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700000002

第2章 千古修身名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

礼,与其奢也,宁俭

【出处】出自《论语·八佾》

【释义】礼仪,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解析】礼多人不怪,怪就怪在为礼而礼。践行礼仪在于内心诚敬与否,不在于形式。例如见面握手,有的人生怕对方感受不到自己的热情,用力攥紧对方的手不放,仍嫌不够,还要剧烈摇晃、拥抱……这就是礼太奢,让人无所适从,只能适得其反,还不如简单诚恳地握一下,更容易让人接受和明白。婚礼,人们总是大操大办,讲究排场,似乎忘记了它的意义在于祝福新人。况且,这种奢侈的婚礼理念是一种过度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炫耀傲慢的心态。如此奢办婚事,只会耗费钱财和精力,浪费资源和时间。

礼之用,和为贵

【出处】出自《论语·学而》

【释义】礼的作用,最主要的是使人和谐共处。

【解析】人难免自私,人与人之间难免有冲突,如果人人自私无礼,社会自然永无宁日。礼的作用就是调节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增加人的文明性,减弱竞争的残酷剧烈,提高社会的温情与和谐度。有时,一声“对不起”,便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句“不要紧”,便能给人送去一阵温暖的春风。但过于讲求和气,凡事小心翼翼、唯唯诺诺,就算自己是对的,也不敢争,生怕得罪了别人。这就是“知和而和”,为了和气而和气。在自我和他人的天平上,这类人过于偏重于他人,是矫枉过正了。

礼的作用,是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礼节之”要适度,既不能目中无人,也不要懦弱卑下,而应该不卑不亢。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处】出自《论语·雍也》

【释义】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做作。只有做到文采与质朴兼备,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才是君子。

【解析】人如果没有质朴之性,即使再有气质,也会令人讨厌;反过来,如果只有质朴之性,而气质全无,也是令人厌恶的。假如你热了,不管什么场合就把外衣脱下;你走路走累了,就把脚放在办公桌上;或者你饿了,吃饭时口中吧唧作响,喝汤时满嘴流油……诸如此类,你毫无遮掩,倒确实是质朴,只是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舒服。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孔子在有丧事的人身旁进食,从没有吃饱过。

【解析】孔子在参加丧礼时怎么会吃不饱呢?因为服丧者有悲哀恻隐之心,而并非酒桌饭菜不够吃。这一礼仪对我们今天在参加葬礼时仍有借鉴作用。本来失去亲人就是一件极度悲伤的事情,如果我们去参加丧礼而不顾及周围的环境气氛,不顾及别人的感情,只顾自己的口腹之欲,是非常失礼的行为,也是对死者的不尊重。

办丧事,在于感谢亲朋好友对故人及家庭的关心,以及丧事料理的操劳。但是现在某些“孝子贤孙”却一味追求所谓的风光体面,大操大办,只为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昭示他人“我是一个孝子”。丧葬本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但如果大操大办,追求“酒足饭饱”,举办丧事还有何意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处】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释义】巧笑的面靥多好看,水灵的双眼分外娇。

【解析】在人们的交谈中,双方身体语言使用最多的就是“眼神”。人们在谈话时,只要不是与盲人相会,他们的眼睛常常超过了有声语言。有些说不清的内心情感,可能一个眼神就表达了。然而,有些眼神却足以让人们感到不安。在与陌生人的视线相遇时,我们时常会慌张地把视线转移到别的地方,这是在暗示“我不认识你”“我和你没有任何牵连”;在与朋友说话时,我们时常会紧紧地盯着他的脸庞,表示“我在听你讲话”“你说得真好”等等。其实,平时我们在与人交谈时,注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礼貌。但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度,常常会令对方感到不适甚至不悦,反而是一种失礼。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出处】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孔子遇见穿丧服的人、当官的人或是盲人时,即使对方年少,也一定要从他的坐席上站起来;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则一定会改步快行。

【解析】以礼待人,不以对方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对有官位的人,应该表示尊敬;对身上戴孝的人,他们是遭遇不幸者,也应该表示尊敬;对盲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弱势群体”,更应该表示尊敬。你不要打扰他们太久,不要惊扰了他们的伤痛,你应该悄悄地从他们面前经过。这就是一种礼仪,这就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如果我们都具备了这样的道德观念,相信终有一日会真正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

我们对于那些比自己富裕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人、比自己有名的人容易表现出自己的尊敬之意,而对于那些比自己贫穷的人、比自己社会地位低的人、比自己学问低的人不容易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意,这是值得我们经常反省的。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出处】出自《论语·乡党》

【释义】乡亲们的饮酒仪式结束时,(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解析】尊老敬老不仅是一种孝道,更是一种礼仪。这种礼仪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续保持,不管是聚餐、座谈,还是观看大型晚会……在散场前都应该让老年人先离场,之后我们再离场。

“老”的含义在古代比较单纯,仅指年龄而已;在今天,则除了年龄之外,还包括阅历、资历等许多东西。比如说,尽管两个人年龄差不多,但是你比我进这个企业早,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前辈,你对这个企业的贡献就比我大,我就应该尊重你,这是在平等的彼此尊重的前提下更高一层次的尊重。

不学礼,无以立

【出处】出自《论语·季氏》

【释义】不懂得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

【解析】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没有基本的礼仪是不行的。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切记这一点,更要做到有的放矢,展现自己好的礼仪风貌。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

【释义】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解析】在生活或工作中,若不想遭人嫉妒乃至怨恨,最好的行为便是“凡事以礼为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种行为,随地吐痰、出言不逊、耀武扬威……别人都会对你产生反感,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就此大打折扣。德国有一句谚语叫“脱帽在手,世界任你走”。有礼节不一定总能为你带来好运,但没有礼节却往往使你与幸运擦肩而过。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走得更远、更好,就要时刻注意保持礼节。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出处】出自《礼记·曲礼》

【释义】礼是不能随随便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解析】礼仪的教育就好比是一对宝剑的砥砺,材质再好的人,也需要它的打磨。所以,如果不刮去它表面的生涩,不砥砺它的锋刃,那么这把剑连绳子也割不断。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为了获取朋友的好感或是得到上级的肯定,经常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结果被别人所忽视,在朋友和上级心目中的地位也不会很高。还有一些人,他们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无论是情感危机中的失恋、婚变,还是工作危机中的工作上不顺心,对老板、同事有想法,统统向别人坦露。虽然这样的交谈可以让你们亲密无间,但时间一长就会令人感到乏味,何况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能够严守秘密的人很少。说话要守“礼”,既要在尊重他人的意见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也要把握说话的内容和分寸。没有礼,一个人的语言再优美动听,也都不过是不可触摸的空话。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君子知道的是义理,小人知道的是私利。

【解析】对于义和利的态度,是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在孔子眼中,道德高尚的君子重义而轻利,见利而为的小人重利而轻义。前者受人尊敬,而后者却让人生厌。

小人唯利是图。他心无旁骛,不顾一切地逐利而行,甚至为盈六欲而隐七情,为平欲壑,不择手段,不知廉耻,置一切道义于不顾,头尖尖的,寻找利益的气息,一路钻营。小人凡事以利的角度出发,如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心里还能顺畅;一旦稍有差错,最容易产生怨恨心理,认为周围的人在与自己作对。而在君子眼中,仁义重于金钱,当朋友需要资金周转时,即使自己囊中羞涩,也会竭尽全力帮助朋友。

孔子把“义”与“利”分别开来,并以此作为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标准,其良苦用心就是要让我们重义而轻利,不要唯利是图,只知道一心追求利益而舍了道义。

见利思义

【出处】出自《论语·宪问》

【释义】面对利益时要考虑是否符合道义。

【解析】利,是人之所欲。人要生存,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就不能没有对利的追求。人还要求不断改善生存条件,过更好的生活。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对利的追求,应该受到一定的制约,应当不失德义。如若我们取了不义之利,则心不安,受之有愧;而且他人不服,法也不容,甚至后患无穷。宋·陈普说:“利出私情害万端,义循天理乐而安。”为了眼前一时的不义之利,古今中外多少英雄身败名裂甚至惹来杀身之祸。

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德义于不顾的人,是有失人格的人。这类人定会为人所不齿,遭人唾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见对自己有利的事,可多考虑一下义的方面。“义”就是“宜”:看看这个利是不是合理、合情、合法。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

【出处】出自《论语·子罕》

【释义】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

【解析】如果无意中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你会怎样选择呢?是交公还是据为己有,抑或以高价卖给他人?古时人们多以“待价而沽”作为自己的筹码,只要价钱合理就出手,现在的人们依旧遵循这一潜规则。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说,如果藏之深山或束之高阁,即使再好的东西也会失去其价值。

可是在作出利益的选择时,我们也要慎重考虑是否符合“义”。于家人、于朋友、于公司……是否公平?这一行为是否伤害了你们之间的感情?其实,追求利益是人之常情,只要符合道义;否则,你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出处】出自《论语·阳货》

【释义】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解析】关于勇敢,不同文化修养的人和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对于小孩来说,只要是别人不敢做的,有人敢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勇敢的。长大后,对勇敢的理解有了变化,敢于去做有危险性的事被认为是勇敢,并且所做事情的危险性越高代表其越勇敢。孔子则认为,能够不顾一切地维护义的人才算是勇敢,这其中,能因为不义而感到羞愧的也算是勇敢,即“知耻为勇”。

一个人的勇敢如果不是为了维护正义,那就是匹夫之勇,是不值得尊敬的,因为那样的勇敢只能是一种暴力,一种违法乱纪的野蛮行为。用自己的勇气去偷去抢,那不是真正的勇士,是对别人生命和自己生命的一种糟蹋。一个真正勇敢的人在面临贫苦和苦难时,始终坚守“义”,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动摇。

放于利而行,多怨

【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释义】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解析】追求利不仅指追求钱财、物品、升官发财,凡对自己有好处的利都追求。然而以谋利为根本动机,以追逐利润为首要法则,对人心、对社会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作用。奸商囤积居奇,不法生产者制造伪劣商品,股票投机希望一夜之间变为暴发户,以及全民经商、全国炒股,都是利欲腐蚀人心与社会的表现。因为利是生命中原始的占有冲动,往往会不顾人间道德侵害他人与社会。

人在社会上的一举一动,凡与自己有利益的才去做,没有利益的就不去做,这种人在社会上立不了足,只会招怨。因此,早有先见之明的孔子,提醒人们要清醒认识到极端自私的求利心理与行为对人心、社会有腐蚀作用。

我欲仁,斯仁至矣

【出处】出自《论语·述而》

【释义】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会来。

【解析】许多人都知道仁爱很好,很值得去追求,但是一看到仁的标准有那么多,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仁的标准虽然很高,但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可以争取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仁的修养,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学习和培养仁爱精神,可以从我们所接触的人开始,可以从每一件小事开始。“仁”并不是看不到、摸不着、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去爱别人,有一点爱心存在,就是仁爱,就可达于仁道。

仁不以勇,义不以力

【出处】出自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

【释义】施行仁义,不能凭借勇猛与暴力。

【解析】仁义,常常被人们理解为“哥们义气”。如果一个人受到欺负,其他人则愤愤不平,出于“仁义”,对外人轻则言语辱骂,重则拳脚相加,甚至手拿棍棒、片刀追打。既是“仁义”,就要“勇”字当先、勇往直前,否则对不起朋友,何况,现在不表现勇气,更待何时。虽然生活中不能缺少勇,但是并不意味着处处需要勇、时时需要勇。勇是你走出困境的奋力一搏,是你迈向成功的基石。朋友有难,需要你的鼎力相助,但不需要你的勇猛与暴力。暴力是解决不了仁义问题的。

仁者不乘危以邀利

【出处】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释义】仁义之人不会乘人之危而取利。

【解析】“取之有道”的这个“道”在今天的主要内涵是“法律法规”,依法取利,就是可贵的“取之有道”。说到底,也就是仁义之道——仁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企业组织更是这样;否则,你的所得将是不“义”之财,不能长久,甚至会给你带来长远的伤害。

义利和合,义利兼顾,既知其分,又知其合,互相协调、制约,并使两者有一定张力,使人谋利时不忘义,以义制约、指导谋利,讲义时兼顾利,使其有谋利的积极性,并由谋私利而推及公利,这是人生应走之路。

修辞立其诚

【出处】出自《周易·乾·文言》

【释义】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解析】“诚”有多种含义,如诚实、诚恳、忠诚等,但其核心意义是真实而不虚妄。诚是作用于人的内心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能够保守内心的本真,真实表露自己的心声,丝毫不加任何掩饰,真正做到表里如一。只有首先不欺骗自己,达到内心的真诚,才不至于去欺骗别人。诚的最高境界是“真”。人的言论应该以诚信为本。这里的诚信包括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名实一致,是说言论要与事实相符;言行一致,是说言论要与行动相符;表里一致,是说口里说的与心里想的相符,不能口是心非。要想做到保持自己的人格“修辞立其诚”,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轻诺必寡信

【出处】出自春秋·老聃《老子》

【释义】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解析】凡是轻易承诺的人,必定缺少信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是一个人轻易承诺,也许这是一种缺少诚心的承诺。凡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许下承诺的人,在执行的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很难遵守他的诺言,这种承诺本身也就缺少信用。二是一个人轻易承诺,别人看到他不能兑现承诺,那么就会对他失去信任。

同类推荐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悦读MOOK(第六卷)

    悦读MOOK(第六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中华句典2

    中华句典2

    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除此之外,书中还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过这些或引人发笑、或让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热门推荐
  • 极品小公主

    极品小公主

    (亲们,全文修改中,请大家移步《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或《樱花淡:江湖皇后太嚣张》浅浅的成长,期待你的评论。)什么?隧道居然塌了?有没有搞错啊?手机居然没有信号,连求救都省了。该死的隧道,什么时候不塌,偏偏这个时候塌,人真的是不能懒的,这次绕近路的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喂,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姑奶奶我还要赶着去相亲呢,如果这次再不成功的话,外婆非要唠叨死我。”不行,我得自救,看着那个安全的逃生门,破破旧旧的样子,忍不住大骂:“靠,有没有搞错啊,这样的门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还那么难打开。”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脚把那破门给踢踏了。“呼,终于好了。我的未来老公,我来了。”说着大摇大摆的走进逃生门,一场未知的旅行,即将开始。
  •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

    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博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都能够运用博弈论来寻找最佳的解决之道,用博弈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从零开始读懂博弈论》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运用,通俗易懂,饶有趣味,并寻求用博弈的思维智慧来指导生活和工作。读者可以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中轻松领会博弈思维的精髓,获取开启人生智慧的金钥匙。
  • 在逃皇后迷情记

    在逃皇后迷情记

    他自小在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子,卧薪尝胆,机关算尽,一夕夺得皇位。铁腕除乱臣,灭叛党,巩固皇权。大权在握,认识了她,一夕成婚,原以为可以幸福得过一世,可他终究留不住她,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守却那么难……他是皇室遗失在宫外的孩子,十岁那年,遇上她。匆匆一聚,转首天各一方。再见时,他是十五岁的少年将军,铁蹄所到之处无人不闻风丧胆,她却已嫁为人妇,身心疲惫。为了她,他十六岁官拜丞相,企图登上王位,只为了与她双宿双飞……她,一个来自现代的平凡到骨子里的女人,一次意外来到赤色大陆,从此走上一个不再平凡的坎坷之途。在这铮铮爱意中,她勘不破生死,在这无间的地狱中,她没有救赎,没有皈依。
  • 探索世界:破译地球密码

    探索世界:破译地球密码

    水从哪里来,流到哪里去?雷电云雨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要保护地球?怎样保护地球?地震、火山、海啸、泥石流……这些,你必须懂得!这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地球所处的星际空间,地球的内部结构及内外部运动,详细解释了云雨风雪、海市蜃楼、温泉潮汐等自然现象的形成,以及地震、火山、海啸、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爆发的原因,帮助青少年科学地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守护共同的家园。帮你打开一个未知的世界,带你了解地球的性格,破解地球之谜!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以通俗浅显的文字和一系列脍灸人口的故事编写而成。同时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及家教特点等,作了简明的介绍。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家庭教育不仅有历史的时代性,而且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当我们阅读《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时,对家教的历史遗产要注意剔除其封建糟粕,并有批判的精神和阶级分析的立场。只有这样,才能有益于吸取其精华。
  •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火爆狂妃:妖夫哪里逃

    她是闻名大陆的“女王殿下”,却被最深爱的人陷害致死。重活一世,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发誓定要十倍奉还!只是,那谁谁,这只骚狐狸是打哪冒出来的?狐王?狐王又怎么样!床畔,弦歌一脚踏上床沿,一手执鞭轻轻划过炙焰绝色的面庞,邪邪一笑:“叫我女王殿下!”
  • 逆天宝宝:废材娘亲傲异世

    逆天宝宝:废材娘亲傲异世

    一朝穿越,未婚生子,爹不疼娘不爱,老公妻妾成群不理不睬,那全是因为老娘是废材。一朝毒术震天下,比斗台上放光彩。欺我者,十倍欺回;伤我者,百倍奉还;害我者,挫骨扬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