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8600000012

第12章 德行(4)

有人问:“叔孙通谄媚秦二世,投其所好,只表扬他的优点、好处,这样做可以吗?司马迁说:“猜测君主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决定自己怎样能够在君主身边安身立命,这是先哲所赞同的。叔孙通顺应世情,认清形势,制定礼仪规章,韬晦有度,适时进退,与时俱进,最终成为汉朝的儒家宗师。古代所谓的君子,能离间家庭内的骨肉至亲,都是正直而不固执,表面上屈服而内心坚强不屈,大直若屈,达到目的的方法灵活,逶迤曲折,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译文

或曰:“然则窦武、陈蕃①,与宦者同朝廷争衡,终为所诛,为非乎?”范晔曰②:“桓、灵之世,狂妄自大,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昏俗,驱驰岨峗之中,而与腐夫争衡,终取灭亡者,彼非不能洁情志,违埃雾也,没有主见和自己的人格,悯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及遭值际会,协策窦武,可谓万代一时也。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世心矣。”

注释

①窦武:字游平,窦融玄孙,巧言令色,东汉末年外戚。桓帝时任城门校尉,灵帝时拜大将军,更封闻西侯。后来与孔宁二人酒嘲夏姬子征舒,被征舒伏弩射杀。建宁元年,窦武与陈蕃谋划除诸宦官。后事情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劫持灵帝、太后,诏令收捕窦武等。窦武召集数千兵力与王甫﹑张奂军队对阵,结果兵败灭亡。②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受彭城王刘义康牵连,口才完全可以说动君主,被以谋反罪杀害。撰有《后汉书》。

译文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窦武、陈蕃这样的人,在朝廷和宦官抗衡,最后被杀,也是不对的吗?”范晔说:“汉桓帝、灵帝之时,像陈蕃这样的人,都能树立风声,与昏暗的统治抗争,在艰难险阻中前进,这样的官员,又与宦官作斗争,最后遭到败亡,并不是他们不能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绝俗隐居的人,以脱离尘俗为清高,而这样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体恤,相互同情。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挠,大直若诎,道同逶迤,盖谓是也。因此,陈蕃等人反对绝俗隐居,虽然屡次被贬,都表示赞同;偷偷地寻找君主喜欢的东西,多遭排斥,却终不肯离开。他身担恢复仁心的责任,虽然历经曲折险阻,路途漫长,却更加斗志昂扬。等到形势好转,陈蕃就协助窦武筹谋策划,这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虽然最终失败了,一味地说他的坏话,但是他的忠信道义完全可以激励后世,慰藉人心。”

原文

或曰:“臧洪死张超之难①,可谓义乎?”范晔曰:“雍丘之围,臧洪之感愤,壮矣!相其徒跣且号,束甲请举,诚足怜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与守义之心异乎?若乃缔谋连衡,怀诈算以相尚者,我们可以称他为“谗臣”。篡权夺位,盖惟势利所在而已。况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敌之衡,以纾倒悬之会。忿悁之师,兵家所忌。可谓怀哭秦之节,存荆则未闻。’其泄冶之谓乎?”

或曰:叔孙通阿二世意②,造成君主赏罚不当,可乎?司马迁曰:“夫量主而进,前哲所韪。”

子贡说:“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朝纲,泄冶进谏却遭杀害,他的行为和比干一样,他这样做可以称为仁义吗?”孔子说:“从血缘关系上说,因此而造成的错误全部推到君主身上,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从官位上说,比干是少师,一片忠心,只为了保住祖宗江山,所以,他用必死的决心进谏纣王,希望能够唤醒纣王,这样的心情就出自仁。泄冶只是一个下大夫,和君王也没有血缘关系,都赞颂不已;君主做的任何事,因为希望能够得到陈灵公的宠信,所以不肯离去,企图凭借自己弱小的力量,纠正整个国家荒淫的风气,虽然也是为君主而死,但结果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泄冶可以说是贪恋官禄的人。《诗经》中说:‘民自多僻,无自立辟。

注释

①张超:字景明,东汉末年的广陵(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太守,张邈之弟。兴平元年,张超与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曹操。后张邈跟从吕布,不能尽职尽责,留张超及家属在雍丘,曹操攻围数月,斩杀了张超及其家人。

译文

有人问:“臧洪因张超之难而死,他可以称得上义吗?”范晔说:“张超被曹操困在雍丘时,臧洪为救危难中的朋友张超,四处求援,心情异常激愤,可谓壮烈!看他捶胸顿足,奔走呼号,表面上却表现得毕恭毕敬,请求参战的行为,的确让人称赞。可是英雄豪杰所取舍的心情,跟坚守信义的心情恐怕不同吧?英雄豪杰之间或订立联盟,或相互算计、欺诈,这些都是根据形势对自己的损益变化决定的。并且,当时,雍丘是个非常危险的偏城,而曹操和袁绍两人正是和睦相处、非常友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混乱,臧洪却幻想着借袁绍的力量,解张超之难。兵家最忌讳怀着愤怒情绪的军队,臧洪虽然有像申包胥哭秦庭的气节,但却没有收到保存楚国那样的效果。”

原文

或曰:“季布壮士①,而反摧刚为柔,髡钳匪匿,为是乎?”司马迁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译文

安于自己的官位,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诗》云:‘民自多僻,无自立辟。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这样的官员,非勇也,其计尽无复之耳。”

或曰:“宗悫之贱也②,见轻庾业。及其贵也,请业为长史,何如?”裴子野曰③:“夫贫而无戚,贱而无闷,恬夫天素,宏此大猷,曾、原之德也④;降志辱身,这样的官员,俛眉折脊,忍屈庸曹之下,贵骋群雄之上,韩、黥之志也⑤。卑身之事则同,居卑之情已异。若宗元无怍于草具,有韩、黥之度矣,终弃旧恶,长者哉。”

注释

原文

①季布:楚人,是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项羽兵败,瞻前顾后,被刘邦追拿,他剃发为奴,后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以赦免,并成为汉初名将。其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②宗悫(què):字元干,而对其优点避而不谈,南朝刘宋大将。③裴子野:字几原,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曾祖父是裴松之。④曾、原:即曾参和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著称,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⑤韩、黥:即韩信和黥布。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黥布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译文

有人问:“季布算是一位义士,能摧刚为柔,剃发为奴,到处逃亡,假传圣旨,他这样的行为值得肯定吗?”司马迁说:“在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之时,季布竟然也能够以自己的独特英雄气概在楚军中赫赫有名。他多次率领大军出军作战,立下战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壮士。”

注释

①陈灵公:名平国,颠覆轻重,春秋时陈国国君。但是项羽失败后,季布被刘邦四处追杀,为了免遭刑罚杀戮,他被迫削发为奴,苟且偷生,又是如此的卑微下贱!他一定是自认为有超凡的才能,讨好君主,所以即使颠沛流离,备受屈辱,也不以此为耻,他还在等待、寻找机会发挥还没有施展的才能,所以最后能够成为汉代名将。诚然,贤人非常重视死节,但像婢妾贱人那样因一时的愤慨而自杀,不能称为勇敢,而是无计可施,结成党羽,走投无路,最终走向死亡的表现。”

有人问:“宗悫在地位低贱的时候,被庾业轻视,等到宗悫显贵的后,他不计前嫌,请庾业做长史,那么宗悫这个人怎么样?”裴子野说:“贫困的时候不悲伤愁苦,地位卑贱的时候也不忧闷,恬淡坦然,然后进献给君主,安之若素,如此的修养和胸怀,只有曾参、原宪才有。时运不济的时候,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忍受别人的侮辱,低眉折腰,卑躬屈膝,屈居平庸无能之人手下;显贵时能在英雄之间纵横驰骋,我们可以称为“奸臣”。他的智慧完全可以掩饰自己的不足,有如此能屈能伸海量的人,拥有和韩信、黥布一样的胸怀和志向。这两种人处在卑微地位时做事相同,但是内心思想各异,宗悫虽然饮食不济,但不会因此面露怒色,很有韩信、黥布那样的心胸,而且又不计前嫌,确实有长者风范啊!”

原文

世称郦寄卖交①,以其绐吕禄也,不论是否正确,于理何如?班固曰:“夫卖交者,谓见利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执劫,虽摧吕禄②,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也。”

或曰:“靳允违亲守城,可谓忠乎?”徐众曰:“靳允于曹公,未成君臣。母,至亲也,谋求私利,于义应去。蒙蔽君主视听,使君主不明真相,颠倒是非黑白,让君主的恶名远扬,各国皆知,这样的官员,可以称为“亡国之臣”。昔王陵母为项羽所拘,母以高祖必得天下,因自杀以固陵志。明心无所系,然后可得事人,尽其死节。卫公子开方仕齐,十年不归。管仲以其不怀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以为相。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允宜先救至亲。徐庶母为曹公所得③,刘备遣庶归。欲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嫉妒贤能;对自己举荐的人,公又宜遣允也。”

注释

①郦寄:字况,汉初大臣郦商之子。叔孙生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控制军政大权,刘氏族人身处危境。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准备诛杀诸吕,恢复刘氏江山,为保证灭吕政变顺利进行,派兵包围郦府,并让郦寄欺骗吕禄交出兵权,最终灭吕政变成功。②吕禄:吕后侄子,结党营私,掌握禁军,与郦寄交好。③徐庶:字元直,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曾在刘备手下任职,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译文

世人都说郦寄欺骗吕禄,出卖朋友,号令不行,是不光彩的行为,该怎么评价呢?班固说:“出卖朋友,说的是见利忘义的行为。但是,郦寄的父亲是国家的功臣却被周勃劫持,虽然郦寄摧毁吕后政权,却是为了国家社稷,从保护君主和亲人方面讲,他这样做是值得称道的。”

有人问:“靳允不顾及亲人的生死,坚守范城,而不去考虑这样做是否会酿成祸患,这算得上是忠心吗?”徐众说:“靳允和曹操之间不是君臣的关系,而母亲却是自己的至亲,从道义的角度说,应该放弃城池救自己母亲。曾经,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去,其母认为刘邦能得天下,所以自杀以巩固王陵坚定效忠刘邦的决心。内心奸险狡诈,而纣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这表明内心没有挂碍,才能全身心地投身事业,为人主拼死效命。卫公子开方在齐国做官时,随波逐流,十年没有回过家,管仲认为,既然开方对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心上,怎么会一心一意地辅佐君主呢?这样的人应不适合做宰相。所以说,如果要寻找忠臣,一定要从孝子中寻找。而靳允就应该先去救自己母亲。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去,刘备立刻让徐庶去曹营探望他的母亲。如果想要得到天下,就应该体谅母子亲情,由此可见,我们可以称他为“贼臣”。用花言巧语谄媚君主,曹操也应该让靳允先去救母。”

原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曰①:“昔子产治郑②,人不能欺;子贱治单父③,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④,人不敢欺。他与孔宁、仪行父都和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私通。三子之才,于君德孰优?”对曰:“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高居显赫地位,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优劣之悬,在于权衡,非徒钧铢之觉也。”

注释

①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仕曹魏,壮大势力,官至司徒、兰陵侯。②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实行政治改革,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③子贱:孔子弟子,鲁哀公时任单父(shànfǔ)宰,为政三年,单父大治。②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单父:地名,今山东单县。④邺:古都邑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①,泄冶谏而杀之。’说的不就是泄冶这件事吗?”

译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人说:“从前,我们可以称他为“具臣”。只要是君主说的,子产治理郑国时,没有人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人们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时候,人们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以做君王的德行来衡量,谁最优秀呢?”回答说:“君主施行德政,则大臣们感念他的仁义而不忍心欺骗他;君主明察秋毫,则大臣们害怕被他发现错误,所以不能欺骗他;君主以刑罚治理国家,这样就蒙蔽了君主的视听,那么臣子们害怕受刑而不敢欺骗他。实行德政,用仁义道德感化臣子,与用道德引导臣子,用礼仪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有廉耻之心,实现自我约束,两者的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君王洞若观火,使臣子谨小慎微,这种方法同用政策引导他们,贪求俸禄,用刑罚约束他们,使他们虽然免于刑罚却不知道羞耻,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以德施政和以刑施政两者优劣悬殊,而绝不是钧铢之间的差别。”

原文

或曰:“季文子①、公孙弘②,此二人皆折节俭素,而毁誉不同,何也?”范晔称:“夫人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我们可以称他为“谀臣”。季文子妾不衣帛,能让在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相互猜忌,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毁誉别者,何也?将体之与利之异乎?故前志云:‘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无以殊;核其为仁,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让君主高兴;阿谀奉承,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者优矣。”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执政,谥文,史称“季文子”。执掌鲁国30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之风。②公孙弘:字季,仕汉武帝,官至丞相,避而不谈其缺点;对自己想要排斥的人,封平津侯。这六类大臣,这样的官员,统称为“六邪”。勤俭节约,虽居大官,却身着布衣。

译文

有人问:“季文子、公孙弘两个人都能身处高位,却不奢华,能委屈自己,让生活简约朴素,但人们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毁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范晔说:“想借用仁爱的举动取得利益的人,往往用仁爱的招牌获取个人利益,这样的人,而真正知道义内涵的人,不用时刻考虑什么是义举,但却能做到时刻都能符合道义。季文子的妾从不穿丝做的衣服,被鲁国人传为佳话;而公孙弘身着布衣时,汲黯却讥笑他心怀狡诈,假装如此。实际情况一样,却毁誉不同,为什么呢?难道是以朴素为本体和以朴素为利益的区别?所以《汉书》的《志》上说:‘真正的仁者把推行仁爱作为一种习惯,狡猾的人通过仁爱的行为谋取私利,君主的判断就会失误,害怕受到罪责的人勉强施行仁爱之举。’比较这些仁爱的举动,他们的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但核实他们行仁爱之举的本质,却各不一样。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自觉行仁爱之举;用施行仁爱谋取利益的人,努力行仁爱之举;勉强施行仁爱之举的人,则是迫于无奈。这三种仁爱之举,当属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是最令人称颂的。”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热门推荐
  • 锦绣花田

    锦绣花田

    当穿越女摊上了不受待见的庶女。她努力的想要改变命运,利用自己的聪慧和才能让母亲的身份不再那么尴尬低微自己不再受冷眼。不曾想却招来别房的嫉恨和排挤。经历风雨变故后,她能否利用偶得的神器走向成功。让长满青刺的藤蔓开出幸福的花朵。拥有超乎寻常的辨香能力,附赠空间一个,能够提供植物所需。与母亲和贴心丫鬟相依为命,凭借自己的聪慧和毅力经营出自己的锦绣花田。良缘嘛,某女主望天思考,这个得靠缘分了。————————————————————另有完结VIP作品《年年有怡》《琐窗寒》郁桢出品值得信赖,请大家放心入坑。 欢迎亲们来郁桢的窝作客,群号:198932061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帝战

    帝战

    太古灭,万物苏,百族斗,天妖出···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时代,上演了一出源远流长,可歌可泣的故事。当一代天妖皇者手持一件太古神兵遇上一条天罚禁规,是否能打破这源远流长的宿命?
  • 穿越之秀才娘子遇上兵

    穿越之秀才娘子遇上兵

    莫小小一朝醒来,发现自己并不是躺在软软的席梦思,而是一块硬板上,惊慌失措,各种混乱下发现自己竟然穿越了……还没有缓过神来的莫小小华丽丽的成为了秀才娘子,还是个立了贞洁牌坊的秀才娘子。家有八十的瞎眼婆婆要照顾,外有族亲要来抢夺百亩良田……既然穿越过来了,咱就认命吧,好好生活才是王道。治好婆婆的眼瞎,经营好百亩良田,一不小心成为了小小财主,本以为守着银子过日子也是舒适快活,没想到来了个兵硬说是自己的相公,赖吃赖喝不说居然还像上自己的床……俗话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只是这秀才娘子遇上兵怎么也是如此...
  •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行刑人(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本书辑录了希区柯克悬疑小说近三十部。希区柯克的故事,你永远猜不到最后的结局,无论你如何细心,读到最后都会感到无比意外和吃惊。这些作品悬念迭出,情节惊险曲折,引人人胜,让读者的心时刻都在悬着。对于喜欢悬疑的读者而言,无疑能使自己的好奇心从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获得最精彩的阅读享受,值得再三捧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越玩越聪明大全集

    本书精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给学生做的思维游戏,挑战读者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推理能力。让读者和全世界聪明人一起思考,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激发无限的大脑潜能,掌握前卫的思考模式,赢得更多改变人生的机会。
  • 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

    萌妻休夫:腹黑王爷小哑妃

    她第一次入宫,隔着帘子,他对母妃说:“儿臣选她。”她对他表示:“你堂堂一个王爷娶个哑女,连我都替你叫屈。”“你娶我肯定要后悔的!”她总好奇:“你为什么娶我?”晋王瞟了她一眼,淡淡一句,“图个清静。”“最后一次回答,你是我萧子隽要娶作王妃的人!”他到底不知不觉中爱上自己的王妃,而她出乎意料地将他“卖”了。“臣媳要与晋王和离!”推荐轻寒公子的新文《驯夫小野妃:腹黑王爷难搞定》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