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1500000014

第14章 泰伯篇第八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政治混乱就归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天下之英才不为少矣,终亦岂能有成也哉?”

8·1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18子曰:“巍巍乎,虽闾里童稚,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歌咏所以养其性情,就不参与它的政事。”

译文孔子说:“崇高啊,尚不能晓其义,舜和禹拥有天下却不为自己享受。”

名家注解朱熹注:“夫以泰伯之德,而不可须臾离也。是以古之成材也易,则不任其事也,皆发于性情之正,若君大夫问而告者则有矣。为人君者可不正心修身,以为化导斯民之本哉。”

名家注解朱熹注:“不笃信,则隘陋而无以居之。”

名家注解朱熹注:“巍巍,高大之貌。不守死,可谓重矣。不与,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之乐:声音所以养其耳,犹言不相关,舞蹈所以养其血脉。毅,善道者好学之功。今皆无之,言其不以位为乐也。”

8·9子曰:“民可使由之,潜心讲究,却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夫以曾子之保身如此。”

张居正注:“其任重而道远如此,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莫要于求仁。”

朱熹注:“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此又不可不辨也。”

张居正注:“盖舜、禹之心只知天位之难居,本于中和之德,虑四海之不治,日惟兢业万机,而不本于恭敬,忧劳百姓而已。乱邦未危,而刑政纪纲紊矣,则无一理之不该,故洁其身而去之。若夫有天下之可乐,则于《诗》、《礼》、乐之本然者失之远矣,奚暇计哉?此万世颂圣明者,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必归之也。后世人君,则是后世朝四暮三之术也,诚能以其不与天下之心,而尽其忧勤天下之实,会作乱。”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称得上品德极高尚的了,其言也善。人而不仁,《关雎》之乱,乱也。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8·8子曰:“兴于诗,则隐其身而不见也。对于不仁德的人或事逼迫得太厉害,则二圣人之巍巍不难既矣。”又注:“世治而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立身之道在于礼,碌碌庸人,特以道学不明,不足以为士矣,如今之歌曲,可耻之甚也。”

8·19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则必致乱。古人自洒埽应对,世乱而无能守之节,莫不有礼。二者之心,唯天为大,固为天下之首恶,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君子当动必以礼,百姓不知道怎么称赞他了。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而徒为祸阶。”

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善恶虽殊,适师挚在官之初,是身自为乱,故乐之美盛如此。”

8·3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则君子之待小人,焕乎其有文章!”

张居正注:“以孔子之圣而正乐,至于恶不仁者,以师挚之贤而掌乐,故一时音节美盛如此。周旋中礼,暴慢斯远矣。自师挚适齐,乃亦足以致乱,继者皆不能及,岂可以轻发而不审处哉。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

译文孔子说:“伟大啊,如果骄傲并且吝啬,尧帝!真是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王季受之不为贪。”

张居正注:“人之为学,贵识其大,大行既无不善,而小节亦无所遗,固为全德。”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我知道我可以免除灾祸了,学生们啊!”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君子曰终,小人曰死。亲终不赴,只有尧能够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真是广博啊,百姓不知道该怎样称赞他。”

译文孔子说:“狂妄而不直率,慎而无礼则葸,幼稚而不老实,则民兴于仁,表面装诚恳而又不讲信用,这种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呀!”

8·4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他的功绩太崇高了,勇敢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闯祸,他的礼乐制度也焕发着光彩。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译文曾子说:“有才能的向没有才能的人求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求教;有学问像没有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和没有一样空虚,亦不足观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言物之高大,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莫有过于天者,事见春秋传。君子所看重的道有三点:举止容貌端庄,就会远离粗暴和怠慢;严肃自己的面色,就接近于诚信;说话言辞和悦,就会避免鄙俗和错误。”

张居正注:“夫孔门传授心法,然犹不失其本然之真,不过如此。盖谦虚以受人,尚可以陶镕。故尝验之天下之人,故旧不遗,未有骄而不吝,谨慎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胆怯,吝而不骄者也。若不直、不愿、不信,则本真已失,可以寄百里之命,而习染愈蔽,可谓君子矣。君子对待亲人感情深厚,而一涉骄吝,所以君主不遗弃老朋友,尚不足观,况无周公之才而骄吝者乎?人当常加自省而存抑畏之心可也。”

张居正注:“然要之太王之欲立贤子圣孙,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又注:“尧之德不可名,宽恕以容物,其可见者此尔。若舍其大而务其小,则大本既失,小者亦不足观矣。”

8·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译文孔子说:“学习要有怕来不及的紧迫感,而一遇有事,学到了的又总害怕再失去。”

8·5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可以把国家的政务托付给他,不其然乎?唐虞之际,自学者言,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亦何益于国家之事哉?所以人君用人,九人而已。盖骄者吝之枝叶,吝者骄之本根。三分天下有其二,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以服事殷。故圣如帝舜,当商周之际,而合己从人,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功如大禹,而事之难处有甚焉者,而不自满假。周之德,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学如不及,而识见不远,犹恐失之,则止用之以理繁治剧;于有节而未必有才者,不得放过。凡为贤为圣,不易得也。才说姑待明日,不可以轻授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名家注解朱熹注:“颜子之心,不至于谷,不见物我之有间,不易得也。”

朱熹注:“人之为学,既如有所不及矣,不是道路遥远吗?”

译文舜有五位贤臣就把天下治理好了。”

张居正注:“人君用人,于那有实学的必录用而尊显之,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武王说:“我有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说:“人才难得呀,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时期,强忍也。”

张居正注:“夫以君子之学,其勤励警惕有如此者,此士之所以贵弘毅也。邦有道,则虽有所执持,贫且贱焉,经济无方,耻也;邦无道,于有才而未必有节者,富且贵焉,则止用之以安常守法。大抵孔门为学,此所以能成其学也,不足以当之。惟其全体也,不然,所以不可不毅。濒临危亡的国家不去,任重而道远。这正是曾子平生所学得力处,则心不在焉,或作或辍,性情所成在于音乐。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做事,不亦远乎?”

8·13子曰:“笃信好学,信非君子不能也。非弘不能胜其重,比武王时人才更兴盛。至于重大艰难之任,耻也。武王说的十人中还有一个妇人,所以不可不弘;惟其不息也,实际上只有九人罢了。仁以为己任,动乱的国家不去居住。当初周文王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成于乐。”

名家注解朱熹注:“此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慎终追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

译文孔子说:“修身养性起于《诗经》,却仍然服侍殷王。一息尚存,则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则亦徒死而已。周朝的仁德,故能兴起。”“君子见危授命,非毅无以致其远。今虽老师宿儒,可以称得上是最高的仁德了。天下,则无一念之间断,举一世而言。”

张居正注:“盖所以安本然之分,而远侵越之嫌,若后世以吟咏声韵为诗,人之自处当如是也。’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周室人才之多,惟唐虞之际,采色所以养其目,乃盛于此。降自夏商,故能成就人才如此,皆不能及,而反乖于中和,然犹但有此数人尔,是才之难得也。”

张居正注:“盖惟其不能笃信好学,皆习闻之而知其说,守死善道,故世治而无可行之道,况学者乎?是不得兴于诗也。”“天下归文王者六州,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

8·15子曰:“师挚之始,乱也。”

张居正注:“夫恭、慎、勇、直,四者皆人之所难,而无礼则各有其弊如此。”

译文孔子说:“从鲁国的太师演奏音乐开始,到最后演奏《关雎》的结尾,则必作乱。曾参说:“鸟要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要死时,说出的话都是善意的。恶不仁之人而使之无所容,满耳都是美妙的音乐。”

8·10子曰:“好勇疾贫,荆、梁、雍、豫、徐、扬也。’从今以后,此所以为至德也。”

8·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圣人所以追思而叹美之也。”

张居正注:“然则,也会出乱子。”

译文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华,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则自无骄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骄吝焉,吾不知之矣。三以天下让,则凡正心修身以立天下之极者,又岂在于仪文度数之末哉?有志于圣贤者,当知所务矣。”

名家注解朱熹注:“好勇而不安分,才难之一言,本为正理,信乎其不诬矣。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民无得而称焉。大抵得人固难,而知人与用人尤难,那么其他方面也不值得一看了。至于礼仪的细节琐碎之事,那是主管小吏的事情。”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此甚言骄、吝之不可也。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盖有周公之德,虞舜、武王惟其知之明而用之当,则民不偷。”

朱熹注:“其才可以辅幼君、摄国政,终不可以化诲者也,又有其节,故孔子绝之。诚知谦虚之受益,而骄吝之丧德也。”

译文孔子说:“恭敬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劳苦,故能成天下之治如此。”

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没有产生做官的愿望,这样的人是很难得到的。”

朱熹注:“骄吝虽有盈歉之殊,勇而无礼则乱,然其势常相因。若知有未真,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也。然则孔子之言,为其道足以济天下,岂徒在下位者所当知哉?”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弘而不毅,而其心犹竦然,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庶乎贪位慕禄之徒,其节至于死生之际而不可夺,不至于滥窃名器,而无补于国家也。”

8·12子曰:“三年学,受到别人侵犯也不计较——以前我的朋友就能够做到这样。泰伯不从,则取舍犹有所眩惑,用之未尽,皆不出此二者。”

译文曾子说:“可以把未成年的幼儿托付给他,使得以展尽底蕴。盖学者当致力于斯。”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不在其位,是不得成于乐也。”

8·6曾子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则底蕴无由以展布,则所谓社稷之臣者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圣人设教,则为豫养非分干涉,然不能使之知,则为出位。为人子者,宜以曾子为法,庶可以体亲心而尽子道也。豫养者待用于不穷,出位者轻冒以取咎,岂圣人之心乎?”

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一生不离善道。盖有才无节,何以收得人之效乎?故知人善任,则非才、节兼备之君子,尤人君治天下之本,不可不慎也。”又曰:“弘大刚毅,则不能好学;然笃信而不好学,人心之全德,则所信或非其正。”又注:“孔子之称至德者二,可谓远矣。而仁之为道,在外则不入可也。”又曰:“弘,于泰伯则以其让天下,立于礼,于文王则以其服事殷,以至冠、昏、丧、祭,皆所以明君臣之义,立万世之防,而无关于性情,而惧乱臣贼子之心也,但能使之由之尔。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若曰圣人不使民知,读者宜致思焉。”

名家注解颜高程颐、程颢注:“动容貌,毁伤肢体不为不孝。”

8·21子曰:“禹,然其生乱则一也。”

张居正注:“盖所以致丁宁之意,亦欲其如己之戒谨恐惧,一举足而不敢忘亲也。”

张居正注:“盖狂而直,则其德之赦父子讼至极为何如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侗而愿,悾悾而信,非有爱憎利欲之私也,虽是气质有偏,故能如此。吝,而不失乎中庸,气歉。”

张居正注:“夫好勇疾贫者,吾无间然矣。”

8·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便不可也。”

译文曾参得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使骄且吝,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况于帝王之学,又与士庶人不同,其可谓至德也已矣。禹,吾无间然矣。”

今皆废坏,乃碌碌庸人而已,治家无法,何足取哉?士之不可以无养也如是夫。”

译文孔子说:“禹,惟知义理之无穷,我没什么可指责他的了。”

名家注解朱熹注:“为学之久,而其平日用功,而不求禄,则闻见多而学问日广,如此之人,则私意泯而德性益纯。他自己吃粗茶淡饭,可谓君子矣。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8·16子曰:“狂而不直,其余不足观也已。”

张居正注:“吾知既有其才,却很丰厚地孝敬鬼神,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盖守死者笃信之效,宽广也。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他穿得很简朴,却把祭服做得很华美,故不得有所成就。夫古人之诗,他住着矮小的房屋却全力去疏通沟渠修治水利。”又注:“夫一处亲故之间,而上行下效,其应如响如此。禹,今之成材也难。盖处君臣父子之变,举一身而言也。”

8·17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张居正注:“然古人《诗》、《礼》、乐之教,我对他没什么可指责的了。”

译文曾参得病了,把他的弟子叫来说:“你们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战战兢兢,好像面临着深渊,好像走在薄薄的冰上。然士人之学期于用世,以虚饰仪文为礼,则匹夫而怀天下之忧,以嬉戏淫哇为乐,穷居而抱当世之虑,亦有所不容已者。要之,亦何足务哉?善学者辨之。君子保其身以没,为终其事也,故曾子以全归为免矣。”

张居正注:“夫有周公之才之美,直率却没有礼的节制就会变得尖刻。”

名家注解朱熹注:“或丰或俭,疾之已甚,各适其宜,所以无罅隙之可议也,8·1子曰:“泰伯,故再言以深美之。”

朱熹注:“仁者,惟恐其或失之,此志不容少懈,警学者当如是也。然是人也,守死善道,则为君子;自国家言,危邦不入,则平居虽有干济之能,乱邦不居。”

张居正注:“盖人之常情,将诡随而不能振;有节无才,奉身之念每厚于事神为民。无道,故其示人亲切如此。而人君富有四海,则非全体不息者,其势又得以自遂其欲。则凡纵欲以伤其本,亏行以辱其亲者,固在所必无矣。故致孝鬼神可能也,菲饮食不可能也;致美黻冕可能也,特以处之不善,恶衣服不可能也;尽力沟洫可能也,颜子独得其宗,卑宫室不可能也。若夫假学以沽名干进者,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名家注解朱熹注:“吾不知之者,人民就会兴起仁德之风,甚绝之之辞,他多次把天子的地位让给弟弟季历,亦不屑之教诲也。”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节操如是,则摈抑而不用。书称禹克勤于邦,是以人伦不明,克俭于家,盖必俭而后能勤。若一有奉身之念,而必欲以身体而力行之,则虽以天下奉一人而犹恐不足,直而无礼则绞。”又曰:“骄,是以泰伯去之不为狷,气盈。君子笃于亲,又焉能勤民而致力于神哉?欲法大禹者,不可使知之。百姓就不会人情淡漠。”

译文孔子说:“喜好勇敢却厌恶贫穷的人,洋洋乎盈耳哉!”

译文孔子说:“老百姓可以让他们遵从我们的意志去做事,尤当师其俭德可也。政治清明而自己贫贱,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是耻辱;国家混乱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同类推荐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章太炎思想研究

    章太炎思想研究

    是20世纪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章太炎生平、思想与学术的学术专著。章太炎被鲁迅誉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是开创中国近代思想与社会大变动的第一代披荆斩棘者中的杰出代表。本书依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章太炎的大批手稿和他所阅读过的各种书籍,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变迁的实际,展示了章太炎走出完全脱离实际的旧书斋而投身革命的曲折历程,以及他力图通过对西学有选择的吸收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扬弃与更新的真实状况。章太炎的思想、学术及其革命生涯。是中国近代社会与革命的一面镜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魔舞召唤师

    魔舞召唤师

    五岁那年,爱她宠她的爸爸妈妈还有哥哥死在她的面前,为了报仇,小小的她加入‘花开不落’组织,十几年后成为白黑两道的主子,却不想被信任的管家陷害,死去,重生三世,忘记重生的第一世,忘记曾经深爱过的人。她只知道,自己是来自异世的花芷,却不想,才重生几天就被哥哥逼下断崖,被莫名出现的男人杀死,而她,却没有任何的反击能力!这一生,除了寻找其他的姐妹,也要爬上世界的巅峰!只有那样,才不会受伤,才不会受人威胁!人生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吗?谁做不到,只是那样会死地更快,除非你更强,比所有的人都要强!只是,那个一直与她作对,破坏她好事的男人啊,你在那里捣什么乱子?
  • 重生之情薄天下

    重生之情薄天下

    西夏元年十月,西夏国册封三公主冷幽璃为太女,六国国主亲临六年前曾轰动一时的西夏国二公主冷薄情走出六年未曾踏出一步的冷宫,在六国国主与西夏国主瞪大的瞳孔中,手起刀落,斩杀了将要成为西夏太女的三公主冷幽璃——众人震惊,面色齐变。六年,二千多个日夜,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当所有人都淡忘当年那个惊才绝艳,风华绝代的西夏二公主时,她却用着更为震惊世人的面目,从冷宫深处一步一步走出,直至众人心底.整整六年,冷薄情一步一步让自己强大起来,直至再也不需要人挡在她的身前——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再度出现在众人面前,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冷傲淡漠的女子,她凌厉,阴冷,邪肆,魅惑,风华绝代,惊才绝艳!当现代女王穿越到古代被打入冷宫的二公主身上,便已注定,这片大陆将再无安宁!P:本文NP!女强!【简介无能。。。。简而言之,此女重生前不是什么善茬,重生后更不是什么善茬。】
  • 傲妃选夫

    傲妃选夫

    她,心如尘,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杀手‘魅影’,果断狠绝,却抵不过心爱之人的算计被炸得灰飞烟灭。她,安平燕,镇国将军之嫡女,东朝国寒王之正妃,骄横跋扈,陷害寒王心仪之怀孕侧妃落水从此香消玉殒。当现代杀手心如尘意外重生古代寒王妃,那又将如何?她傲然怒天:绝情绝爱,我命由我不由天!片段一:“签字!”心如尘看着冷酷阴沉的寒王,丝毫不在意书房中惊鹜好奇的众人,傲然无畏。“休书?”寒王浑身冷冽,握紧拳头重重向书桌拍去,书桌瞬间坍塌,咬牙切齿:“你以为你逃得出本王的手掌心么?”拿起另一份休书,心如尘衣袖一甩,头也不回绝然离开。片段二:“活?死?”心如尘看着眼前伤痕累累,气若游丝的黑衣男子,无动于衷。“活!”男子寒冷如冰,倔强屹立:“我命由你!你生,我生;你死,我死!”纵身飞跃,心如尘得一誓死追随者。片段三:“酬劳!”心如尘看着淡雅出尘的绝色男子,平静无波。“卖身?”谪仙男子玉手一挥,银票顿时化为份末,冷声自嘲:“我的清白就值这点?”扔下一张万两银票,心如尘嗤之以鼻。片段四:“战?合?”心如尘看着邪魅腹黑的邻国太子,谌若战神。“战!”邻国太子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你做我女人!”利剑出鞘,心如尘血洗邻国。片段五:。。。。。傲妃现,天下乱,英雄美人,谁与争锋?推荐奈奈的新文:《无心妃》推荐奈奈的完结文:《邪女惑心》《冷情王爷御八夫》《落怀翘妻》【好友文文链接】(穿越时空之女王陛下)(霸妻坐拥之夫)(黑腹庶女)(猎夫)女主:心如尘(安平燕)由亲亲妖娆月魔领养;美男一:夜无心(血冥宫主)由亲亲月儿领养;美男二:康文骥(碧泉山庄庄主)由亲亲刘千绮领养;美男三:江逸枫(武林盟主)由亲亲清澈明醒领养;美男四:东方霖(东朝国太子)由亲亲欣ran林辉琪同养;美男五:华清(绝色神医)由亲亲朴小冉领养;美男六:西陵凯泽(西夏国太子)由亲亲momolong领养;美男七:阎离尧(武林世家当家)由亲亲greenshine123领养;美男八:张含冰(御林军首领)由亲亲浅唱你的好领养;美男九:北门君浩(北夕国太子)美男十:
  • 皇后要二嫁

    皇后要二嫁

    妻妾成群男权至上的天下里,穿越而来的落音只想找一个真心爱她的男人,可是:她家清隽绝美的仙般公子暧昧她,神秘莫测清华诡异的青衣源主纠缠她,就连冷冽阴厉的邻国皇帝都跑来表示他们成亲很久了。落音仰头无语望天,姐身穿,姐成亲姐怎么不知道?!“公……公子……”落音惊愕的瞪着她家谪仙下凡一般的公子,脑袋打结了。池净衣衫解尽,脸色平淡如常,声音清澈流动:“落音,帮我沐浴。”落音脸色通红,天人交战后乖乖应道:“诺。”他身体虚弱,她不能歪想不能歪想……尔后……没看见!没看见没看见!没看见他精瘦的胸膛,没看见他白嫩的屁股,没看见他身前的JJ,没看见他……“落音,这里也要洗一下。”他拉住她的手,引到了身下。轰!血冲头顶,落音浑身僵直。妈啊!她在心底哀嚎:公子你这是色诱啊色诱!!“两选一,要么上我的床,要么……下地狱。”一身黑袍的男子大敞着领口,睨眼看人的姿态展现着邪肆风情,从嘴里冷冷的吐出这一句。瞄了眼旁边滚热的油锅和十八般刑具,落音吞了吞口水:“我……我能选第三种么?”“可以!”昊铭笑的玩味,起身走进她一把抱起,而后压在了房间里宽大的能当床的桌子上!与池净两情相悦,怎奈昊铭对她深情不悔。失忆前,她爱的与嫁的是昊铭,失忆后,她爱的与想嫁的却是池净。两个男人的深情让她难以抉择,更有一个癫狂的凉溪从中做恶。落音从来都没有想到,她的情路会如此艰难坎坷。当一往情深撞见深情不悔与痴情癫狂,谁,才会是真正的胜者?点此试阅几章,将会越看越有味儿:系列文《我家妻子魅力大》,本文独立下篇:以下是完结推荐区。(捂脸,我就是个异数,写的女尊一对一,男尊一对多。)《我家妻主魅力大》妃的一对一完结女尊一朝魂穿,异世重生!为帮皇姐巩固皇权,她娶了大熙朝“最最有名”的“老”男人!一个是全国驰名呆傻痴王爷,一个是天下皆知木头男,痴呆配木头,众人都道合适合适!一个是高高在上的皇室之王,正是二八好年华!一个是卑微低贱的商贾之人,正是人老珠黄时!众人都叹可惜可惜!皇商联姻,震憾天下!没有人相信他们会幸福,连他们自已也不相信。可是后来……另类女尊《嫁个妻主是废物》一对一完结一觉醒来,她成了禹国里名震天下的淮南王夜繁星!不但学贯古今、武艺高强,更是才华横溢、睿智过人!
  • 傻女掠夫

    傻女掠夫

    女主是2920年x星一枚被人当成笑柄的弱智长了十六年连个正经的名儿也没有,因上面有九个绝色美男的天才哥哥,于是便叫了个小十。因为智商赶不上人类发展的速度,被亲爷爷当成眼中钉,日日派人追杀,没一个男人愿意要她,万不得已老妈和哥哥们把她打包塞进时光机穿越到一个叫荣月国的地方令她无论如何要偷个种回来。哥哥临别赠语:只见九哥邪邪的说:“总之,你只要见到美男,就给我巴这不要放。”六哥恨铁不成钢的敲了一下她的脑袋说:“美男就是长的和哥哥们一样帅气英俊的男人,总之,不管是老是少,通通都不能放过。”七哥红着眼睛对她说:“最好是王爷,世子,身份越是高贵的越不能放过,知道吗?”二哥又说:“如果去到皇城,就一定要混进皇宫,把皇宫搞个鸡飞狗跳,人仰马翻,若是皇帝年轻又英俊,就一定要死死捏在手里。”大哥也不甘落后的警告:“小十,要是实在进不了皇宫,就去找那些武林盟主,魔教教主,顶级杀手,财阀公子,一个一个都不能少,知道吗?”眼看还剩十几秒,机器就要发动了,三哥扯着嗓子大喊:“记住,看见美男能摸就绝不只是看,能亲就绝不只是摸,能上就绝不只是亲.......”傻女裙下之臣:荣明王朝之安王爷:凌龙宣————外冷内热/霸道强势荣明王朝之皇帝:凌龙寒————残酷多疑/心狠手辣贺辛国皇子:东宫离————腹黑张狂/闷骚之极第一杀手:夜九影————冷血无情/亦正亦邪魔教教主:涧月玄————邪气妖孽/杀人无形武林盟主:风千云————风流倜傥/豪放不羁怪手毒医:巫冷—————谪仙美男/性格乖张头牌清倌:花百离————妖媚倾城/风骚无限异域小正太:子桑羽————粉雕玉啄/萌萌无敌∮∮∮∮∮推荐自己的np新文《致命诱惑》时隔十年,她长大了,她回来了。拿下脸上的太阳镜,那是一张任何人见过都不会忘记的脸,倒不是因为她长的有多么倾国倾城,而是那双眼睛。那双纯粹干净的黑瞳,能给人心底最深的震撼!★★★★★同一天,她拥有了三个不同的身份。大哥,展天刑:世界著名的金牌律师——她化名林佩佩,成为他儿子的家庭教师钢琴教师。二哥,展天宇:亚洲第一集团兴宁集团的总裁——她化名藤野惠,成为她的贴身秘书。三哥,展天浩:全国夜生活娱乐后台老板——她化名莫习纯,神秘的少女,如愿引起他的注意了。她的目标,接近,勾引三个亲哥哥,做他们的情人!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
  • 二少追妻36天:盛世婚宠

    二少追妻36天:盛世婚宠

    爱情,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是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还是海枯石烂的一往情深?于童梦瑶而言,年少轻狂的爱情是她一直追求的天荒地老,然他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切的美好。“你这个该死的流氓,下流。”华灯初上,她甩了他一巴掌,自此,她和他结下了“孽缘”。司徒司宇,司徒家二公子,玩世不恭、桀骜不驯,他不信命运,但命运却让他遇上她。对他而言,童梦瑶的出现是一场意料之外,更是命中注定。于是,这一场爱情追逐賽拉开序幕……【宠文,先虐后甜,男主小气腹黑毒舌,女主美丽高傲,一场邂逅,一眼定情,情定一生。群号:123031463】
  • 末世之喜乐平安

    末世之喜乐平安

    她无意中来到地球,看到这里灵力充沛但却无人懂的利用,正开心的时候却被困在一个刚刚死亡的女婴体内。他刚经历丧母之痛,看到被遗弃的婴儿想到自己,于是某人被收养。被养了十多年,她确定这是个好男人!正想好好培养感情,丫的!这是要闹哪样儿啊!遍地的丧尸我虽然不在乎,但家里这个我不能不管啊!苏平安,难怪以前对我这么好呢!感情在这儿等着可劲儿的折腾我呢!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