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28

第28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2)

朱熹注:“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斡;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乃君子之道也。”

15·19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没有能力,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病字,解作患字。孔子说:‘今之学者为人,故每以人不己知为患。君子学以为己,其所患者惟在道不加进,德不加修,碌碌焉一无所能而已。若身有道德之实,而人莫我知,于我本无所损,于人果何足尤?故君子不以为患焉。’此可见自修之道,当务实而毋务名矣。”

15·20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最担忧的是,自己直到死也不能称名于世。”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疾,是疾恶。没世,是终身。孔子说:‘君子学以为己,固无意于求名,然人德有诸己,则名誉自彰,是名所以表其实者也。若从少到老,至于下世的时候,而其声名终不见称于人,则其无一善之实可知。这等的人,虚过了一生,与草木同腐焉耳,岂非君子之所恶者哉?’然则君子之所恶,非恶其无名也,恶其无实也。修己者当知所勉矣。”

15·21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孔子说:‘君子小人,人品不同,用心自异。君子以为己为心,故凡事皆反求诸己,如爱人不亲,则反求其仁,礼人不答,则反求其敬。即其省身之念,只恐阙失在己,而点检不容不详,何尝过望于人乎?小人则专以为人为心,故凡事惟责备于人,己不仁而责人之我亲,己无礼而责人之我敬,即其尤人之念,只见得阙失在人,而所求不遂不止,何尝内省诸己乎?’夫求诸己者,己无所失,而其德自足以感人,求诸人者,人未必从,而其弊徒足以丧己。观于君子小人之分,而立心可不慎哉?”

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长论短,能与众人相处而不搞帮派。”

名家注解朱熹注:“庄以持己曰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和以处众曰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张居正注:“夫持己莫善于矜,而不争乃所以节矜之过。处众莫善于群,而不党乃所以制和之流。古之帝王,检身克己,而未尝忿嫉求备于人,容民蓄众,而不废旌淑别慝之典。其善处人己之间,亦用此道而已矣。”

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排斥他的言论。”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天下真才难辨,使以言举人,则饰言以求进者众矣,而可若是之易乎?其人虽无足取而其言或有可采,则君子亦姑置其人而已。至于其言之当理,则有不可以人弃者。狂夫或有可择,刍荛亦所当询。何尝因人而遂废其言乎?盖善之所在无方,使以人废言,则嘉言之攸伏者多矣,而可若是之隘乎?夫用人审,既不至于失人,取善弘,又不至于失言,可以见君子至公之心矣,尧舜静言是惩,迩言必察,正此意也。”

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张居正注:“此恕字与《大学》‘絜矩’二字之义相同。盖平天下之道,亦不过与民同其好恶而已。推心之用,其大如此,不但学者之事也。”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誉过谁?如果我赞誉谁了,那一定是经过考验了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以正直之道而行世。”

名家注解朱熹注:“誉,平声。毁者,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者,扬人之善而过其实。夫子无是也。然或有所誉者,则必尝有以试之,而知其将然矣。圣人善善之速,而无所苟如此。若其恶恶,则已缓矣。是以虽有以前知其恶,而终无所毁也。斯民者,今此之人也。三代,夏、商、周也。直道,无私曲也。言吾之所以无所毁誉者,盖以此民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故我今亦不得而枉其是非之实也。”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译文孔子说:“我还能看到史书上因存在疑问而缺少文字记载的现象,如有马的人因自己不会调教而先借给别人骑——这样的事现在没有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

张居正注:“执己自用,不顾是非之实,能知史文之当阙者何人哉?悭吝自私,全无公利之意,能以马借人者何人哉?盖人心日漓,而风俗日薄矣,有世道之虑者,岂不可慨也哉!”

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名家注解朱熹注:“巧言,变乱是非,听之使人丧其所守。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讨厌的人,一定要考察他;大家都喜欢的人,也一定要考察他。”

名家注解张居正注:“盖天下有众论,有公论,众论未必出于公,公论未必尽出于众,能于此而加察焉,则朋党比周之人,不得以眩吾之明,而孤立无与之士,成得见知于上矣,此用人者所当知。”

15·29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而不是用道来光大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弘,廓而大之也。人外无道,道外无人。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不改正,那是真正的过错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过而能改,则复于无过。惟不改,则其过遂成,而将不及改矣。”

15·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冥思苦想,没有得到什么,不如踏踏实实去学习。”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为思而不学者言之。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也。”

15·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谋求道而不要谋求食。种地,常常会挨饿;学习,就会得到官禄。君子忧虑道能不能实行,而不忧虑是否贫穷。”猎较从鲁

名家注解朱熹注:“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然其学也,忧不得乎道而已,非为忧贫之故,而欲为是以得禄也。”

15·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智慧所能得到的,却不能靠仁德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智慧所能得到的,靠仁德又能守住它。不以庄严的态度君临百姓之上,百姓则不会敬重你。智慧所能得到的,仁德又能守住它,以庄严的态度君临百姓之上,假如不以礼义治理国家,也是不完善的。”

名家注解朱熹注:“知足以知此理,而私欲间之,则无以有之于身矣。知此理而无私欲以间之,则所知者在我而不失矣。然犹有不庄者,盖气习之偏,或有厚于内而不严于外者,是以民不见其可畏而慢易之。下句放此。礼,谓义理之节文。愚谓学至于仁,则善有诸己而大本立矣。莅之不庄,动之不以礼,乃其气禀学问之小疵,然亦非尽善之道也。故夫子历言之,使知德愈全则责愈备,不可以为小节而忽之也。”

张居正注:“容貌端严叫作庄。莅字,解作临字。动是鼓舞作兴的意思。道合内外,兼本末,有一边,不可缺一边,而德愈全,则责愈备;进一步,更当深一步。体道之功,庸可以自足乎哉!”

15·3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名家注解朱熹注:“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15·35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韦编三绝译文孔子说:“人民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火的需要。水火,我看见进入水火中而死的人,却从没见过履行仁德而死的人。”

名家注解朱熹注:“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

15·3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在仁德面前,就是自己的老师也不能谦让。”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为仁在己,无所与逊。若善名为外,则不可不逊。”

朱熹注:“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15·37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坚定的性格但不固执。”

名家注解朱熹注:“贞,正而固也。谅,则不择是非而必于信。”

15·3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侍奉君主,要恭敬地做事然后再想着俸禄。”

名家注解朱熹注:“君子之仕也,有官守者修其职,有言责者尽其忠。皆以敬吾之事而已,不可先有求禄之心也。”

15·39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

名家注解朱熹注:“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15·40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同,如善恶邪正之异。”

张居正注:“谋,是谋议。孔子说:‘人必道同而后其心同,心同而后可与谋议。若各人行的道路不同,则心术异趣,意见相反,与之商量计议,必乖违而阻格矣,是岂可相与为谋哉?’凡图议国事,与讲明学术者,皆不可以不慎矣。”

15·41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可以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辞,取达意而止,不以富丽为工。”

15·42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盲人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前,孔子说:“这是坐席。”大家坐下以后,孔子告诉乐师冕说:“某人在这里,某人在这里。”乐师冕出去以后,子张问道:“这是同乐师谈话的方式吗?”孔子说:“是的,这本来是帮助乐师的方式。”

名家注解朱熹注:“古者瞽必有相,其道如此。盖圣人于此,非作意而为之,但尽其道而已。”

同类推荐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可可西里狼

    可可西里狼

    一支解放军的测绘分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执行测绘任务,在那里和野生动物、和大自然、和人性中的善恶发生的悲怆、凄惋、鲜为人知的故事。
  •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活在当下最美:把握当下,过幸福人生

    在纷扰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平和的心境有—个好方法一活在当下!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休息,放下过去的烦恼,摒弃未来的忧思,全身心地投入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并坦然地接受它、享受它,才是生活的大智慧!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发生。只有当下才是最为真实的。它承载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只有把握当下,才能纠正过去的偏差,汲取此时的力量,创造未来的辉煌,让人生变得丰盈而美好!本书从大众心理和生活哲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从容不迫地面对生活!
  • 阎皇霸天道

    阎皇霸天道

    本源聚,阎皇现!人仙神界本源为王,十二本源凝聚为皇。混沌乃是最为神秘的力量,如果是混沌的精华呢?看少年如果获取本源,凝聚阎皇,傲视环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赚钱要学温州人

    赚钱要学温州人

    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匪叔

    匪叔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感受名人智慧(学生素质规范教育)

    以翔实的资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中外名人与众不同的人生,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受他们独具魅力的智慧,是一本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的青少年励志读物。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还等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的海洋,让我们一起进入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