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42

第42章 中国戏曲的诞生过程(1)

当今,每一个中国人无不知晓京剧是中国戏曲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京剧不仅为国人喜爱,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激赏。但是,中国戏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又怎么有的中国戏曲?是否它一开始就是京剧的模样?众所周知,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希腊话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这三种古老戏剧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产生过程。中国戏曲则是中华民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服饰和手工工艺等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体。一句话,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中华民族的艺术样式。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所著《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简洁明确地道出了中国戏曲的特点。中国戏曲就是在不断编织新奇故事、不断完善歌舞技艺、不断改进演出场地、不断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审美需求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几乎经历了一千多年。在这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经历了许多变化,产生了许多样式,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详细,且容作者一一道来。

一、鱼龙百戏千年相传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全国民众热烈期盼的节目。那一台台令人眼花缭乱流光溢彩的节目,有歌唱、舞蹈、相声、魔术、杂技、小品……每一年的春节晚会都会给全国民众带来极大的欢乐和愉悦。殊不知这种晚会的样式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我国产生,而且那时的演出除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不如现在外,其他节目的表演技巧却毫不逊色。什么吞刀吐火、驯兽马戏、角斗飞刀、高空绳技、滑稽调笑、歌舞杂艺、气功魔幻等,无所不有。那时这种综合表演的节目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鱼龙百戏”。直到现在,一些电视台还把某些多种娱乐节目同台表演说成他们的演出样式是“鱼龙百戏”。那么究竟什么是鱼龙百戏呢?是否就是因为鱼龙混杂之意,说演出是各种样式、各种水平的技艺相混杂?这种猜测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

古代“鱼龙百戏”,也叫“鱼龙杂戏”。那时所说的“鱼龙”和“百戏”(杂戏)各有自己的特殊含义。

鱼龙,是指当时表演的一种幻术,或者说是一种大型魔术。其节目的名称全称叫“鱼龙漫衍”或“漫衍鱼龙”。《汉书》里的“西域传赞”曾有记载说,汉代皇帝“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这里说的《巴俞》是古代一种歌舞名称,“都卢”是古代西域一个小国,那里的人善于攀缘。连起来就是说演出异域的新奇歌舞。“海中”是地名,传说其地有三座神山,《砀极》是古代乐曲的名称,连起来就是说演奏仙乐的意思。至于漫衍鱼龙、角抵之戏就是指的魔术和杂技小品之类的演出。也就是说汉代皇帝以酒肉招待外国来客,同时用歌舞、音乐、魔术、杂技、小品等百戏来招待宾客。汉代著名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对“漫衍鱼龙”和“角抵之戏”演出情况更有形象的描写,从而我们可知“漫衍鱼龙”这个节目的演出情况。关于“漫衍”,《西京赋》有道:“巨兽百寻,是为漫衍。”“寻”是古代计量单位,一寻相当于八尺。巨兽百寻就是八百尺,当然这只是一种夸张之词。这种极大的巨兽说的就是“鱼龙”。那么“鱼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巨兽呢?当今有人妄加揣测,说就是大鱼和大龙。所谓“鱼龙漫衍”,就是人扮作大鱼和巨龙舞动行走。但是古代传说却实实在在有一种巨兽叫做“鱼龙”,并不是“鱼”和“龙”两种动物简单的合称。原来“鱼龙”是一种异域的“舍利兽”,性可吐金,又善变化。于是人们根据传说和想象排演出一种大型魔幻节目。它的表演分三个阶段:先是模样怪异的巨兽在大庭上表演其特技——吞吐金丸;接着它就跳入庭前湍湍激流,在水中摇身一变,化为一巨大比目鱼,翻腾跳跃,使水雾蒸腾,遮天蔽日;继而它化成一条八丈黄龙,腾上高空,鳞甲耀日,光辉照人眼目,以引得人们欢呼呐喊。因为这种舍利兽能够幻化成鱼,又能幻化成龙,所以给它取名叫做“鱼龙”。这种神奇的魔幻节目也被称作“鱼龙”。它的魔幻表演直可以令当今美国巨型魔术大师大卫叹为观止吧。这种鱼龙幻化的节目历经南北朝以至隋唐久演不衰。唐朝不少著名诗人都对其时代的“鱼龙”表演歌唱吟诵过。如陈子昂《洛城观酺应制》诗道:“云风休征满,鱼龙杂戏来。”张说《侍宴隆庆池应制》道:“鱼龙百戏纷容与,凫鹢双舟较泝洄。”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则写道:“鱼龙华外戏,歌舞洛中嫔。”李商隐《宫妓》诗则道:“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道君王怒偃师。”甚至唐玄宗也有《酺宴》诗说:“伐鼓鱼龙杂,撞钟角抵陈。”

至于“百戏”,《事物纪原》一书的“博弈嬉戏”部有记载说:“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后乃有高□、吞刀、履火、寻橦等也”。“曼衍”之戏就是“鱼龙”之戏,也就是说“鱼龙漫(曼)衍”开启了百戏之端,所以历来才称“百戏”为“鱼龙百戏”。所谓“百戏”就是“杂戏”会演。无论“百戏”还是“杂戏”,这里的“戏”并不是“戏曲”之“戏”,而是“戏耍”之义。从秦汉到隋唐,人们对“鱼龙百戏”各种节目、各种杂艺都有称颂。如刘晏《咏王大娘戴竿》:“楼前百戏竞争新,惟有长竿妙如神。”张九龄则更喜欢“鱼龙”,他的《奉和上元酺宴应诏》诗道:“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百戏不是戏曲,但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却就在鱼龙百戏里萌生出来了。君不见当今电视里的“鱼龙百戏”节目里也常混有中国戏曲演出吗?这就是千年传统香火不灭吧。

二、东海黄公悲壮激烈

秦汉时期的鱼龙百戏演出节目中,曾有一个著名的节目叫“东海黄公”。

据《西京杂记》记载:黄公本是东海(今山东郯城北部地带)人,他年轻时跟随艺人学得一身本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得高人传授,练就得武艺高强,出类拔萃。那时山野野兽众多,经常有豺狼虎豹出没,危害民生。黄公凭借一身武艺,不惧虎豹,常常为民除害。当时人们对他佩服不已,纷纷传说他的不凡事迹。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甚至传说他会巫术,使用咒语就能够制龙御虎。实际上黄公不过是个凡人,只不过他生得身高体壮,肌肉发达,有武艺在身,腿脚灵活,身手敏捷。他经常佩着赤金刀,用绛红的绸带束扎着乌黑光亮的头发,让人一看就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他为人豪爽,经常与人大块肉、大碗酒地对饮。酒兴所至,常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述说其打虎豪举。人们都称他是当世英雄。

可是日月推移,时光不饶人。黄公在年岁转老时,气力大大不如年轻时代,再加上他饮酒过度,他的武术架势虽然照旧,可是他的拳脚已经迟钝多了。可惜的是黄公不肯服老,心气仍然不减当年。人们劝他不要再去打虎,他哪里肯听。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那是秦朝末年,有白虎见于东海县,白虎不知从哪里来,无比凶猛,危害一方,人人谈虎色变。黄公遂激发当年之勇,竟只身寻虎,可是当他找到那条白虎挥起赤金刀与虎搏斗时,他万万没有料到白虎对他竟毫不畏惧,竟然一跳一扑,用尾巴一扫,把黄公手中的刀打掉。紧接着白虎得势不饶人,张开血盆大口一下子就把黄公咬得血肉模糊。黄公遂被白虎吞吃。

人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无限惋惜,于是他家乡的人们就把黄公的事迹编成了戏(类似当今的小品),在街上表演,用以纪念黄公。后来这个戏就流传开来,汉朝皇帝还把这个戏列为宫廷角抵戏的保留节目。角抵戏在秦代宫廷就很兴盛。《史记·李斯列传》就记载说:“(秦)二世在甘泉,方作角抵优俳之观。”东汉时应劭对此解释说:“战国之时,稍增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示,而秦更名曰角抵。角者,角材也;抵者,相抵触也。”由此可知角抵戏来源于战国时期的武备训练,秦时正式命名。实际上,民间角抵一类的歌舞戏起源可以追溯到更加久远的年代。

南朝梁代任昉《述异记》记载说,传说上古时代的部族首领蚩尤氏其鬓如剑戟,头上有角,与轩辕氏族首领黄帝相斗,以角抵人,人不能面对。宋代陈晹《乐书》也有同样记载。实际上牛是蚩尤氏的图腾。头上有角,不过是一种装扮。两书还记述说:很早以前冀州一带就有一种古乐,叫做“蚩尤戏”,配合乐曲,其地民众三三两两,头戴牛角而相抵为戏。这种“蚩尤戏”就是模拟黄帝与蚩尤之间的战争,通过表演以为娱乐。在古代神话里蚩尤又是战神,所以到战国时代这种战争模拟表演就被用于武备训练。俳优进一步发挥,增加了角斗摔跤之类的比武场面,就更加好看了。所以历经秦汉,到隋唐角抵戏一直盛演不衰。而角抵戏也并不一定要表演者头戴牛角了,只要两者相斗即为“角抵”。而《东海黄公》则成为这一表演样式中最有代表性的长演不衰的节目。

著名的汉代文学家张衡在他写的名作《西京赋》里就记录了《东海黄公》角抵戏的演出情况。他说:“东海黄公,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挟邪作蠹,于是不售。”大概从黄公以武艺制服老虎起演,到黄公年老酗酒,体力不支,被虎所杀结束。中间夹杂一些魔幻技艺,以说明黄公法术奇异,以增加节目的观赏性。但是节目核心是有两个角抵演员一扮黄公,一扮猛虎,按照传说故事中的情节发展线索进行表演。按照王国维所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东海黄公》已经就是以“角抵”这种“歌舞”表演故事的戏剧了,所以中国戏曲史上常把《东海黄公》角抵戏的演出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场完整的戏剧表演。秦汉之际,当《东海黄公》作为一个节目出现在百戏艺术当中时,其突出的意义就在于由此可以说中国戏曲艺术的胚胎已经诞生了。

三、《踏摇娘》与歌舞戏种种

张衡《西京赋》描写长安的一场百戏演出说,那时演出的场面极其宏伟,种类特别繁多,其中的歌舞更是绚丽多彩:“总会仙倡,戏豹舞罴;白虎鼓瑟,苍龙吹篪;女娥坐而长歌,声清畅而蜲蛇;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而襳□。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三国薛综注说道:“仙倡,伪作假形,谓如神也。罴豹熊虎,皆为假头也。洪涯,三皇时伎人,倡家托作之,衣毛羽之衣,襳衣毛形也。”这是集中了神话传说里众多的仙人神兽而进行的一场假形扮饰表演,这些神人仙兽多有各自的故事,可见当时歌舞表演内容和形式多么丰富。

汉代以后百戏表演的项目,在北齐时就超过了百余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戏”。而北齐时出现的歌舞《兰陵王》,则标志中国戏曲的发展又迈进了一大步。据《北齐书·兰陵武王孝瓘传》记载:有突厥人入侵晋阳,兰陵王高长恭(又名孝瓘)尽力击之。在与北周的邙山大战中,高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洛阳金墉城下,却被周军包围。因高长恭面目秀美,不够威武,所以他出战总是戴上面目狰狞的假面。当时城上北齐人不识城下来者为兰陵王,高长恭赶紧摘下面具,城上齐人马上派出弓箭手支援,于是高长恭等打败周军,大战告捷。当时北齐武士们极其兴奋,就自发创作了歌谣《兰陵王入阵曲》共同歌唱。继而有人又编出舞蹈,模仿兰陵王戴假面指挥击刺之状。于是为表彰高长恭战斗业绩而出现的歌舞《兰陵王》就诞生了。由于《兰陵王》表现兰陵王戴面具突阵征战的故事,其表演带有格斗的成分,舞曲雄壮,动作激烈优美,所以一直受到民众喜爱。在北朝就传播开来,后一直传到唐代。因为《兰陵王》歌舞者头戴假面,人又称其舞为《代面》或《大面》。唐代崔令钦《教坊记》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

《大面》这种面具舞的形式,在唐代还有其他一些很著名的歌舞戏如《钵头》、《浑脱》、《苏莫遮》等。唐代慧琳所著《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说:“《苏莫遮》,西戎胡语也,正云‘飒麽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钵头》之类也。或作兽面,或象鬼神,假作种种面具形状。或以泥水沾洒行人,或持绢索搭钩,捉人为戏。每年七月初,公行此戏,七日乃止。土俗相传,常以此法禳厌,驱趁罗刹恶鬼食啗人民之灾也。”《通典》卷一四六则记:“《钵头》出西域。胡人为猛兽所噬,其子求兽杀之,为此舞以象之。”《乐府杂录》记录该歌舞的内容说:“《钵头》,昔有人父为虎所伤,遂上山寻其父尸。山有八折,故曲八叠。戏者被发素衣,面作啼,盖遭丧之状也。”所以该舞表演者大概扮作服丧的模样,边歌边舞,表演登山寻父的情节,最后则应该以杀虎报仇为结局。《兰陵王入阵曲》的表演在其流传过程中大概也借鉴了西域《大面》的形式,由于其脍炙人口,遂成为代表性剧目。

唐代的歌舞戏极其兴盛,它们都具备了初步的情节结构和载歌载舞的特征。如《大面》、《钵头》、《秦王破阵乐》、《樊哙排君难》、《苏莫遮》、《还京乐》等。《还京乐》是宫廷乐人张野狐创作的歌舞,表现唐明皇在安史之乱平息后从四川返回国都长安的情景。《秦王破阵乐》则是为歌颂秦王李世民的征战业绩,《旧唐书·音乐志》解释说:“太宗为秦王时,征战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之曲。”它们虽然都有个性化的扮饰和一定的叙事因素,但其中表演故事成分较多的剧目还是《踏摇娘》。

《踏摇娘》的故事源头也来自北朝的北齐,不过它是一个平民百姓的故事。一开始故事的名字叫做《苏郎中》。据唐人崔令钦《教坊记》的记叙说,一个叫苏葩的北齐人,他没有当过官,却自号为郎中。其人嗜饮,酗酒,长着一副酒糟鼻子,鼻头总是红红的。他饮酒必醉,每醉,不是自己去歌舞发泄,而是动辄殴其妻。他的妻子满腹幽怨,诉于邻里。此事传扬开来,人们同情苏妻,于是有好事者编演成小品,在街市演出以讽苏葩。当日演出情形为一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讥讽。发展到唐代,则直接以妇人扮演苏妻,而且还增加了新的角色——典库,新的内容——典库讨账。

《教坊记》名之为“踏谣娘”,但是其他史籍里多作“踏摇娘”,如杜佑《通典》说:“踏摇娘生于隋末。河内有人丑貌而好酒,尝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美色善自歌,乃歌为怨苦之词。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其身,故号踏摇娘云。”这里把《踏摇娘》的得名归之于歌舞者模拟妻子的悲戚情态,即摇动身形的表演。

从北齐北周或隋末到唐代《踏摇娘》的歌舞逐渐发展,由乐人扮演“苏郎中”独舞,到以女乐扮演苏妻为主,双人舞或三人舞,歌舞故事性越来越强。这一歌舞被唐代宫廷吸收后,就成为唐代主要歌舞剧目之一。《踏摇娘》的表演形态已经接近后世的歌舞小戏,特别是在运用歌舞装扮等综合表演手段揭示人物心态方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唐代歌舞戏成就的一个突出代表。

四、从“优孟衣冠”到参军戏

同类推荐
  • 说文解艺

    说文解艺

    ,或还似懂非懂,生发开去,我先看目录。这是我做不到的。而人们近年常常批评一些人之写序,杜书瀛兄嘱序于我,说有的是“友情出场”,很大一部分竟是我没有读过的,于是把书稿看了一遍,有些学理性强的文章还没消化,有的是为了“促销”,但我觉得应该来写这篇小序。 书序可以有种种写法,有些著名的序言体文字,是就所序这一本书的中心内容或某一论点加以补充,有的通篇不过是些“感想”……总之应该列为写序之大忌的,甚或是借题发挥,本身就形成一篇论文,限于学力,——我现在要写的正不出这个范围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薄命是红颜

    薄命是红颜

    历史似乎只是由男人写就的,女人们偶尔参与其中,身影也往往被夹在了缝隙中成了—枚标本或书签。《薄命是红颜》选取了近20位历史上的女 名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 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 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
热门推荐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生谋略全书

    人生谋略全书

    当代社会如滚滚洪流,竞争激烈,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寻求自我提升的最高境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

    孩子有如一棵小树,需要家庭的温暖来呵护,需要赏识的阳光来照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他具有独立的个性,也应有最适合他的教育方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不以为然,对表扬也毫不在意,父母的话似乎起不到一点作用了。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企图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驯服孩子。实践证明,用冷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远远胜过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家长如果能把精力放在控制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得到的教育结果会出乎意料地好。
  • 庶女镖师:包邮王爷请好评

    庶女镖师:包邮王爷请好评

    一朝穿越小命犹在,吃货落魄惨遭打压。大娘大姐算计害她,堂朝奸臣买凶杀她,连生意死对头也来凑热闹……没关系,深呼吸压压气,总有办法报复你——巧使妙计让大娘大姐彻底翻不了身,花心思部署让奸臣插翅难飞,用尽一切办法让生意死对头从此告老归山……过五关斩六将,胜利曙光在眼前,偏偏情关闯不过,栽在那个心机深沉的妖孽男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萌宝贼娘,劫上狼君

    “在下没财,姑娘还是劫色吧!”这年头真是坑货一个比一个多。劫回来的没钱,装假狗就算了,这回好好的劫财,却硬硬坑成了劫色!眼前这货长得人模人样,俊美妖孽,居然是头狼!苏渺渺摇头叹息:“你走吧。”这货竟无耻赖上了:“姑娘毁了人家名节,要负责啊——”*苏渺渺痛心疾首:真不该打起了卖儿的主意啊!可她不是为了儿好她好大家好嘛!这回好了,儿子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萌宝一个留书出走,要给自己劫个爹!咦?劫回的这个风度翩翩,俊朗不凡,应该挺靠谱的。谁料,关上门,那货开口了——“渺渺,宝儿已经将我卖给你当相公了,你看是不是应该验一下货?”“验什么货?”那货衣衫一褪,答道:“自然是‘夫’纲。”*艾玛,竟劫上了两个“狼”君!萌宝贼娘齐齐大喊:“坑爹啊!”◇◆◇简介无能,美人们还是看文吧!◇◆◇某女:那个,我可能有了。某男眼睛一亮:是吗,有什么反应啊?某女:肚子大了一点,胀胀的感觉。这时,一旁的某宝冷淡插上一句:明天少吃点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了!(额,这熊孩子……)◇◆◇某日,某男胸膛半露,魅惑众生地一把抱住某女,将她压在身下。某女咽了咽口水:你想干什么?某男眉眼一抛:渺渺,干你想干的事。某女双目放光:真的吗?某男衣衫一褪,性感万分地点了点头。某女二话不说,双手狠狠地一推,翻身起来朝外喊道:宝儿,你爹说我们可以吃臭豆腐了……◇◆◇本文一对一宠文,男主腹黑无下限,女主成长抽风型,儿子傲娇萌黑系。宝儿:大减价,买一送一啰喂!贼娘:来吧,来吧,点击“加入书架”,值得你拥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做事先做人(工作励志版)

    人一生做的最多的就是工作,工作给人的也应是最多……工作对你意味着什么?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人?你在为谁工作?为什么不从小事做起?你将优秀藏在了哪里?是什么阻碍了你的发展?你是否只做了上司吩咐你做的事?有人可以限制你吗? 这些关于完美职业理念的经典问题,有些人刚开始工作就明白了,于是,他们从中体会到了成功,使自己变得富有;而有些人工作一辈子也没弄明白,于是,他们始终与平庸为伍,精神和物质也永远贫乏。著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尼尔·卡尼曼说:“社会赞许工作。”我们应该让工作赞许我们的人生!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