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9200000030

第30章 曾国藩家书(2)

贞观元年(627年)玄奘法师上表,请唐太宗准许他西行求法,但是没有获得唐太宗的批准。这件事并没有打消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决心,他决定另寻机会西行。贞观三年(629年),长安遭遇了一次大灾,人民生活艰难,政府允许百姓自寻出路,玄奘法师借机混入灾民中偷渡出关。那年,玄奘27岁。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一条充满凶险的未知之路。

玄奘法师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时,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为当地百姓开坛说法,很受欢迎。凉州是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大城市,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当时为防备突厥军队的侵扰,凉州开始封锁边关,禁止人员西行。

玄奘法师顿时陷入进退两难境地。也许玄奘的诚心感动了佛祖,凉州有一位叫慧威的和尚帮了他。慧威在河西一带很有权威。他派了慧琳、道整两个弟子护送玄奘法师偷偷出关。由于白天官兵防守甚严,他们就在深夜找个无人处顺着绳索偷偷出城。

玄奘法师在慧琳、道整两个和尚的护送下,一路上风餐露宿,几经周折到达瓜州(今安西)。瓜州刺史独孤达敬重佛法,听说玄奘法师来到,热情款待。

从瓜州开始,直到伊吾(今新疆哈密)之间的九百里旅途,才是玄奘法师西行求经最为艰难的一段。

瓜州最大的自然特点是沙漠和大风。首先,他来时所骑的马死了,从凉州来的两个僧人也相继离他而去,再加上前路艰难,没有人愿意冒险给他带路,玄奘法师心里一片忧虑。

无奈,玄奘法师只好一个人穿越五个烽燧,进入了八百里大沙漠——莫贺延碛大沙漠。在沙漠中,他差点儿被守护的士兵射中。进入沙漠后,来自大自然的危险更为恐怖。沙漠中独特的海市蜃楼现象,犹如鬼魅魔影般,时时缠绕着玄奘法师,而遮天蔽日的大漠风沙不时从他身边裹挟而过。此时,唯一的水囊又不幸失手掉在地上,水洒得一滴不剩。五天后,在没有水又迷了路的情况下,玄奘法师奇迹般地走出了沙漠,到达西域第一站——伊吾,又过数日,到了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

高昌国王麴文泰遣使迎候,国王由侍人陪同,亲自迎接玄奘法师入后院,住在一重阁宝帐当中,王妃与数十名侍女都来礼拜。离开使他备受敬重的高昌国,玄奘法师又踏上了万里征途,历历艰辛,踏过二十多个国家的国土,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到达北印度的滥波国。

玄奘法师南行至犍陀罗国,玄奘法师在此把麴文泰送给他的金、银等物分送给各大寺院。继续南行,到达迦湿弥罗国,玄奘法师在这里停留两年,把第四次佛教结集的三十万经论全部学完。玄奘法师在北印游历了十多个国家,于贞观五年(631年)来到中印度。他在中印度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沿途向名僧学习佛教经典。对玄奘法师影响最大的是那烂陀寺,他在此拜年过百岁的老住持戒贤为师。向他学习唯识教义。那烂陀寺是印度佛教界的最高学府,在此大小乘并举,以大乘为主。

在玄奘法师学习期间,那烂陀寺一共容纳一万名学生和一千五百名佛学大师,他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以后,又到处去游学,游历数十个国家,虚心向名师请教。然后又回到那烂陀寺,向他的老师戒贤汇报他的学习情况,受到戒贤的赞赏。

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戒日王在曲女城举行了佛学辩论大会,请玄奘法师为论主,在五印十八个国王、三千多位大小乘佛教学者参加。当时玄奘法师讲论,任人问难,但是无一人能给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法师参加五年一度、历时75天的大法会,会后启程归国。

玄奘法师回国的消息传开以后,戒日王千方百计地挽留他,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表示,只要他留在印度,要为他造一百座寺院,这些优厚待遇没有动摇他回国的决心。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法师返回长安。史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玄奘法师回到长安的第二天,就在朱雀街之南陈列他从印度带来的佛经佛像,这些佛经是用二十匹马驮回来的。

二月,唐太宗劝其还俗出仕,玄奘法师婉言辞谢,并要求组织翻译佛经。开始去少林寺、弘福寺译经,并召各地名僧二十余人助译,组成了完备的译场。同年五月开始翻译佛经。玄奘法师还奉唐太宗之命,由他口述,由其弟子辩机执笔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载他亲自经历及所闻一百三十八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等。这本书是研究西域及印巴次大陆的重要典籍,被译成英、法、日等外国文字,受到国际学者的重视。不久大慈恩寺落成,玄奘法师入住任上座,并悉心从事翻译佛经。永徽三年(652年),奏请建塔以安置经像,经高宗敕许,乃于大慈恩寺西院营建大雁塔。

唐麟德元年(664年),玄奘法师开始翻译《大宝积经》,刚开始不久就逝世于玉华寺。在安葬玄奘法师那天,有一百多万人送葬,三万多人露宿墓旁。

玄奘法师一生共译佛教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玄奘法师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

伯牙鼓琴遇知音

传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此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但真正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而下。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他即兴的弹奏起来,伯牙正全神贯注地弹琴,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樵夫模样的打柴人。伯牙便把他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樵夫名叫钟子期,是以砍柴为生。子期对伯牙说,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坐在这里听了起来。子期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愿洗耳恭听。伯牙望着烟雨朦胧的山景,即兴弹了一曲赞美高山的曲调,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伯牙又弹了一曲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我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像无边的大海一般!”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两人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次年,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用琴声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因病去世了。他临终前,还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那首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痛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无数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严苛的归省禅师

以前有个叫法远的和尚,听人说叶县的归省禅师对禅道研究颇深,于是决定前往拜师取经,当时适逢寒冬大雪,他到达时已看见归省禅师的禅房外的雪地里跪着几个前来投师的人,而归省禅师是大声地斥骂他们并驱赶他们走,在对斥骂无动于衷时便用冷水泼湿他们全身,在寒风萧瑟的雪地里,他们一个个冻得全身冰凉,连衣服上都结冰了。其中有几人受不了这种煎熬而愤然离去,只剩下法远与义怀两人仍长跪不起。归省禅师见他们两人仍然不肯走,便以更严苛地斥骂并要用棍棒将他俩赶走,这时义怀也受不了而离开了,只剩下法远还跪在那儿,法远对归省禅师说:“我千里迢迢前来拜师学艺,岂能被一盆凉水、一顿棍棒就赶走的,如你不收我为徒我就不起来。”归省禅师看到法远如此诚心便同意收留。

法远虽然拜师成功,但并不表示他就可以跟在归省禅师身边静心念佛修炼,他先是被分配到伙房为大家做饭。有一次,法远没有向大师傅报告就私自取香油煮五味粥给大家吃,此事被归省禅师知道后,法远被打了三十香板以做惩罚,并将他的衣物作价赔偿香油钱,更为严厉的是在挨打与赔偿后他还是被归省禅师无情地驱出寺庙。

被赶出寺庙的法远并没有灰心,他每天仍在寺庙周围徘徊,晚上露宿于寺庙的廊檐下。

没过多久,归省禅师召集寺庙所有僧众开会训示说:“法远是真正参禅悟道的法器。”并派人隆重地将法远请回寺庙,当众给他披上法衣,赠送法号圆监禅师。

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归省禅师招收徒弟、管理徒弟严苛之极,也正是这种严格的态度,使其甄选出合格的弟子,如若一开始就将所有投师之人收入寺中,估计其中也有很多人会被其他困难难倒,最终也是一事无成,足见“严师”的意义。

■原文:甲三读《尔雅》,每日二十余字,颇肯率教。六弟今年正月信,欲从罗维山处附来,男甚喜之!后来信绝不提及,不知何故?所付来京之文,殊不甚好。在省读书二年,不见长进,男心实忧之,而无如何,只恨男不善教诲而已。大抵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四弟九弟虽不长进,亦不自满,求大人教六弟,总期不自满足为要。

译文:甲三习读《尔雅》,每天二十多字,非常乐于学习。六弟今年正月的信,想从罗维山处跟着听课,儿子很高兴。后来的信绝口不提这件事,不知为什么?所寄来的信,写得很不好。在省读书两年,看不见进步,儿子心里很忧虑,又无可奈可,只恨儿子不善于教诲罢了。大约第一要去掉骄傲气习。心中没有什么墨水,又夜郎自大,这个最坏事。四弟九弟虽说不长进,但不自满,求双亲大人教导六弟,总要不自满自足为要紧。

■年轻自负的曾国藩

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曾创造过京官一年连升十级的奇迹,这在当时的大清官场名噪一时。在同僚的赞美声中,曾国藩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深愧自己试场之诗文态丑”而自谦,可见其个人修养的成就已非同一般,这与他年轻的时候已判若两人。

年轻时的曾国藩年少气盛,说话做事锋芒毕露,尤其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

曾国藩初进入翰林院时,住在长沙会馆。

有一天,好友窦兰泉到长沙会馆拜访曾国藩。窦兰泉当时也在钻研程朱理学,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志趣和爱好,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见窦兰泉来访,曾国藩自是十分高兴,忙把他请进屋里坐下,并拿出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黄山云雾茶,给窦兰泉沏了一杯。寒暄过后,两个人便坐下来闲聊起来。说着说着,话题就扯到理学上面去了。

窦兰泉平时为人谦虚不好表现,因此在发表意见时,总是留有余地。而曾国藩却恰恰相反,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又自以为是理学大师唐鉴的门下弟子,所以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高谈阔论,用语狂妄。在谈话中,他好几次在没了解窦兰泉的意思之前,就很没礼貌地打断窦兰泉的话,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只有曾国藩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高谈阔论,窦兰泉则在旁边成了听众。

窦兰泉走后,曾国藩一个人坐在室内,回想起自己刚才的表现,懊悔不已。他不断指责自己在朋友面前不虚心,狂妄自大,太过于张扬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的行为,说自己这样做,不但对朋友不尊重,对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会让自己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骄傲自大的毛病。

曾国藩清醒地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内心也愿意改过,可事到临头,却又身不由己,老毛病又会重犯。

这天,曾国藩的前辈朱廉甫偕同邵蕙西来访。这两个人都属于那种正直、信实、见闻广博的人,尤其是朱廉甫,是曾国藩的前辈,现在屈尊来访,就是因为他把曾国藩看做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意来结交曾国藩的。

前辈来访,曾国藩理应虚心求教,可他却又犯了老毛病,一谈到理学话题,就开始狂妄起来,说了许多大言不惭、沽名钓誉的话。

见曾国藩如此狂傲,朱廉甫大失所望,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走了。

朱廉甫走后,邵蕙西直言不讳地对曾国藩说:“涤生,是朋友就该真诚相待。我觉得你有三个毛病,不说吧,对不起朋友,说出来吧,又怕你生气。”

曾国藩见邵蕙西严肃认真的样子,联想起自己刚才对朱廉甫前辈的态度,已经意识到邵蕙西要说什么,此时,他诚恳地对邵蕙西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你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我的毛病,说明你是我真正的朋友,我怎么会见怪呢?你说吧,我洗耳恭听。”

邵蕙西说:“涤生,我们同朝为官,又同在钻研程朱理学,我们应该随时注意修身养性。可是你呢,学的是程朱理学,嘴里说的也是程朱理学,可是你为什么不按程朱理学来修身养性呢?朱廉甫朱大人既是前辈,又比我们学问高深,你怎么能那样不尊敬他呢?”

邵蕙西的直言批评,顿时令曾国藩羞愧万分。这时,只听邵蕙西接着又说:“我觉得你在前辈和朋友面前很不虚心,谈诗论文,品学论道,你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说刚才吧,朱大人和我到你这里来,毕竟也算是客人吧?可你却对客人毫无热情和尊敬可言,只顾自己夸夸其谈,而忘记照顾客人。你自己回想一下,刚才你给过朱大人说话的机会了吗?只有你一个人在那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

说到这里,邵蕙西的批评似乎更加尖锐了:“涤生,我觉得你太虚伪了,常常以几副面孔对人,这哪里像是一个正在钻研程朱理学的理学的大家呢?”邵蕙西说完,起身就要走。曾国藩一把拉住他,诚恳地说:“蕙西,你可真是我的诤友啊!要不是你今天直言相告,我还不知自己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

当天晚上,曾国藩就把邵蕙西批评自己的话如实地记在日记里,并作了深刻反省,下决心一定要改正这些毛病。

在曾国藩看来,人要不断地发现自己的过失,承认它,并且改正它,毫无吝惜之心,这是最难的。于是,他从此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的言行,每天都要检讨自己的过失,把它如实地记在日记里,然后加以痛责。

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反省、自我检讨中,曾国藩逐渐克服了狂傲的毛病,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变得十分谦虚,最后终于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同类推荐
  •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

    男孩只有经历过磨砺,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才能激发出无限潜能,变得自信、自强、自立,从而担当重任。穷养不是吝啬、打骂以及惩罚,本书告诉妈妈:和女孩相比,而是给他足够的磨砺以及发展空间。可以说,穷养的着眼点,是给儿子一个成功的人生。《好妈妈穷养男孩全书》是给妈妈一些教育上的建议,面临的竞争也许会更激烈。无论男孩的家庭多富足,男孩也要穷着养。因此,要根据男孩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从而让儿子在习惯、品格、情商、社交能力等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 名门家训

    名门家训

    陶清澈编著的《名门家训》精心挑选了古今二十四篇名门家训,既有诸如孔子、孟子等先贤圣人的家训,又有当代诸如傅雷、唐英年等名家的家训,从古及今,一脉相承。作者又从中去粗取精,抽离出其中的经典家训名言,进行了独到而细致的分析,得出了新颖而富有实效的家训心得,《名门家训》义理深邃,解读浅显,相信能帮助家长培育出全面发展、才能出众的孩子。
  •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有责任心的孩子才有未来

    提升孩子责任心,培养未来精英的最佳读本。让孩子在责任的担当中感悟人生的意义,从优美的文字中汲取至深的哲理。教会每一位青少年勇担责任,把握自己的未来。
  •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成就孩子一生的66种好习惯

    养成一种好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还不清它的债务。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资本。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谨以此书献给天下所有父母和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本书正是对传统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总结。
  •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

    《哈佛教子全书》内容简介: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不要小看了这些细节,在这样一个细节决定命运的年代,那些看起来十分不起眼的小细节,往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在无形中影响着你的一生,改变着你的命运。所以,对于小孩子来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要从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开始。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和掌握孩子的性格培养。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上影响深远。父母如果用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去启发孩子,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就会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愿,但是,如果缺少正确的指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小心会误入歧途。青少年时期形成的观念,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人生开始的时候,应该让他们接受高尚的思想,修炼优良的操行,形成健康的习惯。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农门,王爷种田忙

    农门,王爷种田忙

    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走清新路线,种水果,谈笑之间化解一切。注:简介无能内容精彩,她是被遗弃在乡下的嫡女,此文穿越种田,她选择了自强奋斗。种田,结合宫斗家斗,财源自然是滚滚来。上官盈就不知道该偷笑,欢迎大家踊跃入坑。为了生存。可更要命还在后面。到底谁才是她的命中良人!皇帝的儿子竟然为了她开始明争暗斗!还是三个!上官盈却眉眼弯弯,笑得像只狐狸,无大虐,还是欲哭无泪了没想到一不小心玩大了的后果是:引来皇上的注意了;财产多得招来亲爹觊觎了;妹妹为此嫉恨了。,她是意外穿越而来的城市凹凸曼。
  • 新编陕西名小吃

    新编陕西名小吃

    为了忠实地承袭陕西风味小吃遗脉,对千百年在实践中发展的这一门学问进行总结,不失时机地发掘拓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本书中具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佼佼者。此书架构新颖,文思缜密,眼界开阔,多所创识和真知,书中不只讲小吃品种工艺流程、风味特点和营养价值,而且通过认真考辨,真实而科学地阐述了其源流典故和民风食尚,摒弃了一度传播于民间的那些杜撰的掌故和与史实不符的传说,还了陕西小吃“吃中有典”、“吃中有诗”、“吃中有画”的本来面目。虽不能说此书是当代陕西之大展,亦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食目的小结,可谓是一项沟通古今的浩大工程,其历史和现实间意义均是不言而喻的。相信这部书能受到餐饮工作者、旅游者和热爱饮食文化的朋友们的关注和欢迎。
  • 间谍先生:复仇者

    间谍先生:复仇者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1995年,一名美国青年在塞尔维亚惨遭杀害,凶手神秘消失,却仍让人谈虎色变。6年后,凶手出现。死者家属重金寻找“复仇者”,必须活捉凶手。“复仇者”为别人复仇,也为自己复仇。然而,复仇计划在一开始就被泄露。身份神秘的凶手,不仅早已获得政治庇护,就连美国情报机构,也全都是他的人。“复仇者”单枪匹马,一步步逼近目标,却发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精心设置的陷阱中……
  • 重生之妾本惊世

    重生之妾本惊世

    苏微,丞相的嫡长女,齐国第一美人,一生行善,行医救人,男人爱慕女人嫉妒。一觉醒来,莫名的被人捉奸在床,令父亲蒙了羞,最终在父亲愤怒之下鞭打致死。究竟,是谁要害她?!——舒离,商户之女,胆小怯懦,父亲为巴结权贵将她送给连克五妻的小明王齐月生子。只可惜,没等到小明王归,她竟被几位姨娘奚落之下推入院中池塘之中,命归故里。当她再度睁开眼眸,由水中爬起,眸子冷冽,寒光逼人,一抹灵魂交错在她的身上。绝处逢生,一切都将变得不一样,苏微发誓,定要将那害她.毁她之人加倍毁之害之。——传闻小明王齐月天生克妻,五年时间相继娶五妻,没等到洞房花烛夜竟都相继死去。小明王名声响亮,传闻长相奇异,生了四个胳膊四条腿,惊得天下女子闻名全丧胆。至此,年过双十的小明王至今还不曾娶妻,可当重生而来的灵魂苏微与小明王碰撞。究竟,是谁克了谁?作者有话:各种斗,什么都斗。其实,这就是一个宠文,若偶有纠结大可放心,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相爱。男主还是个处哦,嗷嗷。
  •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

    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

    年轻的朋友,你是不是有过因胆怯而语无伦次的尴尬经历?是不是常常在当众讲话的时候感到手足无措?是不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妙语惊人、出类拔萃的“口才少年”?……《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可以帮助你建立自信,具有敏锐的思维,让你获得卓越的口才,令人刮目相看。《卡耐基写给青少年的口才书》汇集了卡耐基多年来当众讲话、演说的经典案例,以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分别从技巧修炼、交流互动、即席演讲、仪态谈吐、自我挑战、口才储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旨在帮助青少年建立一套完整的口才训练系统,传授如何运用能言善辩的口才在校园、社会、家庭中充分展示自我,获得把握有利于自身成长和走向成功的契机。
  • 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猪村官巴托

    黑猪村官巴托

    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卧牛村的村长巴托。依靠丰富的科学知识,把邻里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通过聪明才智化解。,凭着聪明、干练,本书共收入了作者精心创作的20个小故事
  • 炼心

    炼心

    企业内部,总经理有着相对的垄断权力。一个大公无私的企业家,会竭尽全力让企业飞速发展,让员工收入同步增长。可是,总经理在管理企业,谁来管理总经理?总经理玩权,企业资产和企业员工能不在股掌之中?企业中的人、财、物无不在玩弄之列,甚至企业中女员工的姿色,也让居心不良者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