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7800000023

第23章 治世名臣(6)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安石: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宰相之一。他在宋神宗手下两度为相,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变法运动,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对促进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王安石于北宋天禧五年出生。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22岁的王安石考中了进士,被派到扬州做签书判官。每天除了处理公务,就是埋头看书,常常一读便是大半夜,直到天快亮的时候才伏案睡上一会。

后来,王安石当了常州知府,他仍然每日手不释卷,苦苦研究书中的各种问题。因为大多数时间都沉浸在书中,所以他平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让人觉得很难接近。到常州很长时间,好多人还没见他笑过。有一天,王安石大宴宾客,为了让宾主尽兴,王安石手下办事的人还去请来了歌妓助兴。歌妓们在宴会上演唱调笑,把气氛搞得十分活跃,连平时总是眉头紧锁的王安石也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在座的人都知道王安石难得一笑,因此不由得喜出望外。宴会结束后,王安石手下的人便把歌妓们召到一起,对她们说:“你们居然能让太守开颜大笑,实在是不容易,应该好好奖励。”说罢,便给了这些歌妓很重的奖赏。但是也有深知王安石脾气的人,断定知府大人决不会轻易被声色所动,在宴会上忽然大笑必然另有原因,于是便找了一个机会与王安石谈到此事,王安石听后大吃一惊,说道:“我在宴席上思考书中的问题,突然想出了答案,心中高兴,因而不禁大笑,这与歌妓有什么关系?”王安石手下的人听到这一番话后,十分后悔白白给了歌妓们一份厚赏。

19王安石

王安石书读得多,文章也写得很好。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写文章时一定要反复推敲,使文章有独特的见解和风采。如果他发现自己的文章与别人的文章有雷同的地方,他一定要推倒重写,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有时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有一次,一个叫刘贡父的文人去拜访王安石,不巧王安石正在吃饭。刘贡父便被仆人引到书房等候。刘贡父一个人坐在书房,很是无聊,便随手拿起王安石写的一篇论兵的文章翻看起来。不料这一翻倒看出了兴趣。王安石的文章见解新颖独特,论说很有气势,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刘贡父边读边暗暗赞叹,恨不得马上就去见王安石,好好夸赞一番这篇字字珠玑的妙文。但他转念一想又改变了主意。作为王安石的好友,他知道王安石作文力求新意,极其厌恶自己的文章落入窠臼,如发觉文章与别人的雷同,必定要大加修改直至重写,心想今日既然有此机会,不如跟王安石开个玩笑,于是他再从头将文稿浏览了一番,暗暗记住了文稿的大致内容,然后悄悄离开书房,踱到了另外的房间。

王安石吃完饭后,急忙将刘贡父请到了书房。主客寒喧了一阵,因为都是文人,话题便渐渐扯到了文章上。王安石问刘贡父最近又有什么新作问世。刘贡父便顺口答道:“无甚新作,只是写了篇《兵论》,还没定稿。”王安石一听来了兴趣:“喔,你也写了《兵论》,文中有何高见?”刘贡父抬起头,假装出认真思考的模样,然后便将刚才记下来的王安石文稿的主要内容复述了一遍。王安石万万没有想到刘贡父已经偷偷看过自己的文稿,见刘贡父所说的文章内容与自己所写的不谋而合,内心十分懊丧,急性子的他一气之下便抓起桌上自己的那篇文稿,不由分说便撕扯起来。刘贡父见状,知道玩笑开大了,赶紧起身阻拦,可是为时已晚,文稿早被王安石三下两下撕成了碎片。于是,他既遗憾又有点不安地对王安石说:“相爷怎么撕起文稿来了呢?其实,我刚刚跟相爷说自己写了《兵论》,是开玩笑的。我不过是在相爷吃饭时偷偷看了相爷的文稿。贡父刚才所述,其实是在背诵相爷文中的内容。要说写文章,相爷的识见和文采,贡父怎么赶得上呢?……”刘贡父还想说下去,表达自己的歉疚之情,却被转怒为喜的王安石挥挥手打断了,他笑着说:“要是这样,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稿子撕碎,但文章的内容全记在我的脑子里,等下我再重抄一遍就是。”

王安石有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泊船瓜洲》;“京口(今江苏镇江)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是王安石乘船停泊镇江对岸的瓜洲时所作,写好后很快就流传开来,不少人为这首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诗击节赏叹。尤其是第三句中的“绿”字,将形容词用作动词,把春天来到时江南的一派勃勃生机极其巧妙而逼真地勾画出来,使抽象的文字成了一幅极其传神、富有动感的图画,把人们带进了美妙的艺术境界。后来,有人发现了这首诗的草稿,发现总共只有二十八字的《泊船瓜洲》,竟有很多处进行过修改,其中那个最为人称道的“绿”字,竟然前后修改了五次,先是“到”字,后来在一旁写了“不好”两字,又改“到”为“过”,大概是觉得“过”仍嫌死板,复又改为“人”字,但“入”字显然也不称心,又再次被改为“满”字,“满”字当然没有“绿”字好,最后还是被改掉了。可以想见,在这张涂得乱七八糟的诗稿上,王安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王安石虽然因推行新法而受到了不少人的指责,但他为政清廉,自律甚严,却是连他的政敌也不能不承认的。

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发生了很严重的旱灾,大量土地颗粒无收,饥民们背井离乡,四处乞讨为生。自然,这又给守旧派提供了一个攻击新法的口实,他们在宋神宗面前大说王安石的坏话,说只要把王安石去掉,天就会下雨。宋神宗一听,又动摇了。这一天,他派人去召王安石,准备听听他还有什么高见,却不料等了很长时间,王安石才姗姗而来。见一向守时的王安石对自己的召见如此不当回事,神宗心里很不高兴。

王安石似乎也察觉到了神宗的不悦,一见面便向神宗请罪:“陛下怒微臣迟来之罪。臣因为早饭熟得太慢,吃饭吃得太晚,所以来迟了。”

“好好的,饭怎么会这么难熟呢?”神宗虽是从不下庖厨的人,但也知道烧饭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所以对王安石的话很觉得诧异。

“说来羞愧,臣今日烧饭用的是新方法,所以烧了半天也烧不好。”

“喔,你用了什么新方法?”

“臣在炉膛里加一把火,随即又往锅里添上一勺水,本以为饭会烧得快一些,却不料……”

“哈哈……”宋神宗听到这儿,忍不住笑了起来,原先因王安石迟到而产生的不快,也跑到了九霄云外,“你的这种新方法,怎么能把饭烧熟呢?”

王安石眨了眨眼睛说:“倒要请教陛下,为什么这样烧饭便烧不熟呢?”

“这还不简单,饭是用火烧的,火慢慢地将锅里的水烧干,饭也就熟了,你每加一把火便又往锅里添水,这火不是白加了?饭还怎能烧得熟呢?”宋神宗虽然从没烧过饭,讲起来却是头头是道。王安石见他说得摇头晃脑,知道他已人了自己的圈套,便赶紧接了上去:“是啊,办任何事的道理其实都跟烧饭一样。我们要煮‘富国强兵’这锅饭,变法就是烧饭的火。‘青苗法’是一把火,‘市易法’又是一把火,只有这样一把接一把地加火,饭才会烧熟。可现在,‘青苗法’、‘市易法’还有许多新法刚刚推行不久,便有人以各种借口要求取消,这就好比在新加的火上浇上了一勺水。这样,‘富国强兵’的饭怎么能煮得熟呢?”

说到这儿,王安石想起守旧派三番五次地以天灾来攻击新法的行径,不由得又激动起来:“有人不断地以天灾为由要求取消变法,这是毫无道理的。天灾什么朝代没有呢?就连夏禹商汤那样的盛世也有旱灾发生。天灾不足畏,可怕的倒是人祸。只要我们不听信谣言,坚持把新法的火烧下去,‘富国强兵’的饭总有一天会烧熟!”

实行新法的前景,在王安石眼里无疑是美好而又灿烂的。可惜,自信、要强的王安石低估了守旧派的力量。在守旧派的合力围攻下,王安石实行变法最大的靠山宋神宗最后不得不作出妥协,变法终于失败。王安石也暗淡地结束了自己的宰相生涯。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卓越的文学家,王安石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名人名言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

司马光:开创通鉴学的社稷之臣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人,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著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0司马光

当时,北宋建国近百年,已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司马光,以积极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人才、礼治、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除上疏陈述主张外,在他本人的从政活动中,亦能坚持原则,积极贯彻执行有利于国家的决策方略,尤其在荐贤斥佞的斗争中,他犯颜直谏,从不顾及个人安危,被称为社稷之臣,神宗也感慨地说:“如光者,常在左右,自可无过。”

在熙宁变法中,司马光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严重分歧。就其竭诚为国来说,二人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措施上,各有偏向。王安石主要是围绕着当时财政、军事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大刀阔斧的经济、军事改革措施,来解决燃眉之急。司马光则认为在守成时期,应偏重于通过伦理纲常的整顿,来把人们的思想束缚在原有制度的制约之内,即使改革,也定要稳妥,认为“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因为“大坏而更改,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臣恐风雨之不庇也”。司马光的主张虽然偏于保守;但实际上是一种在“守常”基础上的改革方略。从王安石变法中所出现的偏差和用人不当来看,证明了司马光在政治上的老练和稳健,除了魄力不及王安石外,政治上是成熟的。

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开始编纂史著,与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横跨中国历史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在这部书里,司马光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全书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实际上,时至今日,《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近千年的历史证明:《通鉴》已与《史记》一样,被人们并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代不乏人,使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即“通鉴学”。

司马光一生著述甚多,在《通鉴》系列著作中,还有《通鉴举要历》80卷、《历年图》七卷、《稽古录》20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另外,尚有其他著作20种,200余卷,是他对我国史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诗词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和著述的成果。

司马光虽热心于治国,但由于政见不同而未能有更多直接参与政事的机会。直到宋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后,67岁高龄的司马光,随着要求废除新法的浪潮被迎回宫中,担任了相职,开始“元佑更化”,尽罢新法。他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之后与世长辞了。

司马光从政近50年,对北宋的国计民生、典章制度发表过不少独特的见解。诸如虚心纳谏、崇尚务实、注意民心、知人善用等治国主张,长期不懈地编纂《资治通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座高耸的丰碑,为历代统治者所借鉴。

名人名言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

夫俭则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

包拯:铁面无私的执法青天

包拯(999—1062年),即包公,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他的父亲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良好的家庭教育逐渐把小小的包拯培养成为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只有28岁的他考中了进士。可是父母身患重症,几经医治均不见效。包公不忍远去为官,执意要留在家中照顾自己的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交口称颂。几年后,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包公这才在亲友们的苦苦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10年之久。包公对父母的孝敬,直到今天也堪为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

包公先任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后又升为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两任满后,他刚正清廉的英名已经传遍天下,因此调到了京城,任殿中丞,后来又历任监察御史、三司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制(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知谏院,并最终做了开封知府。这是个很重要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是很显要的。

同类推荐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精英(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科技精英。如詹姆士·麦克斯韦、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本森和基尔霍夫、罗伯特·科赫、巴甫洛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约翰·汤姆逊、克斯·普朗克。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
热门推荐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橙黄色童话书

    橙黄色童话书

    《橙黄色童话书》是一本29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英雄马科马的故事》《想见天堂的国王》《王子伊安的故事》《豺狼长子历险记》……
  • 私藏的情书

    私藏的情书

    如果你暗恋一个人,你会暗恋多久?如果你给一个人写情书,你会写多少封?如果你回头看青春,你会记得什么?本文讲述一个女子从10岁到25岁之间的15年美好年华以及她的781封情书的故事。这是一个慢热低调温馨浪漫哀伤的成长故事。谨以这781封情书献给曾经的暗恋、初恋以及没有结果的爱情,并祝愿所有幸福都能成永远。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孩子有如一棵小树,需要家庭的温暖来呵护,需要赏识的阳光来照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他具有独立的个性,也应有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了。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企图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驯服孩子。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荒原纪事

    荒原纪事

    一场关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较量,讲述了触目惊心的民间疾苦荒原的乡亲再也无法忍受家园被严重污染,要以和平示威方式表达心声,但随即遭遇野蛮阻拦。被激怒的农民失去控制,将一场和平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几个领头人被迫逃离荒原,其他参与者包括主人公宁伽,都遭到疯狂的报复。宁伽出来后奔走呼号,踏破铁鞋寻觅失踪朋友,路上见证了更多的悲哀和不幸……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