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500000027

第27章 1911~1918年:成型(下)(5)

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办学经费有了保障。在1944年中国教育部国立大学教学评估中,河南大学排名第6。1946年设立工学院,后将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并入。此时河大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1948年6月,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分住怡园、狮子林后院、沧浪亭等处。

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任命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兼任校长。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河大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信阳分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信阳师范学院;理科他迁新乡,设置为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河南师范大学);水利、财经、化工、植物病虫害、畜牧兽医、生物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合并开封师专、开封医专,组建成新的河大。

河大校歌(1940年,嵇文甫作词):“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济济多士,风雨一堂,继往开来扬辉光。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民主是式,科学允张。欹欤吾校永无疆! 欹欤吾校永无疆!”

建校97年来,河南大学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一代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河大精神,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在以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罗廷光、萧一山、樊映川、毛礼锐、姜亮夫、高亨、蒙文通、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已培养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也是中国校友最多的大学之一)。在河大校友中,有薛群基、山仑、许靖华、刘昌孝、沈倍奋、王占国、侯洵、孙钧、郭柏灵 孙九林、邹广田等34位成为院士,上百人担任或曾经担任过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不少校友如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王鸣岐、李秉德、王立群、梁光烈等都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官员和社会活动家。

中国兴办大学已达130年,其血脉中既有西方现代大学的基因,又有延续千年传统的基因。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时至今日,河南大学建校已近百年,其风雨沧桑的历史,浓缩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历史。而两通沉默不语的贡院碑,静静地矗立,目睹着风雨沧桑的人间往事。

[附文]把历史与艺术凝固

河大坐落于中土古都开封,与古城的老街高墙、红砖绿瓦毗邻,著名的“清明上河园”与巍巍铁塔就在附近,北宋汴梁盛都的繁荣与气派犹在;夏日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期瑞雪飘飞、银妆素裹。校园内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建筑典雅、草木苍翠,庄严肃穆、泱泱博大,让人感触着一股强烈的人文气息与学院风格,有着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我有很多文史学问扎实的朋友、师长,最初都是从这个“围城”中走出。为“中国十大高校风景名盘”之一。

青砖绿瓦,飞檐走兽,雕梁画栋,中西交融。走进河南大学,品读着掩映于翠绿中的近代建筑群,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美感不知不觉在周身蔓延。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位于开封市旧城东北隅,北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开宝寺塔(俗称铁塔),东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城墙。该建筑群占地面积近600亩。从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东内侧有“六号楼”;东外侧有分布整齐的10座斋房(称“东十斋”);内侧有“七号楼”;西外侧有两座斋房(称“西二斋”),其西部有清代“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两个碑廊。建筑群总体构图以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布局,浑厚典雅,美观实用。该建筑群是河南乃至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历史进程的有力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2000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列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大门:1935年开工,1936年建成,为四柱三开间牌楼式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椽飞起翅,四角如翼。外侧门楣正中“河南大学”校名,采用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字样,庄重严正。内侧门楣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门建成后不久即遭七七事变,但历经八年抗战幸未毁于战火,保存至今。

六号楼:始建于1915年,1919年建成,耗时4年,是学校第一座中西风格相结合的新式建筑。中间部分4层,两翼3层。建成后,成为预校的教学、实验、科研中心以及举办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1925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总负责人李大钊受开封地下党工作者和在国民二军中工作的共产国际代表的共同邀请,在此演讲《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他的演说给广大进步师生以极大的鼓舞,掀开了河南大学革命运动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七号楼:1924年动工,1925年建成。楼高三层,其中半地下室一层。以青砖砌墙,底层墙面用水泥砂浆抹面,饰以横向凹槽,二、三层墙面贯以通至檐口的塔斯干壁柱。当时一楼有部分教室;二、三楼大部分是教室,间有少数研究室;地下室基本上是理学院实验室及药品仪器储藏室。功能之齐全超乎想象。可能你会想:当时那样一座建筑,却有这么多用途,难道不显得拥挤么?事实上,博雅楼的采光效果和隔音设备十分先进,东南西北4个大门,方便师生出入,并没有拥挤不畅的感觉,可见设计之周全。现在的博雅楼依然风采不减。绿树掩映中,叠檐飞阁,古朴典雅;蓝天白云下,雕梁画栋,大气磅礴。

十二斋:看过《红楼梦》的都知道,那上边有“金陵十二钗”;而在河大,你可以看到“河大十二斋”。1921年,东一、二斋,西一、二斋建成,大大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1926年,东三、四、五、六斋建成;1952年,东七、八、九、十斋建成。十二斋,东十西二,遥遥相对,外观一致。特别是东十斋,一字排开,如同琴键,精巧华丽的入口垂花门饰、淡雅朴素的灰色清水砖墙、简洁明快的几何形窗套、尺度宜人富于变化的坡屋顶、女儿墙,还有室内那红色油漆的实木房门、楼地板,做工细腻的木质楼梯、扶手、栏杆……别有风情。如今斋房已不单纯供人使用和欣赏,它体现的更是一种文化。作为河大保留下来的校园早期建筑,斋房早已成为河大重要的人文景观。它那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特定发展时期的体现,更是河大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大礼堂与南门遥遥相望,这幢宫殿式的建筑极具历史感,青砖红瓦,飞檐斗阁,气势恢宏。1931年,时任校长的许心武提出建造大礼堂的设想。自1931年11月破土动工,至1934年12月落成,历时3载。当时河大师生共计500余人,却兴建了可容纳3000多人的大礼堂,足见其魄力。其规模之宏大,在当时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其设计之精美、工程进度之快、质量之高,为当时国内所罕见。大礼堂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至今仍在使用。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她见证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见证着河大学子的成长。在春季,广场上空飞舞着无数风筝,煞是好看;到冬天,同学们每逢周末,便来这里举办文化广场活动,特别是艺术学院举办的“同唱一首歌”,在整个河南省高校都很有名气。

大礼堂前东西干道,东部分称为“东辰路”,西部分叫做“西月路”。东辰路是一条法国梧桐成行的大路,到了夏天,绿树成荫,叶儿婆娑,漫步其间,感受河大浓厚的人文气息;西月路东北侧是一个小花园,造型别致,层次感强,与她作邻的是一个总体造型为飞机状的十号楼——尚学楼,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分为三部分的理工综合楼——荟学楼。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其风格中西合璧,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及冼练凝重的风貌。建筑群从整体到局部,均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品,不愧为国家之瑰宝。

5、1913年A:珞珈麓,东湖畔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珞珈山下,樱花灿烂;东湖之滨,桂子飘香。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蔡锡勇是首任总办,1902年更名为方言学堂,但那时还并不是严格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以原方言学堂的校舍、图书、师资为基础,于1913年建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贺孝齐任校长,设英语、博物、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4部,才是正式大学的开始;1922年改4部为8系,即教育哲学系、国文系、英语系、数学系、理化系、历史社会学系、生物系、地质系;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张继煦任校长;1925年又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石瑛任校长,李汉俊、黄侃曾先后任校务维持会主任。

1926年,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大学与江城其他几所学校(国立商科大学、省立医科大学、省立法科大学、省立文科大学以及私立文华大学等)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徐谦任校务委员会主任,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

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改组武昌中山大学,组建国立武汉大学,刘树杞任代校长,李四光在蔡元培曾受国民政府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委托任该校建筑筹备委员长长达10年,选定今天这个世上最美的校址——湖畔山下,下设文、理、工、法4个学院,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综合性大学,湖北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后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并称为“五大名校”。

1932年春,全校师生由武昌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1936年成立农学院,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以及2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1937年12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来到武汉,次年5月移居珞珈山,并接见美国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在武汉大学期间,他3次给武汉大学学生作演讲。

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武汉大学迁至四川乐山,农学院并入中央大学。1946年恢复农学院,并设立医学院。同年10月,武大迁回武昌珞珈山。

1928年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下分21个系、8个研究所)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武汉大学文理学士毕业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

旧时汉语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向左,所以按如今的从左至右的习惯,武汉大牌楼上“国立武汉大学”就成了“学大汉,武立国”,读来慷慨大气,意味深长,甚是巧妙。关于“学大汉武立国”的理解,一般有两种(实际上意思基本一样)。“学大汉,武立国”即像汉朝那样以武立国,很是豪迈。另一种就是把“大汉武”连起来,就成了“像汉武帝那样立国”,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自不必说,这样理解也同样豪情万丈。一个大学的名字倒过来读,也一样意味深长、磅礴大气的情形,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前无古人的。这也是武大学子一直引以为豪的地方之一。

“学大汉,武立国”这一绝妙的巧合,是武大教授兼副校长吴于廑于1950年首先提出的。1950年,他在全校抗美援朝参军参干动员大会上,以《学大汉武立国》为题,作精彩讲演,使师生员工深受鼓舞,此语于是名满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武汉大学成为直属教育部领导的重点文理综合大学。此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任武大校长达15年(1952~1966年)。

其中,1950年,湖南大学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土木系水利组合并,成立水利系。武汉大学医学院从武大分出,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合并成中南同济医学院(后为同济医科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

1952年,河南大学等校的水利系划归武汉大学,与武大水利系合并成水利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从武大分出,与湖北农学院合并成华中农学院(现为华中农业大学)。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矿冶系调入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

1953年,工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华中工学院(后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

1954年,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分出,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后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000年并入新武大)。

1956年,恢复哲学系。

1958年,恢复外文系。

改革开放以来,武大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科学》杂志将武大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大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与法国同行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

2000年,原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几座最大“航空母舰”之一,并揭开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武大与同处江城的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中国大学的“双子星座”之一。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响遏行云;巨星闪耀,光照寰宇。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等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黄侃、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沈从文、叶圣陶、朱光潜、李达、周鲠生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孕育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形成了“和而不同”的独特办学风格,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同类推荐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2011年度诗歌排行榜

    滚石填塞去路。深深地下降然后以臂力攀升,如蚂蚁的影子在垂直天梯上匍匐、蜿蜒。野花如雾,涌上我的热泪。赤日蒸晒,峥嵘人间。有纵横之健翮坠亡,顷刻间被虫蚁食尽。石头扑向心,气息崚嶒而凌厉。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从未名湖到清华园:在北大与清华听讲座

    追随先哲大师的足迹 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比尔·盖茨、大江健三郎、俞敏洪、林语堂等商界奇才、文学大师与你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大学者,非大楼也,大师之谓也。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热门推荐
  • 仙魔剑神

    仙魔剑神

    从一个小门派一步一步踏上霸虎剑宗。云端跌入深谷,太古时期惊天一战,被宗主扫地出门。看着曾经熟悉的山门,九把神剑碎裂成二十七块碎片散落天下。废物终有逆袭日,原是霸虎剑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剑师,机缘巧合下得到魔剑碎片邪,修为被废,修为暴涨,却不料父亲被杀,声名鹊起。令狐雄,令狐雄嘴唇微启:这里今日注定血流成河······
  •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爱在上海之爱的救赎

    上海是一袭华贵旖旎的袍,浪漫而又唯美。生活则是里面的丝线,阡阡陌陌,织成了万万千千个故事,也织出了乔家两姐妹的爱恨情仇……
  • 狡黠佣人小娇妻

    狡黠佣人小娇妻

    结婚当天她住进了他的半山别墅,可他却带了两个妖冶的女人“共度良宵”她看不上他,他亦如是。虽然每天活得太煎熬,但总有一幕幕啼笑皆非的闹剧上演,他被气得七窍生烟,她却享受着报复般的快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独占帝心

    独占帝心

    一张床上同寝共眠,早早的就被红线绑在一起了,还指望能撇下我?就是百年后你我化了鬼,棺材不得紧紧挨在一起?他日儿孙们翻看族谱,你也都是跟我一个姓的清翎,我们是夫妻。是要相守一世的夫妻。,你说夫妻是什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