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49

第49章 留学日本(10)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乳名文豹,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源自其家乡两条河名“沫水”和“若水”)、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生于今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历史剧的最杰出代表,是中国现代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和旗手。

1914年春,郭沫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1921年6月,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写下《试看今日之蒋介石》的讨蒋檄文。1928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同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要职。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

郭沫若的重要学术著作有《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奴隶制时代》、《李白与杜甫》等,曾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文学著作主要有诗集《女神》、《星空》、《蜩螗集》、《战声集》、《沫若诗词选》等;散文集《我的幼年》、《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洪波曲》等;戏剧《屈原》、《虎符》、《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生平著述收入《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

徐悲鸿:从东洋到西洋皆醉心艺术

徐悲鸿刚到巴黎求学期间,曾碰到一个法国学生的寻衅。法国学生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1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了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让那个法国学生从此汗颜,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

为学为情远渡东瀛

徐悲鸿出身贫寒,但是由于受到做画师的父亲影响,从小就喜欢画画。他19岁时,在同乡徐子明教授那里,看到法国卢浮宫的名画复制品之后,即醉心于西方艺术,就产生过想要去法国留学的念头。但当时经济窘迫,赴欧洲留学也只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已。

落魄的徐悲鸿,在上海见到犹太人冒险家哈同征求仓颉的画像以后,便前去应征。结果,他的画作得到了康有为、王国维等人的赞赏。康有为更是因此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在康有为的帮助下,哈同愿意资助徐悲鸿出国留学。

虽然徐悲鸿一直憧憬着欧洲,但因为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尾声时期,无法去欧洲,他只能先去日本了。而此时徐悲鸿正和已有婚约在身的蒋碧薇热恋,迫于家庭的压力,两人决定私奔。在康有为的帮助下,徐悲鸿对外宣称说是4月中旬启程去法国留学,并赴蒋家的饯行晚宴;其实暗地里则购买了去日本长崎的船票。

1917年5月,徐悲鸿偕蒋碧薇,乘日本“博爱丸”号轮船,由上海私奔到日本长崎,再转道东京,在这里住了下来,开始同居与学习东洋艺术。

徐悲鸿揣着康有为亲笔书写的信函,拜访了中村不折等日本绘画界前辈。中村不折先生在寓所接待徐悲鸿时,这位日本绘画大师从这个23岁的中国青年的身上,似乎看到了昔日意气风发、拼命学画的自己。中村不折第一次看到一个中国青年的画作和书法,感到很吃惊。而徐悲鸿也是第一次遇到一个曾经在西方留过学的画家,所以急迫地想知道留学生活的细节。中村不折毫无保留地回答徐悲鸿的提问;而谈得最多的,还是自己当年在巴黎留学时的收获。

当时,徐悲鸿虽然也学了一点日语的问候词,但议论书画还远远不够。他们找到了一个最佳途径,中村不折懂得法语,而徐悲鸿也学过法文,他们就可以用法语交谈。好在他们还有笔墨。

徐悲鸿在日本留居期间,常常到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家那里去参观、临摹,有空时便与日本书画家中村不折、竹内栖凤等人讨论学术。日本印刷术优美精良,出版的艺术书籍非常丰富。徐悲鸿喜好书画,没事的时候就在书店里流连,看到喜欢的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他在日本收获颇丰。不仅淘到了很多喜欢的艺术珍品;期间,也与日本艺术界的著名人士进行交流,在学术研究上获益很多。

就这样,徐悲鸿带着求知的渴望,在东京寻找着。徐悲鸿住在东京神田附近,神田的书店街是一条东京老街,艺术品店铺与画廊鳞次栉比;步行不远就是上野的国立博物馆。徐悲鸿流连忘返,他看到一批日本画家的创新画风,还看到日本印刷的法国文艺复兴时的名画。徐悲鸿从中村不折的切身感悟里,也从日本绘画的现实中,发现日本画风嬗变的源头仍在欧洲,使他对巴黎的向往更加迫切。

在东京的生活,对于徐悲鸿与蒋碧微这对新人而言,是初次的磨合。他们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彼此是珍惜的;然而,甜蜜之余也有些苦恼。他们手头的钱,就是仓圣明智大学给的2000元大洋。本来,这在当时绝不是个小数目了。但是,徐悲鸿看到自己觉得喜欢的画集或画片,就会爱不释手,并掏钱购买下来,不会想到日子怎么过。他经常到各书店去浏览、观赏,碰到合意的便毫不考虑地买下来。有时候,他也要蒋碧霞陪他同去。蒋碧霞太年轻,对于艺术简直是一窍不通,根本就不发生兴趣,往往是干坐在一旁等他,一等就是半天,那种滋味实在不太好受。

半年之后,徐悲鸿因为大量地买书买画所费不赀,将带来的2000块钱很快就用完了。东京居家大不易,再拖下去就得挨饿。在当年11月间,他们只好又从东京黯然地回到了上海。

回到上海后的徐悲鸿和蒋碧薇,首先去拜访了康有为,期望能有机会再去欧洲游学。康有为建议徐悲鸿先去北京,等欧洲局势稳定一些再谋划不迟;并把他介绍给了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来到北京后,蔡元培见徐悲鸿画艺精湛,就聘请他为刚刚成立的北大画法研究会的导师。徐悲鸿便一边在北大教书,一边等待公费留学法国的机会。他在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当时担任教育总长的傅增湘。在他的帮助下,几经周折,徐悲鸿终于在1918年末争取到了公费留法的机会。

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偕妻子蒋碧薇,随中国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等89人,乘日本货轮启程奔赴法国。《申报》由此发文称:“徐氏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上海美专的杂志《美术》,在其“美术界消息”这一栏目中,有《美术家之赴法留学》一文,里面写道:“北京大学教授、前图画美术学校毕业生徐悲鸿君,学术优长、名誉卓著。今为预储美术人才起见,特派徐君前赴法国国立美术专门学校留学,闻于前日已乘‘印伯丸’前往。吾国之派赴西洋留学美术者,以徐君为第一人云。”

来到梦中的艺术之都——巴黎

海轮在一望无际的波涛上航行,徐悲鸿于1919年5月到达巴黎。

此时的北京,已经有青年学生陆续走上街头,抗议北洋政府接受日本“二十一条”的不平等条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迅速席卷全国,震惊世界。

徐悲鸿身在欧洲,也关注着这场爱国运动。他在法国曾写过两篇诗文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

到达巴黎的徐悲鸿,面对这座闻名于世的文艺之都,很快便如痴如醉。

欧洲的绘画艺术,从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绘画及雕塑艺术开始走向世界,直到莫奈、塞尚、凡高,它的发展源远流长,有着自己的血统与传承,与东方绘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但都属于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宝贵遗产。

来自中国的徐悲鸿,站在欧洲的文艺中心巴黎,面对着林林总总的艺术派别,清醒地认识到,有选择地吸收与摒弃是何等重要。

徐悲鸿自忖素描底子不好,于是先进入巴黎私立朱利安画院学习素描。几个月下来,徐悲鸿的素描功底有了很大的进步。第二年,经过3轮考试,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图画科学习,师从弗拉孟教授。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采用导师制的学习方式。学生选择导师,导师也选择学生。

选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导师,徐悲鸿非常明确,第一是最好的,第二是写实的。他觉得,中国画之所以让他不满意,因为它被关在书斋里,不关心现实,这和他内心的叛逆和在北大所受的熏陶完全不合。在诸多导师中,徐悲鸿对弗拉孟教授最为推崇,觉得他的历史画与主题肖像画创作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精华,气势宏大、流畅自然。

而弗拉孟也喜欢徐悲鸿,他看到徐悲鸿不只是一个学生,而且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中国艺术家。

徐悲鸿具有中国绘画基础,理解西方绘画技法的角度与众不同。他对西方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以及光学原理的把握,很快高出于其他同学。他练习素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从人体结构的变化关系,到物体的明暗层次,从质感、体积感到色彩感,深受弗拉孟教授的称赞,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巴黎国立美术学院离著名的“世界艺术殿堂”卢浮宫不远。从学院门前的波拿巴巷走向塞纳河畔,在法兰西学院前走上艺术桥,桥的斜对面就是卢浮宫。徐悲鸿在卢浮宫的感受,却是震撼性的。那是少年徐悲鸿投射无数梦想的地方。他时常一待就是一天。有的时候,他拿一个面包到卢浮宫就是一天。一天吃一个面包怎么行呢?

也就是因为这种时饥时饱,生活没有规律,造成了他的胃病。他在自己画上就写道:“我画这个模特儿,在我这个病很痛、很难支持的时候画的。人家看我这个画,不知道我的胃疼到这种程度。”(“人览吾画,焉知吾之为此,每至痛不支也。”)

刻苦求学的徐悲鸿,其痴迷的程度,当时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是出了名的。他的画进步很快,老师们不再吝惜赞扬,同学们也对这个黑头发的学生不再看轻。大家都知道,中国人徐悲鸿取得成绩并不奇怪,因为他太刻苦了,没人比得了。他时常思考着“大道”,那就是一个民族的使命和一个画家的责任。

徐悲鸿与当年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一样,抱定明确的目的。积贫积弱的中国,使他们过于早熟,充满革命激情。他们在不同方向、不同领域,寻找着他们自认为救国的真理。

虽然是官费留学,但因为当时国内时局动荡,军阀混战,来自北洋军阀官府资助的官费时断时续,去法国的留学生都曾遭遇经济上的窘迫,徐悲鸿也不例外。本来国内邮寄来的资费有限,他又喜欢购买书籍和绘画,每每一有钱就不能自持,出去购买大量文艺著作。因此,他和蒋碧薇常常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蒋碧薇曾经愤怒地向他说道:“你是与艺术结婚,不是与我蒋碧薇。”

1921年4月,法国国家美术展开幕。徐悲鸿从早上进去观摩一直到闭馆,走出会场时,才忽然发现外面下着大雪。他整天没有进食,又缺少御寒的大衣,眼前没有了艺术食粮的滋补,顿时感到饥寒交迫,腹痛如绞。回来后,他以为洗澡能御寒,不曾想澡还没洗完,却肚子痛得直不起腰来。从此,徐悲鸿患上了严重的肠痉挛症。他常常是强迫着自己忍痛作画。

徐悲鸿这时候又遇到了一位影响他终身的人——法国的著名画家达仰·布佛莱。人们都知道,徐悲鸿画马名扬天下,而达仰也是画马的高手。

那是一次文化名人茶会,徐悲鸿受著名雕刻家唐泼特的邀请,前往参加。对这位中国留学生的才华非常了解的唐泼特,便把他引见给了与会的达仰·布佛莱。应达仰的热情邀请,徐悲鸿来到他的画室,看到了大量的素描、速写和油画,并体会了达仰艺术语言的魅力。25岁的徐悲鸿从67岁的达仰那里,读到了一位天才画家的执著和扎实。

在徐悲鸿看来,欧洲绘画传统是一个独特的艺术体系,而达仰则继承了文艺复兴的精华,如今又来引导他借鉴、吸收,是他求之不得的。中国并不缺乏写意和抽象的元素,缺乏的正是写实训练。徐悲鸿惊奇地发现,达仰已经是画坛大家,可每天一大早还是到画室作画,直到天黑才离开,即使星期天也不例外。

于是,徐悲鸿在学校学画之余,每到周末就去达仰家求教,与达仰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8年,徐悲鸿已经回国,画家颜文梁到法国游学,拿着徐悲鸿写的介绍信去拜访达仰。达仰的妻子听说徐悲鸿有了孩子,还亲自做了一双童鞋,让颜文梁带回去送给徐悲鸿的孩子。

1924年,在巴黎公社社员墓碑前写生作画的徐悲鸿,偶遇了前来凭吊的周恩来。两个人相见以后,可能因为他们都是江苏人,所以觉得特别亲切。他们在巴黎产生的这种友情,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生活艰难而仍潜心艺术

一战之后的欧洲,物价飞涨。徐悲鸿所带的钱剩得越来越少,生活也益发困难。很多留学生开始打道回府,而他却不愿意半途而废。当时,在一战中战败的德国通货膨胀,马克贬值,法郎在德国增值数倍。于是,很多留法学生开始到德国继续学习,徐悲鸿和蒋碧薇也来到了德国。

柏林向徐悲鸿打开了又一个天地,他亲眼看到了伦勃朗、门采尔、绥干第尼等大师的绘画和脱鲁倍斯柯依的雕塑。他还向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等德国前辈画家求教。

在柏林近2年,他每天作画达10个小时以上,到博物馆临摹从早到晚。他住的是柏林康德大街,中国人称它为“唐人街”。徐悲鸿每天走过这条街道,都会让他想到万里之外的故土。逢年过节,民间舞狮子,而父亲徐达章也会画狮子;可惜他终老乡间,只能凭借想像。

也许,对父亲没有见过狮子的遗憾,徐悲鸿并没忘记。他在柏林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动物园。狮子形象在他的速写本上占的页数很多。他观察狮子的站、卧、走、跃的姿态,把狮子的结构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徐悲鸿画的狮子,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逼真传神。他凭着记忆,能将一头雄壮的狮子画得活龙活现,绝非偶然。他渴望自己的祖国能像一只真正的雄狮,如同拿破仑所预言的那样,有一天早上会醒来,向世界发出觉醒的吼声。

当徐悲鸿重新获得留学经费之后,于1923年5月从德国回到巴黎,再次来到他敬爱的老师达仰身边。他以自己的作品——油画《老妇》,第一次入选法国国家美术展。

同类推荐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沙与沫(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沙与沫?散文集》是纪伯伦久负盛名的散文诗,那一串串珍珠一样的文字,多一颗嫌其多,少一颗不完整,犹如一件无缝天衣,若不是抵达智慧堂奥的心灵绝然写不出这样滴水见海的文字。《人子耶稣》是纪伯伦思想的另一高峰,成就绝不在《先知》之下,长期以来这部高峰之作被披上宗教的面纱,实际上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早已不是十字架上熠熠生辉供信徒朝拜的基督。他只是一个平常的“人之子”,他痛苦又无奈,有悲欢有笑泪。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他的最大的神迹就是告诉人们:一个普通的人也能尊严地活在皇皇市井之中。纪伯伦写的耶稣,就像我们的邻居,绝不是教堂和圣经里的耶稣,这耶稣好亲切,就像是纪伯伦自己。
  • 遥远的温泉

    遥远的温泉

    《阿来最新中篇小说系列:遥远的温泉》收录了《遥远的温泉》和《已经消失的森林》两部中篇小说。
  •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

    王开岭文集之自然美学卷,系作者最新文字结集,作者的注意力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正在消逝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美好元素开始,从儿时的记忆和笑声开始,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的无限眷念。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热门推荐
  • 倾城女药师:卿墨烟萝

    倾城女药师:卿墨烟萝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一朝容颜尽失,单手残废,她遍寻异界之药,庙堂江湖各走一边,终究难逃,红尘孽障。遇上他们,注定多一份还不清的债!江湖朝堂,风起云涌,终究因为一个女子的到来,打乱一场策划已久的布局!清清淡淡的一篇正剧,希望大家会喜欢。
  • 异界幻龙

    异界幻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众神历四千五百二十六年的中秋,唐灿懒洋洋地坐在树杈上,仰望着头顶即将相交在一起的两轮圆月,诵出了一句不属于这世界的诗句。其实他心里很清楚,不但这句诗不属于这个世界,连他自己...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帝女重生

    帝女重生

    女主篇:富国公主美娇娘,误爱敌国渣军将,奈何穿越横空降,霍乱山河,命也丧!重生公主复仇将,终是相中俏浣娘,踩死渣男穿越女,稳操胜券,幸福长!男主篇:男扮女装进军营,真身却乃俏郎君。奈何公主未识破,硬是拖去当婢女!又忙前来又忙后,扮完夫妻上战场,某男暗暗直叫苦,公主乐得心花放!情节一:某女顺手牵住上官浅落的大手,挽手朝天道:“我愿与浅落生不能同裘,死却要同穴!”某公主豪言壮语一出,军营里众将士纷纷呕血哀叹:“这女人总护着女人,要他们这些男人还怎么充当英雄?!”
  •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10万个为什么(大全集)

    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大量的知识点纳入到本书中,以丰富我们的小读者的知识,弥补知识时代储备不足的缺憾——它会让孩子在没有成人的陪同下,独立地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享受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地下铁

    地下铁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权益维护篇(农民十万个怎么做)

    本书着眼于为农民朋友解决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政策和法律难题,内容涵盖三个方面:一是解答关于农业生产产前、 产中、 产后的一些政策与法律问题;二是解答关涉农民民主权利的政策与法律问题;三是解答农民民生方面的政策与法律问题。
  • 走出蓝水河(名家小说自选集)

    走出蓝水河(名家小说自选集)

    名家小说自选集 (共6册)丛书。包括《涸辙》、《蝙蝠》、《营生》等篇目,体现了赵本夫独特粗犷的美学意境和语言风格。丛书中还有 《桃花灿烂》,《访问城市》,《单身贵族》,《伏牛》,《天缺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