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0400000032

第32章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的实践(2)

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是一切拨乱反正和整个改革开放的前提与先导,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迎来了思维的春天。邓小平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超乎常人的革命胆略与勇气,率先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尖锐地批判了两种错误倾向,支持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全面地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大门。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指导思想上全面拨乱反正的开端,是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点的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自始至终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内容和方法。

三、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引导社会主义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制定和执行一切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是对我们党的这条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和基本内容的准确的、完整的表述。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的这篇讲话,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只有解放思想,冲破禁区,才能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一致性,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历史证明: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偏离这一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都会给党的事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传统观念和错误思想的束缚,才能正确地分析和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正如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向全党指出的那样:“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邓小平不仅忠实地继承了“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而且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这条思想路线的科学含义,丰富了它的内容,形成了新的理论和观点,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制定和执行一切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强调指出:“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不对头。”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执行,都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必须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对哪个领域、哪个方面,无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是在反对本本主义和思想僵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恢复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在前进道路上迈出的每一步,在理论上每一个观点的提出,都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下产生的,都渗透着和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都体现着批判性思维的科学成果。

$第二节 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政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丰富,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认为,无产阶级走上政治舞台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其无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必然选择。革命战争时期,无产阶级要在党的领导下夺取政权,过渡时期,党要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政权,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才能始终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政党。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和中国政党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大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领导,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领导中国人民很快恢复了国民经济,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近代历史发展所决定的,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选择的结果,是不可动摇的。因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够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保证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里,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思想,揭示客观规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高瞻远瞩,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正确调节和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怎样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新考验,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性,端正党风,严肃党纪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时期党的建设的极为重要的课题。“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的挫折和极大的损失,党的建设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创了党的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动用批判性思维指明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

邓小平反复强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一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邓小平就针对当时出现的否定党的领导地位的错误倾向,明确指出:“在中国,在五四运动以来的六十年中,除了中国共产党,根本不存在另外一个像列宁所说的联系广大劳动群众的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与命运。因此,中国的关键在于党,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是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长期思考得出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执政党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一直是邓小平特别关注的根本问题。邓小平认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党。1965年,邓小平在接见外国党的领导人时曾说:“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好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必须从当代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根本的实际出发,首先把自身建设好。邓小平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因此,我们要建设的党是一个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具有丰富执政经验、很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能够领导中国的现代化走向成功的党。我们党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邓小平多次提醒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因此,“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这是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和国家的独立、统一、改革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的老党员的肺腑之言,在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中,就是“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执政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拓、创新精神,坚持和改善党的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邓小平以他卓越的才能、丰富的党建工作阅历和经验,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探讨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种种问题,果敢坚毅地批判了党内不良风气。

二、运用批判性思维指明党风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邓小平完全赞同陈云提出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论断。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只有搞好党风,才能转变社会风气,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此,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邓小平在强调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时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这就告诉我们,党风和社会风气不仅可能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滑坡、变质,而且它变质以后,还可能使经济也跟着变质,甚至进而导致整个社会也跟着变质。因此,“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邓小平明确指出:为了整个社会风气良好,必须整顿党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加强整顿党风。

三、运用批判性思维指明中国共产党必须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

邓小平从执政党的特点出发,指出处于执政党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并义无反顾地揭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的弊端。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我们沾染上官僚主义的风气,面临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和少数党员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危害了党群关系。邓小平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的害处极大,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思想僵化、机构臃肿、不讲效率、不负责任、压制人民等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严重地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腐蚀执政党的肌体,破坏了无产阶级政党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窒息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大量地浪费社会主义国家的各种资源,严重地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革除这一弊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反对官僚主义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就使邓小平从理论上结束了以往把官僚主义制度仅仅看作是一种思想问题、道德现象的历史,否定了过去那种仅仅靠行政命令、思想教育开展群众运动的方法,而将重点放在稳步、扎实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使他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了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是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这一思想更新了迄今为止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官僚主义的基本理论,第一次系统科学地论证了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与具体制度的改革、反对官僚主义与加强党的领导、体制问题与经常性思想教育等一系列具有极大现实性的问题,反对了“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方针措施,开创了在新时期反对官僚主义的新局面。这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精神。

四、运用批判性思维指明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同类推荐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热门推荐
  • 爱在时光里流转

    爱在时光里流转

    无垠的尘世间,纷纷扰扰,多少繁华倾泻,会有谁还在固守内心最初的那份清明朗然?见惯了形色各异的爱情,你是否会明白,爱情不是朝夕相处就携手相伴,而是有了丰沛情感后的共度一生。许亦菡,常常驻足于回忆的边缘,无法摆脱旧事的枷锁。她以为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事,终究随风而逝。她所期望的永远,其实,一直都驻足在她的身边,咫尺可触。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狄青后传》)承续《征西》故事,叙述以狄青为首的五虎将率兵南征,平定广源州依智高叛乱的经过,以及狄青的两个孪生子狄龙、狄虎在出征中与敌方女将段红玉、王兰英之间的爱情纠葛,同时也穿插了包拯、狄青与朝中奸佞斗争的线索
  • 宙斯神像的诅咒

    宙斯神像的诅咒

    被囚禁的学者,被遗忘的部族,宙斯的诅咒逐一应验……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魂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妙笔生花(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妙笔生花,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青少年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青少年们,赶快来阅读此书吧,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成功。
  •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的哲学

    低调做人不仅是一种境界,一种风范,更是一种哲学。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显、位有多高、财有多丰,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社会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低调”这一哲学思想的启示。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就曾这样告诫他的儿子:“树大招风,低调做人。”可见,低调做人不单是普通人的处世原则,更是成功者的做人训条。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生活需要低调,为人处世更不可不“低调”,低调代表着成熟和理性。低调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后的强者。唯有低调的人才能够在现如今的世态纷扰之中坚持淡定从容的志趣,以平和乐观的心态来面对风云莫测的人生。
  • 救人

    救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80天环游世界

    80天环游世界

    本书是凡尔纳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克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80天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福克先生一行在途中的种种离奇经历和他们所遇到的千难万险,还使人物的性格逐渐立体化,如沉默寡言、机智、勇敢、充满人道精神的福克,活泼好动易冲动的仆人“路路通”等等。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博大精深的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近万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玉石文化保持着及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其影响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难以比拟的,其地位在中国人心中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国玉器以其7000年的历史,与中国的瓷器和丝绸一样,成为我国古老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盛誉,堪称东方艺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四大玉石》全面介绍了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绿松石四大玉石的文化故事。
  • 前夫又来了

    前夫又来了

    问及程暖对于失败婚姻的看法,她总结出一句大俗话:只怪当年太年轻,是人是狗分不清!前夫你好,前夫再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