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900000005

第5章 处世的智慧(4)

争名夺利和自由是完全相反的概念。《西游记》第一回有一首诗: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可争,如果一定要争,恐怕就要算射礼了。

射礼既是礼仪活动,也是体育比赛。体育比赛,总有一争,就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还是要比一比,赛一赛。比赛要讲游戏规则,公平竞争,这样的争是“君子之争”。

社会上处处充满竞争,官场有竞争,职场有竞争,商场有竞争,情场有竞争,任何竞争都需要勇气,也更需要策略,而其中最大的策略就是不处处争第一,不处处争先。

人生如一场赛跑,但并非跑到第一才有意义。每个人可各有主张。

一位著名演员说:“我就是喜欢做第二。做第二很好,前面永远有个目标追,做第一高处不胜寒。无敌也很寂寞。”

不论在学校还是家庭,我们受到的人生教育,很少包括这类内容:如何保护一颗心灵的纯真和敏感,如何让这颗心能收获足够多的快乐,以和各种焦虑痛苦抗衡……我们熟悉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做人上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永远是少数。

我们也可以快乐地做第二、第三,量力而行,宽厚自己。不能做总经理,就做个尽职的员工;不能做艳光四射的人,就做个善良真诚的人;不能吃上山珍海味,粗茶淡饭一样养生。

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是脚踏实地地做事,所得是真正的事功。有利众人,亦有利自己,心平气和而爱人。争则是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己,心胸狭窄而嫉恨,所得是紧张焦急与寂寞。即使有成,亦必有限。

专心竞争的人往往忘记“为”,或无暇去“为”,或不屑去“为”。

反之,专心“为”的人也必然淡于世俗的竞争,退出跑道,而能统观全局,所见远大,所成者也必不被局限。

关于竞争,孔子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里又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而不争”,是自爱自尊,不与人争。“群而不党”,是合群,拿自己当普通人,甘当群众一分子,并不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朱熹评注这句话时说:“庄以持己日矜,然无乖戾之心,故不争。

和以处众日群,然无阿比之意,故不党。”

真正修养深厚、庄矜自重的人,不大与人争长叫短,因为他们把自身的优势,,向内变成为一种人格涵养,向外变成为一种不屑计较的态度。

宋代宰相富弼年轻时,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人又说:叫着你的姓名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据说,那位骂他的人,听到这事以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为什么惭愧?因为与自己一比,富弼人格上矜庄自重的优势太突出了。

被人骂,肯定是不舒服的事,以大骂回应也未尝不可。但那未免就要现出丑态。为这点小事,自贬身份,等而下之,不值得。所以,矜而不争,是一种高度的自信、高度的自尊,是在人格价值上超越对方、压倒对方。

有句话说得好:我并没有输,我只是没有赢。人人都以这种心态来面对竞争的压力,那各种自寻烦恼的情绪就不会有了,把心态放平和一点,低调一点,别人失败时鼓励他,别人胜利时也由衷地祝贺他,这样才能以更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更大的挑战。

大智若愚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见也

【原文】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第五》)

【今译】

孔子说:“宁武子在政治清明时就聪明,政治黑暗时就愚笨。他那聪明是可以做到的,他那愚笨却很难做到啊。”

【评注】

程子曰:邦无道,能沉晦以免患,故日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

人们都希望自己充满智慧,但真正有智慧的人却在智慧中看到了愚笨的必要。人生不乏变幻,处世充满艰险,需要你有足够的智慧来权衡利弊,随机应变。不过,我们有时候不妨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是比一般的聪明更上乘的处世睿智。

孔子说的宁武子姓宁名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国家太平,为政清明,所以孔子说他“邦有道则知”。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当政时,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武子继续留在国内,一方面对国家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在表面上显得糊里糊涂,呆傻愚笨,这也是明哲保身,因为作为国家重臣,只有先保身才有可能保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乱臣,重立卫成公,宁武子依然做他的大夫。

孔子很敬佩宁武子“邦无道则愚”的做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武子那么有智慧,但很难像宁武子那样愚笨。在古代上层社会的政治倾轧中,愚笨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以三国为例,其中有两次充满睿智精彩的愚笨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巧装愚笨得以全身,二是曹爽司马懿争权时,司马懿装病竟杀曹爽。这两则故事在正史中都有记载,绝非杜撰。后人总结说:“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一生聪明,反而仕途坎坷,因此写诗叹道:“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

在《论语》里,孔子不只赞赏宁武子的“愚”,他也赞赏南宫适、蘧伯玉、颜回等人的“愚”。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公冶长第五》)

南容即南宫适,适也写作括,是孔子的侄女婿。孔子说南宫适国家政治好,他不会被抛弃不用,国家政治不好,他不会遭刑罚杀戮,于是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宫适。

知进退之机,识达变之微,是做人处世的必备素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任何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只是在条件许可的境况下对社会和历史发生有限的影响。即使是伟大杰出的人物也不例外。自己所能做到,也应该努力做到的就是保存自己的生命,保持自己人格的完美。不论身处顺逆,能够做到不被埋没而为国家为人民尽力,也能够做到安身立命,是难得的大智慧,高超的大修养。所以,孔子赞同南宫适的做法。

谈到蘧伯玉时,孔子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在孔子看来,蘧伯玉是真正的君子,国家政治清明,他就出来做官,为国效力;国家政治昏庸,他就躲起来,退隐山林。

蘧伯玉,名瑗,事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孔子与蘧伯玉交往很密切。孔子几次到卫旅行,都住在蘧伯玉家中。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出路和选择。

古代的读书人大体都讲究出进处退。所谓出进,就是指出任官职;处退,指退隐潜居。他们对自己政治道路抉择的前提就是国家政治是否“有道”。如果国家政治局面清正安定,就出来参与治理国家:如果国家政治腐败糜烂、政局动荡,就隐居远遁,明哲保身。因为,当社会现实不允许他们实现其政治抱负时,既不愿同流合污,但又明知回天无力,那又何必白白送死呢?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其中缘由不只是颜回学习好,更是颜回精通处世之道,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第二》)孔子与颜回讲论经典要义,颜回自始至终都在听取,既没有疑难提问,也没有不同的见解提出辩驳,总是一副迟钝愚笨的样子。颜回离去后,孔子注意观察他独自修习的时间,他也能够充分阐发经典的要文。孔子赞扬说:“颜回并不是愚钝之人。”

《论语·述而第七》也有类似的话,孔子对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国家任用我,我就推行我的政治主张,并一丝不苟地实施;不能任用我,我就退隐静处,远避世事,只有你和我能够做到这样。

这两段话道出了颜回处世的两大方法。“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这是讲颜回的谦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讲颜回处世有原则,用世讲机变。

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第十三》)

【今译】

孔子说:“自己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也办得通;自己行为不正当,发命令也没人听从。”

【评注】

《后汉书·第五伦传》:行作虽令不行。

很多时候,《论语》都是在指导我们如何立身处世,如何成为他人的表率,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孔子本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的所言所行,皆成为后人处世的模范。

许慎在《说文解字·止部》认为“正”是会意字:“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后人注释说:“正下云是也是下说直也。义即相当,无偏之谓。”也就是说,“正”的意思就是不偏不斜,平正,中正,正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中的“正”就含有平正,正直的意思。任何一种制度,都是人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执政者本身端正(即思想的纯正,行为的中正),就是一个良好的楷模,用不着严厉的法令,社会风气自然会随着转化而归于正道,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行为失正,仅靠权力去命令,去要求别人遵从,结果是没有用的,起不到多大效果。

将管理法则运用到处世之中,我们每个人同样需要中正,正直。

你要别人做到怎样,你自己就先要做到怎样。你不希望别人怎样,你自己就不要怎样。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方面尤其重要。

有一位父亲习惯每天上班之前先到镇上小酒馆里先喝一杯酒,在一个下大雪的早晨,他告别妻儿以后,又向酒馆走去。

没走多远,这位父亲感觉有人跟在后面,他转过身,看见儿子正踩着他留在雪地上的脚印。他问道:“儿子,你在干什么?”儿子笑着喊道:“爸爸,爸爸,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啊。”

儿子稚嫩的话语使这位父亲为之一震,他心想:“我要上酒店,但儿子却跟随我的脚步。”从此,这位父亲再也没有光顾酒馆了。

身教重于言教,为人父母责任重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纯真的心灵。我们总是教孩子要爱护环境,自己却践踏草地;我们总是教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乱闯红灯,横跨栏杆;我们总是教孩子乐于助人,自己却在危险时、在坏人面前溜之大吉。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父母的就先要具备良好的品格、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知道,自己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孩子的明天。

社会上有那么一人.常常要求别人不要辜负自己,而自己却一直辜负别人。更有甚者常标榜自己,自命正人君子,而背后却搞小动作。孔子为此反问:“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第十三》)要求别人品行端正,首先自己应做到,自己做不到,要别人去做,不合情理,自命正人君子,难以服人,只有为人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

鲁哀公问: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论语·为政第二》)鲁哀公问如何做才能让别人信服?孔子说:“褒奖正直的人,处事公正,提倡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别人自然心服口服。对错误的人和事置之不理,压制正气,别人就不会服从。”

孔子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圣贤先师,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的所有言行都是别人效仿的榜样。《论语·乡党第十》一章里有许多记载,如:君见使摈,色勃如也,足(足矍)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詹)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这是讲孔子在迎来送往方面礼仪为先。

席不正,不坐。这是讲孔子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君子席不正不坐,不为苟且之事,不怀非分之想。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这是讲孔子在乘车时也严格遵守礼制,表现了他对生活、人生的严肃、认真及“敬畏”态度。

在孔子看来,生活无小事,礼仪无小节,仪容、举止、走路、站停、坐卧在处世时都是重要的,它们无不体现着个人的人品。

孔子是一位教育者,他清楚地知道,教育中以对人的道德教育最为重要,道德决定一切。道德,不只是理性的认知,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体悟;它不能只停留在道德认识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实践中的道德行为上,因此,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口头的说教上,它的根本原则还是在“正人先正己”,要以教育者的表率作用来影响、感化受教育者。

如果教育者不能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只是口头说教,那所说的一切都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而古今的圣贤、英雄人物榜样的力量则是无法估量的。古代的岳飞、文天祥,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英雄人物、道德楷模,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他们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汇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有人类开始,人们都在寻求一种变化,都想成为成功者,成功需要个人能力、技能等等,也就是在处世上要通达。《论语》启示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获得了多少财富,不在于他做了多大的官,而最主要的,是他的道德品质。品德被称为心灵的根本。充满爱心的、公正的、创造性的行为,以及其他一切品德都从根本上展示了我们精神的境界。

成功者的成功离不开天资和人缘,即便从根本上来说,处世当以品德为本,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和满足。

凡事都有个度,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过度。凡事都先想想、先思考;凡事都能严于律己;凡事都能以身作则;凡事都能身先士卒;凡事都能秉公处理;凡事都能遵纪守法;凡事都能先公后私;凡事都能先人后己。所以,不管我们是已成为成功的人,或是正向成功迈进的人,最好每天都要问一下自己:今天我的行为端正吗?

识人之术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

(《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看他的所作所为,观察他的由来始末,了解他的心理寄托,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他还能躲藏到哪里去呀!”

【评注】

朱子曰:以,为也。由,从也。安,所乐也。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旁理,则能以此察人伦如圣人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一项能力是被忽视的,而这项本领对于我们为人处世却极为重要,它就是如何认清别人、洞察人性。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热门推荐
  •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土豪相公,来种田吧

    起早贪黑,奉养公婆小姑,操持家务,供养小叔。夫君去县城赶考,一去不回,她被婆婆嫌弃,污为霉星。她是现代农作物研究生,为了最新一号稻谷研究,连开三个夜班,晕倒在试验室,再睁开眼,她成了她。她选择努力的生活。进山挖到宝,卖钱买田地。白天种种田,养养花,折腾几个新品种,弄点新糕点,晚上快乐的数数钱,——乔飞笑的嚣张,这日子才叫一个舒适惬意啊。嗯,为了她的幸福,为了她的银子,为了她的甜点,她要佛挡杀佛神挡诛神。——爹不疼娘不爱?没关系,咱自己爱自己。叔伯婶娘是极品,要抢钱?没事——关门,放美人儿,给我咬。呃,是打!(女主云,咱是淑女,打打杀杀这事,嗯,是男人干滴。)——什么,嫁个男人还得附赠家斗?大伯嫂狠心,欲夺家产谋她性命。她眸眼微咪,玉手一挥,先把你家的都抢光光再说!**********敢动我和美人相公的东西,一个字,死,两个字,找死!那个,管你们谁谁。铁揪扫把烧火棍齐上阵,统统拍扁!
  • 误惹肥婆弃后

    误惹肥婆弃后

    新文求收藏《傻子肥后》◆◆◆◆肥婆重生◆◆◆◆她,苏落凝,21世纪小白领,梦想简简单单,生活平平凡凡。哪知人倒霉喝口水都能噎死——那一天,不仅她的爱情遭到了友情的背叛,连小命也被阎王爷提前收走了。原以为只是噩梦一场,谁知一觉醒来,自己不但躺在棺材里,还成了个丑陋无比的大肥婆!好吧,肥婆就肥婆,人家毕竟还是个皇后!什么?弃后?没事没事,吃穿待遇还不错,冷宫貌似也挺安全,还不用伺候那种猪皇帝…她就安心当个米虫,顺便减减小肥…只是,这些宫里的女人怎么个个都这么脑残?没事偏要来找麻烦?下毒?我忍。告状?我再忍。打人?丫的,当我肥婆好惹吗?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肥婆出马,一个顶俩,让那些只会以貌取人的封建大种猪们个个刮目相看,渐渐倾心。不过很抱歉,姑奶奶没空陪你们耗着,出宫逍遥去也!◆片段一:人来人往的月冥国京城街道上:“烧饼三文钱一个?这也太贵了吧,十文钱卖我四个,卖不卖不卖拉到。”吕馥桂一听,脸红气不粗的跟那个大叔砍起价来。苏落凝不由得脸上布满黑线,天啊,知道他抠门,但是没想到他这么抠,几文钱的烧饼,都还要砍价◆片段二:南宫烈焰一脸得意,原本还以为这个丑女多特别呢,还不是与世间普通女子一样花痴无聊,看来,美男计永远不会过时。然而——“我现在后悔了。”苏落凝一副很懊恼的样子,“我可是一国皇后,要是出了墙,有失国体。”“你…”◆片段三:看着她这副花痴表情,心中却暗生鄙夷,脸上却甜美如蜜:“既然如此,姐姐可愿将救人的法子告诉弟弟,也好成全弟弟拯救万民的心愿。”如果不是为了得到秘方,他早就把她的脖子拧断了!“嗯嗯,当然可以!不过…”苏落凝连连点头,转而又蹙起眉头,略显犹豫。“不过什么?”司空焦急地问。“不过…要看弟弟怎么取悦姐姐了。”苏落凝说得暧昧,眼神更有些挑逗。一旁的侍女心惊胆颤,难道皇后给陛下戴了一顶绿帽子还不够?还要戴第二顶?◆片段四:“说就说,怕你不成!咦,你的眼瞳居然是紫色的,真好看。”苏落凝毫不示弱的站了起来,迎上男子凶狠的目光,赫然发现,龙逸辰拥有纯天然的紫眸,不禁赞叹道。男子一愣,居然有人会不嫌他的紫色眼睛,甚至赞美它,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让他不禁想起那些刻意去遗忘的黑暗日子…◆片段五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原在四重天

    原在四重天

    四个不同的女子,家恨情仇,武林阴谋,身世迷奇。创造怎样的四重天?
  • 排毒一身轻

    排毒一身轻

    永葆青春、延年益寿一直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医学界也在积极地对这方面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多年的科学实践,开发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它能够使人不早衰,少得病,少得重病,少得绝症,最终达到养颜美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条路就是清理体内的垃圾和毒素。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狼王宠妃

    狼王宠妃

    离歌睁开眼睛的刹那,看见的不是身着奇装异服的丫鬟,或是‘爹娘’之类的与她其实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而是一双泛着幽幽绿光的眼睛,那双眼里满是冰冷跟嗜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痛。没错,离歌异世游遇到的第一个人,哦,不,动物是只狼,一只受了伤,仍旧能轻易撕碎她的狼。离歌原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收了它当宠物,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晨曦铺展开的那一刻,离歌还未睁开眼,便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掐住了喉咙,低沉带着磁性的声音在她耳边幽幽响起:“想让我当宠物?”那冰冷的语调,嗜血的气息让离歌生生打了个冷战。唔,她是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穿来第一眼就这么幸运能遇到传说中的‘狼人’,而且这位‘狼人’还特么的白天变人,晚上成狼,一只真正的狼。变身时全身骨头像是被捏碎之后再重新组合一般,冲天的嚎叫,残忍的自虐让离歌对这个‘狼人’心疼异常。不分日夜的照顾,自残时的强势制止,没带一丝怜悯跟害怕的离歌也渐渐入了那只狼早已冰封三尺的心里。翎墨,本是青罗国青翼王,本来还念着那些一点微薄的亲情,皇帝的猜忌,兄弟的毒害,让俊朗的天怒人怨的青翼王变成了一只凶残可怕的狼,也彻底粉碎了他心中仅剩的一点人性。他发誓,自己恢复的那一日,便是他杀尽那些‘亲人’之时。离歌,现代隐世家族的女儿,因为天赋,自小便被扔进野兽成群的森林中,等到用她之时,族人才勉强想起她,心中存着感动的她还没来得笑开,就被送到了野兽口中,闭眼的刹那,她才彻底意识到人性的自私远远超过动物。两个同样被抛弃的人重生之后在这变幻莫测的乱世凶年又将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日月星移,万事变幻莫测,但始终不变的却是那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 穆斯修高级学府

    穆斯修高级学府

    时间,真的可以让我们忘记彼此吗?枫叶闪过枫红爱恋,划过心伤的痕迹,你看见了吗?不是怨恨,不是仇视,仅仅默默的注视着你。一个游戏结束了,你还会记得我吗?我漫步着走过你的生命,一滩血迹混合着心脏的跳动,无声的爱情划上了心伤的句号。你,在哪里呢?我拥有了所有,而唯独没有你。过去,曾经。我们一起走过。现在,未来。只剩下了我们,而没有你。站在高层楼塔,俯瞰地下成千上万的人群,而他们中,没有你。燕,飞鸣过无数的夏天;蝉,知了了一整个夏日。夏日的悲寂,融化了冰激凌,死亡,铺天盖地…P:因为建立作品的时候出现了内容重复因此添加了一个灬的标点符号,原文名字《血祭》
  • 习惯死亡

    习惯死亡

    讲述一个心灵备受重创的知识分子章永磷孤独、苦闷、绝望的精神世界。强烈地抨击了极左思潮,悲愤地控诉了“十年动乱”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历史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