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5900000043

第43章 完美驱动力:比尔·盖茨式“N-1”雇员计算公式(2)

随着把业务战略转向互联网领域,微软对信息技术资源也作了相应的转移,开始开发一些在互联网上与顾客和合作伙伴沟通的应用软件。微软为顾客提供了一种称为Windows Update的724的服务,使得用户能容易地从网上获取更新版软件和维修处理。由于服务是724的,对于项目组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幸运的是,”盖茨说,“约翰的小组自从1998年以来为我们其他的互联网址做了足够的724项目,所以当这项新服务展开时,他就有专门技术能及时支援后台。”

为了配合互联网时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建立一个没有信息死角的办公室通讯环境,微软部署了由4000个无线闸道器(AP)组成的密集网络。咨询科技小组决定采用IEEE802.11b标准来建立这个网络。这个庞大的计划必须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因此咨询科技小组针对3栋大楼内超过600名以上的使用者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试用计划。之后,微软投入了900多万元用于配置无线闸道器,和独立存取点所需的设备和人力费用。

这个密集网络建成后,微软发现员工的生产力的提高所带来的收益十分惊人。网络工程部门的资深经理马修·雷曼说:“我们为3.5万名员工投资了900万美元来部署WIAN,而每年预估的收益为610万元,因此,在18个月后就可以收回成本。”其实,610万在当时是一个相当保守的估计。

这项WLAN计划的主要效果之一是,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生产力,通过无线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员工可以从微软内部的任何地方发送电子邮件,分享信息,获取资料。试用计划技术志愿工作小组经理迪娜·马德森对WLAN的评价是:“我的工作量比以前提高了一成,每周大约提升5个小时的生产力。”

如何预期员工会失败

如果解雇了犯错的人,就等于否定了这个教训的价值。

员工是错误的制造者。他们也是最了解情况的人。与其处罚,不如把时间用在错误的更正上。就像微软流传的一句名言:“如果解雇了犯错的人,就等于否定了这个教训的价值。”

在微软,有一个管理的原则叫做“预期员工会失败”。微软与大多数企业不同,大企业都不容许失败,而员工的失败却是微软“计划”中的事情。因为有计划,所以,当错误来临的时候,微软会启动相应的机制来处理。这比不容许失败的企业会面临的情况要好得多。如果企业把失败视为不得了的大事,那么许多员工即使明知计划不可行,有失败的可能,也不肯说出真相,把整个案子一直拖延着。在微软刚好相反,失败早在预期中,因此一旦有失败的可能,员工会主动提出来,问题便得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解决。管理层还会提拔曾经失败但勇于负责的人,因为他们知道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微软副总裁鲁兹·希格曼在微软的成长过程中完全展现了微软对员工的这种宽容。他刚进入微软时,主要负责区域网络系统的行销工作,可是情况十分糟糕,“简直是一败涂地”。后来微软把他安排到Windows系统中Workgroup的行销团队中。起初他的表现也不如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他开始做出成绩,于是被派任为比尔·盖茨的助理。上任后,他所提出的网上商业服务的建议得到盖茨的肯定,盖茨让他负责开发这个领域,结果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后还是获得了成功。这个成绩使鲁兹·希格曼获得了副总裁的职位。回想起这段经历,鲁兹·希格曼说:“很难想象我如果开始就一帆风顺,今天又会是怎样的局面?”

微软的另一个杰出的主管杰夫·里克斯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1984年,微软制表软件上市后被发现有重大瑕疵,微软不得不把上市的产品全部收回。这项错误带给公司巨大的损失。杰夫·里克斯当时正是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盖茨告诉他:“今天你让公司损失了2500万,我只希望明天你表现得好一点。”这个错误并没有断送杰夫·里克斯的前程,在汲取教训后,时至今日,他早已成为微软内部顶尖的主管之一。

微软的员工对他们所进行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决定工作该如何进行,因此,决策的运行速度相当快。另外,员工在提出一项建议的同时,必须提交一个替代方案,并比较这两个方案的优劣。当原案失败时,替代方案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将错误所带来的影响减到最小。

当然,微软容许员工犯错并不等于鼓励员工犯错。在盖茨看来,失败和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从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

让员工给自己打分的方法

赋予每个人最大的发展机会是对员工的信任与尊重。

每个公司都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微软对天才研究员的评估与对普通员工的评估有什么不一样吗?对于这个问题,微软研究院的负责人雷斯特说:

“在公司里,评估不同部门的员工标准都是不一样的。评估研究员,主要看他做研究的生产力有多高,比如发表文章的篇数、文章质量等。在每个专业领域,评估的标准主要是看大家对该领域的期望是什么,而被评估人又做得如何。”

做研究有很多不确定性,研究的成果本身可能很难确定什么时候能做出来,但是,仍然会有很多迹象可循。比如说,一名研究员是在做非常优秀的研究(只是离出成果还需要些时间)还是研究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其实这是不难判断的。

在别的领域也是这样,比如说评估一个程序员的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看他写了多少行代码,而是要看代码本身的品质,以及该程序员与别人的合作情况,看看他是否对团队的工作有较大帮助。对于真正好的项目,如果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研究院一定想办法满足;而如果项目本身没有意义,就要果断地予以终止。

在上海微软全球技术中心,天才们根据自己的业务特点,专门开发了“Clarify”(澄清)软件。这个软件的功能在于记录员工处理客户问题的每一个活动,从问题的出现到技术支持人员的响应,再到诊断、查找资料,给客户回信、回电话用了多长时间等,整个过程都要求清楚而详细的记录。而这些数据会通过另一个工具自动回馈到管理人员的集中管理工具上。根据全部员工完成的业务量,系统还会产生一个平均值。因为各种指标相互牵制对照,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层人员,偷懒是不成的。

有了这个系统,员工的考核就变得非常简单。曾任微软中国区总裁的唐骏说:“我只要打开那个网页,把员工的名字输进去,就会有一大堆数据出来,告诉我他所做的技术指标跟全公司的平均值相比是多少,跟全公司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比是多少。”

微软衡量员工的指标包括两方面——个人表现和在部门的表现。个人表现主要通过上述软件体现出来。在所在部门的表现,则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种是“Clarify”工具,因为它还有反映多个人解决一个问题的功能,可以记载个人给所在部门和其他人提供了哪些帮助;另一种是通过优秀员工评选活动,微软定期有一次投票评选,由大家决定谁应该得到那份荣誉,而评选的标准除了个人业绩以外,还有乐于助人。

微软的考核程序是,员工先给自己打分,然后经理再给员工打分。由于双方的打分依据是共同的,员工就不会认为管理层不公平了。

如果不服气,员工还可以随时和任何一位经理甚至是总经理进行交流沟通,总裁也会定时组织所谓的“总经理圆桌会议”,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微软为什么不雇用笨蛋

我不雇用笨蛋。

盖茨从来都是有意识地雇佣那些有天资的人,并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这是微软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尽管比尔·盖茨才华横溢,但他并没有把微软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自己。他愿意承认这个领域内优于其他人的天赋。正如《财富》杂志说过的:“微软由一个人尽皆知、才华出众的人所领导着,这位领导人也具备对其他人才智的识别力。”

“我不得不说我的最佳商业决定与用人有关。与保罗·艾伦一同进军计算机也是所有用人决策中最成功的一个。后来渐渐地,我雇佣了斯蒂夫·鲍尔默这位朋友。从那以后他就成为我主要的商业伙伴。有一个你完全信赖、全新投入分析你的观点,却又有不同技能的人来监督你,这十分重要。当你和他商讨问题,他会说:‘嘿,等一下,你考虑到这一点或那一点了吗?’与这样有才能的人共事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使工作变得有趣,而且还会给你带来许多商业上的成功。”

盖茨对在计算机方面一无所知的人不忍受。他说,“我不雇用笨蛋。”在一些部门,他从来只招募最杰出的人物。公司经常从大学校园里直接招募有众多天分的毕业生。

盖茨具备人们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综合品质——既是一名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又是一名科技者。

从一开始,盖茨就坚持公司要雇用最出色的人才。“无须否认,当从智商角度挑选人才时,你必须首先具有能识别出谁能编写软件的能力。”盖茨说。

在微软王国里,一个程序员的智力资源经过商业方面的魔力转化就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市场。必要时,盖茨亲自介入招聘过程。例如,当一个特别有此才华的程序员忧虑是否该加盟微软时,盖茨就亲自打电话做说服工作。

天才都愿意与同领域的最出色的人才共同工作。有时,高级的程序员会说服他们以前的同事来加盟微软。例如,盖茨在1981年为微软引进了Xeroxparc公司的查里斯·西蒙尼。西蒙尼被人们称为“微软语言之父”。后来,他说服了许多人迁职加入微软。

“我们如何雇佣到这些伟大的天才呢?当然是靠人们的传言了。”盖茨说,“人们说,到微软来吧,这儿工作还不错。”

比尔·盖茨式“N-1”雇员计算公式

一个二流的员工,一旦在公司里占到一个位子,你就很难让他走开。

比尔·盖茨曾经说,微软公司成长如此之快的最重要因素,是因为微软公司拥有那些聪明的人才。在微软公司创立之初,他就招聘到了一批熟练并且出色的程序员——他称呼他们为“聪明的朋友”——后来,这样的人愈来愈少了,他也就不得不开始招募“聪明的陌生人”了。

“史蒂夫·巴尔默和我唯一的一次真正的意见相左是在他刚进公司时。那时,我们公司里总共有25人。他说‘我们得多雇50人,才扛得下这么庞大的场面’。但我说‘不行,我们付不起薪水’。后来,我想了一天,改口说‘好吧,你要雇人你就快一点雇,但只能雇最出色的人。你若做过了头,我自然会告诉你’。结果,我们现在总共有2.4万人,而我们最关键的事,还是引进更出色的人才。”

微软公司严格的雇用员工标准使许多想进微软公司的人望而却步。比尔·盖茨始终不愿放低这一标准。他深知,一旦吸引到了顶尖的程序员,其他同样水平的人才就很容易招募过来。别的公司对新进人员一般都有试用期,唯独微软公司宁愿在雇用之前就把目标人选仔仔细细审查一番。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开始用对了人,就可以省掉后来不必要的成本,包括员工因为不能胜任而必须离开时对于其他员工士气所造成的打击。

微软公司的用人守则是:用一个二流的人,比用错了人还糟糕。比尔·盖茨曾经对微软公司的经理们解释,他任用人才的优先考虑是:若有人没法进入工作状态,我们其实还好办。但你若用了个二流的人才,工作表现勉勉强强,那我们的麻烦就真的大了。

“一个二流的员工一旦在公司里占到一个位子,你就很难让他走开。”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麻烦,比尔·盖茨从创业初就始终坚持——公司雇用的员工人数,绝对要少于实际应付工作所需的人数。他的计算公式是“N-1”,这N便是公司实际所需的员工人数。

比尔·盖茨这条简单的经验法则,强调的是只用最聪明的人——因为你永远没办法把你需要的人全弄到。所以,直到今天,微软公司里面始终找不到无所事事的人。

同类推荐
  •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

    《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的主人公是一个长期为外企服务的HRD崔世波。因为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崔世波离开了服务了整整20年的老东家BJ集团。而后,崔空降到一个民营企业,开始寻求职业发展新机遇。本文以时间为序,以空降兵到企业后逐步开展的人力资源体系变革为主线,一步步展示其人才供应链体系搭建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倍智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过程,是解决人才供应链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过程。《破局:打造人才供应链》在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实际的案例和解决方案,对建设人才供应链各个环节所需要用到的各种理念、工具、方法都进行了详实的描述。
  • 苹果风暴

    苹果风暴

    但不论如何。苹果始终会和我们在一起。,2010年5月26日,苹果以2221亿美元市值超越微软,荣登全球最大科技公司的宝座。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苹果凭什么能超越“巨无霸”微软?也许正如乔布斯所说:“这辈子没法做太多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到精彩绝伦。”苹果正是以自己对品位与美的独特理解,在时尚的风潮中执著前行。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苹果和苹果的产品,是因为在他们看来,苹果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它的一举一动都能打动人心,撼人灵魂。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苹果的世界。在这里,你会近距离体验到苹果成功背后的机遇与挫折、人才与管理理念、文化与盛世危言等。尽管未来苹果可能仍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
  • 像游击队员那样做营销

    像游击队员那样做营销

    游击队员作战的神出鬼没、机智百变,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众多红色经典战例更是为人耳熟能详。在商场如战场的当代社会,营销的成败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而且取决于谋划能力。红色经典战例中,游击队所运用的智谋韬略和现代营销有着微妙联系,善加运用,一定会给现代营销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

    《领导统御智慧:中国式管理实践篇》站在人性的高度,立足于中国人的特性,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谈自我修炼、安人得人、鉴人用人,将有血有肉的案例与真知灼见融为一体,不仅充满中国式管理智慧,也十分接地气。
  •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中国式管理的四堂课

    在这样的国际大背景下,它的目标读者是创业中的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有志于独立创业的人。同时,期望深刻解读中国企业成长的秘密,对于MBA、EMBA的学员和企业管理方向的研究人员来说,本书通过对四家企业经营菅理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本书也是很好的学习读物。作为一本介绍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案例书,正在成为以哈佛商学院为代表的国际机构的研究课题。,海尔的管理模式、联想的公司精神、华为的狼性文化、万向的长寿基因。探索中国式管理的精髓,这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庞大体系增加深具中国特色的鲜活一页
热门推荐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家族世代为仇,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后罗密欧因替友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服安眠药装死。罗密欧赶回,不明真相,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以后,见爱人已死,也在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大唐魂

    大唐魂

    盛极而衰的中唐,安史之乱已经结束,饱经战火荼毒的中原大地仍然暗流涌动,各种割据势力与朝廷各派系明争暗斗,一时群雄并起,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丑书生陆羽浪迹天涯,在江南歌会上巧遇儿时知己李季兰,季兰已成为名噪天下的青楼诗妓。二人相认,再续前缘。此时江南怪事迭出,事涉民族团结,引起北方义士的注意,并派出剑道高手公孙玉娘一路追查。陆羽一心钻研茶道,却身不由己卷入江湖纷争,多次犯险均为公孙玉娘所救。玉娘对丑书生一见倾心,引起季兰猜忌。世俗的压力使季兰被迫出家为冠。
  • 明智权变的故事

    明智权变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道尊

    道尊

    不知昏迷了多久,马真听耳中依稀听见一阵吱吱吱的叫声,慢慢醒转过来!醒转过来时,马真不敢相信的环顾着周边的环境!他穿越了!
  •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第三卷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

    ,单枪匹马干起了替人讨债的行当。当了她的保镖。韩铁子以他的正直、机智和勇敢不仅赢得了女老板的敬重、两位姑娘的爱恋,当过特种兵的韩铁子为躲避一场飞来的横祸,来到古城讨生活。后被珠宝行的女老板看中,他凭着一身的武功。全书反映了当今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百态和社会矛盾的冲突。一次偶然的机会,更是由于竭力为农民兄弟讨要工钱而受到农民工的拥戴和信赖
  • 吉宽的马车

    吉宽的马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所有乡村男人都进城当民工的时候,吉宽依然留在乡下优哉游哉地赶着马车,成为歇马山庄公认的懒汉。本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农村懒汉的爱情故事,并以这个懒汉的视角揭示了一群民工的心灵史……
  • 第一祸妃

    第一祸妃

    她是名动天下的红颜祸水,让所有皇室子弟、贵族公子莫不对她退避三尺;但她又是艳名远播的宰相千金,令所有男子纷纷对她趋之若鹜、众星拱月…当一个全新的灵魂附注在这个矛盾的身体上时,那些曾经拒绝过、嘲笑过、讽刺过、伤害过她的男人才真正明白,能与他们比肩站在巅峰的女子却是他们之前费劲心思推至门外的那个她…奈何,此刻的她已不是当初的闺阁小姐,对于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能不去报复他们,已是对他们最大的仁慈…本文女主腹黑,在一定范围内强大,必要的时候会扮猪吃老虎;男主个个是精英,一定不会让亲们失望!简介无能,会再次修改,宁儿新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推荐自己新文《楚王妃》:云府千金胆小懦弱,金銮殿上的一场退婚,让她撞柱身亡……再次睁眸,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缓步踏进血迹斑斑的大殿,清冷微寒的嗓音缓缓响起“那就随了辰王的愿!”人人都道是,云府千金历经坎坷性情大变,殊不知,这同一具身体内住着的是不同的灵魂……陌生的环境、各怀鬼胎的众人、阴谋不断的家事、纷争连起的政事,通通状似无意的袭向养在深闺的她……奈何,她已不是以前的软柿子,轻笑间却已是掀起了血雨腥风……推荐自己的旧文:《总裁的古代小娇妻》:《霸上儿子的总裁爸》:《晚夏》:特别推荐好友蔓妙滴新文:《罂粟妃》推荐好友文文:亲亲夏天的新文:《掠心女法医》亲亲果冻滴新文:《第一庶女》果冻滴新文:《呆子王妃》果冻滴新文:《无价贵妻》亲亲幽幽滴文文:《特工弃妇》亲亲小菟滴新文:《魅妾》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