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900000044

第44章 平反冤假错案和各项社会关系的调整(2)

文章开宗明义地指出: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特别重要的是要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但是,至今有些同志,特别是有的做干部工作的同志,由于受“四人帮”的流毒影响,在落实干部政策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工作很不得力,致使一部分有路线觉悟、有工作能力的干部还没有分配工作,许多受审查的干部还没有作出正确的结论,一些混进干部队伍的坏人还没有处理。这些都说明,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仍然是一项严重的战斗任务。文章号召要敢字当头,“敢于冲破阻力,敢于推翻‘四人帮’一伙在审查干部中所作的错误结论。一切强加给干部的诬蔑不实之词一定要推翻,颠倒的干部路线是非一定要纠正。”

文章切中时弊,立刻引起巨大的反响。受迫害的干部及家属子女欢欣鼓舞。文章发表后的短短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就收到一万多封表示支持和拥护的信件和电报。文章也遭到一些坚持“左”的思想路线的人的强烈反对。以负责审干定案的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的反对意见最多,落实干部政策的阻力很大。

中央组织部是康生、江青一伙直接插手的 “文革”重灾区之一。粉碎“四人帮”后,当时中央组织部负责人郭玉峰继续坚持错误路线,对落实干部政策“顶牛”,歧视刁难“靠边站”的老干部,引起老干部们强烈的不满。早在党的十一大召开前夕,老干部就在中组部大院中贴出大字报,揭发批评郭玉峰。《人民日报》10月7日的文章发表后,老干部们热烈拥护,郭玉峰却公开反对,指责文章是大毒草,并说这是上面的意见。这更激起老干部们的愤怒,一时在中组部大院中贴满了大字报,列举郭玉峰在“文革”中的劣行,严厉地斥责他阻碍平反冤假错案,继续坑害老干部,强烈要求中央撤换中组部部长。

为冲破落实干部政策的层层阻力,胡耀邦又立即组织了第二篇文章。11月2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这篇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必须认真落实》。文章指出,无产阶级的原则是有错必纠,部分错了,部分纠正,全部错了,全部纠正。这两篇由胡耀邦亲自组织并逐字修改的文章,为落实干部政策做了舆论准备。全国省级以上的报刊纷纷转载,影响巨大。

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的举荐下,1977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任命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党中央这一重要工作部门的易人,标志着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由思想舆论准备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胡耀邦就任中组部部长后,面对积案如山,步履维艰的严重局面,强调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把中组部办成“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他起用了一批“靠边站”的老干部,很快揭开了中组部捂了一年多的盖子,打开了工作局面。胡耀邦以身作则,每天都认真批阅处理重要的上访信件,亲自接待来访的干部。中组部在胡耀邦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开展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一扫郭玉峰时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恶名,来访者络绎不绝。

但是,由于长期宁“左”勿右的影响,“两个凡是”的阻碍和“文革”派性等“左”的思想作祟,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中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很大,特别是负责审干和定案的组织人事部门的情况更为严重,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属中央管的干部的大案要案的材料,仍然在中央专案组的三个办公室把握着,不许中组部插手复查工作。属地方党委管的干部案件,中组部一时也难以插手。同时一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也有种种“左”的思想障碍。如:怕平反了会被扣上“给坏人翻案”的帽子,怕会伤害当时的积极分子,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历次政治运动,怕改正自己经手的案子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对经毛泽东和中央审定的案子就更不敢动了。仅中央和国家机关还没有分配工作的司局长以上干部,就有6000多人。

关键时刻,时任党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对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77年12月6日,邓小平对原五机部副部长吴皓的妻子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作了批示:“请中组部对这类事要关心,实事求是地对每件事作出恰如其分的结论,这不只是对本人,对家属亲友都是关系很大的,拖不是办法。”同月25日,邓小平又对原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王其梅的妻子要求落实政策的来信作了批示:“王其梅从抗日战争起做了不少好事。他的历史问题不应影响其子女家属。建议组织部拿这件事做个样子,体现毛主席多次指示过的党的政策。”邓小平的这两个重要批示,既交付了任务,指示了方向,也赋予了权力,为落实干部政策起了破冰之举的先导作用,是对刚上任的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及时有力的支持。参加这项工作的同志受到很大鼓舞,人心振奋。中组部迅速贯彻执行邓小平的两个批示,拉开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帷幕。

邓小平自始至终支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有关的批示和讲话不下数十次,并亲自过问有关案件,亲自参加有关人员的追悼会。据不完全统计,1979年前后邓小平先后参加了13次追悼会,为53名含冤去世的同志献了花圈。

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有力支持下,胡耀邦在一线直接指挥,以非凡的胆量和勇气,在全国范围组织实施了这场平反冤假错案的大战役。

三、平反冤假错案的初步开展

在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胡耀邦充分发挥中组部作为中央主管干部的职能部门的作用,主动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冲破重重阻力,推动落实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展。

(一)整顿和调整各级领导班子和组织部门,建立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机构,为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提供组织保证。

1978年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胡耀邦指导下写的评论员文章《切实整顿组织部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并报道了辽宁铁岭地区调整充实组织部门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促进落实干部政策的消息。文章指出:党的组织部门是掌管干部政策的重要部门,一定要掌握在党性强、公道、正派的同志手里,尽快把过去审干工作中遗留问题严肃地处理好。

1月19日,《人民日报》登载中共百色地委实事求是切实清理“文革”中“审干”积案的新闻,发表《切实清理审干积案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评论员文章,指出: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清理积案,处理审干中的遗留问题,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必须排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一定要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迅速把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积案清理清除,……使一切受到‘四人帮’迫害和不公正待遇的同志真正获得解放。”

为尽早尽快解放老干部,胡耀邦在中组部适时组建了“老干部接谈组”,专门负责接待来访受迫害干部的申诉;成立了“安排待分配干部工作组”,负责中央国家机关待分配的6000多名干部的安置工作。为加强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力度,胡耀邦亲自谋划成立专门机构。经中央批准,中组部先后设立了干部审查局和右派改正办公室,专门承办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的工作。为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中央还在中组部设立了知识分子工作联系小组办公室。

胡耀邦在中组部工作后的一年内,调整了上百个省部级领导班子。通过组织整顿,纯洁和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和组织部门。各级党委选派了一批党性强、作风好、办事公道、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干部从事落实政策的工作,使平反冤假错案有了组织上的保证。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广泛宣传落实干部政策的重要意义,形成解放思想、有错必纠的舆论声势。

1978年1月5日,胡耀邦在中组部有关人员研究落实干部政策工作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不能动摇。一动摇,一调和,就给歪风邪气开了方便之门。坚持实事求是,终归才能站住脚。1月14日,胡耀邦在中组部召开的四省区召开党代会经验交流会上讲话,强调尽快妥善处理过去审查干部中的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不管是哪里批的,都要从实际出发,对干部功过是非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1月28日,在中组部召开的给中央、国家机关待分配干部安排工作的座谈会上,胡耀邦再次指出,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可以工作而没有分配工作的要尽快分配工作;少数要作出审查结论的应尽快作出,对“文化大革命”中的案件,该复查的复查,该平反的平反。总之,要实事求是。

胡耀邦还先后提出落实政策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方法是群众路线”,“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全党办案”,“全错全平,部分错部分平,不错不平”,“正确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等一系列指导原则,推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地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为在实际工作中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提供具体的政策指导,胡耀邦在中组部创办了《组工通讯》。《组工通讯》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文章说:认真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是各级党委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落实干部政策的五项基本要求,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号召“大家动手,全党办案”。随后,《组工通讯》连续发表了《认真清理被指控为“恶攻”的案件》《“四清”中的错案也应纠正》《审查结论必须同本人见面》等一系列文章,对这类案件的处理有了可靠的政策依据。其中多篇被《人民日报》转载,在党内外引起热烈的反响。

1978年5月,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对推动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政策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78年9月20日,胡耀邦在中央办公厅召开的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针对落实干部政策的种种阻力,强调落实干部政策的根据是事实,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不管”的方针。即凡是不实之词,凡是不正确的结论和处理,不管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级组织、什么人定的和批准的,都要改正过来。胡耀邦的正确主张遭到坚持“两个凡是”的个别会议主持人的反对,但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中组部的《组工通讯》发表了胡耀邦的讲话全文。

为解放思想,排除干扰,落实“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干部政策,胡耀邦和中组部其他领导在各种会议上讲话20多次,下发了40多个文件,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了10多篇文章,《组工通讯》刊出30多期近10万字的思想性和政策性的评论。这些工作,为推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营造了思想舆论氛围,提供了政策环境。一些省市区领导干部亲自写文章,发表讲话,消除阻力,推进落实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干部路线的拨乱反正,端正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为平反冤假错案扫清了思想障碍。

(三)坚定不移地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摆脱“两个凡是”的阻挠,加快推进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面对“两个凡是”派的责难,胡耀邦发挥中组部的职能。在一时难以召开全国性组织工作会议,统一政策界限的情况下,中组部采取分批召开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部委组织部长会议的变通办法,解决落实干部政策中的疑难案件。

从1978年2月下旬至4月下旬,中组部分三批召开了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国家部委组织部长会议,称为“研究疑难案例座谈会”。这六次座谈会,有148人参加,共研究了180多个疑难案例。通过分析疑难案件,与会同志解放了思想,明确了原则,统一了认识,掌握了政策,增强了信心。这些会议精神传达下去,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各单位的平反冤假错案的进展。一些久拖不决和难以定性的冤假错案迅速得到解决。

1978年1月,中组部召开分配中央一级机关6000名干部工作的座谈会,胡耀邦提出要在上半年分配、安排完毕。7月,中组部按政策分配安置了中央、国家机关干部5344名,占中央和国家机关53个单位原有的待分配干部的87.2%。这对于当时仍受“文革”“左”的影响,受困于“两个凡是”的各条战线,起到了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示范作用。

对于分散到各省监管劳动的大批老干部,由于一下子全部调回的条件不成熟,胡耀邦就采取逐个请示批准的办法,先接回来治病。中组部协同有关部门,陆续把这些老同志和家属接回了北京。

(四)以平反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不失时机地把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推向深入。

在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两个凡是”的坚冰被打破了,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有了很大进展。各地彻底平反了一些“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甄别和平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定为“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分子”,还为大批受株连的人、所谓“海外关系”的人平了反。这一年的拨乱反正工作还从“文革”扩展到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进行了右派摘帽和复查改正错划右派的工作,开展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开始复查“四清”运动中的冤假错案,着手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等等。在工作中,中组部先后制定了《关于正确对待被审查人员的家属和子女问题的通知》《关于父母的严重历史问题及政治问题不应牵连子女的问题的通知》《关于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的几点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形成了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政策的基本政策框架。

到1978年底,一大批中央和地方受迫害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社会知名人士的错案得到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落实了相关政策。一大批干部获得解放,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中央和各地也开始清理“文化大革命”中的其他反革命案件。在此期间,各单位在落实干部政策中,还清理了干部和群众的档案材料。把装进档案袋子里的诬陷材料、派性材料和其他整人的不实材料统统清理销毁,打开了捆绑人们的无形锁链。

大案要案涉及面广,牵扯人数多,关系复杂,影响巨大,是推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重点和难点。在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下,1978年中组部直接办理和复查平反了130多名副省部级以上的大案要案。最具突破意义的是复查澄清了“六十一人案” 的大错案。这个案件是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亲自批准的,还专门下发了中央文件,涉及许多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株连面很广,影响很大。

同类推荐
  •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 另眼看三国

    另眼看三国

    本书包括三国时期的政治婚姻、“三让徐州”是怎么回事、话说白帝城托孤、关于“空城计”等,从新颖和现代的视角研究了名著中的诸多典故。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汉皇刘备

    汉皇刘备

    21世纪一个平凡的灵魂,无意间穿越千年,成为了少年刘备。历史上,和曹袁的官宦世家比起来,明显先天不足,草根出身的刘备,依然在年过花甲之时建立了蜀汉,开创数十年之基业。那么,后世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在成为刘备后,他会给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带来什么呢?能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存活下去吗?能继续成为一代雄主吗?能一统天下,再造大汉吗?希望本书能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三国,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刘备。期待大家的支持,谢谢。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美工醉爱荼蘼!书友交流QQ群108714372
  •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

    《无所畏与无所谓》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展示与分析中国的难题,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历史往事暗示着今日依然存在的痼疾,提醒着未被注意到的重要细节;对于合作化运动以来农村变迁的分析研究;社会批评,着重评论时事风气与官僚制度的种种现象;个人的记忆折射着社会与时代的细节。[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大作者爱上小书迷

    一个晚上的时间,璃茉幽蹲在大街上哭了足足三个多小时,从她意识到自己已经被男友江小南背叛了之后,她便开始了不停地哭泣,任谁也劝不停。
  • 一品盲妃

    一品盲妃

    ◆当武学废物变身京城制毒高手,当草包疯女变身睿智机敏五小姐,十四岁身体拥有二十七岁成熟心智,看她是如何执掌权势,颠覆整个江山!◆柳香,武术之家柳家庶出五小姐,虽然样貌出众却是一个草包废物。与乞丐打架斗殴,与流浪狗夺食,当街脱衣,行径疯癫令人费解。曾与经济之家上官家有婚媒之约,却在大婚当日被夫君拔衣示众,扔进湖里淹死。这廉价的生命!◆好友背叛、未婚夫算计,刚毅正直的她被炸死房内。一觉醒来,原本的BS专家竟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文盲小姐。一枚神秘饰物、一个神秘身份,牵连着无数秘密。所有一切她都不想计较,却想那些阴谋与暗杀并未因她的沉默而停止。某人怒了!以计谋,把上官家族逼得破产。打皇子、制炸弹,成为炙手可热的军事家。◇◆◇◆◇◆◇◆淡定、从容,是她都懒得动脑。自由、安静,是她追求的目标。没事恶搞一下,放松放松,只是若非要影响她的心情,那就另当别论了。【片段一】“你这个废物,竟然还没死?”男子拥着一旁的美女,厌恶地看向她。女子不急不慢,嘴角轻扬,大气却又冷漠道。“因为,我得亲眼见证废物都不如的上官公子,如何死!”【片段二】衣冠楚楚,他轻佻地抬起她的下巴。“难道你不打算物归原主?”她轻轻扬唇,让人看不透,暧昧地贴近他的唇,轻语。“价高者得!”他笑,一辈子到现在,终于知道自己要什么了!【片段三】长发在风中不羁地舞蹈,女子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伸出指尖朝他勾了勾,然后吻上他的唇。忽而,他尝到了苦涩,那是一种毒!她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他?不管她如何,她今生都只能是他夜凝痕的女人!【女主非善类,文斗智斗勇,江湖宫廷,艳福多,YY多,结局1V1。】男主神秘潜伏中...注:坑中一片和谐,接受善意建议,请体谅作者的每一滴汗水。如果有不喜欢的亲,可以将小佳拉进黑名单,若对文不满大可以点击“XX”后,诅咒小佳数百遍,都怪爹妈那时候穷,没让我喝纯牛奶,导致现在的能力有限。请各位不要介怀,不要说影响彼此心情的言论。但本人可以肯定,偶对文文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和朋友们建的群:1群:153626181(已满)2群:78658414(将满)(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小佳、无知小佳!强烈推荐:《殿下的禁忌》小佳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