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00000052

第52章 黄老思想

迁都的事情定了下来,咸阳也获得了新的名字—长安。当年的咸阳城在项羽的一把大火下早已是断壁残垣,萧何受命修筑长安城。

为了显示新王朝的气象万千,萧何在秦朝兴乐宫的基础上,一改节俭之风将宫殿修得雄伟壮丽,并且取名长乐,未央,也叫东宫西宫,寓意永远快乐。

工程完工的时候,萧何很得意地请来刘邦验收,不想一向大方无度的刘邦竟然大发雷霆道:天下长年与匈奴作战,成败还未知,为什么把宫殿修得如此壮丽呢?(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稍微地分析一下这句话,你就会更加明白,为什么刘邦能扫灭群雄一统江山了!

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的来看,很难把刘邦称之为好人,年轻的时候,坑蒙拐骗吃喝嫖赌偷鸡摸狗的事情,他没少干过,危急关头,他甚至可以将亲人子女一脚踹开。这么一个人,却能令天下归心,荣登九五之尊,似乎再一次应证了坏人未必有坏报的道理,如果你是有神论者,推论下去,那么你得绝望了,天子乃老天的儿子,俗话说有其子必有其父,看着天子的德性,就能推断他老爸的德性,最终你会得到一个令人发颤的结论,上帝或者神仙不是好人,换句更有哲学味道的话可以这么来说,上帝是邪恶的或者上帝是万恶之源。

姑且不管上面的推断是否周密,结论是否有意义,但你千万不要在宗教人士面前摆谱,否则本人亦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动用板砖之类的武器来捍卫他们的信仰。当然,这句话不是本人的专利,因为有很多人说出过类似的话,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尼采。

尼采先生说道:上帝死了。对于此种言论,有人发颤,有人怒骂,有人嘲笑,在尼采为自己的发现喋喋不休的时候,人们忍无可忍,只能代表上帝回敬尼采先生道:你疯了!

不论尼采先生是真疯还是假疯,我们都管不着,尼采的话提供给我们一个分析的视角。这个视角,在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里也反复地被使用。

这个视角便是人性并无绝对好绝对坏,拟人化的上帝如此,皇帝也如此。刘邦作为皇帝,起义前没干过几件好事,起义后好事干过坏事也干过,他不是个好人,但他未必不能做个好皇帝。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始终认同历史评价要多于道德评价的。

所谓历史人物,是指对历史具有推动作用的人物,既然是历史人物,那就不能是普通的人物,她不能是大街上卖菜的大妈,不能是走街串巷吆喝磨剪刀的大叔,如果哪天他们躺在殡仪馆开追悼会的时候,说他们这一生为了拉动内需不辞辛苦,为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恐怕追悼会要开成笑林大会,他们的家属就得问候写悼词的人和他的祖宗了。那么反过来,在给历史人物开追悼会的时候,说他偷过几只鸡,逛过几次窑子,杀了几个小喽啰,造了几间茅草屋,踹了几次小孩等等之类的鸡毛蒜皮又关乎道德品质的事情,恐怕黑框里的人会气得吐血晚上就要出来问候了。

所以朱元璋他数次将大明帝国的官员几乎清理干净,他有过不少令人发指的杀戮行为,但不可否认他是个好皇帝。所以清朝道光皇帝经常穿着缝补过的旧龙袍上朝,甚至在后宫养些家禽来贴补私用,貌似节俭为民道德水平高,但不可否认他是个不好的皇帝。

仅以好坏来评判一个皇帝会比较片面。刘邦这个人,有流氓习气,坏毛病不少,但工作做得扎实,称之为有道明君并不为过。

在刘邦的任期内,老百姓穷是穷了点,那也是因为底子薄,不能怪他刘老三,老百姓的日子却在慢慢的变好,这与刘邦的治国思想息息相关。

一说到思想统治,大多数人头脑中肯定蹦出一个慈眉善目,有着大家风范,穿着飘逸的汉服的老头形象--孔夫子孔老先生。这位老先生在他生存的年代并不得志,到了秦代他的弟子差点被灭门,汉初时也并未占主流,直到刘邦的重孙子(汉武帝)当政时代,儒家学说才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之中迅速地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思想主流。

刘邦对儒术向来是不怎么感冒的,而且还很讨厌,所以骑在儒生头上,拿着儒生帽子撒尿的事他没少干过,后来在叔孙通的努力下他对儒生的态度才稍微有点改变。这种情形下,若要他采用儒术治国那就好比天方夜谭。既然摈弃了儒术,又不采用秦朝的完全法治,那用什么统治术呢?最终,刘邦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以‘道’为核心的黄老之术来治理天下,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所谓黄老之术,源自于道家,形成于战国中期,流行于齐国的稷下学宫。

其核心为道家思想,兼杂法、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的一种治国之道,传说为黄帝和老子所创,传说而已,不必当真。百家争鸣时,各派在学宫里开坛辩政,道家某些无名士子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列席听讲,最后博采众长,凑合成一家之言,为了推动该思想的传播,信奉者们特地搬出黄帝和老子来吓人。

先秦以来,各门各派,观点鲜明,泾渭分明,黄老学派明显打破了这个界限。

黄老学派主张治国在于‘无为而治,与民生息’,同时又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认为君主应 ‘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也应‘务德化民,恢弘礼义’。

你也可以这样认为,黄老之术是道家的现实版,升级版,所以要了解黄老学派,还得了解道家,要了解道家,必然要了解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非常的出名,他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之一,有人统计,他老先生的手笔《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被最多语言翻译的作品。老子不仅现在出名,在他那时代也很出名,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著名的孔老夫子就曾经二度上门求教。

老子喜欢骑着青牛游历,史载他的头顶上经常会出现祥云,他到哪里,哪里的风气就会为之一变。

在不断的游历中,老子结合自己的所学,经常悟出一些非凡的道理来。

比如他在外野炊煮鲜鱼汤改善生活的时候,发现烹煮时汤搅动的越少,鱼汤就越鲜美,然后老子发挥其无限的想象力,嘴里蹦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句。他见着潺潺流动的溪水,他想到,‘上善若水’,见着长长短短的树木,高矮胖瘦的人们,老子又想到了辩证法。到了某个村庄,老子住了一段时间,他啥也没干,那里民风却因他的到来变得非常朴素,于是,老子感慨道,‘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当然,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指大家都不干活,闲着吃干饭,而是指不要无事生非,无中生有。在他看来,天下纷争不止,全因为诸侯们心存私欲,挑动干戈,无事生非。老百姓生活困苦,全在于官府政策繁多,扰民过甚。因此,国家要想安宁无事,人们要想生活幸福,就必须人人‘无为’,以无为来应付有为,‘为无为,则无不治’,官府一定要杜绝捣糨糊的可耻行径,只有那样国家才能长久。

老子在不断的思索和游历中,终于探索到了哲学上最高深最神秘的本源。他把它称之为‘道’,道是一个什么东西呢?

用他老人家的话说,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妙之又妙,众妙之门’。

道这个稀罕物,是不同寻常的,它无影无踪,无处不在,看不见,摸不着,没人见过它的真面目,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用今天的名词来解释应该叫规律,或叫上帝之手(跟足球比赛没关系),爱因斯坦喜欢称它为上帝置骰子。

有了‘道’这个玄乎的东西,很多东西就可以自圆其说了,于是,很多别的学说也开始借助‘道’来阐述自己的理念,比如儒家也有道,不过具体一点叫天道王道,法家也有道,人家叫主道(君主之道)等等。

道既然这么大能耐,什么都能解释,什么都能做,即可以治民又可以治国,那怎么就没有哪个君主会采用道家思想来治国呢?

其实,这也怪不得那些不识货的君主,还得怪老子。老子的政治理想是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在这种社会,君主要清心寡欲,官府要限制功能,老百姓顾着自己就可以了,而且君主不能让老百姓变聪明,最好能让老百姓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政治学说,恐怕只有等到共产主义统一全世界后才有市场,在战国大争之世,国家之间打得不可开交,这样的无为之术根本行不通,那些君主要么当它是科幻小说,要么马上将它扔进火坑里烧掉。

这样看来,道家岂不没得混了?老子活着的时候有官做衣食无忧,活的好好的,他虽然死了很多年,但还有一堆信奉者,总要混口饭吃。没办法了,他们意识到不能坐着等死,学说只有改进来迎合统治者,才能有前途。

那时候,各国变法,法家弟子过得特别滋润,道家的某些弟子们眼馋极了,于是,翻开道德经来看,发现有这么一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革命派弟子顿时眼中一亮,原来祖师爷说过要用法啊。他们从中得到启示,主张‘道生法’。这个口子一开,再融会贯通,各家各派的亮点,都可以集成过来。

集成是集成了,但眼前又摆着一个很大的难题,该给集成改进版取个什么名字呢?集成版已经不是纯粹的道家了,而是大杂烩。总不能还叫道家吧,那些保守的道家弟子肯定不会答应,不能叫道家,叫别家可以吧?也不行!别的各家各派都有着极其优秀的代表人物,有着不同于别家的核心理论,可这个改进版并非新理论,叫别家也不合适。那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不就得了,很多派别都是这么干的。主意不错,可这些学子都是君子,别人的总不能说成自己的。那咋办,难道就没有办法既能推广学说又能不得罪他人吗?

这貌似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道家改革派弟子们发挥勤于动脑,勇于动脑的优良传统,总算想到了一个圆满的办法,他们把老祖宗黄帝请了出来,这下好了,不管是秦人齐人楚人还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不都是黄帝的子孙吗?既然是黄帝的学说,那就是大家的学说,这招绝吧!绝,太绝了。为了不得罪祖师爷,他们保留了老子的冠名权。因此这门学派将黄老并称,称作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就这么新鲜出炉了。

实际上,聪明的统治者发现无论哪家哪派都无法面面俱到,也就是说大杂烩有市场。别看汉武之后独尊儒术,但并未消除别的派别。

黄老学派之所以能被刘邦及其团队选中,原因在于当时的民众经过频繁的战乱,强烈要求休养生息,而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自然就进入统治者的视野,作为政府来讲,又不能真的无为,这样的情况下,黄老之术当然成为首要选择。而且那时候封建等级制度观念不深,有个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刘邦及大臣们的梦想,现在他们当权了,自然会首先考虑使用黄老之术。

虽然如此,黄老之术的寿命并不长,对于一些好大喜功的统治者来说,束缚太大,而且随着君权的不断加强和神化,无为显然不利于维护统治。

思想之争伴随着制度之争将一起成为大汉王朝前行的风浪。

同类推荐
  • 新瓦岗

    新瓦岗

    新瓦岗四猛:罗士信,来护儿,新文礼,王伯当四绝:罗春,尚师徒,侯君集,程咬金十三杰: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东方伯,伍天锡,罗成,杨林,魏文通,梁师泰,杨义臣,秦琼【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人选,这是甜城心中的选择,希望大家能喜欢,《新瓦岗》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隋唐英雄传!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汉唐盛世的历史解读: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汉唐研究丛书)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暨汉唐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汉唐盛世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全书从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角度,全面探讨了汉唐时代历史的魅力、汉唐盛世的历史内涵,以及汉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其的最大特点是,打破朝代断限的研究传统,探索新的研究方式,在回归原典的同时,注重新史料的整理和解读。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中)》主要内容包括:混乱中的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盛世时代——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和民族政权并立——辽宋夏金元;空前集权与走向没落的帝国——明清四部分内容,从中能了解到历史中的重大事件、经典典故、著名人物乃至文化内涵。本书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江湖行

    江湖行

    仗剑天涯。挥不去离愁别恨,斩不段恩怨情仇。鄱阳湖水;长安城泪;化作幽州恨。纵有《六合诀》、龙泉剑,剩下孤独酒一壶。
热门推荐
  • 铁血狂医

    铁血狂医

    碎星,破月,两颗绝世丹药颠覆天梦第一医药世家滕家。残酷的现实,鲜血的洗礼,滕炎顶着废物的名头一路高歌猛进于血腥杀戮中强势崛起,背负起复兴家族的使命。他是药师,创造逆天丹药,掌握强者命运;他是战士,修炼绝世功法,畅饮仇人鲜血。武可逆天,药倒乾坤。看滕炎如何以妖孽般的头脑铸就一世不落神话.......
  •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跑偏的帝国:大明王朝谁当家

    大明如何跑偏了?皇帝不靠谱儿,大臣很变态,太监很强大!彻底颠覆了你对权力游戏的一切想象!明朝皇帝不靠谱——成祖朱棣能夷灭他人“十族”;正德皇帝不爱当皇帝却爱当大将军;嘉靖皇帝一天到晚想着如何“成仙儿”;天启皇帝整天鼓捣木工活儿……大臣很变态——内阁首辅给皇帝看色情图书;御史们没事骂骂皇帝,惹得龙颜大怒,屁股挨顿臭揍;太监很强大——司礼监能够代替皇帝处理公文;东厂特务让举朝上下闻风丧胆,一些太监居然还能带兵打仗;满朝公卿争着喊他们“干爹”。最要命的太监干政甚至成为一种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这是一个跑偏的帝国。它让一切关于君臣关系不可能的想象成为现实,颠覆了人们对中国古代王朝权力运行的一般认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妃逃不可:狐狸夫君不好惹

    【狐狸和盼盼正文完结,精彩番外ING中,绝对精彩,不枉此行!】老天爷是公平的,也给了胖子穿越的机会,可是,为神马穿越了她还是那个肉肉的苏盼盼,当胖妹变身成身材窈窕美艳女子,那些个腹黑、妖孽、正太,不过是她掌心玩物,你且瞧她,红纱遮面,一双眼眸含笑带嗔,纤细腰身好似水蛇,妖媚万千,道:“我苏盼盼选夫婿可是千挑万选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创新的开拓

    创新的开拓

    ,别人能行,我也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自己说"OK",找一位恩师指点迷津,学会为自己鼓掌
  • 等待花开的日子

    等待花开的日子

    青春的蜕变,就是学会成长的过程。。一系列的变故和曲折后,林宇燃渐渐对“得罪”过自己的秋露心生爱慕。偏偏这时,秋露却获悉春妮竟然是她的亲姐姐。亲情和爱情的抉择,从来就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作者以她独特的心灵语言告诉女孩们:爱情,就如等待花开的日子,如果在对的时间碰到了对的人,那,就爱吧。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管理学、经营学和营销学定律,这些定律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些著名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帮助读者更快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
  •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邪王心尖宠:妖娆甜妃

    “萧墨羽,你敢碰我,我就毒的你七窍流血八孔生烟.....唔.....”沈甜甜的话还没有说完,小嘴就被某人堵住。一场意外,受害者居然成了别人的专属医师,明明是他夺走了她的清白,却要让她负责到底……于是,孽缘开始了。越宠越惯,越惯越犯,呆萌女王VS腹黑相公欢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