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7600000010

第10章 趣说习俗——民间传统节日的由来(1)

“元宵节”来历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

一种传说为:天上的天鹅不幸被猎人射伤坠落人间。玉帝欲替天鹅报仇,便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将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烧死。有一个好心的神仙不忍心,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百姓。人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户户挂红灯,放烟花爆竹,装出人间已经起火的样子,骗过了玉帝,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另一种传说为:汉武帝时期,宫女元宵因农历正月十五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欲投井自杀。东方朔为成全宫女,散布农历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的消息。汉武帝问东方朔有没有解决办法,东方朔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看红灯,所以如果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观灯火,便可以避灾。于是,元宵终于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元宵节佳对

清代文人闵鄂之自幼喜欢作对,常常是出口成章,闭口成对。

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乘船到毛尚书家做客。毛尚书命家人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又请作陪的幕僚出联属对,以助雅兴。席间,你出一联,我答一联,好不热闹。这时,毛尚书提议以元宵夜为题属对。时逢那夜乌云遮月,一幕僚望着辉煌的灯火说道: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河山生色

闵鄂之听到鼓声阵阵心中一动,于是上前高声对道: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满座宾客齐声称妙。

“清明节”始于周代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清明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歌编排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歌谣。其中清明被排在歌谣的第五位,也是农历历法中的第五个节气,古代劳动人民常在这时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天气转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时即有在清明时插柳、踏青、荡秋千、拔河,还有赛龙舟的活动。清明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它是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常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名句便是清明节特殊气氛的生动写照。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然盛行。

寒食节禁火

寒食是指清明节前两天,由于在这期间民间要禁火:食物以稠饧、麦糕、乳饼等为主,所以称为“寒食”。寒食原为周朝旧制,究竟是哪一天,历来说法不一。到魏晋南北朝时始定为清明前一两天。唐朝沿袭此制,清明前两天禁火,第三天即清明节晚上,由宫内传火,赐予近臣。有所谓“内宫初赐清明火”。能得到皇帝赐火者只是少数达官显贵,他们得火后将传火的柳条插于门前,炫耀于世人。后来,人们争相效仿,形成了插柳的习俗。

众说纷纭的“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腊、中天等。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以吃粽子表示敬祝。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三大饮食节日之一。

端午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凛《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竞渡的起源,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2.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种看法是近代才有的,是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现在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3.为纪念伍员说。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其父、兄遭楚平王杀害后,他投奔吴国,帮助吴王阖闾成就霸业,并打进楚国,鞭楚平王尸体三百。后吴王夫差打败越国,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太宰伯嚭进谗言,于是夫差赐“属镂”剑令伍员自刎,并将伍员尸体扔到江中。伍员含冤死后,传说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节就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4.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风土记》写道:“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5.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恶日。因历史上某些坏人生于五月五日,故有“不举五月子”(意为不把五月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之说,并导致端午的一些民间风俗都是为了镇妖避邪,这纯属封建迷信。

关于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四》解释:“古人以葫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早在魏晋时期,周处在《风土记》中就曾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足以说明早在晋时,端午吃粽子就已成习俗了。端午节包粽子祭吊屈原,最早见于吴均所著的《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亡,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中秋”祭月

中秋节由来已久,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的一轮皓月,祭拜观赏,寄托情怀。这种习俗传到民间,成为一个传统的活动。到了唐代,人们更加重视祭月的风俗,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赏月台

中秋节赏月到唐代已十分盛行了。《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要和杨贵妃到太液池赏月。有一年八月十五,在他赏月兴意正浓时,明月却沉沉西下,于是玄宗下令在太液池西岸修建一百尺高台,称“赏月台”,供他以后与贵妃赏月用。

九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又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重阳节还要赏菊花、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戴带于臂,或把茱萸放在香袋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除了佩戴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戴的。

重阳糕

重阳糕又名“花糕”“发糕”“菊糕”。吃重阳糕的习俗在宋代已经十分盛行了,一直沿袭至今。

山西重阳糕属面食糕点,以枣泥、银杏、松子、杏仁为馅。可做九层,有的在糕点上做两只小羊,取重阳之意。有的在糕点上插小彩旗,以图吉利。糕,谐音高,喻步步高升之意。家境好的人家在这天不仅要吃重阳糕,还要吃寿面,或者全家聚会,以祈祝家人平安、健康。

“元旦”开启新的一年

每年阳历的1月1日为元旦,是新年的开始。“元旦”是合成词,按单个字来讲,“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两字合称就是指新年的第一天。

“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白牧《梦梁录》卷一“有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元旦,古代叫法各不相同。《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锦》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但是,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阳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中国的历史都是以农历纪年。现行的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的体现。是以基督诞生为公元1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法定节日。“元旦”一词,来源于古埃及。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泛滥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而得知两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便是元旦的由来。

其他国家的元旦

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这一天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往后延了10天。

“情人节”的传说

传说,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有一位暴君叫克劳多斯。这一时代,古罗马一直战事连连,暴君克劳多斯征召了大批公民前往战场,为了保证人们忠于战争,他下令禁止人们在此时结婚,甚至连已订了婚的人也必须马上解除婚约。无奈之下,许多年轻人就这样告别爱人,满怀悲愤地奔赴战场。

修士瓦伦丁对克劳多斯的行为感到十分难过。当一对情侣来到神庙向他请求帮助时,瓦伦丁在神圣的祭坛前悄悄为他们举行了婚礼。事情传开后,很多人来到这里,在瓦伦丁的帮助下结成伴侣。消息终于传到克劳多斯的耳朵里。他暴跳如雷,命令士兵们冲进神庙,将瓦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关入地牢。公元270年2月14日,瓦伦丁在地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满怀悲伤的人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

为了纪念瓦伦丁,人们把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中国的情人节

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因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又称为中国情人节。

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俗信这天牛郎织女相会天河,女孩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红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巧配。

西方的复活节

复活节是西方的一个重要节日,它的庆祝活动从四旬斋开始,象征着重生与希望,为纪念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在欧美各国,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根据西方教会的传统,是春分后第一次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东方教会则规定,如果满月恰好出现在这第一个星期日,则复活节再推迟一周。因此,节期大致在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

关于耶稣基督的受难和复活,《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耶稣被犹大出卖,遭到逮捕判以死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死时,圣殿中的幔子突然从上到下裂成了两半,凭空落了下来。并发生了地震、石崩等一系列奇异现象。耶稣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信徒们,无须为我的死而悲伤,三日后我必复活。”罗马人惧怕耶稣的预言会变成现实,在他受刑的第二天把他的坟墓严严实实地看守起来。就在第三天安息日将尽的时候,忽然间地面强烈震动起来。随后,一个身着白衣,相貌闪烁着神圣光泽的天使,从空中降落下来,他对众人说:“耶稣不在墓中,已经复活,他到加利利去了。”

按基督教教义,耶稣复活后,曾多次在信徒面前显现。在第40天时,众信徒见他升入云端,回到天父那里。这一天,也是基督教的盛大节日之一——耶稣升天节。

关于耶稣基督之死,按基督教教义,是为了赎世人的罪。因此,在基督教中,复活节具有重要的意义。

复活节彩蛋

根据《圣经》记载,复活节彩蛋最早起源于1世纪,当时的基督教会在复活节前的几天时间里禁止公众吃鸡蛋,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下的鸡蛋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装扮起来代表耶稣基督的复活。

捉弄人的“愚人节”

愚人节又称万愚节,关于它的起源,说法颇多。其中最为流行的说法是认为愚人节源自法国。

16世纪的法国,人们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大家互赠礼物,举行派对,庆祝新年。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一种新的历法——格高利历法,并将新年改在1月1日。在新历法的推行过程中,各地仍有一些人或是不愿意接受新历法,或是不知道新年日期的更改,仍然在4月1日这天过新年。其他的人便捉弄他们,赠送给他们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庆祝晚会,骗他们白跑一趟,或使他们对某种根本不存在的事情信以为真。这些被捉弄的人被称为“四月愚人”。

从此,一些人便在每年的4月1日搞恶作剧,互相愚弄,渐渐地,便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传到英国。后来,随着英国移民又传到了美国。到今天这一习俗已经成为国际性节日,在欧洲、北美许多国家都流行。

愚人节趣闻

黄水仙是愚人节的象征。节日期间,美国家庭习惯用水仙花和雏菊装饰房间,组织家庭舞会。通常,人们都把家庭装饰得像过圣诞节、新年一般。客人们到来后,则根据主人房内的陈设,与主人互致“圣诞”“新年”问候。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就是人们可以不受责备地互相愚弄、搞恶作剧、开玩笑。

“母亲节”的起源

古时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并送给他们的母亲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薇丝(1864~1948年)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着自己的母亲。安娜的母亲于1905年去世,她悲痛欲绝,两年后,她和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威望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

1908年5月10日,第一个母亲节在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举行,在这次节日里,康乃馨被选为献给母亲的花,并从此流传下来。

1914年5月7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并在1914年5月9日由威尔逊总统颁布施行。现在,母亲节已经在很多国家流行了。

同类推荐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

    《无后为大》详述了自己不要孩子的理由,通过对生命、成长、教育、社会、伦理、环境等问题的讨论,试图以这本书满怀诚意地探讨现代人的母题之一——生育。全书分为“上篇:人生神圣”、“中篇:内心惶惑”和“下篇:外在恐慌”三大部分。上篇主要叙述作者对于生命创造的敬畏,“被生者”的权利和个人生活的转变。从中篇起,作者开始向繁育子女的传统观念发起挑战,批评生养关系中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孝道的荒诞、经验主义对自由的限制和家庭角色的错乱。用自己和朋友的经历来谈父母的职责、如何尊重他人、如何爱人。在下篇里,挑战延伸到社会环境,对政治、社会、教育体制、环保现状进行批判。
  • 职工快乐工作

    职工快乐工作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野心勃勃,进犯大宋边境。杨宗保奉命出征,不幸以身殉国。穆桂英和杨门女将身负国仇家恨,领兵出征。在战场上,她们遇到了一个劲敌,心狠手辣、精通兵法的西夏皇后——没藏秋水。在火器的帮助下,杨门女将初战告捷,滋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没藏秋水再现消失了数百年的方圆大阵,重创宋军。宋军陷入绝境,险些酿成兵变,佘太君力挽狂澜,平息了暴乱,精神上遭到沉重打击的穆桂英冒险前往杨宗保殉国之地,遭遇没藏秋水的伏击,幸得一群身份不明的人出手相助,化险为夷。在一座古老的山寨中,穆桂英邂逅了一个神秘的家族,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也了解到没藏秋水的真实身份和她潜伏在夏国的目的。得到自己族人的帮助,再加上经过改进、威力巨大的火器,穆桂英反败为胜。没藏秋水铤而走险,自立为皇帝,复兴故国。遭到背叛的李元昊选择与宋军联手,绞杀没藏秋水,条件是宋夏签订和约,永不相犯。就在战局峰回路转时,穆桂英遭到政治暗算,被解除了兵权。当她费尽周折,重掌兵权时,却又遭遇了族人的背叛。
  • 夫君不乖

    夫君不乖

    可怜女主无辜穿越到女尊世界,不料被迫装成男人,练就绝世武功,还收了一大堆绝世美男。本文不小白,搞笑加点玄幻色彩,喜欢的女尊文的亲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啊!前世的情,后世的债,原来人死之后真的有天使。死在男人手里,也算是一大笑话,死了却也不安分,揍了天使,砸了轮盘,于是不小心穿越了。死了,又活了,遇见了‘天人’。天人说,你个登徒子。我说,我哪敢!天人说,我是男的。我知道。天人说,我的清白。拜托,我不就偷看了几眼嘛?天人说,你不许走。好,那咱就不走。天人最后说了,你要对我负责。啊,原来,这看男人也是罪过…女尊文,NP……好这口的定要来支持啊。感谢亲爱的宝宝,为我做的封面,实在是太赞了。推荐新文:痞女修仙传,,水宣给花生建的群:104863278,大家有兴趣的来啊,另外非常感谢水宣!
  • 完美恋人我要了

    完美恋人我要了

    她和他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她是大学刚毕业的青涩女孩,他是事业有成身份尊贵的总裁,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男女,因为两个爷爷定下的“娃娃亲”,不得不走在一起。本来两个人约定好了:“对于这门婚事,你不愿意,我也不愿意。那我们一起演一场戏先把两位爷爷安抚好了,再想办法分开吧。”两个人和和气气,商商量量的,就这样子愉快地接受两位老爷子的安排,把彼此“绑在了一起”。真戏假作,假戏真做。后来他们都毁约了,她爱上了他,他也爱上了。既然爱上了,那就爱吧。爱就要爱的纯粹,爱的真诚,爱的完美,爱的淋漓尽致。她,青春活泼,聪明懂事,精明能干。他,英俊绅士,睿智沉稳,专情完美。这是作者笔下最温馨最暖心的故事,男主温柔专情,女主聪明活泼,两人是天生的一对。一个伟大的女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温柔专情的男人,女主从一个毕业的青涩姑娘,在男主的栽培下,一步一步成长为贤惠漂亮的妻子、温柔贤良的妈妈、果敢能干的职场完美女王!
  • 今天是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日

    小昌,80后新锐作家,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山东冠县人,1982年出生,大学教师。曾在《北方文学》、《黄河文学》、《延河》等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若干。现居广西北海。
  •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步步为营:修罗世子慵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苏家三姑娘,无良之父宠妾灭妻断绝了她们母女的生计并将其赶回娘家。他是王朝世子,无情的战场修罗,别人敬他,惧他,她却“天真”的将他当成话本子上的肥羊痛宰,窃走他象征身份的玉佩换银,事后一场大火,毁尸灭迹,消失无影,事隔数年再遇,他方知,天真二次,与此女无缘,而她,在得知他后,不但未在躲,反而使劲的将他当着肥羊继续宰着。俩个无情之人,世人都道此他们是有情,却不知,不过缘深情浅。片段一:天不公,咱便不靠天,娘傻,咱便不犯傻,五爷无情,咱便别对他用情,祖父教子无方”她面瘫的说“咱谨记住,以后莫犯就是了。”
  • 历史不是教你诈

    历史不是教你诈

    历史如同一面魔镜,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权力争夺,总有人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名利得失,总有人游刃有余、进退自如——这如同喜剧。同时,也总有人满腹经纶却终生不得志;君子清正廉洁,却屡屡受挫——这如同悲剧。在这历史的悲喜剧中,总有规律可循,博弈智慧就是其一,也是人立身体处世的根本。
  •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嘉庆帝师:王尔烈大传

    清末官场流传说:有四种人最当红,分别是:帝师、王佐、鬼使、神差。这话拿来检视王尔烈,却不管用,因为他不爱权、不爱钱,他唯一热爱的,就是才——教育英才。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发财,却都鄙夷之,这种追求公义、坚守清贫的观念,源自儒家思想对他的熏陶……从这里,可以看到读书人的价值观;也可以让我们反躬自省: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中,有没有一个永恒的价值?能不能起积极正面的领导作用?能不能发挥向上提升的功能?(台湾作家王寿来)
  • 逆天神姬

    逆天神姬

    她是现代顶超级大家族的少女掌门人,在家族的内乱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精魂不死,穿越到异世大陆武学世族一个庶女的身上。嫡姐凶残,用皮鞭将她打到毁容;庶姐奸险,偷窃珍宝嫁祸到她身上;嫡母自私,庶母恶毒,渣爹无耻,种种无聊迫害加注在她的身上!她真的任人搓扁捏圆吗?否!毒花最美最诱惑!她是异世空穿越的毒魂!她是一剂最浓烈的毒药,注入了这个名门世族,进而席卷宫廷,神殿,整个大陆,甚至神魔三界!请看一枚毒花,如何在异世空大陆,盛开到极致妖娆倾尽天下!
  •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痞子富少的专宠:没爱,我们谈谈钱

    校园三大浪子:欧阳家族的欧阳笑,林氏家族的林子冲,丁氏集团的丁辛一;林子冲喜欢上一个贫困女生简洁,欧阳笑为他探路却沉陷其中,生性倔强林子冲为了爱情而放弃了尊严,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的青睐,他甘愿放学后同她在一个杂货店做小工……
  • 相思了无益

    相思了无益

    不少常客刚刚走上茶社门前的台阶,苏州城,气氛有些凝重。往日里从早上就开始熙熙攘攘。”--情节虚构,观前街,陆羽茶社。今天是九月初三,茶社里别于以往的清雅闲散,请勿模仿,进进出出的茶社显得冷清了许多。就被告知“本店今日包场,明嘉靖十六年,不接待散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