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6200000035

第35章 后记

有一句话一开始就要说,那就是我应该感谢广大读者。全靠大家的厚爱与鼎助,2001年7月,我的那部对当今大学与大学生进行全方位调查与思考的著作《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2002年5月,我的那部对当今大学生的情爱世界进行调查与思考的著作《与爱一起成长:中国当代大学生情感档案》出版后,在社会上又产生了一定影响。此二书除了销售得还算不错外,不少报刊(如《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中华读书报》等)、电台也作了大篇幅评介(北京电台甚至用了近半个小时),数百位大学生朋友或社会普通读者还认真给我来信(包括E—MAIL),就连网上不少BBS中也有关于它们的讨论;甚至一些作者、记者写文章、报道,也偶尔套用我的书名或文题、借用我的话题、引用我的一些文句或观点。随便举几个例子,浙江省教育厅曾将《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第10批推荐书目之一,将《与爱一起成长》作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第9批推荐书目之一;浙江万里学院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课程,将《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作为第一个专题的8本阅读书目之一,排在马克思、列宁等少数几位伟人的著作之后;它还是青岛李沧区青少年读书节推荐图书,哈尔滨市图书馆、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广东省电白社区图书馆等馆藏优秀图书推荐;前些日子,北京著名的“书吧网”还给它设了专栏。可我一直并未有过什么“炒作”,也从没求过他们。在此我要深深向大家鞠个躬,诚挚地对大家说:你们的厚爱,是我最大的动力。

眼下又有几年过去了,我发现在当今中国大学与大学生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现象与问题,我对原来那些现象又有了一些新的了解与认识,我手头又积累了许多新的材料与认识,并且又新策划、采访、报道与写作了一批相关文章等,这便促使我接着要写这么一部著作,就权当是《大学校园里的“第四只眼”》和《与爱一起成长》这两部书的“续集”,你也可以当它是“大学校园外的‘第四只眼’”,从而构成我的“中国当代大学与大学生调查、反思”著作系列(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两部,该系列里,我还另外出版了若干部著作)。而且,由于多种原因,在前面那两部书中还存在着许多并不成熟与完善之处,在这两部中我便尽量给予了调整与提高。也希望各位新老读者继续支持,则不胜感激。

我曾在京城的一所著名大学里做了4年中文专业的学生,后来又回到南方的一所普通大学工作,教了6年半(真正是7年之“痒”啊!莫非中了什么谶语?)的新闻采编与文学创作、写作理论等课程,并兼过两个班的“主任”,期间还在附近另一所大学攻读过两年媒体美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课程,还偶尔参加过几届高考语文科(基础知识或作文)的改卷;后来又返回京城,为一些全国著名报刊做了几个大学与大学生方面话题、文章的策划、采访、研讨与写作,同时也在自己住处旁边一所民办大学兼教些文学与新闻课程,到现在又有好几年了……可以这么说,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过大学这座当代“围城”,算得上是真正的“过来人”了(整整15度春秋)。而且我还保持着与当下10余年来的中国大学及大学生的“同呼吸,共命运”,具有了很深的“大学情结”。不是倚老卖老,而是不合时宜的满身沧桑啊!

作为一直在大学校园这个既特殊又平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环境里学习、工作、生活的人,这些年来,我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大学究竟怎么办下去?我们的大学生究竟怎么学习下去?教师究竟怎么教、教什么?大学生究竟怎么学、学什么?大学里究竟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大学究竟如何走出低谷、走出迷失?大学究竟怎么才能恢复昔日辉煌?大学生究竟怎么才能“畅销”“值钱”?也许,这不应该是我一个人思考的问题吧。

作为一个曾由外地进京就读大学、后来又转回地方教大学、如今再次返回京城调查和采访大学及大学生的当代中国青年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素来对传统文化兴趣浓郁、具有高亢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都比较强,一直忧国忧民、关注人生,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做人与作文,创作上追求冷峻与热情相结合、政教与审美相统一的道路,追求绚丽、雄浑乃至博杂风格的“准学院派”文学工作者,扪心自问,我这15年没算白过。我深入调查,认真思考,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并积极投入生活,而这几部书就是它的一些小小结晶与体现了。

更重要的倒并不在成绩本身;而是我本人长年栖身大学校园,又关注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扩大了视野与思路,提高了境界与气度。通过切身经历及所见所闻,我大致洞知了大学乃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动态,洞知了莘莘学子的所思所感、所言所为。在此基础上,才终于有了这些书与文章的出世。

记载其行动,褒贬其是非,我认为我有这个责任。我为他们的积极进取而高兴,为他们的一些缺点而难过。我想,这也是我这些年来始终活得比较充实、收获匪浅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我这一系列与大学及大学生调查、思考有关的著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主题,那就是:在整个社会商业化、实用化、世俗化、娱乐化大潮的冲击下,当今一部分大学生(包括教师)呈现出一定的世俗、功利倾向与浮躁、游戏心理。诸大学校园色彩更加斑驳,同时也更加复杂。这是正常现象,因他们中大部分还是好的。关键在于如何对症下药,采取措施以帮助、引导这小部分,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还我们精神殿堂,还我们天之骄子!

但是,其实我无法、也无意给大家提供一条什么“金光大道”来;我只是把现象摆出来,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鲁迅语)。大学生毕竟也是社会上的一分子,不可能让他们保持绝对的清高与圣洁;大学生中形形色色之人都有,不必求全责备;大学生还在成长阶段,可塑性强,也不该过早将其全盘扼杀;在他们周围,也有许多好的人物与事迹,相信他们会借鉴、吸收的。我不过仅对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向比自己“高”的人看齐,尽量使自己做一个超尘脱俗、灵魂高尚的人士!求学固然需要,精神至为关键。

中国有数以千计的大学(普通院校数百所,民办院校逾千所,还有许多自立的、内部的、特殊的院校)。大学与大学是不同的。据说清华是全国唯一没有午休的大学,下午1点就上课,因为清华的学生学习忙,任务重,傍晚还要安排时间锻炼身体。而复旦据说曾经在招收中学毕业生时,不管文理科,语文一门必须及格,因为语文是自己的母语,是百科之母(但我看也可能只是在当年苏步青先生任校长时期)。我曾工作过的那所地方普通院校,则规定学生每个周日晚上必须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规定从周日到周四晚上必须到固定教室自习,规定每周一早上必须出集体操;还规定每周必须检查各个男女宿舍的卫生状况,并将其评分作为推选优秀班集体的重要甚至主要、必要指标,类似于许多中学的做法。还有某个地方大学,据说由于新来的校长喜欢,便要求每个学生天天都得戴校徽、穿校服、唱校歌、背校训。

中国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有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大学生与大学生是不同的。高晓松在清华还没毕业,因为喜欢唱歌,干脆退学了;而有些学生一边在校读书,一边还兼职创办公司、开发产品,为自己弄到了人生不菲的“第一桶金”。十几年前,我还在人大中文系学习时,跟同一届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某山东同学在进校时高考分数都是班上数一数二,但在大学毕业时我俩的成绩却均退到了班上倒数几名,因为我俩在这4年中只专注于写作,发表、出版了各种文章、文集数十万字,且都尚在校时就加入了省级作家协会。北大的学生以在中国首屈一指的高校念书而目空一切,可是当他们在未名湖畔高谈阔论时,竟惟恐打扰了时常喜欢在附近散步的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一些大学生在大学4年浑浑噩噩,贪图享乐,不学无术,只盼“六十分万岁”;另一些大学生则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甚至读完硕士、博士、博士后,差不多读了两轮生肖(24年),始终“皓首穷经”“与圣贤约”,所以当他们准备走出校门寻找工作时,却如当年杨子“临歧路而泣”一般,不知何去何从。

由于社会、时代、家长、学校、教师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大学生自己独特的轨迹,莘莘学子们呈现出千姿百态:有刻苦学习、力求深造的,有理想远大、境界高尚的,有以社会实干能力为方向的,有很早便开始坚持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的,有暂时在打好全面基础的;当然,也有一些胸无大志者、随波逐流者、眼高手低者、高分低能者、急功近利者、麻木不仁者、品质低下者、寻花问柳者。但那只是支流。斑驳校园,芸芸众生,一切都很正常。

请再回味一下著名作家王蒙在其小说《青春万岁》卷首的那些诗行吧,现在的大学和大学生(包括现在的社会和民众),还能保持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时,中国的大、中学校园里那种清新的情调与纯正的氛围吗?

我的视野遍及诸大学校园每一个角落。

记住我们曾经做过的梦和唱过的歌吧。

同类推荐
  • 笑傲职场

    笑傲职场

    本书在探讨人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残酷生活的质疑。不仅提供了为人处世所需要的基本技巧,也介绍了达到成功的目的所采取的必要手段。希望这些江湖经验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做得多不如做得对

    优秀不在于你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做对了多少事。 本书对盲目求多的职场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清晰的思路帮你看清那些混乱的、低效率的忙碌认识误区,让你走出盲目求多的阴影,并给出在做对的前提下采取措施才能出结果、出业绩。
  • 每天读点生意经

    每天读点生意经

    做生意是一门学问。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这是个强者生存的时代,不论你选择自我创业,还是在公司里打拼,你都必须熟稔生意经所传授的经典招数。知己知彼,绝对是有益无害!送生意场上的朋友一句话:既然选择了做商人,那你必须遵守商业中的一切游戏规则。
  • 事半功倍记忆法

    事半功倍记忆法

    本书在系统的理论分析基础上,着重分析阐释实际的记忆能力训练和具体的方法技巧,如提高记忆力的7种练习等。本书重点介绍了1O种必备的高效记忆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使读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快速记忆的方法。
  • 小细节大关键

    小细节大关键

    一个马蹄钉可以毁掉一个帝国,可见细节决定成败。但不是所有的细节,只有那些关键的细节才能决定我们的成败。本书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饭局应酬、工作方法等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而又至关重要的关键细节,以及把握这些关键细节需要注意的细节。
热门推荐
  • 心仪天地

    心仪天地

    出了旅游局再来写游记,更觉得游记难写了。难在若是写不出新意,还不如不写。干脆换个招数,将人生感慨融进去,将历史沧桑揉进去,写了《相思太行山》,再写《东临碣石观沧桑》,积累起来竟够一本书了,起个名《心仪天地》。不管内文如何,对这个名字我是不无满意。常人是四十而不惑,我是六十而多惑,才觉得天地之道不是过去自己学习、贩卖的那道,是道可道,非常道。因而才心仪天地,师法自然,恭恭敬敬从头学起。权且用《心仪天地》表达我迟到的醒悟吧!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重生幸福攻略

    重生幸福攻略

    古玩鉴定天才“小肥妞”重生初中时代,幸福从此开始“养成”。重生后她很爱家,学习恋爱事业一把抓。重生“大礼包”很强大,老天赏给她聪明的小脑瓜。淘淘宝,赚赚钱,上上学,抽空再萌动一下。卖糕的,她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强大?————————更新稳定,已有作品《重生之云绮》,请放心跳坑。
  •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妃本纯良:双面夫君杀手妃

    本王喜欢原型入睡,欣赏尼玛!那,我不嫁了行不行?某男微笑,争宠是个技术活,卷女子入怀,我也要嫁你为妃”!某女皱眉,会争宠的娘子才是好娘子--“无耻的人类!”本王喜生食,即便是死赖,为本王妃者,必欣赏本王的优雅。为本王妃者,新文已发《萌宠龟妃:狐王大大请爬开》求支持。某女微笑,轻言道。“陌陌,在你赖上我的那一刻,某女不由风中凌乱“如玉,你已逃无可逃。某男微笑“你确定?”"自然确定!“一跳跳入蛇窝,须夜夜与蛇同眠。”
  • 帅小子别逃:飙车女霸王

    帅小子别逃:飙车女霸王

    “轰!”车摔落地面,爆炸。我抬头,只见他温柔地笑着,紧紧地搂着我。我们终于被拉上了“陆地”,双脚着地的一刻,才感到心脏猛烈的跳动,全身已被冷汗浸渍,四肢颤抖无法克制。“你……输了?”我不安地问。“对,输给你了……”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行走在历史的田野

    历史的田野广袤无垠,我所涉足,不过其中一二。仰望人物星空,灿烂无比;偶尔史林折枝,余香满手;记录编辑思绪,回味无穷。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太阳,感动与感奋,交织在跋涉的征途。
  • 混沌神的后现代生活

    混沌神的后现代生活

    宋君因为和女朋友分手来到天下第一险黄山散心,因为不慎跌入悬崖,不仅没有死反而得到了宇宙第一神诀,从此踏上茫茫的征服七界之路。两大旷世异宝,化为一人之体,历经种种磨难,在旷世异宝的帮助下最终成为宇宙的主宰者。
  • 基督山伯爵(下卷)

    基督山伯爵(下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

    《男人的肋骨》以两广手信之一金银肝为例,娓娓道来食材的制作、吃法、味道和奇遇。读之,与文中描写的众生一样,垂涎不止,起卧不安。老男人吃风情万种的金银肝:“发觉有人艳羡,那老男人越吃越发心满意足,越发嚼得咂咂有声,越发喝得咕噜生响。活脱脱一副镶了金牙就特别爱笑,戴了手表就特别爱撸袖子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