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5700000035

第35章 金钱的用途(1)

一位来福特公司参观的外国企业家曾对我们说:

“我们必须预先确定利润,否则我们就收不抵支。除非我们以产量和利润为基础,否则我们就会破产。那么,你们是如何管理的?”

这个问题并不是开玩笑,这位企业家也是一本正经的。但是,他颠倒了马和车的位置——在进行服务以前,他就开始考虑如何去赚取利润了,其实利润是不请自来的东西。

我们认为,利润是良好的工作成果的一种自然体现。金钱和煤炭、钢铁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商品。如果不是这样去看待金钱的作用,那么必然会遇到大麻烦,因为那样的话,金钱就会成为凌驾于服务之上的东西。而在社会中,不提供服务的企业将没有生存的空间。

将金钱和企业混为一谈,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的操作所造成的,尤其是当人们将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的变化当成了企业状况的晴雨表之后,就更容易令人们产生误解。人们总是这样作出结论:当企业的股票价格上涨时,企业经营状况就很好;否则,当企业的股票价格下跌时,企业的经营状况就不好。

事实上,证券市场和企业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多大关系,和企业的产品质量、产量、销售也没有什么关系,和企业资本的增长基本上也没有任何关系——它只不过从一个侧面来反映企业的表现罢了。

企业的股票价格在证券市场上的波动和企业的利润情况关系不大。在证券市场上,绝大部分股票交易都和企业的盈利情况没有关系。

除了少数比较敏感的投资者群体以外,利润状况怎么样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至少它不是证券市场上股票投资者的主要目标,其中一些十分活跃的股票甚至没有红利。

证券市场上的逐利者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企业生产的利润,股票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在证券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人想购买某个企业的股票。

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企图从证券市场中赚一笔,却不注重服务的话,那么,证券市场的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这些栖息在证券市场上的公司寿命一般不长——成立快,倒闭也快,然而人们却因此而认为证券市场和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

不过,即使没有一点儿股票交易,美国的企业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企业的股票明天全部被易手,企业本身的资本也不能增加一分钱。

就一个企业的基本利益而言,企业就像一场棒球比赛——它只是一个侧面的表演,既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无关,也不能提供企业基本需要的东西。它只有企业价值的偶然而猛烈的变化。如果排除掉极端投机的因素,那么,股票的自然交易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金融活动。

我们认为,如果企业的影响不是由那些企业管理者来控制,那么企业发展就会遇到困难,因为它常常会因此而成为挣钱的机器,而不是商品生产的机器。然而,一旦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红利而不是商品,那么,它的重心将会发生偏转,就会听从股东而不是客户的调度。这样,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目标也就被否定了。

那些不参加企业经营的股东常常成为导致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的基本因素之一。但是,有些人并不同意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股票起到了一种促进企业运转的作用。然而,这并不正确。

例如,当广受欢迎的股票成为企业生产的负担时,企业的利润就只能属于某些人,而不是属于公众。为了满足某些股东的要求,有一种产品的价格曾经被无缘无故地增加了50美元,还有一种产品的价格也由于同样的原因而被提高了125美元。

产业并不是金钱——它是思想、劳动和管理的结合物,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不能用红利来衡量,而是在于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性能。质量绝不会因为金钱而被提高,但是提高质量显然可以带来更多的金钱。

当企业的资金全部来自产品的客户时,任何企业都会富裕起来。这笔财富不是从公众那儿掠夺来的,也不是从企业那儿克扣来的。除此之外,通过任何其他方式增加的资金都会对企业产生制约作用。

当然,股票投机买卖也不是没有一点儿作用——例如有些本性本来还不错的人,因为被股市掏光了血本,最后被迫去上班。买卖股票将很多人的注意力从正经的生意上吸引走了,纠正他们的方法就是利益。

财富绝不会因为股票交易而有所增加;它至多只能是使财富发生转移。股票交易并不能创造财富,它仅仅是一场游戏的得分记录。

曾经有人引用我的话,说股票市场对企业发展有益处,但是,这位记者在引用时省略了原因——“因为在股市遭受挫折而使得很多人重操旧业,干正经事。”

以前,人们误以为企业只是企业主自己的事。现在,人们则改变了观点——企业是在企业内部工作和领薪水的员工们的事。但是,这个观点和认为企业是为了生产股票而生存的观点一样,都是错误的。

这方面,在我们工厂中学习的大学生们的论文很能说明问题。

他们写的内容十分有趣。这些大学生富有激情,聪明而好学;除了从本能上认为工人们敌视公司以外,他们不属于任何党派。除了一两个人以外,其余的人都认为我们公司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良好、工作条件优越等等。但是,没有一位大学生关心公司的产品。

如果在考察医院时也依照这种方法,大学生们的考察报告将会描述医生的办公室如何舒适、护士的食宿多么完备、实习生的时间安排如何恰到好处,而根本不会提及医院对病人的服务情况如何。

这些大学生判断企业的标准在于企业内部员工所得到的利益。这就像以教师的收入来判断学校的优劣、以医生的既得利益来衡量医院的好坏一样。然而判断学校只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标准,医院的好坏也只能以它所治疗的病人作为参照物——这是医院的职能。

以前,企业的重点是为企业主们赚取利润;现在,企业的重点又转向了雇员的福利方面。这些思想都有问题。

当然,工人的福利应当重视,但是,如果企业的核心不是为公众服务,那么,任何其他的重点都是错误的。在企业完全推行为公众服务的目标之前,工资和利润都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企业的首要责任,是为公众的利益服务。

最后,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也应当以对公众有所裨益为基础。如果公众忽略了像工资这么重要的因素,那么企业也不能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因为这些因素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作用的。

企业既不是为了企业主的利润而存在,也不是为了员工们的福利而存在。那些目光短浅的资本家和心胸狭窄的工会分子都对企业持相同的观点——他们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谁是获利者。

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我们假设当初某件产品并不是为了使用的目的而被那些逐利者开发出来的。

那么,当产品的开发达到了一定阶段后,企业就需要扩大生产,这样,那些有钱人就会看到赚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他们建立工厂,购置设备,到处招工。但是,他们真正的生产目的是获取利润,如果必须进行调整,那么,受到损失的将会是商品,而不是利润。他们会采取任何行动——降低工资、偷工减料、减少数量、提高价格——只要能增加利润即可以。

而工程师则有不同的追求。

对他们来说,目前的标准代表了今天的水平,他们希望明天将它进一步发展到新的水平——在这个问题上,工程科学是目光短视的金融业的敌人。为了获得丰厚的利润,货币商们投资装备了价格昂贵的高炉。这些高炉并不是为了造钱而被设计出来的——它们的用途在于制造“金属”。工程师们可以开发出更好的新一代高炉,但是不是以新换旧,这还得由金融巨头们来决定,他们决定的标准不在于能否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提高生活质量,而是能否创造更大的利润。

以新换旧当然离不开金钱的投入。最初,资金是由公众提供的——解决公众关心的每一个问题,都会带来足够的资金,以保证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的利润与其被说成是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的奖赏,还不如说是一笔保证未来技术进步的资金。金融家们既然看不到问题的这一层面,他们就竭尽全力反对企业将资金投入技术进步当中,认为这是不必要的开支。而工程师则坚持将资金投入到技术革新中。

再看一看工资问题。

工资是购买力的源泉,商业活动的运转有赖于人们具有购买的愿望和购买的能力。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人鼓吹工资应当包括产业进步所产生的所有好处,他们观点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也有人主张,提高管理效益所带来的好处也应该计入工人的工资当中,例如生产增加、成本降低、产品附加值提高等等。

我们可以以自己的公司为例子。

我们的进步大部分来自于内部——也就是说来自企业的内部管理,如工艺的简化、劳动力的减少、成本的降低等,所有这些措施大幅度地降低了我们为客户服务的成本。

同类推荐
  • 名人的成功心得

    名人的成功心得

    世上有一种征服,不凭蛮力,不用刀枪,亦无需牺牲,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说的“人文”,亦即“文化”。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而非学术性传记,这是一部文学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者人类历史的暂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自豪和骄傲。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封尊称神

    封尊称神

    在智慧与力量的交融下,唐飞成为这片大陆上最强悍的战士,唐家养子唐飞得到未来人工智能晶片,科学的训练,营养的搭配,让他纵横大陆,笑傲寰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

    《细节决定成败大全集(套装上下册)》从理论到实际,从生活到职场,从办公室到大小宴会,展开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力图为读者展示细节决定人生的详细脉络,以便让读者汲取成功经验,规避风险。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都达到辉煌的顶峰。古今中外成大事者,都非常重视细节的作用,他们会自我要求从点滴做起,看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而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人脉储备。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英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据情报显示,卡西欧博士越狱后准备和英国的大毒枭进行一场交易。于是莱恩和卡奇、米娜一起来到了英国,开始了他们的英国冒险之旅。在旅途中他们还结识了很多的朋友,发生了很多新奇有趣的故事。通过他们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了解英国的地理、历史、名人、古迹、人文、科学和风俗习惯……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假如木棉不曾盛开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我想暗恋总是少年时期最美也最青涩的一段回忆,对于大多数人,不过就是回忆罢了。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把这近乎于卑微的感情延续了下去,三年,五年,十年,无关等待,无关信仰。我讲的是这样一个女孩子的故事,爱情,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事。或许会觉得慢热,但是你也许会看到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我们当时那些年少的日子。
  • 婚在迷途

    婚在迷途

    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只是一场契约,可她却误陷豪门三年。于是:他人前逢场作戏,她便同他虚以委蛇;他人后反复无常,她便同他小心斡旋。明明约定好三年后离婚,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拉长战线,而且理由充足。直到有一天,他面无表情地对她说:你赢了,离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