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600000003

第3章 兰香如故(2)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日伪军看到了自己的末日,但却并不甘心失败,仍然要做最后的垂死挣扎,企图在这挣扎里求出什么新的希望。驻青岛的敌人派了大批兵力返回行村,妄想打通海莱的通路,以掩护莱阳一带的敌人从海上逃跑。为粉碎敌人的这一阴谋,党指示文山区的人民武装力量进行反扫荡。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日本鬼子躲在据点里不敢出来了。只是偶尔出来,抢点老百姓的青菜,就匆匆地跑回去了。

聪明的孙玉敏就在菜地里发挥了她的才智。地点选在据点跟前,西北角靶豆和黄瓜地。困难是没有地雷了。但这个困难没难住孙玉敏 ,她领40多名妇女自己造了起来。她先用黄泥作成模型,中间装上包着黄泥的沙袋,将熔化的铁水倒进模型里,冷却后倒出沙子,装上炸药,安上雷管,一试验,效果跟上级发的差不多。

孙早夕老会长听了孙玉敏的作战方案,觉得切实可行,就批准了。同时,又在青威公路两侧、烽台山下埋了一批地雷,以防备敌人来报复孙玉敏。

夜,出奇的寂静。孙玉敏带领十几个女民兵,背着地雷,悄悄潜入到行村据点附近的菜地里,选择黄瓜、芸豆长势旺盛的地方埋上了地雷。这时天已蒙蒙亮。据点里传出了人喊狗叫的嘈杂声,30多个鬼子从据点里出来,朝菜地这边走过来了。孙玉敏一见,赶紧挂上了所有的雷弦,一招手,带领大家撤出雷区隐蔽起来。这时鬼子提筐背篓地来了。孙玉敏一见,灵机一动,又提起两个大地雷悄声对伙伴说:“我再给他们设个回斗炸!”说罢,猫着腰,借着芸豆架的遮掩敏捷地迂回到鬼子的来路上,埋下了两个绊雷。鬼子到了菜地,东瞅瞅西望望,见四面没有什么动静,就放下了胆子,纷纷向芸豆、黄瓜地里钻,刚钻进去,雷声就接二连三地响了起来,鬼子有的当时就被炸死,有的被炸得瘫在地上干叫唤不能动弹。剩下没有炸着的扔掉筐篓,死命地往据点里跑。跑在最前面的几个没跑出多远就又绊响了孙玉敏刚才埋在路上的雷,立即被炸得血肉横飞。后面的鬼子一见,当时就吓傻了,呆住一会儿,又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没头没脑地四处乱窜。

一个鬼子终于跑回了据点,慌慌张张地向中队长龟田报告了在菜地挨炸的情况。龟田气得暴跳如雷,恶狠狠地问:“什么人埋的雷?”“是几个女士八路,可能又是小滩孙玉敏领头干的!”龟田把桌子拍得山响,气急败坏的吼道:“捉住她!杀光小滩的女八路!开路开路的,不杀光,我的不罢休!”

这时,孙玉敏早就带女民兵们撤到了行村西北,隐蔽在通往小滩和烽台山的一条大深沟里,观察据点里敌人的动静。龟田带人露头了,孙玉敏对身边的民兵说:“打个排子枪,引这些该死的家伙上钩!”“叭!叭!叭!”三声枪响,龟田听了之后,果然带着十几个日伪军朝孙玉敏这边追过来。孙玉敏冲女伴们喊了声“撤!”大家一阵风似地沿着沟身跑向烽台山,正好老会长率领民兵队在那里等敌人呢,两支队伍汇集在一起,准备狠狠地教训龟田一下子。可是,敌人被地雷炸破了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慢慢腾腾地比乌龟爬得还急人。

敌人终于钻进了老会长他们布设的雷区。老会长立即下令,让布雷组到敌人的后面再埋一组地雷,断他们的后路。布雷组的民兵得令之后,一跃而起,提着地雷,“嗖嗖”地沿着山坡、壕沟跑到敌人的后面,迅速把雷埋好,又迅速跑了回来。他们刚回到这边,雷阵区域里就腾起一根根黑烟柱,与此同时又是一阵阵撼天动地的爆炸声,整个烽台山都颤抖了。

孙玉敏和战友们趴在地沟里,激动地观赏这个壮观的场面,又是拍手,又是笑,比过年还高兴。突然,她发现烟尘中又站起来一些鬼子,跌跌撞撞地东转转西转转,后来又在一个挥舞东洋刀的鬼子头目指挥下,从已经爆炸过的雷区往外跑,企图抢战烽台山上东脚的土埠子。她一挥手,民兵们把枪都伸出来了,手榴弹弦也挂在了手指头上,近了,更近了,当敌人跑到射程之内后,孙玉敏和老会长大喊一声“开火!”顿时,排枪、土炮、手榴弹,向敌人喷出一团火球,山脚下成了一片火海,鬼子连滚带爬,又扔下一堆死尸,钻进一片坟地,进不敢进,退不敢退,只是朝山顶胡乱放枪。

鬼子躲在坟堆后面,民兵们的枪弹够不着,大家心里都十分着急。孙玉敏比谁都急,她担心鬼子不按民兵事先给他们安排的路线走。所以她跑到老会长的跟前,悄声请求:“我下去把敌人撵起来,没事!”老会长知道拦不住她,只好答应道:“好!稳当点!我们掩护你!”

孙玉敏没等他说完,早已飞身下山,又猫下腰,绕过石棚,越过土坎,跨过沟壕,飞速迂回到坟地的西侧。在离鬼子只有几十步的距离时,她便藏在一个小土包的后面,一个坟头上探出个鬼子的脑袋来,神色慌张地向山上看,也是活该这家伙倒霉,孙玉敏瞄都没瞄 ,小土枪一扬,“叭”的一声,正打在他的脑袋上,那小子连叫都来不及叫,就栽下了坟头。紧接着,她又向敌群投去了两颗手榴弹,“轰!轰!”两声巨响,炸得鬼子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纷纷向山顶那边跑,这时,山上的民兵在老会长孙早夕的指挥下,向逃过来的敌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土枪、土炮一齐开火,手榴弹雨点一样落进了敌群,鬼子顿时大乱起来,哭声、喊声、叫声、骂声,就是听不见人声。混乱之中,又转身奔向来时的大路,可刚一上路,又踩上了民兵们事先埋在那里的“回头雷”,结果几百名敌人只剩下了十几个人,狼狈地逃回了据点。

孙玉敏和民兵们看着那群兔子一样奔逃的鬼子,齐声唱了起来:

“日本鬼不可怕,胆敢来行凶,

叫他回老家,先给枪子吃,

后给‘铁西瓜’ ……”

1945年6月15日,东海军分区召开庆功大会。会上,军分区首长讲了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好形势,传达了毛主席“为最后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的伟大号召,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同时,表彰了孙玉敏等一批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又特别奖给孙玉敏一支崭新的小马枪和几十发“六五”子弹。

“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孙玉敏在返回的路上,耳边总是回荡着这句话,仿佛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干劲。她脚下生风,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想尽快地回小滩村,向民兵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和老会长布置新的战斗方案。

不知不觉,孙玉敏奔跑了60多里路,黄昏的时候进了村,她没顾得上回家,径直向村支部奔去正好遇上老会长要领民兵到行村大道上去埋地雷。老会长告诉她:“接到上级的通知,行村的鬼子想从海上跑!”孙指导员插话道:“我们要截住他们,在行村通往何家海口的大道上埋上地雷,给龟田开个告别宴会!”孙玉敏听罢,忙说:“那咱们快走吧!”老会长见她满头是汗,关切地说:“你今天就别去了,刚刚跑了60多里路!”“那不行,打鬼子不分份儿给我怎么行!”

他们刚跨过公路,突然行村据点窜出几个骑兵来。孙玉敏灵机一动,“扑通”一声跳进海里,追赶的敌人眼见她没有影,无可奈何地朝大海放了几枪,就勒马回去了。孙玉敏见敌人走远了,从水里爬上岸,跑到预定的地点,和爆破队中一起,趁着夜深人静,在公路上布下了地雷阵。第二清晨,日军大队人马出动,准备从海上逃回青岛。孙玉敏和民兵们隐蔽在公路两旁的土丘上,眼看着敌人走进了雷区。骑在马上的日军小队长挥舞着指挥刀,催促着士兵:“快!快快的!”喊声未落,一颗地雷在脚下就炸响了。鬼子队伍顿时乱了营,慌慌张张地向公路两旁逃命。孙玉敏乐坏了,公路两旁都是她埋下的夹子雷、连环雷,“轰!轰!”的巨响连成一片。为了把敌人引入雷区,她又故意从石棚后边闪出来,边跑边打枪,引敌人上钩。鬼子见“花姑娘”马上就忘了地雷,红着眼睛一窝蜂似扑过来。孙玉敏凭着熟悉的地形左躲右闪,很快地就把敌人引入雷区,刹时间,雷声大震,烟气腾空。

剩下几个鬼子兵骑着高头大马,没命似地向行村据点里跑,孙玉敏从背上抽出小马枪,持枪追向逃敌。她瞄准跑在最前面的一个鬼子,一钩扳机,“叭”的一声,那鬼子就从马上栽了下来。后面的几个鬼子也都被受惊的马掀翻在地。地上的雷又把他们炸向天空……

行村据点里的敌人就这样扔在了青烟公路上。

说到这里,不苟言笑的孙玉敏脸上露出了笑容,“那是真过瘾、真解恨呀!”

“听说在那次战斗中,您一个人就炸死17个鬼子,是吗?”

“对!17个!我还嫌少呢,他们杀了我们多少中国人哪!17个不多!”

老人说到这里,又点着一支烟,默默地抽起来。辉煌的往昔在她眼里,似乎只是完全应该的一些平常小事,她的神色里看不出一丝的自喜。

“那当然没什么,中国人嘛,不抗日还行?南京大屠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们怎么能不反抗!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光荣的,可作为个人那完全应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老人的境界自然是很高,但历史究竟没忘记她。解放后,人民选她做了县民政局副局长,她就一直兢兢业业地干到离休,在几十年的建设时期里,又为海阳人民立下了无数的新功。

离休后,人民又让她住进了老干部楼,享受幸福的晚年。她的两个女儿大学毕业后工作在她的身边,她的老伴——原县法院院长张玉琢平时陪伴她,或写写回忆文章,或准备给学生们讲的爱国主义讲稿,生活蛮充实的。

谈起这些,孙玉敏高兴地说:“这很好,这生活正是我们当年奋斗的目标。咱们中国人真是站起来了!你们年轻人将来会更好,可是越好,越是要记住过去的历史!”

老人说话斩钉截铁,全然是一副女英雄的风貌!

同类推荐
  • 搬光阴

    搬光阴

    这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感触的用心写作的人。他的诗歌简洁朴素,用词谨慎、节制,不夸饰,不故作惊人之语,这让我猜测他的性情。如果说“人诗合一”的状况果真存在,他的文字就是他的经历,就是他的人生感受。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热门推荐
  •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船舶动力装置故障诊断技术

    科技进步、经济振兴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的培养。船用柴油机、齿轮箱和传动轴系是船舶的主要动力……
  • 我老公是妻控

    我老公是妻控

    假的,【完本】他权势滔天,他分明宠她宠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想杀她!她好苦:“咱们能不能回到从前,你不爱我的那个时候。”他笑得意味深长:“回不去了。心狠手辣,敌人闻风丧的,听说他高冷矜贵,不喜欢女人。”因为他一直都爱着她啊
  • 四福晋之死

    四福晋之死

    作为一个80岁的老太太,赵云表示穿越什么的最无趣了,只是她不得不穿越在不同世界里,对付各路渣人。第一次穿成四福晋,赵云果断地坑了四阿哥一把……穿成顺治,康熙,乾隆娘,八爷……现在进入帝王版图,穿成秦始皇,汉武帝,刘秀,曹操,孙权……混乱了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穿越:拐个夫君回现代

    90后创业美女白如冰在一次西安旅行,无意中误入百年一遇的时空黑洞,穿越到一个历史没有的皇朝,女主凭借在现代的经商经验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事业有成的她究竟情归何处?暗楼的清冷公子(也就是前朝五皇子)or商界首富玩世不恭的公子又或者是同为穿越人的他?分分合合,谁究竟是她的真名天子,和她一同回到现代又会是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
  •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调皮女生:爱上王子

    她调皮可爱,却又脾气火爆冲动,爱打抱不平,他冷酷无情,处事完美无缺,命运的邂逅让他们相遇,还有他们的朋友的恋情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山村鬼奇谈

    山村鬼奇谈

    为何村子里面的总是接二连三的死人,为何半夜的房子里面会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为何每天早上床尾总是有一片地方是湿的,跟鬼打交道有很多避讳的大家都知道吗
  • 名门媳

    名门媳

    逍遥自在的农家女,一朝被逼作冲喜新娘,七岁的小姑娘,在勾心斗角,深渊般的大宅门里,想要站稳脚,何等的艰难。婆婆头脑简单多疑,二太太温和却腹黑难测,大姑个性大气骄傲,小姑开朗任性,还有一屋子的庶出,阿九每天周旋其中,如行云流水,玩得活泛,只是,终是要长大,终是要面对自己的婚姻,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想要过得自在逍遥,那又需要怎样的手段才行?他,生性桀骜,如脱缰野马般难驯,初见面,就被她打得鼻青脸肿。同一屋檐下,他处处与她作对,时时为难于她,却不料,不知不觉中,为难到的不是她,而是自己的心,为了能给她幸福,他远走他乡,建功立业,到最后,能不能得到幸福呢?他是她名义上的夫,耐心等她长大,像老母鸡一样的护在她的周身,赶走一切可能的花花草草,当她长大时,却不知能不能浮获她的真心?他是天之骄子,玩世不恭,风流倜傥,偶尔的机会让他认识了她,以作弄她为喜,最后,真正捉弄的又是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