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08

第8章 留学美国(7)

这意外的荣誉,令胡适当然非常高兴,写信向母亲报喜,也给比他只大几岁的族叔兼老友胡近仁谈及。他在当日的日记中写道:“此区区五十金固不足齿数,然此等荣誉,果足为吾国学生界争一毫面子,则亦‘执笔报国’之一端也。”可见,胡适虽然不能以实业或农业报国,未能完成哥哥的嘱托,但是始终没有忘记报国、强国的念头。

除了学业上的收获外,胡适在留美期间的另一个收获,便是从一个悲观主义者变成了一个乐观主义者。胡适后来说过:“美国人出自天真的乐观与朝气给了我很好的印象。在这个地方,似乎无一事一物不能由人类智力做得成的。我不能避免这种对于人生持有喜气的眼光的传染,数年之间,就逐渐治疗了我少年老成的态度。”

胡适小时候好静不好动,5岁时便被人笑称为“穈先生”(胡适原名嗣糜)。一直以来,他都秉承着中国传统读书人的老成持重的形象。可是,来到美国之后,他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带有那种生命力勃发向上的美国精神,使他慢慢地受到了感染。

他第一次看足球,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坐在看台上,他竟以哲学的态度,来看待球赛时的粗暴及狂叫欢呼为乐。因为这种表现,在他看来似乎是很不够大学生的尊严。但是,到竞争愈渐激烈时,他也就开始感受到这种热烈的气氛。他偶然回头看见,白发苍苍的植物学教授劳理先生也在那里狂热地欢呼。他顿时觉得自己有些汗颜,不久也终于加入众人欢呼的队伍了。前文提到的他获奖的那篇论文,恐怕就是他逐步走向乐观主义的标记吧!

从此以后,胡适终其一生都是个乐观主义者——不仅表现在个人的精神上,更表现在他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道路的观点看法上。1940年代后期,有外国记者称胡适为“不可救药的乐观者”。这个乐观,这个对人生和人类历史的乐观态度,就是当年在美国养成的。在胡适看来,希望就是乐观主义。“余年来以为今日急务为一种乐观之哲学,以希望为主脑,以为但有一息之尚存,则终有一毫希望在。”

对政治的高昂兴趣

胡适对美国政治,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他以一个外国人少见的热情,关注着美国的政治局势。他在美国一共经历了1912年和1916年的两次大选,每次都热切关注,倾情投入。他的政治热情,还表现在组织各种活动和旁听当地议会甚至国家议会的多种会议上。

他对于美国政治的热情,源自于一位叫作山姆·奥兹的老师。这位老师在1912大选年讲授的课程,就是美国政治和政党。他要求每个同学都订阅在纽约出版的3份主要报纸——《纽约时报》、《纽约论坛报》、《纽约晚报》;因为,在大选中,这3家报纸分别支持3个总统竞选人威尔逊、塔夫脱和罗斯福。他要求学生们在3个月之内,把3份报纸的大选新闻都细读一遍,并写出“摘要”;再根据它们,写出一份读书报告。期终作业,则要求学生把联邦48个州在选举中的违法乱纪言行,好好作一番比较研究。

山姆老师认为,这样以来,学生就会对美国选举政治的那一套非常熟悉了。为加强学生的介入感,他还向学生提出建议:看3份报纸,注视大选的经过,同时认定一个候选人作为自己支持的对象。如此他们就会关注自己的候选人,会使自己对选举更加兴奋。

胡适对老师的建议欣然接受,并且执行得非常彻底。他选择了罗斯福作为自己的支持对象。他不但别着大角野牛像的徽章;而且,身为世界学生会康乃尔大学分会主席的他,还在学校餐厅里举行了一次选举美国总统的游戏投票。

当时,各国学生有53人投票,包括中国学生15人,结果威尔逊得票最多。菲律宾学生偏向威尔逊,南美学生抵制罗斯福,都因为跟本国有利害关系。毫无利益纠葛的中国学生投票应该最中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观。却没有一个中国学生支持保守派的塔夫脱。这也许和中国人一直处在保守、压抑的环境里,有一种本能的向往激进的风格吧。

没过几天,胡适又突发奇想,要组织一个“政治研究会”,让中国留学生可以一起研究探讨世界政治。他有了想法后,就马上着手组织起来。他已经召集到了10名会员,决定每2周组织一次,每次讨论一个主题,由2名会员各自预备演说一篇,其余时间则自由讨论。会员轮流当主席,每期轮换一次。第一次研究的主题为《美国议会》,由胡适和另一个同学做演讲。第二次会集已是12月上旬了,讨论的问题是英法德诸国的议会制度。

胡适还喜欢去议会旁听。从绮色佳城的公民议会到华盛顿的两院议会,他都去听过。而且,每次他都会认真做笔记,从讨论的问题到问题如何展开,包括最后的表决结果,他都一一详细记录。

在他当世界学生会分会主席的时候,还要主持一些议事会。由于没有经验,他便对《罗伯特议事规则》进行认真钻研;加上自己平时旁听的积累,终于顺利组织下来。

会议之后,他的感慨颇多,觉得真正组织过会议才能发现,当一个小时的主席,远比研究几个小时的《罗伯特议事规则》,更加能够学到东西。后来胡适回国了,也把《罗伯特议事规则》带到了中国。南京考试院的考试委员会召开的一次会议,由胡适担任会议主席。他组织会议的老练程度,让很多考试委员会的元老都望尘莫及,甘愿旁听、学习。

对于胡适如此热衷他国政治,中国学生中有很多不以为然的,“人或嗤之,以为稚气”。胡适则认为,我们正所处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社会。虽然这是异国他乡,但是,关注这里的公共事务,正可以供我们研究。不投身其中,以为自己是一分子就不深入,只能是了解皮毛而已。所以,他依然继续关心、参与着美国的政治。

抵制种族歧视

虽然胡适对美国的许多方面都有好感,但是他始终很坚决地反对种族歧视。在他读书期间,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问题依然很严重。他曾经做过一次抗争种族歧视的英雄,帮助两个黑人女孩抵制不公平待遇。

1914年秋天刚开学时,有两名黑人女孩寄宿在康奈尔大学赛姬院(女子宿舍)。但是,白人女学生都不愿意与她们同住,便联名上书,要求校长让这两名女孩搬出去,否则大家就集体搬出赛姬院。校长迫于压力,决定在楼下另开一个房间,让两名黑人女孩单独住,不和那些白人学生共用浴室。这个做法,是很明显地进行种族隔离。

两个黑人女孩很气愤,但是也没有办法,不知道该如何抗议。后来,她们听从建议,去找本城的一个牧师亥叟求助。亥叟是一个正直的长者,喜欢为人打抱不平,康奈尔大学的很多师生都非常尊敬他。她们见到这位牧师的时候,他已经在病榻上了,身体状况非常不好;但是,他在听完女孩的述说之后,义愤填膺,几次气得几乎晕厥。他只好请朋友找来康奈尔大学的一个老师,还有胡适一起来商量。

原来,亥叟是世界学生会会员,因为胡适担任世界学生会分会主席而相识,关系一直很好,可以算是忘年之交。他知道,胡适对种族歧视一直深恶痛绝,肯定会出手相助。果然,胡适一手包揽了这件事。他当即就写了一封信,交代了这件事的始末,要求在校报上登载。

他在信里说:3年前,赛姬院女学生269人联名上书校长,请拒绝黑人女子入住赛姬院。由于校长休曼先生的宣言,康奈尔大学之门不拒来者,没有种色、宗教、国际、阶级、贫富的分别,这件事终于才平息。但时隔不久,言犹在耳,又出现了这种种族歧视隔离的事件。我以人道的名义,为这些黑人女子遭受的待遇鸣不平。

他拿着这封信直接跑到报社,因没有见到主编,就把信留在了报社。报社的主编看到后,担心这件事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不敢贸然刊登,就来找胡适商量。胡适表示,自己并不想张扬学校的问题,只是为了给两个女孩讨一个公道。如果不用登报就能解决问题,这封信可以销毁。胡适建议主编去见校长,告诉他有人就此事写了信来。校长如果主持公道,这封信就不需要发表了。

第二天主编就通知胡适,校长答应主持公道,承诺不会迁出两名黑人女孩。即使那些白人学生全部搬走,他也绝不挽留。于是,黑人女生没有搬走,白人女生也没有搬走。胡适终于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

美好而苦涩的异国恋情

早在胡适还未出国的时候,就与母亲相中的江东秀订了婚。虽然胡适当时并不喜欢这个姑娘,但是,孝顺的他,因为不愿意违背母亲的意愿,就顺从地答应了下来。他在上海时,曾有过一段堕落的日子,后来非常后悔,决定要痛改前非。所以来到美国之后,他一直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的叮嘱,有4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

直到1914年,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结识了韦莲司小姐,没想到却因此得到一位苦恋他48年的红颜知己,为他终身未嫁。

韦莲司小姐是胡适的教授亨利·韦莲司的小女儿,是一名青年画家。在一次婚礼派对上,他认识了从纽约归家探望父母的韦莲司。两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加上胡适经常到韦莲司家做客,两人的关系就越来越密切了。

在胡适眼中的韦莲司小姐,是个极有学识的新女性,他对她的评价非常高:“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

而韦莲司对胡适也非常推崇,因为她觉得“美国大学学生大多数皆不读书,不能文,谈吐鄙陋,而思想固隘”;胡适的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则让她非常欣赏。

韦莲司颇具现代派艺术家的气质,行为、举止相当不拘小节。欧美妇女多酷爱打扮,韦莲司家境富裕,却从不修饰自己。她经常数年不换新衣,头上的草帽早已破损也熟视无睹。她厌烦打理长发,索性剪去,仅留下两三寸。对母亲与姐姐的劝诫、路人的侧目,她照样不以为意。

但是,她的见识着实不凡。一次,胡适夸耀中国人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达尔文的《天演论》,西方守旧者对它的攻击,半个世纪都没有停止过;而引入中国,立刻风行,像“天择”、“竞存”等名词,至今还成为流行一时的口头禅。韦莲司却立刻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轻易接受不一定就是中国人士的长处;西方人士不肯人云亦云,凡是必须要经过辩论、推敲、实验才能确定。但是,中国过于尊崇专家、大师;但凡大师所说的言论,不加考证都奉为经典,这未免太为粗浅。一席话说得胡适哑口无言,只得连连称是,直说确实没有几个人能了解进化论的真谛。

韦莲司的这一席话,的确切中了中国人的软肋,那就是对专家、对国外的盲目推崇。中国的文化知识界,在思想、主张上一味趋新;凡是从国外传来的,一概都是好的。即使现在的国人,依然没有改掉这个毛病:别人什么都好,自己全是糟粕,统统扔掉才好。或者凡事都要搬出某专家如何如何说;似乎只有如此,才能让大众深信不疑。

胡适与韦莲司出游,两人沿着凯尤卡湖边漫步,天气晴好,落叶满径。斯人私景,自然是流连忘返。两人边走边谈,3个小时只当片刻,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随后,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味道。

当年的感恩节,胡适受到韦莲司母亲的邀请,到她家去吃饭。其时韦莲司不在家,到外地写生去了。胡适因为没有见到她而倍感惆怅,晚上回到居室后,就给她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胡适曾告诉过韦莲司,在中国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韦莲司在回纽约前,就特意给胡适拍了几张柳树的照片,来表达临别的不舍。

第二年初,胡适应波士顿卜朗吟学会之邀(因1914年获得卜朗吟文学奖),去波士顿参加会议并发表《儒教与卜朗吟哲学》演讲。趁此机会,他从波士顿转至纽约,终于得以见到只能以书信聊解相思的韦莲司。两人一同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游览;然后到韦莲司的公寓里吃午餐;接着又在临赫贞江,对岸景物掩映雾中,风景极佳的公寓里促膝谈心。一直到下午,胡适才恋恋不舍地离去。第二天,他又乘火车从波士顿赶来,两人又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韦莲司的母亲早已看出了他们俩的暧昧之情。她得知他们曾独处一室,便劝诫他们要注意分寸,不要单独相处。因为,这时候的美国中产阶级,还保持着近乎清教徒式的家教。韦莲司太太也知道,胡适在国内有未婚妻;而当时的美国,还有反对异族通婚的法律。胡适虽然生性风流,但是他并不想违背母命,抛弃家中的未婚妻,只希望能维持目前的暧昧就好。所以,两人在此期间一直都是“发乎情,止乎礼”,多是柏拉图式的纯精神交流。

胡适后来回国后,便与未婚妻江东秀完婚了。他与韦莲司两人保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苦恋,一直以书信往来,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见上一面。韦莲司终身未嫁,直至临死还保留着胡适的信件和文稿。

哥大师从杜威,开始文学革命

1914年6月,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毕业,随即进入该校研究院深造。但是,他在研究院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哲学系塞基派所持的是“新唯心主义”,在讨论班上,总要找出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来批评;最常批判的对象,就是“实验主义”学派的杜威教授。胡适在听到这些讨论和批判的时候,也会找一些杜威的著作来研读。慢慢地,胡适对杜威和他的学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对实验主义作了一番有系统的阅读和研究之后,他决定转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去向杜威学习哲学。

哥伦比亚大学以招收外国留学生,为第三世界国家培养官僚和学者闻名。中国在这里的留学生,常常有300人之多;除胡适之外,当时在哥大的留学生中,还有宋子文、张奚若、孙科、蒋梦麟等一批未来的中国政界和学界知名人物。杜威是哥大哲学系首席教授,却不擅言辞。他讲课每说一个字都得慢慢想出,再讲下去。觉得他的课枯燥无味的学生很多。胡适是慕名而来,选了杜威的2门课,硬着头皮听了几个星期,不仅听懂了他所讲的课程,还对杜威这种慢吞吞的讲课方式大为推崇,认为他用字、选词非常严谨。

杜威的夫人每月都要在纽约河畔的家里举行一次家庭茶会,邀集一些朋友和学生参加。这里聚集了当时纽约文化界的很多名人;也有一些古怪的人物,长发的男人和短发的女人们。被邀请参加杜威家茶会,对胡适和其它学生来说,可以算是难得的机会和光荣,都怀着极大的兴趣参加。

胡适在哥大的生活非常愉快。除了跟随杜威教授学习实验主义,他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入手进行对中国文学的伟大革命。他在康奈尔大学时,就隐约觉得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但是没有深入地想过。偶尔一次,送别朋友梅光迪去哈佛,第一回写了一首白话文的打油诗,由此和梅光迪及一班朋友辩论得不可开交。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同类推荐
  • 女人独自上路

    女人独自上路

    燕燕的这些文字,既娟秀,义透出刚劲来;既有细腻的抒情笔触,又有理性的顿悟;既有从自已深切感受到的困顿乃至痛苦中,流露出的淡淡的悲凉,同时又足那样坪阔明朗,充溢着作者对生活永不更改的浓烈的热爱和激情。这此文字里,没有的是:媚俗和虚伪。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一个人的旅行(高平作家丛书)

    自然为上,是秀琴的语言最彰显的特征。艺术法则是依据事物的理、事、情。不能离开客观事物,以一成不变之法去套万变不息的自然事物。方法是自然而然,自然天成,但“由工入微,不露痕迹”的工巧和自然是并不矛盾的。她的许多质朴流畅的语言也不乏锤炼之功。锤炼达到自然,要遵循自然之法。以工力造平淡,于精炼处见自然。自然之法是无法的法。
热门推荐
  •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责任胜于能力(国企员工读本)

    畅销100万册,著名实战管理培训专家为国企员工再次倾力打造“责任”读本。责任永远是国企健康发展的动力和基石。当责任感着眼于全社会时,国企就会成为真正的大品牌;当责任感着眼于国家与民族时,国企的核心精神已经转化为民族的凝聚力,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优秀青少年要养成的好习惯、好性格、好心态(大全集)

    本书是一本心理励志著作,全书分为三篇,分别从习惯、性格、心态三方面来对青少年进行全方位的心灵指导。该书联系实际,运用生活典型案例来指导青少年塑造更完美的习惯、性格和心态,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知识大餐。
  • 山村田园本秀色

    山村田园本秀色

    为何天公不作美,且不说命运如何不公,我便不拿自己当女人了。”有父母又如何?还是难逃被送人的悲惨命运。这里只有家长里短,一朝穿越,龙凤双胞胎,农家琐事,还是无权无势农家小户的累赘。“走着瞧。只是她以笑面对,女人也可以是半边天。上有王家长孙生下来便是宝贝的龙哥哥。下有掌家之主只爱男娃的奶奶。“歪理。◆◆小剧场◆◆她便从此活在夹缝中,活在排挤中,静静农家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那个新家她很喜欢,一壶淡淡茶。”,她坚信。”“你这个克父的扫把星!”“奶奶,他们的死如何是她的错?“我便是我,捕捉自己的爱情,谱写不一样的亲情。”“女人也可以休男人。”片段三:“女人便是女人,单是她自己便不会只屈于命运。生活总会越过越好的,太要强了不好。”“我的字典里,没有王侯将相,活在嫌弃中。这里没有宫斗,是这个家的支柱,没有妖艳美人腹黑帅哥,她偏偏是那个凤胎,从选择为这个家付出的那天,养父养母她也喜欢。上有长相甜美圆滑世故的姐姐。且看她如何在困境中收获自己的事业。片段一:命太硬?克父母?流言总是将人推入万劫不复。”痴傻母亲又何如?残疾哥哥又如何?难缠老太又如何?冷血姐姐又如何?“歪理。下有二婶趁热打铁再添男丁的俏弟弟。”流言打不败她,生活压不倒她,封建迷信害死人片段二:
  •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鲁迅的青少年时代

    当代青少年正在从鲁迅思想文化宝库中去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他的思想与憧憬,他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文人气质,他的从容裕如、游刃有余的练达作风。
  •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狼来了:迷糊小姐要革命

    邪魅如他,第一次遇见,他便意外的夺去她的初吻。霸道如他,她只不过是多了几个追求者,他却扑过来压倒她。某夜,月黑风高,适宜‘饿狼’出动。他邪佞向她走来,含笑耳语“怜惜,我喜欢你……”她满脸黑线,“……滚……”在盛开着香樟的夏季,校园偶像剧般浪漫的爱情故事,强势来袭。(慢热)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成长课

    照亮生命旅程的智慧心灯,描画美好明天的成长箴言。成长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成长就是走向成功。也有人说:成长就是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哈佛像一位久经沧桑的老人,他用低沉的声音告诉我们:成长不是冷眼细数时间的流逝,生命唯有付出才有意义。与本书一起走近哈佛,共享成长。
  •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一次善举,出身贫寒的她转入了当地有名的贵族学校,圣缨高中.阴差阳错之余,得罪了圣缨的太子爷,一对欢喜冤家,就此登场.
  • 夫子栽了

    夫子栽了

    二十一世纪天才少女一朝穿越成了个刚出生的奶娃?!自此,东傲皇朝史上最是顽劣有余、纨绔十足的相府千金林镜镜横空出世。俏立刑部大堂,她巧舌如簧。傲立金銮殿,她玩转异邦。弯弓射雕,她智平三国之乱!一曲《红豆》,她到底是为谁轻轻唱?战火因她生,她来平。硝烟因她起,她来灭。还有不服?好,我以我血荐轩辕!这一世,爱她的人有多少,恨她的人就有多少。这一世,她被万千宠爱过,亦死过痛苦过。这一世,她得到的爱无人能及,她得到的痛亦无人能及。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她说:“今生,我负他最多。”他问:“怪我么?”“不!如果没有你,我的一生只会在宠溺、享受和无法无天中度过,不会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他问:“是什么?”“爱恨交织。”SO:这是一部腹黑男的娇妻养成史!★【正剧版总结】看俗世红尘中爱恨情仇、痴恋纠缠、放手成全、生离死别演尽!看三国风云、王图霸业、金戈铁马中终是谁成全了天下?栽了系列之东傲皇朝八百年故事:夫子!简介无能,内容相对精彩。★【推荐区】我的完结文:《我的长孙皇后》,千古一帝后!《我家娘子》,俊美相爷PK腹黑千金!《夫子归来之霸宠》,栽了系列的终篇,此书的后续。正在连载的文:《蜜爱100度:宠妻成瘾》,欢迎围观!
  •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让你学会与人沟通的168个故事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有感动才会产生影响,有影响才会激励人奋发上进,如春雨滋润心田,似和风拂过面颊,真善美的碰撞,善良与纯洁的交汇,不一样的故事,同样深刻的感动和震撼,让彷徨的心灵获得慰籍,让充满激情的心灵再次燃烧……愿精彩的故事、优美的语言、新颖的版式、漂亮的配图带给你最与众不同的感受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