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3300000034

第34章 留学欧洲(9)

作家的笔永远是他的武器。对这些事情,巴金又都详细地写在了短篇小说《人》里。他开始是想写成一篇散文或者回忆,准备马上寄回国内发表的。但是,由于日本方面的抗议、查封而搁置了。后来,他索性将其略作修改当成小说,放在《神·鬼·人》的集子里面出版了。

过了3-4个月,在上海的吴朗西、伍禅等人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 用巴金的名义主编《文化生活丛刊》,请他回去参加编辑工作。巴金从被审讯后,也对日语失去了兴趣,不想在日本再待下去了。他本来计划学习一年半,但只住了10个月,还是决定回国,乘坐“加拿大皇后”号从横滨返回了上海。

【名家小传】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现代著名作家、出版家、翻译家。曾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中国国务院“人民作家”称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等。

巴金出生于一个旧式大家庭。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编辑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发表的《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是其最早的作品。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7年自费赴法国留学,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同年冬回国。1929年,《灭亡》在上海《小说月报》上发表后反响强烈。1931年,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时报》上连载。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1949年以后,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上海文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施士元:师从居里夫人

著名科学家施士元,是中国最早从事核物理研究的人,首创了我国的原子核物理专业。他的老师是两度获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他另一位中国学生吴健雄则被誉为“美籍华裔居里夫人”。

1925年,施士元以数学、物理、化学三门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师从我国近代物理学先驱、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叶企孙、吴有训。与施士元同班的,有后来成为著名光学家的周同庆和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的王淦昌。

施士元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26年3月18日是他18岁的生日。这一天,他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中共元老***领导召集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集会,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遭到段祺瑞军阀政府的血腥镇压,死伤300余人。施士元虽幸免于难,但身边同学中弹倒下的血淋淋的事实,使他看清了反动政府的卖国真面目,决心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后来国共分裂,同学中对时事议论纷,施士元依然不为所动,一心刻苦求学,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终于成为居里夫人的弟子

1929年,施士元以优异成绩成为清华大学的首批毕业生之后,并于同年通过了江苏省官费留学法国的资格考试,漂洋过海,历时31天,来到美丽的巴黎。他将在著名的巴黎大学度过自己的留学生涯。

巴黎大学是法国国立大学,一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盛誉的综合大学。它创立于公元9世纪,最初附属于巴黎圣母院,为教师行会性团体。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学”称号。它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并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又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欧洲各主要大学的建立模式,均受此二校影响。在巴黎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中,许多早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等领域的杰出代表。

在这里,施士元遇到了对他人生与事业影响最大的人——蜚声世界的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因当时祖国被占领,被迫来到法国,并转入法籍。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被人称为“镭的母亲”。 她和丈夫在研究镭的过程中,用了3年零9个月的时间,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她一生两度(1903年、1911年)获诺贝尔奖,是世界上唯一跨两个学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也是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被爱因斯坦赞誉为“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中,唯一一位不为盛名所倾倒的人”。

1929年底,施士元在巴黎大学注册时,收到了一沓教授名册打印件,那上面排列着数十位法国学者和各国科学家的名字。看着这份长长的导师名单,施士元在仔细的翻阅中,突然看到了一个他几乎不敢相信的名字——居里夫人!在那一刹那间,他几乎压抑不住心里的激动。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直无比崇敬。如果能够跟随她学习,那这几年的留学生涯该会多么令人期待!

于是,他马上给居里夫人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热切希望能到她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的心愿。信发出了,施士元反而惴惴不安起来,他不知道居里夫人是不是会接见他。

然而很快,他就接到了居里夫人的回信,约他在星期六上午去她的镭研究所面谈。施士元很兴奋,他从未见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她的外貌、脾气、性格一无所知。到了约定那天,施士元早早地就来到了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镭研究所,等待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接见。

镭研究所于1919年左右建成后交付使用,是当时全世界放射性研究的3大中心之一,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1.5克的镭、很强的钍射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而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唯一的手段。

很快他就见到了居里夫人。她约有1.60米高,瘦弱的身躯套着一件显得宽大的浅黑色外衣,脸色显得苍白,一头蓬松的银发盘在脑后;饱满的额头,那副玳瑁眼镜的后面,是一双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浅褐色眼睛;薄薄的嘴唇抿在一起,显示出她坚强的性格。居里夫人显得坚定、简朴、冷静。施士元觉得,这种感觉与科学给他的感觉很相似。

居里夫人看见施士元进来,微笑着握住他的手说:“欢迎你,施先生。”

施士元也马上恭敬地答道:“夫人,十分荣幸见到您。”

随后,施士元先将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教授的推荐信交给了她。

居里夫人仔细地看过后问道:“你是通过中国的官费考试来法国学习的?”施士元点头称是。于是,她慢慢地说:“按规定,到我研究所的人必须经过考试。但根据你的情况,可以免考直接来工作了。”

施士元望着居里夫人睿智而又信任的目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居里夫人又回过头去征求女儿的意见。居里夫人的女儿伊伦,对着母亲微笑着点点头,表示同意。伊伦于1925年获得博士学位,是母亲的好助手、镭研究所工作人员。就这样,施士元成了居里夫人的学生。

当时受教于居里夫人的只有2个中国人,另一个是学化学的。施士元暗下决心,要从做人、做学问两方面拜居里夫人为师,学到真东西。

向居里夫人学习做人和做学问

来到镭研究所不久,施士元就发现居里夫人做事认真、要求严格。在实验室门上,贴着一张颜色已发黄的纸条,上面用法文写着:“任何材料不允许带出室外。”因为据说以前曾有人把放射源偷偷装入口袋带走;有人用白金钳锅喝酒、煮咖啡,发生烧伤身体的事件。

居里夫人要求所里人员必须工作有序,比如在离开实验室之前把台面收拾干净,仪器、用品整理好归位;从某一处取出的东西,用完必须归到原处,从这些基本素质抓起。有一次,居里夫人发现图书室中有一本杂志不见了,她就在全所查询:“是谁取走了这本杂志?为什么没有在借书簿上登记?”后来发现,这只是有人不小心插错了地方。

这些小事,给施士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从中领悟到科学需要严谨的作风。

居里夫人也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待人的好师长。大家都尊敬她、喜欢她。居里夫人是镭研究所所长,大家在背后都称她为“老板”。施士元刚进镭研究所后,居里夫人就一再告诫他,他所从事的放射性研究工作,是一项有趣的、但又是很危险的工作。

在施士元做实验时,居里夫人经常站在他的身边,用略带严厉而又近乎固执的口吻,反复地提醒他必须注意的事项:一是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而要用镊子去夹取,否则手指尖会被灼伤,变得僵硬甚至发炎;二是在接近放射源时,要用铅盾挡住自己的身体,并屏住呼吸,以防把放射性气体吸入体内。居里夫人再三告诫他,这是非常关键的。

开始,施士元尚有一些不解。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曾经有一个法国青年在这儿工作,居里夫人给了他一个课题,用内转换电子能谱来解决γ射线谱。当时用的是镭系的放射性沉淀物,其中氡是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惰性气体。那个青年本来身体强壮,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因为没有注意安全事项,吸进了相当剂量的氡气,身体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患了急性肺炎,经多方抢救无效,不幸死去。他的死在巴黎科学界引起了一阵骚动,甚至法国青年无人再敢来镭研究所工作了。

他的死,给居里夫人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痕。而居里夫人给施士元的实验课题,正是那个法国青年尚未完成的。但施士元认为,科学是需要有献身精神的,居里夫人自己就在长期的实验当中身体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当然也应避免无谓的牺牲。

由于施士元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曾苦练游泳,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屏住气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施士元在镭研究所工作的4年之中,不断得到了居里夫人的正确指导,因此他的身体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这也可算是一大奇迹。

居里夫人在学术上对大家要求十分严格,但她为人充满爱心。她总是对学生倾注慈母一般的爱。有时候,她会关心地询问施士元的生活情况,问他有没有困难,对有些生活琐事都能想得很周到。

有时候,施士元正在专心实验,居里夫人会忽然出现在场,轻声地说:“我想实验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说着就熟练地操作示范起来。居里夫人的助手沙弥叶小姐曾赞叹道:“没有一个钢琴家弹奏时能比居里夫人运用两只手更为灵巧。”

为了保证施士元的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居里夫人还斥巨资为他购置实验设备;并将实验室旁她个人使用的小实验室让出来,给施士元居住。

在留学期间,施士元全方位地接受了居里夫人的影响。他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治学所需要的求索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施士元得到了前人所未见过的谱线的精细结构。在照像底片上出现的谱线很细,最细的只有头发丝那么细。

施士元当时只有20来岁,眼睛好,看得很清楚。他将胶片交给居里夫人看,居里夫人拿着它对着光亮处看看,又取出放大镜看着,脸上没有表情,似乎在想着什么。施士元想:可能是因为她年龄大了,眼睛不好的缘故。

后来,施士元把实验结果写成简短的论文交给居里夫人。她看了后,莞尔一笑,伸出手说:“祝贺你成功,此文可以送到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那时候,要想在法国《科学院院报》、《物理年鉴》等国家级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是很不容易的。在居里夫人的指导与推荐下,施士元有关钍β的β射线磁谱的文章,终于在1932年的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此后,他又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有关钍C+C′+C″的β射线的磁谱和锕系元素锕C+C′+C″的β射线磁谱等方面的文章。1933年,他还在法国《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篇总结性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为施士元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32—1933年,施士元出色地完成了锕C元素的核谱测定工作。当时,这项实验只有在居里夫人的研究所里才有条件完成,施士元是第一个完成这项实验的人。他发现了锕CX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它的伽马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意味着原子核有转动状态的存在。

原子核的转动状态,在20多年之后才由阿玻尔提出。施士元与居里夫人一起,发现了X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一些γ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是核物理研究中的重大发现,是后来许多原子能实验的先驱,对后来原子弹的实验成功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镭研究所里,居里夫人除了指导科研实验以外,还承担着理论教学工作。在所里的那间阶梯教室里,居里夫人每周上2次课,每次约2个小时。教室里可坐三四十个人。讲台大约有25米长,讲台上空有高压电源线。居里夫人在这间教室里讲“放射学”的课已有多年,教材是她本人编写的2本教科书,约有1000多页。居里夫人一边讲课,一边做演示实验,如电离电流的测定等。她在示范教学工作中,利用静电仪中金箔的偏转,用幻灯照射后投影在屏幕上,使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有时还利用一些图表,表示衰变曲线等。

施士元在法留学期间,除了经常聆听导师居里夫人的授课,还聆听了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德布罗意、海森堡、玻恩等人的讲课和学术报告。他们那广博精深的学识、敏锐活跃的学术思想、严谨不苟的治学风格,深深地感染着施士元。这些都为后来施士元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顺利毕业,诀别恩师

1933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施士元的博士论文答辩,在巴黎大学理学院的阶梯教室里举行。学校任命居里夫人、P·拜冷和A·特比扬主持答辩。这3位主考官都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评委阵容精干而豪华。

在答辩会上,施士元认真、自信地宣读了博士论文。他的论文题目是《放射性同位素钍的放射性沉淀物的β能谱》,副论文题目是《β能谱通过物质时的变化》。他的论文均是在居里夫人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宣读完论文之后,3位大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停地提问。施士元早有准备,他微笑着一一解答。在巴黎的这4年中,他知道科学家在学问上的“严厉无情”;凭他泡在实验室里度过的4个春秋,每一点细节、数据、演算结果对于他来说均是烂熟于心。论文答辩很顺利地结束了。

居里夫人宣布休会20分钟。一会儿,3位大师从会议室里走出来,居里夫人高兴地宣布:“论文通过,很好。”她向施士元伸出热情的手,祝贺他答辩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同类推荐
  •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那些渐行渐远的爱情

    这个世间,无论是否亲人,有爱,便不会寂寞。谢谢命运赐我们不相尽同的忧喜哀乐,谢谢于千万年间千万人间千万种相遇之间的这一场遇见……书中融合了爱情、亲情、友情等,对当下都市女白领们的小资情调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知己般倾听她们的心声,闺密般大慰这批女人的情愁之苦。这些情感和执着,如静静的花溪潺潺,温润着我们在劳碌生活中日益冷漠的心,亦如花香洇染,如片云微度,走过成长的迷茫,有一种感动和感悟悄悄落在心间,分明清晰。
  •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偶然草:石评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深处,是一种真爱。爱的表达方式不一,爱非经冬不知甜。心灵深处有最爱,不能晓悟人间温暖。有人说:亲情是一种深度,友情是一种广度,爱情是一种纯度。作家刘心武说:人生一世,亲情、友情、爱情三者缺一,已为遗憾;三者缺二,实为可怜:三者皆缺,活而如亡!失却这些情谊的人是世间可怜的孤独者,没有这些真情的社会只能是一片繁华的荒漠。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流芳

    流芳

    作者对一百多位中外名人的传奇爱情故事,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一百多个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尽现“流芳”的生动,不一样的经典诠释相同的真谛——最深的爱和最重的情,会随时日一起成长,永世流芳。我们都曾经拥有美好的、纯纯暖暖的、如淡蓝天空般清澈的爱情。现在,无论那份爱怎样,无论对方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无论时空、际遇怎样,我们依然相信真爱的存在,真心爱过,就是高贵的。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流芳……
热门推荐
  • 逃之夭夭:贫穷女皇(全本)

    逃之夭夭:贫穷女皇(全本)

    两个世界上最强的男人,一个世界上最胆小怕事的女人。两个英俊潇洒、年少多金、帅气逼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男人,一个鸡毛蒜皮、斤斤计较、罗里吧嗦、贪生怕死的女人。女主角刘卡卡是一个穷的一塌糊涂的峡谷,穷的一塌糊涂的国度,穷的一塌糊涂的女皇。两个实力雄厚的泱泱大国就这样虎视眈眈的徘徊在左右,于是……刘卡卡决定重整雄风,让这个穷的一塌糊涂的国家成为天下最有钱的王国。因为,他们国家叫鸟国,所以他们国家的人,叫做鸟人。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刘卡卡说:以上观点可以延伸为有即是没有,没有即是有;那么你有金子,就等于你没有金子,所以把金子给我吧。两个男人够吗?肯定是不够的,你们有见过镜子的小说里只有两个男人的吗?!当然不可能……所以镜子打算整出很多男人,比如说国师啊丞相啊将军啊太监啊……呃,最后一个可以无视。
  • 关于这个世界,你不快乐什么

    关于这个世界,你不快乐什么

    我发现我不快乐很久了,彻底不快乐的那种。理论上,我应该快乐,可是我真的不快乐。我想唱歌,可是不记得一句歌词,唱难听了,自己还先脸红了。我想跳舞,可是刚跳上几步《江南style》,就又想起了我们江南的那个姑娘。我想出去转转,可是该死的北国天气让我在寒风中哆嗦,将我的皮肤吸干得像木乃伊。
  • 总裁请立正!

    总裁请立正!

    他与她,青梅竹马,然只为那一道莫须有的鸿沟分开十二年,相爱不敢爱~十二年里,他耐心守候,坚如磐石;她忙忙碌碌,只为忘却~再相遇,是剪不断的情!——小清新,小纯情片段一:日落,醉美夕阳。他说:我不轻易给承诺,给了定会实现!她说:承诺是莫须有的东西,我不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亲爱的我们还要不要一起走下去

    这是一段让人笑到想哭的爱情段子;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温暖回忆;这又是一本关于生活的流水账。记录的是糊糊和来来相识、相知、相爱,最后又不得不分开的一个个片段。
  • 一等废妾

    一等废妾

    卷四:乱世英雄。江山仿如画,奈何三分天下,国将战谁能一统江山,战不断兄弟血泪无憾,三国乱乱世辈出好汉,纪烽火辜负多少红颜,风云变色群雄争霸交锋谁名扬!兵临城下蓦然回首,却见血色沙场中,那人衣衫翻飞,白衣蹁跹,淡笑,明媚灿烂如旭日,耀眼夺目胜星辰,从容不迫,怏怏气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情有情,无爱亦爱。郁郁黄花,笑映苍苔。顿首静兮,忧思满怀。月光如水,洗我尘埃。悠悠时空,任我徘徊。看庭前花开花落,荣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强推好友文文:《狂妃,染指天下》《重生之千金绝色》《霸宠多金妻》《血妻》《望门丫鬟》——————————花落谁家——————————————————大爱【楚子轩】由【亲亲孙雨涵】抱走大爱【魏子谦】由【亲亲魅夜寒星5】抱走大爱【风清阙】由【亲亲北雁米露】抱走
  •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本书从影响你一生的习惯入手,探讨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戒除不良习惯对人生的积极意义。全面深刻地分析了老习惯、新习惯、好习惯、坏习惯、小习惯以及无处不在的各种习惯。通过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习惯,生动有趣地描述了形成各种习惯的性格。郑重地劝谕读者,要区别习惯的好坏,别让习惯牵着走。要警惕潜意识的误导。不当消极被动的奴隶。要养成积极主动的习惯。别囿于习惯的藩篱,被习惯所左右。从而,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在指挥官欧文. 迈克拉伦的带领下,奥罗拉参加了一次秘密的航空调查任务中,去寻找地球以外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在星图中未曾标注的地方,数据显示那里似乎拥有两个可适合人类的外星球,这种可能性让人们十分兴奋,从而甘愿冒险去探索那片神秘的未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