    女相

    在精心策划下,他死了,死在一场意外的大火中。虽然有点意外,但天灾人祸谁也避免不了,任你是堂堂一国宰相也再所难免。很合乎情理的布局。就不知那个人看到焦黑的尸体是什么样的表情。当然,不能亲眼所见是有些遗憾,但是跟未来的自由相比,这小小的缺陷不算是什么了。推开客栈房门,早上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他不觉得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轻轻的闭上了眼睛,细细去体味第一缕阳光拂在脸上的感觉。想到即将来临的日子,他不由的笑了......女相:一群(非舞群):写意天下40576664三群(晓歌群):情归何处41581275
  • 诡楼

    诡楼

    某市第一大厦,位落于繁华地带,精美装潢后却成了杀人利器;午夜若隐若现的影子、双眼暴怒的尸体、楼道里凌乱的脚步……高入云端的大楼受到了诅咒,如何逃离这出满惊悚和诡异的鬼楼,方法只有一个……
  •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绝世轻狂:妖孽师傅不好惹

    被所爱之人活活烧死,她却没有资格怨恨,唯一能做的便是决心来世不再爱上任何人。一缕幽魂以莲重生,她本无心,却一再动情。他是避她唯恐不及的尊师,只因她是他躲不开的劫,而她却甘愿一生默默仰视着他,遥望相守。回首,曾经所爱亦悔恨当初,倾力挽回,为她甘心抛弃天下。她究竟执谁之手,共画繁华?
  •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溪流淙淙(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荷香田园

    荷香田园

    一觉醒来,身边围满了人老实巴交的父母,饿得面黄肌瘦的弟妹身心受虐的大哥一双双眼睛充满期盼的看着她,别忘了她才是个七岁的小包子……好吧,看一个七岁的小包子如何在古代玩的风生水起已有完结作品《肥田喜事》【PS:四叶的新书《极品萌媳》已发布,请亲们多多支持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