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03

第3章 人生之道(2)

费定说:“艰苦的生活比舒适的生活往往会更使人养成良好的品质。”爱因斯坦说:“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佩索阿说:“俭朴的生活,总是伟大而高尚的。”武者小路实笃说:“健康的简朴的物质生活,能生成最崇高的精神生活。”田伟说:“简朴不是生活小事,是智者洞察世界后产生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奢靡与享受,以致沉沦为物欲的奴隶,容易受外物引诱,因而常会判断错误,甚至一失足成千古恨。生活俭朴的人,内心平静、恬淡。单纯的生活习惯,使我们的思考能集中,智慧、精力不会分散,做事情才容易成功。

一个俭朴的人,他对物质、自然资源的消耗,将降到最低点,他从不向外索取什么,并且还无私地奉献,因此,他堪称是一部最省油、性能最好的车子。俭朴的人生,也是最有活力的人生。

回归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

[今译]

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道取法于自然。

[抨语]

河上公:人当法地安静柔和也。种之得五谷,掘之得甘泉,劳而不怨也,有功而不制也。天澹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王弼:法,谓法则也。人不违也,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

老子把人和天地并提,都列为宇宙间最珍贵的事物,可见他对人的估价不低。可是他又强调说,人必须“法地,法天,法道”,也就是“法自然”。这就大有深意了。人固然是了不起的,可是人的了不起并不是他能主宰宇宙抗拒自然,而是他能像天地一样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规律。正像列宁指出的那样,“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而人只有在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中反映这些规律,才能把自然材料转变为“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人最伟大的特点就在于,他能意识到自己在宇宙的位置,因而能自觉地按照自然的方式去生存、生长,以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这一点,东晋诗人陶渊明特别值得称道。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后人,他一生仕途不达。原来在家乡附近得了一个小县令他正准备赴任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速带是之”,要送些厚礼给他。陶渊明一听心里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这样他就找了理由辞去了这个县令,归乡隐后,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曳,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自然可以开启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人久居闹市,心久系官场,人实际活得很累,一些荣华富贵,一些名声誉赞都是很表面的。月明风清时,人立于月下,就会突然觉得自己生活的很可笑,荒唐。整日绞尽心思与人斗,为官职而不耻说那些不愿说的话,为何要这样难为自己?此时,放下来,走出去。到自然的怀抱中沐浴春风,攀登高山,放歌旷野,你会舒服许多。因为,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剂。

盖棺论定——死而不亡者寿

[原文]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33章》)

[今译]

不丧失其本性的就能长久,身死而精神永存的才算长寿。

[按语]

张松如:“不失其所”之“所”字,在这里尚未与“能”字对称,然已具有了中国哲学中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之含义。原“能知”和“所知”,即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释家以为“所知”依附于“能知”,即把认识对象消融在认识主体中,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所谓“消所以入能,而谓能为所”。

易顺鼎:《意林》“亡”作“妄”。“死而不妄”,谓得正而毙者也。河上本虽亦作“亡”,而注云,“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是亦读“亡”为“妄”矣。

生命是做什么用的,这不是人人都能够回答的问题。让生命有意义是一种活法,让生命没有意义也是一种活法。有的人活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领略了一世的风采;有的人活得空空寂寂,窝窝囊囊,消磨了一生的无聊。前者所成自然顺理成章,后者所失无疑理所当然。

生与死是人生的两大问题。人生在世,不能对生死的两大问题有所觉悟、有所理解,无论成就有多大的人,学问名望有多高的人,也会失去人生意义与人生价值,而且是枉然人生,实在与禽兽无异。

生与死的完成,不是死亡的完成,也不是生命的完成。死亡作为人生的最终结局,只有达到死亡的标准,才算完成了自我,才算完成了生命。有成语说“盖棺论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棺材没有盖上,他的是非功过就不能做出结论。为了有一个好的人生结局,我们在生命旅程中,就要善待生命,善待自我,以至在死亡之后,世人有一个好的评价。

我们这里可用历史上有名的“兴亡两太后”——“兴国太后”孝庄太后、“亡国太后”慈禧太后的例子来印证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名言。

孝庄和慈禧两太后的生平相似,她们都是早年进宫,不甚得宠,好不容易生下个独子,机遇巧合地做了太后;后来的发展所不同的是孝庄太后以国为重,立了贤君(康熙)而自居太皇太后,使国家大治。而慈禧太后却因为不肯放弃垂帘听政的权力,不肯当太皇太后,而蓄意立了童稚的光绪为帝,仍以太后的身份掌权;等到光绪长大后,她更不肯放弃政权而使光绪终生无所作为,终致引发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重大历史事件,断送国家的前途。

兴亡两太后的真正关键仅在于一个“本分”而已!孝庄因为持守本分,不为自己的权力欲望所蒙蔽,所以立康熙,退居深宫,一心扶持、培养孙儿。正由于这种远见卓识,孝庄将康熙培养成一代雄主,对清朝的巩固与康乾盛世的出现,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慈禧则正好相反。一样改变历史,兴国亡国却是两极;盖棺论功过,孝庄太后名留青史,精神不朽;慈禧却是受到历史审判,遗臭万年。

人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情形,不必悲哀,也不必恐惧,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人生永久的价值,这个永久的价值建立了,则人虽死犹生。人能“不失其所”,就可以“死而不亡”,老子的人生论意义深远,值得我们再三玩味。

大器晚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原文]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老子·第41章》)

[今译]

最大的方形没有棱角,最大的器皿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听来无声,最大的形象没有踪影;大道隐匿于无名。

[抨语]

河上公:大方无隅,大方正之人无委曲廉隅。大器晚成,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大音希声,大音犹雷霆,待时而动,喻常爱气希言也。大象无形,大法象之人质朴,无形容。道隐无名,道潜隐,使人无能指名也。

王弼: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

人生成功的真正意义,在于鼓励信心。如果因为成功而不务正业,那成功的笑,也会变成失败的哭。

后唐振兴时曾有过这样的一幕镜头。晋王李克用因为他的盟友有的叛变,有的欺骗了他,他一气便病倒了。临终前,他把儿子李存勖叫到床前,叮嘱说:“朱温是我们的仇人,这不说你也知道;刘仁恭是我保举起来的,却投了朱温;还有契丹,撕毁盟约,翻脸不认人。这几口气没出,我死难瞑目!”说着,他叫人拿三支箭来,交给李存勖说:“记住报仇。”李存勖跪在床前,哭着接过箭,誓死报仇,李克用便阖然长逝。

李存勖果然很为父亲争气,父亲死后,他用心练兵,整顿军纪,使自己的部队锐不可当。平时他把三只箭供在家庙里,出征时,都带在身上,以鼓励自己。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他一个个打败了父亲的仇人,并统一了中国北方。他改国号唐。以示继续已灭亡的唐王朝,历史称他为后唐庄宗。

这个后唐庄宗,功业不小,也挺争气。可成功了以后,他不思统一中国,不务正业,一心想到戏台上唱大戏,并给自己起了个艺名“李天下”。后唐庄宗还做出荒唐事,跟他辛苦征战的将士得不到相应的职位,他却让两个戏子当刺史。后来,他的亲军叛变,攻进皇宫,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功业又毁在自己手上,多可惜!

自然,人生功业善始善终不止限于此一例所反映的范围,应当是时时、事事处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失不补,必成大错;人生那一时,那一地,那一事可放四肆呢?

不过不必太拘泥。首先,不应以成败论英雄。其次成败也可讨论。如果人生先成后败,又是毁在自己手上,则绝对应引以为鉴,但有些事到底不定期存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情况,个人尽到最大努力,于事无补,功败垂成,也就问心无愧了。像岳飞、文天祥、史可法这些悲剧英雄就是。

更有一种情况一生不遇,但能愈挫愈奋,百折不扰,意志所向,一往无前,最后,大器晚成。这样一类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无成,且饱受失败折磨,但因最后成功,也使一生带闪光的成功色彩。这当然是笑到最后,笑得最好了。这样的成功,在于意志顽强,他的笑应笑在这一点上。如果他的个性里埋藏着某种浅薄轻狂的因素,预示在成功后某个时间里会走向自己的反面,那他大器晚成,一生付出虽太多,对他仍是福音。因为,他避免了最后的失败和自己打倒自己的命运。这一情况我们也应看到。

所以,真正的成功,无成就之日,也无满足之时,能有所成也是应该的,成功绝不是人们放荡、堕落的理由,这就是大器晚成。

懂得珍惜——治人事天,莫若啬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老子·第59章》)

[今译]

治理百姓和养护身心,没有比懂得珍惜更重要的了。懂得珍惜,正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就是不断地积“德”。

[按语]

韩非: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知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高亨:啬,从来从回。来,麦也,即收麦而藏于回中之象也。是啬本收藏之义,衍而为而爱而不用之义。此啬它谓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归于无为也。

由于自然的必然性而发生的一切事件,不管多么可怕,它们自身都包含着一种安慰。人生如朝露,如梦幻,应该懂得珍惜,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就生命的有限性而言,能活着就是一种福报,一种令人赞叹的喜悦。但有许多人不懂得珍惜它,一天到晚挑剔东挑剔西,不满这不满那。他们失去欢笑,也失去生活的勇气。他们把生活变成了烦恼,把人生变成了受尽煎熬的历程。

具有睿智的老师,总是举起他们的教鞭,敲醒学生们的昏沉说:“别再傻了!虽然穷,但谁也阻止不了你在苦中作乐。为什么不唱一首歌,额手称庆说‘今天我活得很开心,精神生活很平静’呢?”

有一次,一位妈妈跟心理医生说起自己的不幸遭遇:“我的婚姻生活触礁,先生另有新欢,我活得很痛苦。”她说着就哭起来了,诉说心中的恨事。最后心理医生告诉她说:“你的婚姻生活已经够惨了,为什么还要这样折磨践踏自己呢?要惜福!除了先生有外遇这件事,你各方面都还好,有子女、有工作、有住处、有体力、有理想。为什么不把眼光投在现在有的事物上,去珍惜它,赞美它,拓展它,而要一头栽进那点缺陷,做缺陷世界的囚犯呢?”这位妈妈与心理医生谈了半个小时后,终于拭干了自己的眼泪,告诉心理医生说:“我愿意珍惜自己现有的一切。”

《唐语林》中有两则吃饼的故事。唐太宗大宴群臣,宇文士及割肉,割完之后,用面饼揩手上的肉汁,太宗不做声,眼睛斜视着他。不知是这位宇文士及有节俭的习惯还是因为感觉到芒刺在背,总之是不动声色地用饼揩好手,然后从容地把这块饼吃下去了。那一边太宗也松了一口气。到了唐玄宗这一辈,国家已经很富裕,宠妃还享用万里飞骑送来的荔枝,但他本人却也很舍不得一块饼。这一回割肉的是太子李亨,他也用饼擦手上的肉汁,玄宗也一直盯着他看,大不高兴。太子慢慢地举起大饼,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玄宗非常高兴,对太子说:“福当如是爱惜。”“福”在古代是指祭神的酒肉,也泛指食物。中国语言中有“惜福”一词,就是从爱惜粮食这个意思上来的。

为人处世,应有勤劳节俭、冰清玉洁的操行。也只有勤俭,才能永保廉洁;只有冰清玉洁的操行,才能长久处世。守住节俭并依此修持,贫穷时可以独善其身,富贵时可以兼济天下。守住了勤俭,就足以为万世师表。勤就不缺乏财物,俭就知道节余;劳就能进益,节就能知足,这是古代人惜福的方法。在勤、俭、劳、节中,俭是首要的。

宋史记载:宋代的永宁公主,曾经以一身豪华的高贵打扮来拜见皇上,皇上说:“从今以后不要这样打扮了。”公主笑着说:“这又能花费多少钱?”皇上说:“作为皇帝的女儿都如此奢华,宫廷里必然效仿起来。宫里人人都绫罗绸缎,京城市面上的高档服装价格就会抬高。京城里的高档服装价格太高了,百姓们必然追求利益。你生长在富贵的家庭里,应该知道珍惜福分,不能生出不好的念头来。”

人生福禄,都有定数。珍惜福分的人,福常有余;暴殄天物的人,福常不足。所以老子以俭为宝贝。并不只是生活中应该懂得节俭的道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懂得节俭,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吃喝上节俭,可以养护脾胃;在嗜好上节俭,可以集中精力;在语言上节俭,可以调养气息;在应酬上节俭,可以养身安神;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少生烦恼;在欲望上节俭,可以清心养德。凡事减省一分,便增益一分。这虽然是持身之道,也不失为处世之道。

同类推荐
  • 趣味哲学

    趣味哲学

    本书旨在通过对大量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的分析来达到实用为本的目的,让你在精彩有趣的经济学事件中轻松掌握经济学知识,参透理财技巧,明晰赚钱和成功法则。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最伟大的励志书

    本书是成功学大师们的呕心之作,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曾改变了无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被誉为走向成功的必修课。它们全面阐述了成功的素质和技巧,为无数人指明了成功的方向。这本书将会给所有热爱和喜欢读书的朋友带来智慧、勇气、信心和快乐,帮助大家登上成功的巅峰。
  • 如何提升执行力

    如何提升执行力

    所以,也是更重要的一面,能力是基础,即要端正工作态度。我们要提升个人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想法变成行动,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用行动得到结果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另一方面,态度是关键
  • 传灰姑娘和花美男

    传灰姑娘和花美男

    所谓的才子佳人和今天的韩剧差不多,男主人公一表人才、玉树临风,起初也许富贵也许落魄,但最终必然功成名就,锦上添花。女主人公,不但美若天仙、艳盖西施,还兼擅诗文,学富五车。这样两个人在一起,又是一段佳话……
  • 地球神秘记载

    地球神秘记载

    在加拿大北部的帕尔斯奇湖北边,有个1平方公里的圆形小岛,当地人称它火炬岛。相传,当年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给人类,准备返回天宫时,顺手把已经没用的火炬扔进了北冰洋。
  • 丫头很猖狂

    丫头很猖狂

    忘情的缠绵过后,他曾经抱着她霸道的说:“做朕的瑶妃!”“为什么?”她不解。“因为没有人拒绝过朕,你也不可以!无论怎么样,你一定要当朕的瑶妃!”他说的理所当然,却没有想过这对听到的人是多大的伤害。哼哼!小瑶苦笑,却也下定决心,今生,无论如何,也不会当他的瑶妃……
  • 穿越之贤妻守则

    穿越之贤妻守则

    穿越成伯府四奶奶,丈夫不疼婆婆不爱,寄薇很想离开寻找新天地。可是那失而复得的女儿,让她实在狠不下心。为了能在这高门大院里养大女儿,寄薇决定把婆婆和丈夫当成老板,把妻子当成一份职业来做。打造古代最称职的贤妻,相敬如宾,将“不争、不怨、不妒”践行到底。可是,为什么这样,他反而问她要爱了呢?爱与贤妻不可兼得。要爱还是要贤妻,请选一样吧!
  •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彼岸双华:孪生殿下

    残艳刻毒的厉鬼王爷;悲悯宽容的皇族弃子;浪漫雍容的贵公子;隐忍沉静的神秘人,以她为中心,一个个卓然不群的人物相继登场,昔日的恩怨情仇一点点被揭露。两个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弟,截然相反的脾气,当一切真相大白,原来他们竟是……她,守望千万年,只为寻找最初的爱。而她的守望,也终会得到他的守护。
  • 银灯笼

    银灯笼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秋千坠:皇后太嚣张

    秋千坠:皇后太嚣张

    本文有轻松搞笑,也有虐情悲伤,精彩在后面……亲们喜欢请收藏呐!金楚国史上最有名的皇后叫安瑶玑。她不是绝色倾国;她不是才华横溢;她不懂三从四德;她有点独具一格;她是最嚣张的皇后,将皇宫的一切颠倒。她爱秋千,他爱的女人也爱,她另搭秋千架,却被他派人拆掉……他不心疼自己,可想心疼她的人多的是,而且个个绝色貌美霸情南蛮王柴九霄;温柔如玉萧凌洛;神秘寡言的宫主水无痕;富可敌国的唐三少。被指替嫁且是冒牌公主,她拍拍屁股走人,入民间,女扮男装,但身份花样繁多——清轩阁诗会的会长;晚歌苑的创建人兼老板;安乐马园的主人;千色妓院的老板;安安女子学院的院长;安安绣纺的老板;无论哪个身份,怎么都和皇宫扯上关系呢?为什么和那个爱着弟妹的皇帝纠缠不清了呢?他说:“你,给我老实的回宫吧,不然我要用武力解决!”她笑:“你还不知道吧,我是黑帮老大的女儿……”QQ群:114236928
  • 重生炼宝女王

    重生炼宝女王

    都市异能爽文,强强联手,结局一对一!◎◎◎◎◎◎◎◎◎◎◎◎◎前世,她是精干的首席记者,却被无情狠心的渣爹与男友联手杀害灭口。今世,身怀异能,强势重生,她眼神冰寒,手段狠辣:“负过我的人,我要你们千倍偿还!”拥有一双可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回春妙手,身负神秘门派的千载传承,让林紫苏成为华夏国最传奇妖孽的炼宝大师。凡是经她祭炼的宝器,下可招财治病,中可杀人无形,上可诛邪镇魔!凡是被她碰到的物品,废物可得新生,顽石能变至宝,化腐朽为神奇!炼宝器、驱邪魔,收萌宠、寻神物、报旧仇、踩人渣……都是她的主业。鉴宝、文物、玉石、医术、经商……也同样是她的主业。上至名流,下至巨星,都是她的主顾。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三岁孩童,华夏国无人不知她的大名。青年才俊们环绕打转,腹黑少主、型男模特、商界精英、紫衣妖男、人气明星等等费尽心机,只为博她欢心。林紫苏却眼皮也不抬一下:“求交往的帅哥太多,请排个队先。”【精彩片段之一】“你根本炼不出能转运驱邪的护身宝物,完全是在说谎骗钱!”满面嫉妒的女明星失态大吼。林紫苏抱臂淡定回视这胸大无脑的艳丽女星:“忘了告诉你,除炼宝外我还会看相。现在我看你气运暗晦,衰鬼萦身,注定事业要走下坡路。”这时,有人附到女星耳畔低语数句,她当场风中凌乱:“什么?!要解约换女主?”一旁,某男将手机丢还秘书。敢当着他的面给他看中的人添乱,这脑残女星注定一辈子前途无“亮”。【精彩片段之二】“拍卖的玉佩让给你又何妨,希望你到死都戴着它。”看着曾亲手将自己推下深渊的渣爹,她笑得别有深意。一个月后,渣爹染上怪病,官司缠身,亿万家身转眼成空,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精彩片段之N】尽在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