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800000013

第13章 与独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1)

独生子女在想什么?做父母的是否知道?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父母是不会教育出好孩子的。所以,父母一定要重视与独生子女做心灵的沟通,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方法1:了解孩子的心思,知道他想什么

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总是让父母感到十分头疼。尤其是现代社会信息十分发达,孩子从小知道的多,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却还在按着自己小时候的那种标准来看现在的孩子,于是,孩子一认真说点什么,父母就会感到很惊诧。

“我长大了要当贪官。”

“妈妈,你把我扔在姥姥家,是不是想清闲几天?”

“爸爸,你喜欢那个阿姨吧,我早就看出来了。”

……

现在的孩子这样古灵精怪,也难怪父母会觉得头疼了。该怎样教育这样言辞犀利的孩子呢?对这点,很多父母感到心里没谱。其实,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平时和孩子沟通不够,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于是,等孩子一说话,就感到“语出惊人”。

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足是有原因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父母在为他决定一切,很少有父母会征求孩子的意见,一般的家庭教育模式都是“父母下命令,孩子提要求”,如父母命令道:“9点必须上床睡觉。”当孩子请求多玩一会儿时,父母则说道:“坚决不行!”

父母将孩子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会关心孩子喜欢吃什么,喜欢玩什么,但是对孩子在想什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会认为,这么小的孩子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长大后有什么话也不会和父母说。

其实,要了解孩子并不难。那么,父母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意愿。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每位父母都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是却没有问过孩子,父母心中的最好是不是孩子想要的。常常父母自认为对孩子付出了很多,结果却是“一厢情愿”,孩子不但不领情,反而埋怨父母。所以,了解孩子的意愿很关键。

其次,不盲目否定孩子的喜好。有时孩子喜欢的东西,父母却不认同,于是便指责孩子“真无聊”、“真难看”……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否定而改变爱好,只会远离父母。

最后,对孩子要有亲和力。这样,孩子会觉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是安全的,于是,他愿意和父母做沟通。这时,父母尽量停下手边的工作,倾听孩子的想法。

方法2:父母要找回自己的童心

当父母从现实的角度开始审视天真的孩子时,会觉得孩子很奇怪。他们有时不喜欢干净的玩具,偏偏爱玩水和沙子;不喜欢在规定的地方画画,总是胡乱涂鸦;有时明明只是一个童话故事,他们却相信那是真的。

父母之所以会觉得孩子“奇怪”,是因为忘记了自己也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只不过,父母的那颗童心在时间流逝中消失了,所以,才无法理解孩子特有的那些行为。

一位父亲感叹道:

为了培养小米的艺术品位,我给她买了很多名家画册。可是,有时她的画却让我觉得十分奇怪。那天,她用蜡笔在纸上涂鸦,我问她:“画的什么?”她说:“天空和小鸟。”我说:“哪有把天空画成绿色的?”她说:“天空就是绿色的。”

然后,我和她解释了很多遍,天空可以是蓝色、红色、灰色、青紫色,但是绝不可能是绿色的。她十分不服气。我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执拗呢?

其实,这位父亲完全没必要担心,因为这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表现,她能打破现实的种种限制,随心所欲地去畅想。而成年人已经丧失了这种想象力,除非父母找回自己的那颗童心,否则很难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画。

首先,不要从过于现实的视角看孩子的行为。有时,孩子某些出于天性的行为会被父母判定为“无价值”,甚至是有害。比如,认为玩破烂的瓦片会让孩子接触细菌,在草地上打滚会将衣服弄脏,而打雪仗会让孩子感冒……找回童心的第一步,就是学会用孩子的视角来审视这一切,发现这些行为对孩子的意义所在。

其次,试着和孩子一起玩。如果父母能够放下自己评判孩子的种种观点,和孩子好好玩一次,体验一把孩子的快乐,也许,父母记忆中那些被时间尘封的感觉,就会慢慢苏醒了。

第三,和孩子一起展开想象。父母的头脑中充满了现实世界的种种限制,而孩子的头脑却倾向于认为一切都是可能发生的。比如,对于“一只猪被施了魔法,能在天上飞”这种童话故事,父母往往莞尔一笑,而孩子却感到惊叹和新奇。所以,父母可以抛弃大脑中那些种种的“不可能”,试着和孩子一起展开想象,体验那种无限可能性。

方法3:要满足孩子的“平等”需求

在家庭中,由于父母担负着对孩子的教养职责,所以,不可能和孩子完全平等。但是,在行使教养孩子的权利时,父母却要注意,将孩子作为一个“人”来尊重,而不是将他看做父母的“附属品”,要适度地满足孩子的“平等”需求。

很遗憾的是,很多父母经常这样说:“我是你妈,你就要听我的!”“我是你爸爸,就算错了,也轮不到你来说!”

这是典型的“权威型”父母,他们将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居高临下地教育孩子。自己可以犯错,但是孩子就不行;而且不论对错,孩子都要听自己的。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或是开始反抗,变得叛逆;或是畏畏缩缩,变得十分胆小。

除了“权威型”父母外,还有一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十分有害,那就是“放任型”的父母。而放任型的父母又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在“溺爱型”父母的家庭中,父母将孩子当做“小皇帝”,将孩子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父母成为满足孩子要求的佣人,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变得骄傲、任性、自私,不知感恩。而“忽视型”父母以“平等,不去干涉孩子”为理由,只忙自己的,从来不关心孩子的任何事情,这会让他失去应有的关爱,引导,从而感到十分孤独。如果他认识一些坏朋友,就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平等对待孩子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用正确地方式去满足孩子的“平等”需求。

首先,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父母在“管”孩子的时候要对他说清楚,为什么这样管,同时允许他提出质疑。在沟通过程中,父母会明白孩子出现问题的内在原因,而孩子也会明白父母对他的一片苦心。

其次,做到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父母想要孩子遵守规则,自己就要带头遵守。而且,父母要放下架子,如果真的做错了,也要允许孩子指出这种错误。

这样一来,父母既履行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平等”。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理智懂事,而且他们会将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尊重”和“平等”应用到人际关系中,既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怯懦不安,而是以一种健康的姿态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从中感受快乐。

方法4: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成长是一种快乐,可是父母却常常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的这种快乐。

露露从同学家要来一棵花苗。回到家里,妈妈看到她手上都是泥,于是说道:“去洗洗手把,这花妈妈给你栽,你栽不好的。”

“我想自己栽。”露露说道。

“听话,去洗手去,妈妈给你栽不是一样吗?”妈妈说完就把露露推进了洗手间,将花苗拿过去,栽到了花盆里。

露露洗完手后看妈妈不在,她又偷偷将花挖出来,自己重新栽了一次。结果不但将泥弄到了手上,地板也被她弄得脏兮兮的。当妈妈忙完,看到这一切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孩子需要探索,需要自己去完成很多事情。只有这样,他才能建立起对周围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像露露,她想体验栽花的过程,所以妈妈替她栽好,她依然会将花重栽一遍。

在0-6岁,孩子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当孩子处于敏感期时就会对某件事有着很执着的兴趣,这时,父母如果对孩子的兴趣横加干涉,就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而除了孩子所共有的敏感期外,每个孩子还会有一些特别的敏感点,也就是兴趣爱好。

孩子有他内在固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常常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向发生冲突。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就不能强迫他“削足适履”,而要尊重他的特性,并给他足够的发展空间。那么,父母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了解孩子的各种敏感期。比如,处于“诅咒敏感期”的孩子会对他周围的所有人实施“语言暴力”,父母如果不知道孩子的这个敏感期,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孩子不懂礼貌,然后对孩子进行一番教育,殊不知,这恰恰刺激了孩子的“诅咒欲望”。所以,只有父母了解孩子的各种敏感期,才能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而不是扼杀他的成长空间。

其次,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能做的,就是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然后引导他将其发展为一种爱好和特长。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只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为孩子培养特长,那么孩子不但在这个特长上不会有所成就,就连本来感兴趣的爱好也没有机会去发展了。

方法5:与孩子聊天,引导他说出心里话

父母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总是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对父母说出自己的烦恼,更多的时候,孩子会选择将烦恼压在心里或是向同伴倾诉。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孩子不确定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否安全。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观点是持一种评判态度的。对这些父母来说,孩子的想法或是“对”,或是“不对”,在关注孩子对错的同时,就很难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老师给琳琳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最近琳琳上课时总是心神不宁,作业也经常出错,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妈妈耐心地询问了琳琳后,才得知,原来是琳琳偷拿了同学的一只钢笔,但是又觉得这样做不对,心里十分矛盾着。而且,又害怕妈妈知道后骂他。妈妈知道这些后,说:“妈妈不骂你,只是,你把那只钢笔还给同学好不好?同学丢了这只钢笔也是很难过的。”

“嗯,我拿了钢笔也不开心,还是还给他好了。”琳琳点点头,说道。

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最终还是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那么,怎样与孩子交流,才能让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呢?

首先,要赢得孩子的信任。如果父母动不动就责骂孩子,那么他对父母一定是不信任的。而即使父母不责骂孩子,只是做一个公正的“法官”,用某种观点来评判孩子。那么,孩子会因为担心自己“说错了”,于是在和父母交谈时,只捡“对的”说,讨好父母,而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暗暗隐藏起来。所以,父母平时要对孩子友善一些,在教育孩子时,多注意启发孩子,让他产生道义上的思考,而不是将自己的是非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

其次,和孩子交谈要专心。不要一边做自己的事情,一边听孩子说话,然后以“嗯,嗯”作为对孩子的回应。这样的交谈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根本没认真听自己说话,于是也懒得继续说下去。因此,当父母要和孩子聊天时,一定要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专心与孩子对谈。

最后,在谈话中耐心引导孩子。每个人在将自己内心想法吐露给别人时都会产生迟疑,孩子也不例外。这时,父母要保持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引导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孩子不想说,父母不要强迫,而是要劝慰他,打消他的顾虑,从而主动表达自己。

方法6: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权利。可是父母往往出于对孩子的担忧,无形中侵犯了孩子的权利。比如,孩子的隐私权。很多父母希望去了解孩子的状态,以便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地对孩子加以引导。这个初衷是好的,可是有些父母却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私自翻看孩子的手机短信、日记、信件……

一天晚上,当蕾蕾洗完澡回到房间后,发现爸爸正坐在写字台旁,看自己写的日记。她当时很生气,说道:“爸爸,你怎么能看我的日记,这是侵犯我的隐私!”爸爸不以为然地说道:“小孩子有什么隐私?再说我这不是关心你吗?”蕾蕾气得哭了起来。

很多父母都认为翻看孩子的日记、短信是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并不是侵犯孩子的隐私。可是,他们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换个角度来说,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短信、电话、QQ聊天记录被另一个人监视着,会觉得自在吗?

不仅是隐私权,孩子的很多其他权利也往往被父母忽视。如,自主选择权,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自由活动的权利……那么,要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尊重孩子的隐私权。未经孩子同意,不拆看孩子的信件,不翻看他的日记,不偷听他打电话。如果父母实在担心孩子,那就多和孩子聊天,如果他对父母足够信任,就会将自己的情况说给父母听。

其次,尊重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小到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到报考与择校。不论是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要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用自己的喜好去为孩子做决定。父母可以为孩子搜集资料,给孩子提一些建议,但是千万不能代替孩子去抉择。

第三,尊重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父母常常会说:“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家中的发言权。父母往往认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可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种不解世事的纯真,往往能带给父母一种全新的视角,让父母重新审视整个事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孩子插嘴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跟孩子讲明“插嘴”要看时机。即使是大人的议题,只要孩子想说,也要给他机会,让他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四,尊重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利。常常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今天下午别出去玩了,在家里好好做作业。”会这样说的父母还是比较温和的。新闻曾经报道:一个13岁的女孩,因为父母长期将她关在家里,强制她学习,不让她玩,最后她竟然从6楼跳了下去。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自由活动的权利,不要试图将孩子关在家里。

方法7:信任孩子,理解孩子

信任和理解,是人际沟通中最珍贵的特质。不仅是对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只有信任孩子,才能让孩子产生自信,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只有理解孩子,才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愿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事。然而在生活中,父母不信任、不理解孩子的现象却比比皆是。

一位妈妈回到家已经很累了,看到电脑桌上满是水渍,显示器也像是被水泡过了一般,她马上火冒三丈,质问儿子道:“是不是你干的?”儿子点点头。妈妈马上开始骂道:“你就不能让我省点心吗?要玩水去什么地方玩不好,非要在妈妈的桌子上玩,还把显示器也弄湿了。”儿子小声说道:“我没有玩水。”妈妈说道:“你还敢狡辩?”儿子委屈地哭了起来:“我是看电脑脏了,想把它洗干净,我没有玩水……”妈妈听到儿子的理由,一下子愣住了。

有些父母一旦认为孩子犯了错,便会将他所有的申辩当做狡辩,然后开始责骂孩子。这样的父母不信任孩子,不允许孩子辩白,所以也没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动机,从而不断地误解孩子。久而久之,孩子逐渐和父母疏远了。

同类推荐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从妊娠、分娩到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而又长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这当然会倾注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大量心血。然而,如果不懂这一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巧,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帮助年轻的父母知道怎样去主动、选择性地受孕,避免影响受孕的不利因素;了解孕期要注意的饮食与营养,做好安胎养胎;了解孕期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胎教;了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学习宝宝的喂养特点和护理技巧,让宝宝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熟悉宝宝日常易发生的意外,当出现异常时不会忙中出错;了解宝宝易发生的疾病,当出现疾病征兆时不会“病急乱投医”。
  •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赢在起点:孩子从优秀到卓越的36种能力

    这本书不会告诉父母如何让孩子取得高分,但它是孩子取得高分并成为顶尖人才的永不枯竭的能量源泉。父母在阅读本书汲取家教智慧的同时,还能发现提升自身能力的良方。
  •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作者曾在国内一家知名审计师事务所工作,应邀为多家企业进行过咨询、培训工作。已出版十余本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本书是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重点图书,内容轻松诙谐,每章都有一个小故事和知识小卡片,可读性强。作者廖康强是国内知名儿童心理专家,对于儿童心理有很深的研究。本书从学习、青春期、行为习惯、情绪等方面,向读者介绍各类心理学规律,并且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心理修炼的方法,教育孩子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正确对待生活及学习中的烦恼,化解生活和学习中的痛苦和郁闷,学会协调和家人、同学、朋友的矛盾纠纷,让自己的未来获得终极的幸福和成功。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 和宝宝的间隔年

    和宝宝的间隔年

    怀孕的职场女性加持,生命的延续,爱的蔓延,都应该是源源不断的力量!那么请看一个公关行业的“奔跑超人”如何权衡生活和事业,如何开展和宝宝的间隔年,又如何完成人生角色的完美转变?翻开下一页,是爱,是希望,是美。小五月是谁?是爱。
热门推荐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更神奇地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想去哪眨眼间就能到,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当她同画中那相似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嚣张邪佞,男主霸道腹黑,女强VS男更强,小恶搞,宠爱无极限】#精彩片段#某日,某男子对着眼前的一副画像,诱哄道,“倾儿,乖,只要你出来,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动手动脚了。”画中的某女才不吃这套,悠着声音道,“我要是再相信你的话,我就跟你姓。”这男人简直就是欠揍,给点阳光就灿烂。她只是一时心软,给了他点福利,他就越发不规矩起来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哪还有她说话的份。某男心里得瑟,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也已经跟我姓了,不过嘴上却求饶道,“行,以后倾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男人的话要是能信,母猪也会上树的。”某女明显不信。怀柔政策失败,某男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手开始挠起了眼前的画。很快,话里的某人开始大笑起来,“痒……痒……,求你……别……别挠了。”
  • 失踪的女人

    失踪的女人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凰尊贰

    凰尊贰

    【凰尊第二部】这是一个无比霸气,傲气冲天的女人的传奇故事!她,犹如陨星般坠落,降临在这一个充满魔法斗气的世界。她,醒来之时,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仅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为了找回失去的一切,她必定逆转乾坤,破灭天地,找到那埋葬在深渊中的真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玄幻女强,热血霸气】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福女降农门之痞夫来缠

    唐家庄的唐甜甜家一门子的克星,克死了亲爹,克病了爷奶,克坏了地里庄稼,克糊人家锅里的饭,克傻了村头的翠花,克丢了隔壁二大爷家的狗!是活该被欺压挤兑,挨骂受苦的一窝子,更没资格有吃有穿有钱花!不过这都是村子里的传言,唐甜甜咬牙切齿,她娘是温柔善良,不是心思恶毒的扫把星!她大哥敦厚老实,不是没头没脑的丧门星!她自己活泼睿智,不是有娘没爹的小克星!唐甜甜握紧拳头,致富挣钱把糖造,日子红火添热闹!关起门,悄悄的发财,打枪地不要!——————哪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极品亲戚鼻子灵!红火日子刚冒头,各方极品来驾到!七大姑八大姨齐声嚷嚷:“你们家以前日子过不下去,全靠我们帮忙才活了下来,现在要点银钱,不过是小小的回报一下,都是你们家欠我们的!”“你哥文海和他表妹从小就感情好,青梅竹马,天生一对!文海太老实,就该找个厉害的撑门户!”“女大三抱金砖,这如花表姐才是你哥文海的良配,实在不行,就把甜甜嫁过来吧!大八岁不算大,大了知道疼人!”无耻爷奶一声吼:这个家里我来做主!都得听他们的!——————唐甜甜拿着扫把还没发飙,某男死皮赖脸凑上来,“这些刁民,本大爷帮你摆平!滴水之恩不要涌泉相报,在你家住几天就行!”谁知道几天几天又几天,竟然撵不走了!还吵着要她负责!
  •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能成大事的9种女人

    很多人一直在想:究竟哪种人能成大事呢?为什么成大事的人只有少数,而我又不能在能大事的人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 我的骑士精灵

    我的骑士精灵

    一个背负天命的精灵遗孤,一个被选中的人类少女,他清冷,为王国奉献着一切,她跳脱,执着的守护身边的人。
  • 妃不还朝

    妃不还朝

    他将她打入冷宫,他赐她三尺白绫,原来他是真的要杀了她。要死,可以,不过要她自己来,从此她的心,她的身,她的命再与他无关。慕容宸,我只愿生生世世与你再不相见。犹记当年春,杏花墙上佳人笑。仅一眼,魂便销,不见百花妖。又是一年春,故人墙头无人笑,唯见杏花娇。苏嫣若想,那日她若不爬上杏花墙头,他与她今生或许便不会有这场孽缘。
  • 这不是真的

    这不是真的

    所不同的只是我们谋生的方式和日常状态的差异。就完全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别人眼里,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灯下看着校样。,看待世界的眼光以及对这个社会(包括了许许多多的事)的理解,我已经四十一岁了。是的,我是一位作家。中年作家。是的,作家也许会有点与众不同?不,有些报刊上有时仍然会称我为青年作家。叫青年作家似乎也没人有意见。当然,只要一过了四十。一个男人,事实上我们与别人在本质上根本没有任何的不同。这是我的又一本新书。只是我自己知道,事实上我已经毫无争议地跨入了中年,或者说是壮年?四十岁,是人生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