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300000039

第39章 九变篇(1)

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因此,胜败除了要看双方兵力的多少,更要看将领的指挥能力,要求将领在指挥作战时,要灵活变通,这样方可战胜敌人,本篇用“通于九变”的作战思想,指出作战最重要的是从事物正反两方面的联系中去考虑问题,一般来讲,事物的利与弊,是相依相存,相互转化的。所以将领要善于预见因果利害,使利得因素正常发展,使害的因素向利得方向转化。

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九变之术”,遇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决,凡事要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原典

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①,衢地交合②,绝地无留③,围地则谋④,死地则战⑤。涂有所不由⑥,军有所不击⑦,城有所不攻⑧,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⑨。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⑩,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11,不能得人之用○12矣。

是故智者之虑○13,必杂于利害○14。杂于利而务可信也○15;杂于害而患可解也○16。是故屈诸侯者以害○17,役诸侯者以业○18,趋诸侯者以利○19。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20,恃吾有以待也○21;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22。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23;必生,可虏也○24;忿速,可侮也○25;廉洁,可辱也○26;爱民,可烦也○27。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28,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一般的用兵之法是,将帅领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成军队,出征后遇到山林、沼泽等难以通行的圮地,最好不要让军队在此扎住;在四通八达的是同时几个国家交界的衢地,要注意与邻国诸侯结交友好;在没有水草粮食、交通困难、难以生存的绝地,不可停留;遇到四面地势险要、道路狭窄、进出困难的“围地”,要巧设计谋,出奇制胜;陷入前无进路,后有追兵,战则存、不战则亡的“死地”,要坚决奋战,殊死拼争。有的道路不能走,有的敌人不能打,有的城池不能攻,有的地方不能争,国君的命令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执行。

在将帅中,能精通在各种情况下机智应变的利弊,就真正懂得用兵的将领;如果不懂得在各种情况下机智应变的利弊,即使是熟悉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形之利。将领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就算了解五种地形(即圮、衢、绝、围、死)的利弊,也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全军的战斗力。

所以说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时,一定会兼顾考虑到利害两个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能充分考虑到不利的因素,战事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有利的因素,各种可能发生的祸患便可以预先排除。想让别的诸侯国屈服,就要用各种手段去伤害他;想让别的诸侯国任你驱使,就要用各种他不得不做的事去烦扰他;想让别的诸侯国听你的调遣,就要用各种利益去引诱他。

所以一般用兵打仗的原则是,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让敌人不来进犯上,而是要依靠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严阵以待;不是把希望在敌人不会攻击上,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将防守做好。

所以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道以硬碰硬,就有可能被诱杀;只知道贪生活命,就有可能被俘虏;性格太性情暴烈、急躁易怒,就有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激怒而中计;为人太廉洁好名,就有可能被流言中伤而落入圈套;过分溺爱民众,就有可能被烦扰而陷于被动。以上这五种情况,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全军覆灭、将帅被杀,一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不可以不警惕。

名家注解

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九也。

王皙曰:皙谓九者数之极;用兵之法,当极其变耳。《逸诗》云:“九变复贯。”不知曹公谓何为九。或日:“九地之变”也。

张预曰: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解读

中国古代历来把“九”作为数之最大,常常用“九”来形容不可穷尽、无涯无际,比如我们常说天有九重,地有九层。还把华夏列为九州,宫门建成九重,在神话传说《西游记》里,唐僧西天取经,也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九变篇》中之“九”,也是多的意思,尽管所列情形确为九种,但我们在理解《九变篇》的过程中,却不可拘泥于此数,在战争中,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遇到,想象不到的事情都可能发生,远非孙子所列诸项可以尽包。如果仅将视野、思路局限于列出之数,那么,势必会陷于刻板,稍有变化便无所适从,失败在所难免。我们应将实数之九视为无穷数中的典型代表,也就是举其要者而包容其它,择其典型而概括一般。

说完“九”字,就要说说这个“变”字,“变”是《九变篇》的核心,“变”的主体是统领军队的将帅,强调将帅在作战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权谋机变,机智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也就孙子在兵法中提到的“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至于变通的具体方法,在《九变篇》中,孙子着重论述的是地形与将帅素质两个方面。

“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孙子从战场上经常可以遇到的几种情况入手,分析了将帅变通应敌所应采取的方法。着重从军队所处不利位置强调应断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受到损失。其中,前四者侧重于地形本身,强调用兵者应主动避而远之,万不可陷于其中。而后者则是战势,既有地形之不利,更有兵势之劣弱,因此,不战必亡,战则有可能力挽狂澜,起死回生。古今中外,置之死地而后生、反败为胜的例子,并不鲜见。拼死奋战往往是将帅在危机情况下被迫做出的惟一抉择。

有害即避,是普通的常识,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人贪眼前之利而招致损害。用兵打仗,攻城略地、消灭敌人、兵贵神速,但“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所谓“有所不”,并非“一定不”,需依据具体情况而决定取舍,衡量的标准是有利还是有害,特别要警惕表面的、眼前的、小的利益之下,掩盖着的实质的、长远的和巨大的灾难,因此,将领用兵时的“变”,不仅是灵活机变之“变”,而且是辨明是非、权衡利弊之“辨”,要“杂于利害”,善于分析判断。

对于国君的命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看该“受”还是不该“受”。有利克敌制胜的命令,自然应该遵照执行;而不符合实际情况,于克敌制胜毫无用处,甚至有阻碍破坏作用的瞎指挥,就绝对不能执行。本篇“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与《谋攻篇》中对“君患于军”和“将能而君不御”的思想一脉相承。

孙子在吴王宫中演练兵法时,按军纪要斩杀吴王宠爱的两位妃子,吴王为妃子求情,孙子便回答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话,驳回了吴王的求情,依律斩杀了妃子。事实上“君命有所不受”,是对上述九种常见情况的结语,不属于“地利之变”的范畴。但它也是对将帅素质要求的开启。因为依据实际情况就地形而做出变通,有足够的智慧、清醒的头脑便可以完成,而对君王的命令要做出取舍遵违的判断,在智慧之外还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承担风险的勇气。

所以我们说,“变”,是对将帅素质的最起码的也是最高标准的要求。孙子把“通于九变”视为将帅必备的素质,反复说明将帅应精通于“九变之术”,并特别强调对“九变”不通、不知者,便不能胜任用兵之责。这里,与《计篇》中将之五德的智、信、仁、勇、严中,将“智”列于首位的思想是一致的。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要真正成为智者,就必须能够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克服片面性。只看到有利的一面,或只看到不利的一面,都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在有利的形势下看到不利的方面,在不利的形势下能看到有利的方面,兼顾利害两个方面,才可使战争沿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又可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的变故发生,免遭不必要的损失。

同样,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晓以利或施以害,才能使别的诸侯国或屈服于我,或被我奴役,或任我调遣。对于敌人,就是要尽量造成和扩大其困难的方面,使其由利变害,由小害变为大害。在我军方面,则要防患于未然,使敌人无机可乘,而绝不不寄希望于敌人的慈悲,不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

孙子在最后指出了“将有五危”,从思想水平和性格特征方面,强调了将帅素质的重要性。将帅如果不从实际情况出发相机变通,只是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就会招致覆军杀将的厄运。而是这里,孙子告诫将帅们在临敌运用时应精于变通,其实孙子在文中也很好地表现了变通(或曰辩证)的观点。证之以“将之五德”,勇者一定杀敌必死,信者自然廉洁好名,仁者无不爱民保民,而“杀敌者,怒也”(《作战篇》),凡此种种,都是孙子正面肯定的观点,在此处却成为将帅们致命的弱点。这当然不是孙子自相矛盾,而是依据实际情况或不同境遇所做的权变,其中关键的因素是分寸,也是“度”。把握住“度”的大小多少很重要。“将之五危”也并不是一概地否定“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而是强调凡事不可过分,应较之以利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正如“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那样,任何偏误都将有可能将事物的发展引向其反面。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矛盾错综复杂,对每一个矛盾和问题都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可千篇一律,凝固不化。这就需要变,改变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或创造)不利态势,使形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本篇正是秉承这一主题,深刻反映了客观世界矛盾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在矛盾转化过程中,各种机遇的出现都带有偶然性和短促性。“利害之变”和“九地之变”,都包含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取才能有所取的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们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其正确性与深刻性都是不容置疑的。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形势更是瞬息万变,极难捉摸,加之双方都在尽力制造假象、巧施诡计,就更需要灵活机变、相机变通了。

兵家活用

结盟化干戈

在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面对这些意外情况,将领必须灵活应对,做到“通于九变之利”,才能取得胜利。

在长征途中,红军要经过大凉山区的一段彝族聚居区。那时彝族人还不知道红军,以为又是“汉兵”入境抢掠杀戮。因此,他们以看见山下的红军,就成群结队涌出寨门,一边呐喊,一边挥动着土枪、长矛、弓箭攻击红军,企图阻止红军进山。

刘伯承赶忙命令先遣部队停止前进,与几位指导员商量对策。刘伯承认为切不可采取强攻,否则会有损红军在群众中的威望,更会破坏民族团结,而且一旦双方起争执,会耽误行军日程,破坏整个红军的北上计划。要解决问题,就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要想顺利通过,就要做好彝族头人的工作,求得他们的理解,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刘伯承先派人找来一个翻译,对山寨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刘伯承得知大凉山上有两个彝族部落,一个叫“沽基”,一个叫“罗洪”,山上还有两个“孔明寨”,相传此处就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古战场,而这个孔明寨,就是当年屯兵的营寨。这说明这里的彝人对诸葛亮有一定的感情。刘伯承认为一个这是争取头人的有利因素,于是就和几位指导员商定出了对策。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伯承便派出代表进山与头人对话,宣传红军与彝族亲如一家,共产党主张民族平等的道理。反复说明红军这次进山,只是借道北上,并不在寨子住宿,更不会拿人民一针一线。经过反复谈判,彝族“沽基”头人小叶丹被说动了。但当他从寨子里走出来,一看到山下的红军,还是不放心,生怕这些“汉人”进寨后会闹腾得鸡犬不宁。

看到小叶丹犹犹豫豫,红军代表根据少数民族重义气的特点,灵机一动,提出刘司令员愿与他结为兄弟,并“歃血为盟”。果然,小叶丹一听到这个提议立刻高兴了。为了表示诚意,红军代表把一只手枪送给小叶丹,小叶丹也把一匹黑骡子作为回赠的礼品。

拜盟的仪式马上举行。刘伯承和小叶丹双双跪下,一个彝民长者舀了两碗清水,捉来一只大公鸡,高声念道:“X月X日x时,红军刘司令,与沽基小叶丹结为兄弟,如有反悔如同此鸡。”念完,用刀将鸡脖子一抹,把鲜血滴进碗里,然后,恭恭敬敬地把碗放在并排跪着的这一对汉彝兄弟面前。刘伯承端起碗,对天发誓:“我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如有反悔,天诛地灭!”说完将鸡血一饮而尽。小叶丹看到刘伯承如此豪爽连连说好,也端起大碗把鸡血喝掉。

当晚,刘伯承把小叶丹迎到红军驻地,在汉族寨子里摆上好酒,与这位彝族兄弟开怀痛饮。接着,刘伯承又与“罗洪”头人进行了交往,交往也非常顺利。此后,寨子里的彝族人与当地汉人的关系变得非常好。

这条横在长征路上的“关隘”,就这样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用民间常用的“结盟”方式,顺利地打通了,加强了民族团结,加深了各民族一家亲的关系。这正是刘伯承等人的灵活处事,擅长“九变”的结果。

一意孤行的刘备

要做成大事,首先就要沉得住气,因为如果意气用事,不顾战事利弊,只求心里平衡而出兵出战,就会陷入“忿速,可侮也”的境地,最后只会必败无疑。在彝陵之战中,陆逊就是牢牢守住自己的计划策略,不因为蜀军的挑衅而贸然出兵,尽显出大将之风范,最终以5万人的兵力,一举而战胜数10万蜀军,为吴国取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东吴和西蜀在公元222年,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生死决战,就是著名的彝陵之战。本来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家管辖着长江西北两岸八郡的战略要地——荆州。曹操占据了南阳和江夏北部,孙权占据了南郡和江夏南部,刘备则夺得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公元210年,在刘备的多次请求下,孙权又把长江北岸的战略要地借给了刘备,此后不久,刘备又分别从刘璋和曹操的手中夺取了益州和汉中。汉中和荆州的位置非常关键,是蜀汉的两个重要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洛阳,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可谓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战略地形非常好。得到汉中和荆州后,刘备等于控制了整个荆州。

处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吴政权,看到刘备势力的迅速发展,深感惶恐不安。但有当时,孙权正与刘备合力抗曹,碍于双方眼前共同的战略目标,矛盾还没有激化。而曹操为了稳定后方,也无暇顾及南边的刘备和孙权,只是忙于兼并占据关中的马超和韩遂的割据势力。孙权和曹操的一时放松,使得刘备,获得了一个短暂却十分宝贵的发展时机,实力得到迅速增强,具备了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的力量,形成了我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同类推荐
  • 英雄的晨曦

    英雄的晨曦

    他们不知道千军万马,他们只知道兄弟成千上百。他们不知道政局奸诈,他们只知道忠魂可以报国!这就是英雄,可以挑战神的英雄!
  • 诡刺

    诡刺

    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为受伤队友实施急救的队医,代号中一般会有“衫”字,比如驻外维和部队中的“蓝衫”。而在战场上拥有超强进攻能力,无论投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单独完各成各种作战任务的综合精英,被称为“刺”。而风影楼,他的代号是……诡刺!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最强兵王

    最强兵王

    【特种兵第一神书】最强兵王,虎视群雄,为国而战,为民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无怨无悔!这是一本男人的书!这是一部热血的故事!
  •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红尘第一皇妃

    红尘第一皇妃

    淹死的都是会水的,果然不错,一次游泳竟然淹死灵魂到了异时空,好吧,看在这身体是公主的份上就勉强接受了,可是为啥是个落难公主,落难公主也就算了,咱不计较,可为啥在青楼呢?算啦,好死不如赖活。
  • 李龙炳的诗

    李龙炳的诗

    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和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农民,命运之诗会永远呼啸在我的血液之中。我只能说,诗歌确立了我和世界更美妙的关系。我只能站在我的这片土地上,用语言的手打开一扇又一扇崭新的窝口,见证着时光流转,云飞雪落。我所有的诗歌,都与这片土地的宿命有关,都是对真理、正义、崇高、光明和美好无尽的向往。对文本的探索。无论明朗或晦涩,始终贯穿着坚定的精神立场,在爱与忧愤之间也有对落难的承担,隐逸着一份刀锋的光芒,这些诗歌是一个现代农民和土地和时代牢牢拥抱在一起的见证。我的创造和想象,探索和追求,就是为了在纷乱的汉语诗歌中获得独特而独立的音调,让自己拥有心灵的自足。
  • 此去经年:我们回忆里再相爱

    此去经年:我们回忆里再相爱

    命运的捉弄,使得她爱上了一个本是和她无缘的人,她始终都在为他付出,希望自己能够将他改变,但他始终对她都是冷漠的,最终,她成功了,但是他们却已是不可能了。
  • 最强女仙

    最强女仙

    亡国公主落难天涯,机缘之下拜入仙门。洞天福地修道,宝藏灵宫寻仙,通天大道,携手闯之。神秘宝物,可将灵石变废为宝,助她成就修道大业。纵横六合,无拘束;九霄之上,我为尊……这是一个女子历尽劫波,最终寻得无上仙道的故事。------------------------------------------------------新书发布,《邪医狂妃:帝尊,宠翻天!》,求票支持!请大家点击屏幕右侧(手机用户请下拉点击作者还写过)链接,或者直接搜索蛇发优雅即可。已有500万字完本作品《仙诀》登录腾讯。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三十不嫁又如何

    三十不嫁又如何

    二十五岁时,因为无法接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何叶买了房子却没有如愿结婚!九年后,她带着领养来的孩子,上健美班,喝茶旅游,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依然没有嫁!二十一世纪了,三十不一定要嫁,也许四十也一样吧!是没有男人,她依旧可以过得很好!“呃,我是说,我觉得和你一起很开心,所以,我们可以维持床伴的关系!”“哦!我答应你的请求!”“你,今年多大?”“二十九!”“刚才我说的话不算!另外,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叶儿开了新坑《下辈子不做军嫂》,一个甜蜜、寂寞的故事:http://m.pgsk.com/a/243333/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策划那些事儿

    策划那些事儿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罗斯近几年大赚石油美元,普京总统却忧心忡忡,如履薄冰?为什么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时候,却在突然之间掉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悬崖?……“小样,别以为穿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以史为鉴,了解那些重大策划,让你轻松看透波云诡谲背后的真实。
  • 衰男住在我隔壁(完)

    衰男住在我隔壁(完)

    你要是男人,你说实话,你喜欢美女么?你要是女人,你说实话,你喜欢帅哥么?我是女人,我喜欢帅哥。可是,偏偏,有衰男住我隔壁!想到一句电视剧台词,“都说老天有眼,可是你有眼无珠。”
  • 少爷夫人离家了

    少爷夫人离家了

    严冬儿是一位刚刚从卫校毕业的医院小护士,热情开朗,可爱亮眼,爱好广泛,一次半路意外相救了一位身价非凡的韩氏集团的总裁韩振业,于是彼此开始有了交集,但她本来就有男朋友,也从没想换男友嫁入豪门,但是命运视乎并不按她的想法走......,看似风光的豪门背后且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许多秘密,让本来平凡单纯的严冬儿备受伤害......片段一:“我是你老公。”“可是,我怎么一点也不记得?”严冬儿躺在医院白色的病床上,露着一双清澈的大眼看着眼前这个气势威严,相貌堂堂的男人问出。“因为,你出车祸失忆,暂时记不得了。”“哦,这个?你可以给我看看我们的结婚证吗?”“结婚证哪能随身带,等我们出院回家后可以看的。”“哦,也是。”......片段二:“骗子,居然骗我。”严冬儿把一个抱枕狠狠气急败坏的扔向莫男,莫男依然呵呵笑着一副非常轻松的笑容伸手接过仍来的抱枕,对于她的如此生气一点也不在乎。“老婆,听话,我们已经是如实夫妻了。”“不准叫我老婆,我有男朋友,你有没有替我想过。”严冬儿几乎是歇斯底里的大喊。“不对,是前男友,你有前男友,我是不会在乎的。”“那天你不该这样骗我,我们根本没有结婚,你误导我。”“要结婚证书很简单,我们马上去办。”“不,我不想和你结婚,我要离开这里。”“你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韩太太了,我不准。”片段三:“少爷,夫人离家了。”“什么?”“少爷,赶快去找。”“严冬儿,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女人,敢带着我的孩子逃跑,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一定也会把你抓回来,到时新帐旧账一起算。”莫男狠狠的把一大叠文件朝办公桌直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