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0300000026

第26章 蒙娜丽莎的微笑(2)

第二天一早,我们上邸亚平教授的《红楼梦研究》课。可容纳一百五十人的大教室里只稀稀拉拉地来了二十几个人。邸教授满脸不高兴。她接下来的一段话表明,该教授虽然深居简出,对于校园里的各类新闻倒也消息灵通:

“怎么搞的?才来了这么几个人!人都到哪儿去了?难道全都到十二百货看秦可卿去了吗?”

那位被称作“秦可卿”的售货员名叫叶晓梅,老家在江苏的宿迁。她是顶父亲的职,被安排来上海工作的。她的文具摊位在二楼,紧挨着一个修钟表、配钥匙的小铺子。那段时间,二楼的大部分店面正在装修,粉尘扑面,油漆味刺鼻,光顾的人并不多。晓梅回忆说,一天下午,她正在打毛线衣,看见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在她的柜台前直愣愣地看着她笑(王燕向晓梅反复解释说:他不是冲着你笑,而是长相如此。他平时挺严肃的,从来不笑)。这个人一头白发,可年纪看上去并不大。他的眉头皱得紧紧的,可脸上居然还带着傻傻的笑容,心里有些怀疑他的神经不太正常,就多看了他两眼。他问晓梅有没有印泥,晓梅说没有,他就转身走了。走到楼梯口的时候,不知为什么,他又回过头来朝她瞥了一眼。没想到晓梅也在看他,他似乎吓了一跳,差一点崴了脚。

这是她和胡惟丏的第一次见面。

差不多一个星期之后,晓梅再次见到了他。那天下午二楼的装修队歇了工,修钟表的老头也趴在桌子上酣睡,大厅里有一种懒洋洋的岑寂。她一眼就认出了他。惟丏低着头来到她的柜台前,买了一只卷笔刀之后,没有马上离开,而是试图与她搭话。他唐突地问她是不是上海人,一下就刺中了她心中苏北人身份的隐痛。她板起脸来,瞪了他一眼。惟丏脸一红,灰溜溜地走了。

从那以后,他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来,时间却固定在星期六,差不多下午三四点钟。有时,他从她那儿买上一些铅笔、橡皮;有时则是塑料封皮的工作日记簿、牛皮纸信封、墨水什么的。

一个顾客,每周一次,在固定时间到她的柜台来购买文具,这多少有点奇怪。要了解其中的缘由,显然是超出了她的智力范围。这就像是一个深奥难解的谜语,引诱她去猜它的谜底。时间一长,自己反而被绕了进去。

有一次,惟丏在她那儿买了一把旅行小剪刀,转身刚要走,晓梅把他叫住了。她没话找话地问他,买这么多的文具有什么用。惟丏的回答略带嘲讽:“这让我怎么说呢?不同的文具,自有不同的用处。”

“比如说,这把小剪刀……”晓梅不依不饶。

“噢,我用它来剪鼻毛。”

这次该轮到晓梅脸红了。她记得那天下着小雪。大厅里光线黯淡。修钟表的老师傅回家过年去了。隔着柜台,两个人又说了会儿别的话。临走时,惟丏问晓梅,可不可以认识她。她愣了一下,怯生生地望着他。晓梅是个乡下姑娘,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我们不是已经认识了吗?”

每到星期六下午,他都会来找她聊天。有时星期三也来。晓梅还专门给他准备了一个小马扎。她知道他是大学生,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多少还受人敬重,对于晓梅这样一个来自小镇的姑娘,也许还有点神秘。她问他能不能借给她一些书看,惟丏随手就从帆布书包里抽出一本尼采的《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递给了她。她花了整整一个月来钻研这本书,其后果是她早年治愈的头痛病又犯了……

事后,王燕将她的调查结果向辅导员作了详细汇报。辅导员听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嘿嘿地笑。王燕也提出了她的调查结论: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在谈恋爱,而且非常纯洁,根本谈不上什么骚扰。辅导员引用了两句古诗,高屋建瓴地为这件事作了最后的定性:

一洼死水全无浪

也有春风摆动时

3

后来,叶晓梅与王燕结成了深厚的姐妹情谊。她在上海单身一人,举目无亲,就认王燕做了姐姐。她常常来学校找王燕玩。有时候,时间晚了,王燕就让她留在自己的寝室,抵足而眠。她们几乎无话不谈。令王燕感到奇怪的是,她们之间的话题总会有意无意地回到胡惟丏身上,可当王燕旁敲侧击地问起他们最近的进展,晓梅的口风也很紧,总是托腮含笑不语。

到了周末,王燕也会带她去参加河东食堂的舞会。可是有一天,有一个“谢了顶、长得很老相”的同学邀请她跳舞。她犹豫了半天,最后不好意思地答应了。那秃驴将她带到灯光昏暗的角落,悄悄地往她手里塞了一团什么东西,嘴里还不断道:小意思,一点小意思……晓梅当时不好意思看,就揣在了裤兜里。她心慌意乱地找到王燕,拉着她就往外跑。到了路灯底下,晓梅将那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沓人民币,整整二百元。从那以后,晓梅再也不敢去跳舞了。

匿名信事件之后,惟丏开始频繁地在校园里出没。他从头到脚都像是换了一个人。他的头发剪短了,而且染得乌黑,不经意中还真能把人吓一跳。他换上了一套粗毛呢的花格子西装,皮鞋擦得铮亮。与人打交道,也没什么架子,甚至还主动帮寝室里的同学修改学年论文,介绍发表的刊物。他还破例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他报的项目是链球,居然还得了个第四。王燕用晓梅在舞会上得来的那二百元钱,组织了一次去淀山湖的郊游,惟丏不仅欣然参加,并且在大家的怂恿下高歌一曲。不过,他唱得实在不怎么样,我们班的女生笑得差点昏死过去。

看到惟丏的可喜变化,对他的精神状况一直忧心忡忡的辅导员,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老魏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蒙娜丽莎近来颇有得色,说明他和十二百货的那个漂亮的小娘们正打得火热。我们都认为他说得很对。因为不久之后,我们寝室的宋建军又开始不断地向我们报告“惟丏他们”的行踪了。大家都知道他所说的他们的“们”字指的是谁。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在跟踪盯梢,憨憨不得不在自己的叙事中用“恰好碰到”、“偶遇”、“巧遇”一类词汇来加以修饰。

有一天晚上,他从图书馆出来,“恰巧看见”胡惟丏和叶晓梅在校医院附近散步。很快,两人朝四周望了望,鬼鬼祟祟地钻进了一片杂草丛生的小树林。当他经过校医院时,朝那片小树林“投去了漫不经心的一瞥”,忽然听见那女的哼哼唧唧地说……

“说什么呀?”大家听到这儿,都觉得有戏,呼啦一下,全都围过来了。

宋建军这小子平常傻里傻气的,可到了节骨眼上一点都不糊涂。他见大伙来了兴致,眼睛里冒出精光来,便故意吞吞吐吐、拿腔拿调地摇了摇头,叹道:“唉,这事儿,不说也罢……”

大家又少不得去央求他。最后,憨憨提出了他的要求:“你们请我吃夜宵。”

大伙只得掏出饭菜票,七拼八凑,派人飞奔去了食堂,买回来一堆肉包子。憨憨吃完了包子,抹了抹小油嘴,这才压低了声音道:“我听见那女的说:我爱你白个头发黑个肉。”

“惟丏怎么回答?”

“那还用问?自然是,我爱你黑个头发白个肉了。”建军一脸坏笑地站起来,上床睡觉去了。

这多半是出于宋建军的杜撰。这段话是对众所周知的钱牧斋、柳如是艳闻的拙劣仿制,当然不足为信。相比之下,从王燕那边传来的消息则要准确得多。

王燕曾对“闽中三杰”之一的黄光辉提及,惟丏似乎在男女之事方面不太开窍。“你们男生最好找个人去点拨他一下。这么下去,我看着都有点悬。”

黄光辉知道王燕正和地理系的一个青年教师打得火热,笑道:“点拨个鬼呀,我们自己都在水深火热中受着煎熬。看得见,摸不着,心如刀绞。拿什么去点拨他?除非您老人家亲自出马。”

一席话说得王燕杏眼圆睁,一扬手,把杯中喝剩的水泼了他一脸。

据王燕说,惟丏虽然频频和晓梅约会,可光打雷不下雨,说来说去不是什么波罗蜜,就是什么维特根,说得全不着调。说来也奇怪,约会的地点也是一成不变,基本上是围着学校附近的一座空军雷达站转圈子。最后,连雷达站的哨兵都开始怀疑他俩的身份,居然要查看他俩的学生证。有一天,他们在雷达站外的一块稻田边上坐了一个晚上,惟丏一直在说一个名叫李叔同的人。相识这么长时间,他们连手都没有拉过,晓梅渐渐就失去了耐心。

有一次,王燕带她去河西浴室洗澡,在路上,她突然拉住王燕道:“王姐,你说惟丏这个人,他的脑子会不会有什么毛病呢?”

王燕一听,就知道他们的进展不太顺利,晓梅似乎已萌生退意,便假装把脸一板,严肃地批评晓梅道:“你瞎扯什么呀,惟丏可是咱们系的大才子!有的老师说,像他这样的人才两百年才能出一个。系里已经内定他留校了,前些日子复旦那边还来了一个副校长,专门请他毕业后去那边教书呢。这样的人脑子怎么会有毛病?”

“那他一定是瞧不起我。他说的话有时我连一句都听不懂,这不是成心气我吗?成天虎着个脸,就像别人欠了他三百吊似的。我是乡下来的没错,难道说他脑袋顶上的一头白发都是拌了糖的?”

晓梅越说越委屈,最后索性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怎么会呢?”王燕也只得蹲下来劝她,“有才华的人都是这个样子。你好歹还和他散过步,他要是在路上遇见我们,眼睛望着天,连话都不会和我们说一句。既然他把你当做神仙一样的供着,你呢,就得主动点儿。”

到了五一节前夕,晓梅下了班兴冲冲地跑到了学校,一见到王燕就喜滋滋地向她报告:“惟丏约我五一去他家,还要请我在红房子吃饭。我们还要去普陀山进香。”

这天晚上,晓梅和王燕在学校空旷的体育场上一直聊到深夜,王燕少不得向她传授一些笼络男人的诀窍。两个人畅谈未来,就连结婚后是否比邻而居这一类的细节都经过反复商讨。

“五一”那一天,他们在红房子西餐厅吃饭。惟丏脸上的表情和以往没有任何不同,既不热情,也说不上冷漠。他耐心地教晓梅如何使用刀叉,告诉她西餐的必要礼仪。除此之外,就没有多余的话了。那天的牛排又老又硬,晓梅咬了一口就搁下了。饭后,惟丏只给自己要了一杯咖啡,晓梅问他:“你为什么不给我要一杯?”惟丏道:“这东西挺苦的,你能喝得惯吗?”他随后也给晓梅要了一杯。为了显示自己完全懂得咖啡的醇美,晓梅闭上眼睛,一口就将它喝光了,烫得舌头上都起了一个泡。

他们俩从西餐厅出来,外面忽然下起了雨。晓梅是带了伞的,可她故意没有拿出来。于是,他们只好共用惟丏的那把伞。惟丏用伞罩着晓梅,自己的身体却被雨水打得透湿。一路上,晓梅不断地偷偷拽他的衣角,可惟丏却丝毫不为所动。那时的静安寺一带灯光昏暗,街道幽深,他们俩在阴湿而又狭窄的弄堂里七拐八拐,最后,走进了一扇石砌大门,由一条旋转木梯上到二楼。

房间里漆黑一片,散发出一阵浓烈的霉湿味。好在窗帘没有拉上,微微透出些屋外昏暗的光亮。惟丏将她领到沙发上坐下。她问惟丏为什么不开灯,惟丏说,他家的电灯两年前就坏了,一直没有请人来修。反正他已经习惯了用蜡烛来照明。在黑暗中,她听见惟丏在划火柴,大概是蜡烛芯受了潮,怎么也点不着。惟丏问她介不介意在黑暗中坐一会儿,可还没等晓梅答话,他又接着道,他平常若不看书,很少点灯。只有在黑暗中,人的灵魂才会安逸。

晓梅怎么也没想到,在喧闹繁华的闹市区,竟然还有这么一个静谧的地方。她的耳膜随之变得十分敏感,似乎有无数的人在她耳边说话。房间宽且高,好像大得没有边际。由于光线太暗,她几乎什么也看不见。雨倒是越下越大了。马路上偶有车过,溅起哗哗的水声。车灯的光柱掠过花园,照亮了窗外宽大的露台和香樟树。

等到她的心稍稍平静下来,就听见楼上有人在弹钢琴。那琴声很微弱,却颇有些幽怨,曲调也是似曾相识的。有一阵子,琴声被飒飒的雨声完全遮住了。这时,惟丏已经从里屋给她端来了一杯茶。看着他在黑咕隆咚的房间里往来穿梭,毫无妨碍,晓梅不觉暗暗称奇。

在晓梅的反复坚持下,惟丏才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一盏美孚油灯。大概是玻璃灯罩上有了太多的裂纹,上面贴满了橡皮膏。她看见沙发后边矗立着一个蒙着红绸布的什么东西,看上去就像身后站着一位羞涩的新娘。她用手摸了摸,丝绸凉凉的,滑滑的。

惟丏告诉她,那是一面落地的大穿衣镜。前几天,家里来了一个懂奇门遁甲的朋友,说这房子里有一股阴森之气,而镜子当然会使阴气加重,让他用一块红绸布遮住避邪。

晓梅不由得一愣,嘲讽道:“你还真的信他的话呀?”

“那当然,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无缘无故的。”惟丏一本正经地道。

“那我能不能掀开绸布看看?”晓梅伸手就要将绸布揭开。

惟丏脸上的表情陡然就有几分阴郁,急道:“你最好不要动它。”

晓梅吓得吐了吐舌头,只好把手缩了回来。她不安地想到,自己若是嫁给他,每天住在这么一个房子里,倒也有点吓人。

随后她又听见了楼上传来的钢琴声。惟丏说,六楼住着一个因小儿麻痹症而瘫痪的孩子。她每天晚上都会在楼上弹琴,直到午夜两点。奇怪的是,她每次都弹同一个曲子,到现在,这琴声已经持续了十二年。楼中的住户不堪其扰,多次提出抗议,甚至还报告了派出所。可派出所对一个残疾的孩子有什么办法呢?他记得以前曾见过她一次。那时她才六七岁,还能拄着双拐走路,后来就不怎么下楼了。

“她现在大概也有你这么大了吧,可我一直记住的是她幼时的样子。她虽然在弹同一首曲子,可只要仔细听,每次都大不一样。有时候,我觉得她是在为我一个人弹的,她也知道我在听……”

听他唠叨着那些不相干的事,晓梅心中怏怏不乐。她知道惟丏已经沉浸到他自己的世界中去了,而这个世界,她现在还无从触碰。

惟丏靠在沙发上,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渐渐地,就变成了临睡前的喃喃自语。他大概是太累了,不一会就进入了梦乡。窗户玻璃上雨泻如注,看上去就像一张泪眼模糊的脸。很快,楼上的钢琴声也停了,四周一片寂静。

晓梅一个人坐在灯下,百无聊赖地翻看茶几上搁着的一摞书籍,可那些书都是繁体字的竖排本,没有一册是她能看懂的。她看见地上杂乱地放着一堆唱片,就帮他稍稍理了理。最后,当她转过身来,看见沙发后面的那面蒙着红绸布的穿衣镜时,她的好奇心又来了。她回头看了惟丏一眼:他张着嘴,鼾声如雷,脸上似笑非笑。她不由得心中暗想:我若是偷偷地揭开那块红绸布看一眼,大概也没什么要紧……

那不过是一面普通的镜子,与她小时候在外婆家见过的也没有多大不同,只是木制镶边和镜架的雕工更为细致一点而已。

她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头发蓬乱,目光骇异,心中不由得暗暗奇怪:怎么这个人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我?她为什么会那样害怕?她拔下发卡,衔在嘴里,从提包里取出一把梳子,准备梳头。为了给自己壮胆,她咧开嘴笑了一下,这一笑,她的嘴唇黏在牙床上,怎么也下不来了。因为她看见镜子中还有另一张脸。这是一张老人布满褐斑的脸。她的心猛地一抖,就像一脚踩空似的……

顺着镜子反射的方向,晓梅慢慢地转过身来。通向里屋的门开着,一个身穿米黄色军装的老人,正扶着门框,朝她微笑。

同类推荐
  • 白夜

    白夜

    《白夜》讲叙了一个以幻想度日的人和一个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与房客私订终身的姑娘纳斯金卡四个夜晚心与心的交流。对爱的追求将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之由陌路成为知己甚至情人,但又是对爱的承诺和关照使他们又各归其位,前者仍活在幻想之中,后者则与心爱之人步入结婚殿堂。
  • 死魂灵,钦差大臣(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

    死魂灵,钦差大臣(世界文学名著全译本)

    小说描写了一个投机钻营的骗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为了发财致富想出一套买空卖空、巧取豪夺的发财妙计,廉价收购在农奴花名册上尚未注销的死农奴,并以移民为借口,向国家申请无主荒地,本书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里代表作的合集。《死魂灵》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然后再将得到的土地和死农奴名单一同抵押给政府,从中渔利。《钦差大臣》描写了纨绔子弟赫莱斯达阔夫与人打赌输得精光,在一筹莫展之际,从彼得堡途径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鼻子》《外套》展示了生活在专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剧
  • 白丝巾

    白丝巾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银河帝国6:基地边缘

    银河帝国6:基地边缘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 毒案喋血

    毒案喋血

    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毒品还不断从事丽市流向外地,两代缉毒英雄联手缉拿毒凫,吸毒人员直线上升,但是,悬念丛生,案情每每刚露端倪,很快又线继钩脱……作品意蕴深厚,美丽如画的春丽市突然被一片毒雾笼罩,发人深思,以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高度统一的佳作。戒毒所人满为患,本部小说以缉毒为主题,而且,讲述了一个缉毒卫士们用鲜血和汗水与国际贩毒团伙作殊死战斗的动人故事
热门推荐
  • 娇媚国医成长记

    娇媚国医成长记

    一个悲情女孩重生后的幸福生活。前一世带给云依的只有伤痛、悲哀。面对重来的生命,云依决定漠视前世带给她伤痛的一切人和事,一定要活得痛快、开心,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总是事与愿违,她愿意放弃仇恨,但是那些人却不肯放弃她。就让我们来看看云依怎么将那些恶人一一打败,怎样酣畅淋漓的享受重来的人生。花絮一:杂乱的病房中隐隐的传来了低泣声,云依看向了声音的来源,她是不是看错了?在那儿低低哭泣的居然是莫文丽——她的莫姐姐?呵,一定是看错了,莫姐姐是不是又在演戏啊。云依已经没有时间再去研究了,她彻底的消失了。如果有来生云依希望能有爱她的爸爸妈妈和一个温暖的家。花絮二:“妈妈,爸爸是不是之前留了很多血啊?”“怎么了宝宝?”云妈妈紧张的看着云依,以为她听说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云爸爸也盯着云依看,奇怪这丫头怎么会问起这个。“刚刚我碰到了一个老爷爷,他知道我爸爸受伤了就说要补补血,告诉了我一个方法。”“哦?什么方法啊?”云妈妈的好奇心被吊起来了,虽然她是医生,但是她是妇科医生,对于补血什么的方法并不清楚。“那个老爷爷说他是个什么。。。。。。嗯。。。。。。对了,是郎中。他说受伤后失血过多的用他这个方法最好了。”“哦,是中医啊,那一定有用,宝宝快说说。”“好像是姜汁黄鳝饭,不过要等爸爸伤口恢复了在做给他吃,要不然不好。“那宝宝知道做法吗?”“爷爷告诉我了,还让宝宝重复了好几遍呢。黄山150克,姜汁20克,花生油、盐少许,大米100克。黄鳝削皮去骨,嗯。。。。。。对了洗干净后切成丝,用姜汁、花生油拌匀,等米饭蒸焖到水干的时候,将黄鳝放在饭上面,嗯。。。。。。好像蒸熟了就成了。”“恩,宝宝真聪明,等爸爸出院后咱就做给爸爸吃啊。”“嗯,嗯,给爸爸吃,让爸爸吃壮壮,抱宝宝。”“嗯,嗯,爸爸吃壮壮抱宝宝啊。”
  • 人生可以走直线

    人生可以走直线

    生如浩瀚的大海,常常巨浪滔天、变幻莫测。在人生的旅途中,有的人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有的人在经历多年打拼后,却一事无成。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本书将会告诉你答案:梦想与成功之间,最短距离应该是一条直线……
  • 温家千金

    温家千金

    温玉婉是温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深受父亲精心的教导。身为中盟国际传媒唯一的继承人,身份尊贵的她,却迷恋上冷酷严肃的冷莲。她如愿地与他走向了订婚的殿堂,对他痴心一片,至真至诚,极力地维持着这段感情,沉溺在编制的梦境当中。但是,一个阴谋,一场黑暗的布局,狠狠地打碎了她的梦、她的幸福。未婚夫的抛弃,家族的巨变,使她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柄,心灰意冷的她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安冬阳,一个温润如玉,成熟稳重,拥有阳光般笑容的男子,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他的公主。在她处于绝境时,宛若寒冷冬日中一抹温暖的阳光给予她温暖和希望。她遭未婚夫抛弃,他陪着她,她的家族倒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小姐,却永远是他的公主。到最后他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的幸福吗?简介很无力,请亲们看文吧。偶初次写现代文,经验尚浅,若有不足,多多包涵。
  • 涩女传说

    涩女传说

    大姐,请你不要介意,我真的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搬进来与您同住的,请相信我真诚的眼神,我绝对没有想要染指这屋子里的任何一个女人。严寒语……雪帷,相信我,过去的女人都是浮云,只有你才能让我永久地停驻。我一定会删掉所有MM的联系电话,永远只给你一人打电话的。蒋诚度语……
  •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杀手皇妃:魔术师大人

    【蓬莱岛】社团她爱俊男也爱美女更爱人妖,她冷兵器玩得溜热武器溜得玩核武器得玩溜,她白天懦弱无能夜晚无能懦弱,她喜爱红妆因为绣花针使得顺手,她穿金戴银易于被人抢劫,她涂粉抹脂只为不被人发觉,她所做的一切只为——来无影去无踪,因为她是魔术师大人。
  • 花狗探长破奇案

    花狗探长破奇案

    本书共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的22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在动物界和植物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奇案、怪案,以及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留学记(“民国大学与大师”丛书系列)

    本套丛书《民国大学与大师》,以详实而生动的史料、全面而独到的视角,邀你一起走进晚清与民国时期国学与科学大师们富有个性、既伟大又平凡、传奇而精彩的世界,包括他们的上学、留学、教书、长校……其内容丰富,情节曲折,语言通俗,可读性强。丛书分为名家上学记、名家留学记、大师讲书记、大学校长记4卷。由青年学者朔之北、青年作家许毕基等人撰稿。
  •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妙笔生花,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青少年们,赶快来阅读此书吧,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成功。
  • 爱刻三生石

    爱刻三生石

    纵然是缘来缘散分分合合又何妨,命中注定刻在三生石上;就算无法抵挡心会伤,三生石上也会留下雕刻时光……三生石,三生路,三世情缘尘归土。但相思,莫相负,再见时盼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