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62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眼中的国学(1)

毛泽东论国学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公元1893年12月26日,是中国农历癸巳年的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的家庭。

当年的韶山冲还是一个交通不便、风气闭塞的山村。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曾当过兵,识字不多,但由于精明能干,克勤克俭,亦农亦商,终于成为一个在乡间有资格发行小额钱票的“小财东”。由于在一次打官司中败诉,毛顺生愿意让儿子念一点书,“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也可以帮他记账。所以,毛泽东8岁时就被送进了附近的私塾。

对于在私塾里的学习经历,毛泽东后来形象地概括为“六年孔夫子”。1964年,他在北戴河与哲学工作者谈哲学问题时说:

我过去读过孔夫子的书,读了“四书”、“五经”,读了6年。背得,可是不懂。那时候很相信孔夫子,还写过文章。

早在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演讲时说:

我幼年没有进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校,学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套,这种学习的内容虽然陈旧了,但是对我也有好处,因为我识字便是从这里学来的。

此时,他认为在私塾里读国学经典对他的最大益处,是让他识字。

事实上,从毛泽东的一生来看,“六年孔夫子”远不只是起到识字的作用,这些书对幼年的毛泽东来说也许很枯燥,但由于熟读熟记,所以在以后用起来就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了。这显然有助于他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古为今用”。

1911年,毛泽东“立志出乡关”,到湖南省的大都会长沙“见世面,经风雨”。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了半年后,于1913年春,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第二年春季,第四师范合并于第一师范。毛泽东在一师刻苦求学,直到1918年夏季毕业。

从现在保存的信件、文章、读书笔记等来看,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前期,较多的时间在读中国古典经籍,即在潜心研究“国学”。这同康有为、梁启超,尤其是他的老师杨昌济的影响有关。当然,从毛泽东自身来说,四书五经自幼多能背诵,此时也便于进一步钻研。

1915年6月25日,毛泽东致同学湘生的信中说:

如言自修,吾举两人闻君。其一康有为。康尝言,吾四十岁以前,学遍中国学问;四十岁以后,又吸收西国学问之精华。其一梁启超。梁固早慧,观其自述,亦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盖文学为百学之原,……来日之中国,艰难百倍于昔,非有奇杰不足以言救济,足下幸毋暴弃。

青年毛泽东有明确的主张:只有“奇杰”才能救中国,而这种“奇杰”,必学通中西,首先要通国学。

1917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后,毛泽东读书的兴趣就被该刊所倡导的新思潮吸引去了。但他并没有完全排斥古老的国学,仍认为要“略通国学大要”。

1917年8月23日,在致老师兼挚友黎锦熙先生的一封长信中,毛泽东说:

弟久思组织私塾,采古讲学与今学校二者之长,暂只以三年为期,课程则以略通国学大要为准。过此即便出洋求学,乃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以几其深。

显然,在青年毛泽东的眼里,“西学”和“国学”是同等重要的,但国学应为基础。

其实,在毛泽东求学的那个时代,并非西方学说和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国学在经历了清后期的低迷徘徊之后,在清末民初,便有复兴之势,涌现出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

“国学”即“中国学术”,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的中国特有之学术系统的简称。“国学”之名,始见于清末。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此时毛泽东年方十四,还未走出韶山,刘师培、章太炎、邓实等创办了《国粹学报》,在其二十七期,邓实发表了《国学精论》一文。1910年,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刊印以后,一纸风行海内外,成为莘莘学子的必读之书。所以,国学又被称为“国故”、“国粹”、“国故学”,西方学者则称之为“汉学”。

在如此浓厚的研究国学的氛围中,毛泽东下定“略通国学大要”的决心是很自然的事了。

国学的分类,有人按清朝的四库全书,分为四部,即“经、史、子、集”。

清朝的学者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则认为可以分三门: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备受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崇拜的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于此三门之外,又增加“经世”一门。

毛泽东很推崇曾国藩的四分法。1915年9月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说:

仆观曾文正为学,四者为之科。曰义理,何一二书为主(谓《论语》、《近思录》),何若干书辅之;曰考据亦然;曰词章曰经济亦然。

虽然青年毛泽东主张“略通国学大要”,但他对国学中所包含的糟粕是有着清醒认识,并深恶痛绝的。他在致黎锦熙的信中说:

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推陷廓清。

主张大力“推陷廓清”,这其实是当毛泽东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主张对包括国学在内的旧思想、旧文化,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批判地继承”的思想之端倪。

在经历一番艰难的“上下求索”之后,毛泽东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他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犀利而深邃的目光,重新审视自己所熟悉的国学。

一方面,毛泽东主张要继承以国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号召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认为要学习中国的历史遗产: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另一方面,毛泽东反复强调,必须以批判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在著名政论文《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说: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批判地继承”是毛泽东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以贯之的原则和态度。正因为持此态度,使他能够古为今用,使古老的国学在他的“丹青妙手”上与时俱进,焕发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光芒和勃勃生机。

毛泽东治国学之法

毛泽东不仅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而且对如何事半功倍地提高学习国学的效率,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方法。概括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首贵择书

我国的经、史、子、集,浩如烟海,收入四库全书的即达3460种,毛泽东在和萧子升的书信探讨中说:

四部之篇,上下半万载之纪述,穷年竭智,莫殚几何,不向若而叹也!

一个人毕其一生,恐怕也不能尽读四库全书。目光如炬的毛泽东主张:

首贵择书,其书必能孕群籍而抱万有,干振则枝披,将麾则卒舞。

毛泽东很推崇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中所选择和确定的治国学的书目,认为该书“上自隆古,下迄清代,尽抡四部精英。”

1916年2月29日致萧子升的一封信中,毛泽东开列了应阅览的经、史、子、集77种书目:

右经之类十三种,史之类十六种,子之类二十二种,集之类二十六种,合七十有七种。据现在眼光观之,以为中国应读之书止于此。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不难想见,毛泽东这77种书目,必定是综合了前人和师友的各种意见,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严格筛选过的,足以代表他对“国学大要”的见解。可惜的是,此信已经残缺,他所开列的书目没有保存下来。

其二,通其常识

毛泽东在致萧子升的信中说:

顾吾人所最急者,国学常识也。

且主张:

今欲通国学,亦早通其常识耳。

如何才能尽快地获得国学的常识呢?毛泽东说:

为之之法,如《吕刑》一篇出自《书》,吾读此篇而及于《书》,乃加详究焉出于《书》者若干篇,吾遂及于《书》全体矣。他经亦然。《伯夷列传》一篇出于《史记》,吾读此篇而及于《史记》,加详究焉出于《史记》者若干篇,吾遂及于《史记》之全体矣。他史亦然。出于“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于“集”者,自一“集”至他“集”。于是而国学常识罗于胸中矣。

同类推荐
  • 北大文学课

    北大文学课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百篇古今中外最佳美文,完美再现语言魅力,让你在诗词文章中邂逅一段纯美感情,于戏剧故事里领略几番悲欢离合。从北大走出了数不清的文学大家,他们博古通今、指点江山,对文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收录了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体裁涉及散文、诗辞、小说、戏剧。在北大学者的点评中,我们学习百家古文,重温民国美文,阅读国外经典,于文字中领略生活之美。
  •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3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沈阳的战役中,前苏联红军不但把东北交给了国民党军队,而且还向中共发出了最后通牒。抢地盘蒋介石空降十几万大军,摆脱逆境毛泽东转攻东北中小城市。三年磨砺解放军终于强大起来,林彪最终打败了杜聿明……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探索机器人的世界(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正是在促进民族富强和人类和谐繁荣的责任驱使之下,我们完成了动物与海洋、植物与海洋、宝藏与海洋、科学与海洋、海洋中的食物链、揭开神秘大洋的面纱等编撰,以进一步帮助广大青年朋友丰富海洋知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以期更多的优秀青年立志于投身海洋事业,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 锦绣太子爷(全本)

    锦绣太子爷(全本)

    陆锦鹤,丫是这京里的太子爷整个儿就一纨绔子弟吊儿郎当的不说,还天天儿拽得跟二五八万儿似的您要问我,二五八万啥样儿啊?嘿,我告儿您,就他那样儿:怀里搂着一俏妞儿,电话里还调戏着另一个您要是问他,哟,陆爷,哪位是您的妞儿啊?他会看着怀里娇笑的俊妞儿,痞痞的笑着回您:不是这个!★☆☆★☆☆★董二新浪微博:http://m.pgsk.com/1501394493小说志围脖:http://m.pgsk.com/m.pgsk.com亲们,红袖ID直接进就可以了,等着你哦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点燃生命中的春天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点燃生命中的春天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品悍妻之倾城画妃

    一朝穿越,她竟成了神秘的画中人,更神奇地拥有自由进出各类画的特殊能力。从此,想去哪眨眼间就能到,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品江山如画,生活好不惬意。然,当她同画中那相似的容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各种麻烦层出不穷,阴谋阳谋接连不断,她见招拆招,一一化解。重重阴谋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呢?且看神秘画中妃,千变万化,颠倒乾坤,绝代风华。【宠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女主嚣张邪佞,男主霸道腹黑,女强VS男更强,小恶搞,宠爱无极限】#精彩片段#某日,某男子对着眼前的一副画像,诱哄道,“倾儿,乖,只要你出来,我保证再也不对你动手动脚了。”画中的某女才不吃这套,悠着声音道,“我要是再相信你的话,我就跟你姓。”这男人简直就是欠揍,给点阳光就灿烂。她只是一时心软,给了他点福利,他就越发不规矩起来了。要是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以后哪还有她说话的份。某男心里得瑟,就算你不相信我的话,也已经跟我姓了,不过嘴上却求饶道,“行,以后倾儿说什么就是什么。”“男人的话要是能信,母猪也会上树的。”某女明显不信。怀柔政策失败,某男嘴角勾起一抹邪魅的笑容,手开始挠起了眼前的画。很快,话里的某人开始大笑起来,“痒……痒……,求你……别……别挠了。”
  • 一剂良药

    一剂良药

    这是一本让穷屌丝也变得内心强大的书。什么?穷屌丝也有可能完爆富二代?逆袭了,逆袭了!你的生活质量高吗,你的工作压力大吗?《一剂良药》专为时下都市男女解决生活困惑,让您烦躁的心灵得到休憩。早就疲倦的你请停下奔忙的脚步,和我一道修修心吧。
  • 霸宋西门庆

    霸宋西门庆

    泱泱大宋,水深火热,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外族觊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我,凭手中长剑,青锋三尺;唤世间好汉,铁血一心。虎贲三千,复收燕云旧地;龙飞九五,重开华夏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