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1000000023

第23章 遥远时空的思想记录(1)

说起散文的起源,首先得有文字。传说最初汉字是由一个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古书上记载,他把汉字造出来以后,“天雨粟,鬼夜哭”。为什么呢?因为一旦有了文字,人就变得机灵巧诈了,就会想着争斗,想着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天怕粮食不够吃,所以降下小米来救济大众;鬼也怕人用文字来制服他们,所以夜里号哭。先民大概用这种传说来衬托文字的神秘感。有了文字,人们可以把自己和别人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记录下来,达到和别人交流的目的。两个人距离很远,不能见面,古时候又没有电话、网络可以聊天,写封信也就解决了。司马迁写了一部《史记》,总结了数千年的历史,他当然希望后人知道他做的工作,了解他的思想,就写成洋洋五十多万字,一直流传到今天。通过文字,一代又一代人的行动、想法都保留下来,不断积累,不断传承,这就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重要部分。有了文字,人类的确是变得越来越机灵了。那么复杂、那么规则的文字全部出自一个人的创造,当然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乍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稍作浏览,大概总会惊叹:那么多的书,里面得承载着多少思想,包含了多少文章啊?如果想到从古至今中国产生的所有典籍,那还非得用“浩如烟海”形容不可了!一个极其睿智、渊博的学者,也不过是从牙牙学语开始,也必须从学习一个发音、认识一个字起步。中国古代散文的历程正像是一个人的人生,要对她有所了解,还必须得从那文字初成的遥远年代开始说起。

一、卜辞铭文:龟甲青铜的古老变奏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北京国子监一位叫王懿荣的祭酒,也就是当时国家最高学府的教务长,偶然得了疟疾,他发现郎中给他开的药方里面有一味叫做龙骨的,上面刻着些小字儿,似篆非篆,他就把抓药的下人叫来一问,下人说是从宣武门外菜市口达仁堂药铺抓来的。王懿荣很感兴趣,他本是有名的金石学家,对古文字有很高的造诣,隐约就觉得这些小字儿里面大有学问,于是干脆把北京达仁堂药铺里的“龙骨”包圆儿了。他在这些小字儿上花了不少心思,后来还把这事告诉了来家中拜访的刘鹗。刘鹗以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知名一时,对古文字也颇为精通。经过共同研究,两人最后终于发现这其实就是咱们国家最早的成形文字,是殷商时代占卜的记录。当时发现的“龙骨”都来自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那里正是商王朝后期的都城。

人的思维落在文字上,就今天所知,还的确是同占卜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商代人最尊重鬼神,出了名儿了,当时原始宗教的气氛笼罩着生活的每个角落。《礼记·表记》就说:“殷人尊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信神、敬神都是全民参与的。在我们看来,那时的老祖宗简直迷信得不可思议,他们凡事都要向鬼神请示,所以动不动就要占上一卦。军国大事、生儿育女,乃至鸡毛蒜皮,无不占卜。今天,科学知识已经相当普及,偶尔在街头或者寺庙周围见到算卦、相面的,也很少有人光顾,多数人只当是蒙人骗钱的把戏,压根儿就不相信。商代人可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占卜可是生活中最重要、最神圣的事儿。他们有众多的占卜师,当时叫做“贞人”,专门负责沟通天地百神和已故的祖先,商王和贵族有时候还会自己动手从事占卜。再比如说占卜的工具,也有特别的要求,多半是像当年达仁堂里那样的“龙骨”,后来叫做甲骨的那一类。“甲”必须是龟的腹甲,“骨”应当是牛的肩胛骨,其他的东西就很少用,大概这两样更有灵气吧。占卜时要由专门负责占卜的巫师在甲骨上钻几个孔,然后放在火上灼烧,巫师根据灼烧后的裂痕来推断吉凶,随后把占卜的人、时间、问句和结果刻在甲骨上。比如一则卜辞说: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①

句子简单极了,意思却表达得很清楚。假如在今天,我们只要问“雨从哪边来?”也就够了,它偏要东、西、南、北整个儿询问一遍,采用同神明对话的形式和语气,显得既质朴又庄重。其实也难怪,相比今天来说,先民对世界了解很少,面对大自然的种种变幻,当然更容易恐惧,同时对自然世界也有着更多的敬意。商代人把占卜得来的结果看成是神的指示,而且除了巫师之外没有多少人认识“甲骨文”,所以在当时,这种最简单的文章实际上包含着非常神秘的色彩。它在表达上的最大特征,就是简明直白,因为只求实用,还谈不到修饰。

甲骨文中多是些零散的句子,很少有一章一节的,所以叫做“辞”。后来《周易》爻辞经过占卜师(就是当时所谓“史”)按照卦的顺序连缀起来,就比甲骨卜辞显得整齐多了,包含的内容也更丰富,写作手法也更多样。古代有伏羲画卦、周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的传说,这大抵都是靠不住的。关于《周易》的时代,近代以来的学者一般认为是商末周初。《周易》是本卜筮的书,同商代卜辞没有根本的区别,不过应是日积月累,出于众多占卜师一类人的手笔。它的年代比一般商代甲骨卜辞稍晚,又经过不同的人长时间的“打磨”,文字的组织上显然比甲骨文进步了一些,爻辞里已经出现了不少带有诗意的韵文了: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屯卦)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卦)

男子骑着白马,威风凛凛地到女子家里去,起初以为他是强盗,等那女子被抢走之后,人家才知道他是为着婚姻而来的。女子被挟在马上,眼泪像是断了线的珠子,哭得伤心极了。句子虽也不长,却很整齐,明显经过了有意的修饰,那男人乘马的神气劲儿,和女子被抢离家的感伤,已经呼之欲出了。

又如《中孚卦》: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吾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这一段恰是男女间柔密的情话:雌雄两只鹤在相互和鸣,我这里有芬芳的美酒,你何不来同我共醉呢?通过其他物象来引起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同《诗经》里的“比兴”手法已经没有什么不同。它不像甲骨卜辞那么直白,而是优游、含蓄,生动、饱满,富有感人的力量。虽然它的用途同诗还是不一样,终究还是为了占卜,但表达技术已经与甲骨卜辞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国家历史博物馆,有一件青铜铸成的国宝,它经历了三千年风雨的洗礼,斑驳的翠绿色锈迹古色古香,重达875公斤的庞大躯体岿然屹立,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驻足观看,惊叹不已。它就是商王为母戊所铸造的祭器——司母戊方鼎。

鼎是商周青铜器的主要形制之一。商周时代,大型的青铜器皿多从一般食器演化而来,后来青铜器逐渐成为商代人宗教观念和情感的寄托,所以当时青铜器制作之精湛、品类之繁多、造型之多彩,今天看起来也足以让人叹为观止。青铜器也是我国古代早期散文的重要载体,镌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几乎与甲骨文同时产生,后世叫做金文。“金”是指青铜金属器物,由于青铜器的造型以钟鼎为多,所以金文又被称作钟鼎文。商代青铜器多以浮雕式的动物纹样知名,如果说上面雕有文字,只能说是图画文字,装饰性较强,同实用文字还有所区别。自成段落,能够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在商代青铜器中还很少见。商代也有金文,比如有一则商代金文说: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唯王十祀有五,肜日。①

内容大致是说某位大臣效劳于商王,立了功,得到了商王的赏赐,所以特别在某一天祭祀先祖,告慰亡灵。字数不多,时间、事件都有了,只是句子相当简单。但即使是这么短的文句在商代青铜铭文中也已经算是长的了。一般来说,商鼎中一二字或者四五字的铭文稍微多一点,这同当时低下的物质条件有直接关系,当然,先民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同样也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

记述功绩的铭文,到周代的青铜器上才大量出现。在周代,青铜器的拥有者都是上层贵族,他们在举行祭祀、宴会或婚丧礼仪的时候,都要使用青铜器。这一方面表示对祖先的敬重,同时也要用这种当时极为贵重的礼器来炫耀自己的功勋、地位和财富。铜器上的铭文,一般都不外个人或家族的辉煌战绩和荣耀历史,因此在镌刻铭文时往往都会详细地列上时间、重大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最重要的还有相关家族成员的名字,这都是作者希望随着坚固的青铜器传之永久的东西。《虢季子白盘》、《小盂鼎》、《多友鼎》等铭文都出自参加过□狁战争的将士之手,时间、地点之外,作者把杀敌多少、俘获人数都记录在内,虽然没有对战争惨况的刻意雕琢,质朴明了的记载也不乏惊心动魄的力量。青铜器皿的面积远比龟甲和牛骨要大,所以有的文辞能够写得很长,比如今天可以见到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已经是意义比较复杂的段落了。其中有对事实的描绘,有王者同大臣的生动对话,散文功能提高了很多。《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尚书》历来被看做是历史散文的源头,其实从写作手法上说,周代青铜铭文就已经兼备了记言和记事这两重功能。韩愈曾经感叹《尚书》中的文章晦涩难懂,说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青铜铭文的风格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有些长篇的金文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已经同《尚书》里的文章非常接近。不过古人并非希望用晦涩的文章来难为后人,实在是当时的口语就是这样,他们只是按照说话的方式不走样地记录下来,谁知年代一久,当时简易的口语却往往让后人不知所云了。

总起来说,甲骨文、金文大体只应用在商、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竹简、木牍和缣帛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为书写工具,这些材料显然比甲骨容易获得,而且文字的承载量也更大;战国末年,铁器使用普及,青铜器的铸造衰退了,钟鼎铭文也就罕见了。书写工具的改进,适应着人们思想和学术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散文向更高级的阶段演进。有一个事实我们总是很容易忘记:无论后代的散文怎样演变,无论我们今天能够写出怎样华丽的文章,其实都是从商周甲骨和青铜上那些最稚拙的散文那里走过来的。

二、《老子》、《论语》:简约醇厚的永恒经典

周代的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就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把自家的亲属分封到全国各地去,帮助他行使统治权力。天子之下的诸侯再把自己的亲族往下分封,这样从天子到庶民,等级森严,关系就像是金字塔的形状,这就是所谓“封建制度”的基本含义。此时的情形,就像《诗经·小雅·北山》所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春秋末年,宗法制度渐遭破坏,原本稳固的统治无法维持,社会等级开始混乱。诸侯的家臣拒绝向诸侯交纳原本应该交纳的钱粮,在诸侯危难的时刻不给予原本应该给予的保护和救助,或者起来反抗,甚至取代了诸侯的地位,这种种情形自然都是统治阶层所绝不能容忍的。天子对此没有办法,有时候反而承认了这些“倒行逆施”。在这个时候,社会上一些智慧而博学之士就站出来,对社会的走向、对世道人心提出自己的见解。倾向守旧的人,主张保持旧文化、旧制度,一切照旧;倾向革新的就认为旧有的东西实在要不得,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形制定新政策,寻找新出路。当然,也有在这两种极端之间的种种不同看法,甚至还有人主张取消一切文化和制度。哲学只有落实在文字上才能发扬光大,才能传之永久,去影响更多的人,于是诸子散文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发达,诸子散文的兴起就是最鲜明的标记。诸子中年代最早的,要属老子和孔子,记载他们言论的著作《老子》和《论语》,最能代表早期诸子散文的特色。

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里面有篇《出关》,说老子骑着一头青牛,要出了函谷关,赶奔昆仑山。管理函谷关的尹喜勤心修炼,希求长生不老,他把老子当做圣人和神仙一般膜拜,请老人家出关前无论如何留下一些著作,老子便写了五千字,总结了他的思想,以此留给尹喜,也留给后人。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老子》。后来道家取了书中两个比较关键的字,用作书的名字,并且把它尊奉为经典,称作《道德经》。这个故事的真假当然无从考辨,鲁迅只是借助古书上关于老子的零星记载来阐发自己的思想,这些我们且不必多说。单从这个简单的小故事里,就不难看出老子这位古代先贤的神秘色彩(图2-1)。

司马迁确切说明了老子的姓名、籍贯,说他姓李,名耳,字聃,楚地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并说他是周代管理国家藏书的史官,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后来不少人怀疑司马迁的说法,另外作了不少考证,有人认为他生活在孔子之前,也有人说他在孔子之后,不过不但没有得出一个确定的结论,老子的时代和形象反而越发扑朔迷离。唐代皇帝奉老子为始祖,称之为“太上玄元皇帝”,这位神秘的老人真就变得“玄之又玄”了。道教里的“太上老君”,形象就源于老子。年代久远,事迹自然不容易搞清楚,而且老子形象的神秘化,多半同《老子》书中思想的深奥还有语言的深邃玄远有关。

老子的哲学思想极有特色。他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无”,“有”是从“无”衍生出来的。历来的哲学家对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解释,弄得后来人有些无所适从。我们只需知道老子曾经说,这个“无”是个很难说清楚的状态,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所以才叫它“无”;而且它还包含着很多规律,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只好叫做“道”。这些理论,实际上说明那些关涉到世界本质的问题,都会很容易显示出语言的无能,总是有很多东西,本来存在,却是任何语言都无法确切形容的。这种思想很高深,也很玄妙,对后来的文艺理论启发很大。后世的不少画家,特别是文人画家,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把老子的这种思想运用到创作中去。比如山水画或人物画中大面积的空白,都不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追问这些空白究竟意义何在,往往不容易说清楚,但如果把这些空白都抹掉,都用画笔填满具体的某些东西,艺术效果就完全给破坏掉了。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无”的妙处。没有深切的生活体验或者艺术实践,他的这套哲学是很难理解的;一旦理解了一点点,大抵都会觉得老子的思想的确是高深莫测。

同类推荐
  • 2013年散文排行榜

    2013年散文排行榜

    梳理总结了2013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中国散文学 会在浩如烟海的散文创作中,推荐编选了三十几篇散 文佳作,编著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 判断,从而披沙拣金,把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 艺术魅力性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2013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是一本散文作品合集 。
  •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本书收录了作家精品短篇小说三十五篇,作品构思精巧,富有想象,韵味无穷,是一本好看好读的小说精品。
  •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晨笛(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由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如今已走过十五个年头。他们将十五年来的稿件、图片、版面进行梳理、选编,结集成册,这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三晋文化研究会这些年陆续出了一批书,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深知,出书是一件很兴奋也很艰难的事情,如同一位母亲孕育一个生命。个中甘苦,身心的付出,不亲身经历者很难感同身受。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毛泽东品国学(超值金版)

    在毛泽东的笔下和口中,古老的国学被赋予了全新的灵魂:它能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提供方针政策的指导,它能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贡献力量,更奇妙的是,它能与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水乳交融,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原理呈现出大中华气派!对于国学典籍中的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甚至神话传说,毛泽东能信手拈来,随意驱驰。他能以古典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来说明一个革命道理,令听者拨云见日:他能从初见者的姓名中寻找到楚辞唐诗,让对办惊叹不已……
热门推荐
  • 冥帝的娇宠

    冥帝的娇宠

    简介无能,寂寞,帝王心。她穿越而来,只想在这个世界简单快乐的活下去,遇见他,那个邪魅冷漠的男人,她会心疼他,会想要关心他,想一直待在他身边,没有原因。而遇到她,确不在他的预料中,她没有他身边那些女人漂亮更没有她们妩媚,却敢对他撒娇耍赖,黏着他,而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抓住她宠着她又何妨?本文宠文一枚,无虐心。
  • 斜眼的吉利

    斜眼的吉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回不去的灯火阑珊

    回不去的灯火阑珊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是否会收回“分手”两个字?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会不会为了你勇敢一点?如果,我们不曾相遇,彼此会不会过得安生一点?如果你没有转身离开,我们是否会幸福?。如果那时,我说带我走吧,会不会改变现在的结果?如果,我只是说,如果。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隐婚俏佳人

    隐婚俏佳人

    顶尖设计师撞上失意高富帅?她脑子一热给个草戒将他拐走,没想到他更过分,没有聘礼不说,九块结婚证都是她掏的!好不容易隐婚一年,熬到给她正名,不想,他把婚礼变成了笑话!她气火攻心,昏了……男人!说好的盛世婚礼呢!
  • 公子倾世穆无双

    公子倾世穆无双

    今生的错过,前世的纠缠,是命中注定?天意弄人?她不知他是男儿,谁也不知命运又会将他们推向怎样的结局。他亦不知她是女儿。一个本该是快意恩仇的男子,一个本该是养在闺阁的千金,他与她总是擦肩而过,他只是为了给父亲寻找解药,扮作女子潜伏在她身边,总是有许多的万不得已,为求她一世平安,将她扮作男子生活了十八年一生情肠,初始,而她的父母,两世悲凉……,他与她初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误惹无情冷总裁(全本)

    出差提前回来,看到两个人--一个是即将与自己举行婚礼的未婚夫,另一个则是同窗七年的好朋友。痛彻心肺又如何,日子还是一样的要过。用堆积如山的公事,把自己的伤心摒弃在心门之外。却在因为抢着拿全勤奖的时候,错坐了总裁的专用电梯。难道她把那位传说中的冰山总裁惹毛了吗?MYGOD,她不是故意的!可是这位总裁先生却在拒绝了无数名门淑女之后,挑中了她,荣登--总裁情人的宝座。既然是我的,就不许你再和别的男人有什么纠葛!冰山总裁冷冷地宣布守则第一条……=================================================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