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4000000003

第3章 孙子谈战争(2)

《吕氏春秋》曾经记载:越国王子搜看着越国人接连三次杀掉国君,王子搜担心自己被立为国君后也会遭到杀害,于是就逃到一个山洞里躲起来。越国没有国君,越国人到处寻找王子搜,终于在山洞中找到了他。可是王子搜不肯出来,越人就把艾草点燃,用烟熏他,逼他出来。

王子搜忍耐不住,被迫从山洞里钻出来,越人推搡着把他请上国君的车驾。王子搜上车后仰天长叹:“苍天啊!为什么你不能放过我?”其实,王子搜并不是害怕做越国的国君,而是害怕做国君所带来的可怕后果。“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给你带来无上的尊贵和无尽的财富,同样也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祸害。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的道理也适用于市场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及时准确地把握竞争之“利”的“危”,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发挥其“利”、避免其“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的关键所在。为此,许多大企业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提供市场竞争中的“利”与“危”的信息,研究本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本企业所处地位,以调整经营结构,变有利因素为经济利益,变危害为有利或减小危害,使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途有所不由——途有所不由

[原文]

途有所不由。(《孙子兵法·九变篇》)

[今译]

有的道路不要去走。

[历代论引]

曹操曰:隘难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李筌曰: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

杜佑曰:厄难之地,所不当从也。不得已从之,故为变也。

梅尧臣曰:避其险厄也。

张预曰:险厄之地,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故不可由也。不得已而行之,必为权变。韩信知陈余不用李左计,乃敢入井陉口是也。

[兵法札记]

“途”,道路。“由”,通过。“途有所不由”这句话可作多种理解,其一,按正常情况该走的道路偏偏不走,另选迂回的道路走,以期达到出奇制胜。例如三国时期曹魏将领邓艾伐蜀的绕道阴平。其二,险隘而不便展开队形、不利作战行动的道路不走以免得不偿失。其三,可能有伏兵的道路不要走,以免中圈套遭伏击。

魏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魏元帝下诏书命令诸军征伐蜀国。蜀国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增援驻守在沓中(今甘肃岷县南)的姜维。两军经过几次激烈交战,蜀军姜维、廖化、张翼、董厥等退守剑阁,集中兵力抵抗魏军。魏军主将钟会率十万人进攻汉中(今陕西汉中市),在剑阁受阻,久攻不下,部队缺粮,准备撤退。征西将军邓艾率三万余人在西线进展顺利。他经过详细分析形势后认为,姜维经过长期征战,兵力损失很大,魏军应当乘胜进攻,不给喘息机会,方能取得彻底胜利,不然就会半途而废。于是决定从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走小路经汉中德阳亭攻取涪城(今四川绵阳市),然后出剑阁西一百多里,再长驱三百里至成都,用奇兵直捣蜀国腹心。

这年冬天,当邓艾引军由阴平小道向江油(今四川江油北)进发,军至马阁山(今四川平武东南)时,他的部队遇到了山险、粮缺、人乏的严重困难,处境十分危险。面对艰险,邓艾毫不松懈斗志,他一边指挥士兵“凿山通道,造作桥阁”,继续前进,一边鼓励士兵顽强拼搏,战胜困难。在行军到一处荒山绝壁,遍野荆棘,野藤缠绕,实在难以行走时,邓艾急中生智,用牛毛裹住身体从山坡上向下滚。将士们见主帅如此不怕死,也就勇气倍增,想各种方法,冲破险阻,向前挺进。就这样,经过艰难行军七百余里,邓艾军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军到了江油城,蜀国守将马邈猝不及防,被迫投降。接着,邓艾又与蜀将诸葛瞻所部展开激战,诸葛瞻不敌,节节败退至绵竹(今四川德阳)。邓艾毫不放松,挥师攻破绵竹,斩杀了诸葛诸葛瞻及黄崇等蜀将。继而又乘胜直捣成都,迫使蜀国“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请降。

邓艾以其非凡谋略和英勇善战,一举灭掉了在成都经营了四十多年的蜀国,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驱奇袭大获全胜的著名战例。

[人生感悟]

战场上,军队有的道路不要去走;人生中,做人有的道路也不能去走,比如犯法的道路,有损人格的道路,伤害别人的道路。我们做人做事,社交处世,要走正道,不能走邪路,必须脚踏实地时时谨行,处处慎独,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个好人。

俗话说:难难难,易易易,不难也不易。要说难,一片贪欲之云横眼前,就可能叫人钻入死胡同,直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一命呜呼也闯不过去。要说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见性也只在刹那。关键看一个人有没有真诚的信念、坚强的决心、刚毅的意志和切实的躬行。

孔子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可见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或宏论滔滔、口吻生花,如不能躬行实践,也不能算是真学问。

春秋时,鲁国相国公仪休喜欢吃鱼,全国各地很多人因此送鱼给他,但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不要了呢?”

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我爱吃鱼,才不能随便收下别人所送的鱼。如果我经常收受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徇私受贿之罪,说不定哪一天会免去我相国的职务,到那时,我这个喜欢吃鱼的人就不能常常有鱼吃了。现在我廉洁奉公,不接受别人的贿赂,国君就不会随随便便免掉我相国的职务,只要不免掉我的职务,就能常常有鱼吃了。”

公仪休的想法是明智的。我们在工作当中,也免不了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诱惑,关键时刻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不要因贪小利而丢了大利。

居庸关城隍庙大殿有这样一副楹联:“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做个好人,是否能得到被孔子敬而远之的鬼神们的钦敬不得而知,但要说到心安梦稳那是真实不虚的。而且,一个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再以无所畏惧的意志来躬行、精进,“日新、日新、又日新”,这样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有所超越和收获,生命之花就能徐徐绽放,璀璨而芬芳。当你堂堂正正地生活、坦坦然然地工作、光明磊落地处世时,你会觉得自己是透明的,是喜乐的,是清静的,是完整的。

半济而击之——令半济而击之,利

[原文]

客绝水而来,勿近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孙子兵法·行军篇》)

[今译]

敌人渡河来战,不要在敌人刚入水就去迎击,而是让敌人渡过一半时再去进攻,最有为利。

[历代率引]

李筌曰:韩信杀龙且于潍水,夫概败楚子于清发是也。

王皙曰:“内”当作“(氵内)”。迎于水(氵内),则敌不敢济;远则趋利不及,当得其宜也。

张预曰:敌若引兵渡水来战,不可迎之于水边,俟其半济,行列未定,首尾不接,击之必胜。公孙瓒败黄巾贼于东光,薛万均破窦建德于范阳,皆用此术也。

[兵法札记]

半济而击,即当敌人渡水作战时,抓住它正在渡水,部队无法展开的机会发起攻击,歼敌于水际滩头。这是古代敌对双方隔水作战时常用的一种谋略。

半济而击之法最早起源于何时何地,尚不得而知。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在孙武、伍子胥等人的辅佐下,起兵伐梦。吴军纵横数千里,连战皆捷,遂拔郢都。在吴军发起的一系列战役中,吴军先锋夫概在清发水(约为湖北安陆、随县的氵员)水,趁楚军半渡之时,发起一场锐利的攻击。这是历史上较早的半济而击战例。

吴楚交锋,楚军连连败北,锐气已挫。先锋夫概建议趁楚军兵无斗志、将帅不和之机,全线发起攻击,吴王没有同意。夫概认为,为将之道,应见机而行,不必等待命令;拼死一战,说不定能彻底打败楚军,到时候吴王怪罪下来,也可将功折罪。于是,他擅自率领所属五千人马,进攻楚军大营。毫无防备的楚军一触即溃,吴王率军全力投入交战,楚军全线溃退,主师子常逃奔郑国。吴军乘楚军失去主帅群龙无首,部队混乱之际,向西进行战备追击,到清发水追上了楚军。吴王正要下令攻击,夫概劝阻说:困兽犹斗,何况是人,若逼之太急,楚军会死力拼搏的。不如暂且驻兵,待楚军半渡之时再行攻击。到那时,楚军先渡河的幸免于难,无心恋战;后渡河的羡而争渡,也会失去斗志,我军定能大获全胜。吴王接受了这一建议,孙武率中军赶来时,也称赞夫概的好主意。

楚军大将芜射初闻吴军追来,准备列阵决一死战,又闻吴军复退,以为吴军不敢穷追,即下令五鼓饱食,全军渡江。谁知部队十停刚刚渡过三停,吴军就杀来了。楚军士卒争相渡江,顿时大乱,芜射制止不住,只得乘车疾走。混乱中的楚军随其主将乱闯乱窜。吴军从后掩杀,杀得楚军尸横遍野,掠取旗鼓戈甲无数。追至雍(氵筮)(湖北京山西南),再败楚军的援军,接着吴军又连续打了几个胜仗,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城。

正在半渡中的部队,有的已渡到彼岸,有的处在正渡之中,有的还在等待渡越,队伍散乱,形不成整体战斗力。这种时候若受到攻击,通常是难以招架的,而对进攻者来说,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孙武是先作兵法十三篇,出山后开始给吴王讲授。夫概作为吴王阖闾的胞弟,自然对孙子兵法有所了解。他能在楚军败退到清发水时,及时提出的主张,也称得上是学以致用。

自孙武提出“半济而击”的战术原则之后,这样的战例常见之于古今中外的战史上。如在夫概半济而击的三百多年后,韩信的攻齐之战,也运用了这一战法。公元前203年,韩信攻齐。项羽派大将龙且率军二十万驰援,与韩信的部队隔潍水对峙。韩信派人做了一万条沙袋,于潍河上游坝住水势;又派一部兵力涉水进攻龙且,接触后又佯败而退。龙且率军渡河追击。这时韩信命部队决开沙袋,龙且的部队刚渡过一半左右,河水陡涨,韩信回师反击,彻底打垮了龙且的部队。

[人生感悟]

“半济而击之”,就是在对手开始行动,而未达到目的的时候下手,这个时候进攻对手不仅理由充足,而且取胜的把握也比较大。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准备剿灭王浚。但是王浚势力强大,恐一时难以取胜。石勒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准备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言辞恳切,对王浚一番吹捧。王浚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的部下游统,伺机反叛王浚,准备投靠石勒,石勒却杀了游统,并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使得王浚对石勒更加放心。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百姓们粮食断绝,而王浚却不顾百姓死活,苟捐杂税,有增无减,致使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见时机成熟,亲自率军攻打幽州。当年4月,石勒率部来到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大梦初醒时,已经身首异处了。

王浚刚开始谋反时,石勒并没有实力歼灭他,而且当时不易获得当地军民的全力支持,于是他首先设计稳住了王浚,然后暗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等到幽州遭受水灾,而王浚又激起民愤时,石勒才借机一举歼灭了他。

利导思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原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子兵法·九地篇》)

[今译]

对自己的军队来说,有利于我就战,不利于我就不战。

[历代论引]

曹操曰:暴之使离,乱之使不齐,动兵而战。

李筌曰:挠之,令(今)见利乃动,不乱则止。

梅尧臣曰:然能使敌若此,当须有利则动,无利则止。

张预曰:彼虽惊扰,亦当有利则为,无利则止。

[兵法札记]

“动”,行动,这里指作战。“止”,即不战。

《孙子兵法》中多处谈到“利”,十三篇兵法中共计有五十一个“利”字。“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是孙子利动思想的名言。

战场上,敌对双方布势用兵,往往都是以“利”为基本着眼点的。孙武在阐发这个用兵原则时首先提出了动与止的前提条件。即:使敌人前后不能互相策应;大部队与小部队之间不能互相依靠和协同;主力部队和非主力部队之间不能相互救援,部队建制被打乱,上下失去联系,无法收拢和集中;士卒分散难于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只有在此有利的态势下,才能致敌用势,战而胜之。否则,就必须待机另谋胜敌之法。

公元231年,诸葛亮五出祁山,率军到达(眉阝)县(今陕西(眉阝)北),然后进驻五丈原。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靠渭水构筑营垒防守。魏蜀军相持了百余天。诸葛亮多次挑战,甚至送给他一些妇女的衣服侮辱他,但司马懿仍不为这所动。他认为,蜀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不能持久作战,这是其不“利”。而魏军粮草充足,以逸待劳,这是我之“利”。只要以“利”动之,坚守不战,以守为攻,蜀军会不战自退。后来蜀军渐不能支,果然被迫撤军。这个例子说明,“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确实是有效的制敌谋略。

古今作战,两军都是以“利”伐谋,从胜而终。以“利”伐谋,其动止都是以“利”为目的。有的情况下,为了在战场上夺得“大利”,有时还会放弃眼前的“小利”,假痴不癫,顺详敌意,尔后从利而动,获得较大的胜利。

[人生感悟]

孙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利动”思想的名言,若引伸到人生,其意义就得到了拓展、深化,它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向上的、阳光的思维。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所谓利导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即从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谓弊导思维就是凡事往坏的方面想。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开朗,生活十分愉快。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笑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却不觉得丝毫痛苦,这就是由于他调整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凡事从有利于自己的方面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不同。同样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迥然不同的结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可以从正面理解,也可以从反面理解。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的因素,坏事中包含着好的成分。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提取美好,放大美好。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学会利导思维,不只是一个思考的技巧问题,还涉及到人的心态,人的性格和人的生活态度。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心情舒畅,往往就能正确而对现实、正视事实,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遇事从积极和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反之,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惭形秽、缺乏自信,甚至悲观绝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导思维的泥坑不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自我伤害、自我折寿。我们学会利导思维,就要掌握唯物论和辩证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类推荐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热门推荐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
  • 重生蚁皇

    重生蚁皇

    佛说:蝼蚁尚且偷生!在实力低微的时候确实如此!但是这只蝼蚁却要逆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萌你没商量

    萌你没商量

    然而,后面的故事,从素不相识到疑似亲戚。你更加意想不到……这是一大一小的两只兔子分吃胡萝卜的故事,萌记者采访足球明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记者与明星的爆笑乌龙!世界很小,而那鲜美多汁爽脆可口的胡萝卜名叫“爱情”。,不过一回眸的工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末世之渡劫飞升

    末世之渡劫飞升

    唐唐新书:《星际大佬的掉马生活》谢谢小可爱们来支持来阅读。这是一个末日的世界,和平已不复存在,丧尸横行,人心险恶。末世爆发的第三年,伴随着人类的是无数的战争、死亡,杀劫抢掠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在这个丧尸横行,人心难测的地方,唐清越为了救堂妹却被堂妹亲手推进丧尸群,大难不死,重生到末日前十天,随身空间让她发现了修仙者这个秘密,从此走上强者的逆袭之路。【喜欢唐唐的读者,请加群:209147284】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倾尽天下:特工小姐太妖娆

    倾尽天下:特工小姐太妖娆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冷血特工,高智商天才,腹黑狡黠,生杀予夺,我行我素。他是帝国内最优秀的高贵王爷,完美血继者,冷酷邪魅,危险神秘,狂傲霸道。一朝穿越,她成为了相府内被遗忘在角落的懦弱三小姐。从樱林下的唯美相遇,到多年后的一场赌约,是宿命的开始,还是早有预谋?水城陷阱,死亡森林,冰林封印……她一一破解,经历九死一生,实力突飞猛涨。姐姐暗杀,侧妃争斗,继母迫害……她见招拆招,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灭一双。此文女强穿越,女主偏万能。经典语录: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还犯我我必杀之!PS:虽然此文美男多多,但正主只有一个,非NP。(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寒烟几重

    寒烟几重

    一、务必让所有玩家都以为你就是NPC;二、任何情况下都请遵守第一条……女主表示,求速度。,掌控六界开启的钥匙。身为npc好苦逼,身为广大人控NPC中的一员,坐镇正道关底的大BOSS,男主你在哪里,身份重要地位崇高,时机未到之时却只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普通到连基本台词都只有两句的NPC!npc守则归纳起来就是短短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