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3800000010

第10章 修身之道(1)

向水学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

[今译]

最高的德行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养育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最接近道。

[按语]

河上公:上善之人,如水之性。水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也。众人恶卑湿垢浊,水独静流居之也。

王夫之: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蒋锡昌:善利之善,犹好也。襄二十八年《传》:“庆氏之马善惊。《正义》,“善惊,谓数惊,古人有些语。今人谓数惊为好惊,好亦善之意也。

曾经协助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的大将军黑田孝高,善于用水作战,曾经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历史上有“如水”的别号。他曾经写过“水五则”,指出:自己活动,工能推动别人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方向的,并随物赋形的,是水。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宽大度量的,是水。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雨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水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即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有了这种灵活性,就可以在生活中少受挫折,就可以保证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例如,在国内战争时期毛泽东所提出的著名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敌疲我打”,就是中国人这种灵活性的生动体现。水的另一特性是它的目的性,即“水向东南流”条条江河归大海。尽管前途多艰,水总是无也不入,直至达到目的地。即使遇到最强烈的抵抗,那么“水滴石穿”,“守柔曰强”,水的柔弱反而转化成了最锐利的武器。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提出的“持久战”观点,正是水的目的性和水滴石穿精神的体现。

上善若水,作为一种哲学的信念,就是教导人们,在生活中不要一味逞强好胜,不要急于求成。这种哲学的核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随方就圆,从容不迫,寓刚于柔。这样,人就能在任何环境中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最终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上善若水”又是一种实用的生存艺术。水的随方就圆,随坡就低特点,正象随遇而安、独善其身的人生艺术。这种艺术不仅保证了生命不被扼杀,还提供了达到自由境界的无限可能。正因为有了“随遇而安”的艺术,所以才有可能在各种严酷的生存条件下进入“自得”的生命境界。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荐智者。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问:“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什么形状?”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入杯子,这人悄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无语,又把杯子中的水倒入旁边的花瓶,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轻轻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入沙土,不见了。这人陷入了沉默与思索。

智者俯身抓起一把沙土,叹道:“看,水就么消逝了,这也是一生!”这个人对智者的话咀嚼良久,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个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逝,就像这水一样,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无法改变!”这人说完,眼睛紧盯着智者的眼睛,他现在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

“是这样。”智者拈须,转而又说,“又不是这样!”说完,智者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智者伏下身,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然后顿住。这人把手指伸向刚才智者手指所触之地,他感到有一个凹处。他迷惑,他不知道这本来平整的台阶上的“小窝”藏着什么玄机。

智者说:“一天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看,这个凹处就是水落下的结果。”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坏容器。”智者说:“对,这个窝会变成个洞!”

做人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既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自我。我们应该多有一点韧性,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弯一弯,转一转。太坚硬的东西,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只是坚硬。而更多有一些柔韧的弹性的人,才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败。

淡泊宁静——致虚极,守静笃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老子·第16章》)

[今译]

进入虚无之境,达到物我两无的极端;安守沉静,达到厚重忠实,万物一齐生长发展,我从而谛视其循环往复。

[按语]

范应元:致虚、守静,非谓绝物离人也。万物无足以扰吾本心者,此真所谓虚极、静笃也。

吴澄:复,返还也。物生,由静而动,故反还其初之静为复;植物之生气下藏,动物之定心内寂也。

焦():致虚不极,则有未亡也。守静不笃,则动未亡也。丘山虽去,而微尘未尽,未为极与笃也。盖致虚存虚,犹未离有;守静存静,犹陷于动。而况其他乎!不极不笃,而责虚静之用难已。虚极静笃,以观万物之变,然后不为变之所乱,知凡作之未有不复也。

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在这段文字里,一个“淡泊”,一个“宁静”对于修身很要紧。现在许多人一提到“淡泊”,就误以为是冷淡,其实,淡泊主要是指对于物质生活应俭朴平淡,而不必过于奢华浓烈,因为人的精神品性只有在平淡朴素之中才能体现出来。

冷淡是精神空虚,缺乏做人的激情,淡泊不仅不冷淡,而且对生活充满热情,充满追求,只是这种追求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而注重的是精神享受,所以在功利者眼里,淡泊就有点无为了。这是一种误解。

至于“非宁静无以致远”,道理说得也深刻。人生的志向有远有近,人生的境界有高有低。做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终日在尺寸天地里翻筋斗,难以有大的作为。人之所以会目光短浅,最大的原因就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不能够安于宁静,忍受寂寞,自然就成不了什么大事。

宁静是一个人思想修养、精神状态良好的标记。一个人只有保持静的心态才能思考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齐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北宋哲学家邵雍在《何处是仙乡》一诗中写下“静处乾坤大”的诗句,说的是只要心境宁静,就会感到世界旷达广大,心境宁静思虑才能在高远的时空中翱翔,人们才能以深邃的眼界和宏大的气魄来看待世事人生。

追求宁静,也是现代人的普遍追求和愿望,也是一种理想化的人生态度。生活节奏太快,负担太重、太累、要休养生息,就得有张有弛,有动有静。但现在科技越发达、都市越繁华、污染越严重,宁静就越发珍贵了。

今天,在繁华的都市中很难找到一片宁静的乐园了,“闹”中取“静”就是一种“硬”功夫。陈毅元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时,公务繁忙,但他很会“闹中取静”,用吟诗作赋、琴棋书画来培养和锻炼他的“静”功。在他大量的诗词之中有一首小诗《一闲》,诗中写道:“志士嗟日忙”,道出了诗人独异其趣的人生格调!

著名哲学家、史学家冯友兰生前手书李翱一古诗,颇具淡泊高远之意。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也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望月披云笑一声。”古今知识分子追求宁静、安静之外读书做学问,并非退隐。“两耳不闻窗外事”只能是相对而言,中国知识分子从来都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宁静的心境,可以使人的思虑全面、深刻、敏锐、细腻,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心智的潜能。一个人,只有在宁静的时候,才能安排好自我之心,安排好自我人生,安排好自我境界,安排好自我天地。

难得糊涂——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原文]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第20章》)

[今译]

众人亮亮堂堂,我独迷迷糊糊;众人明明白白,我独糊糊涂涂。

[按语]

河上公:俗人昭昭,明且达也。我独若昏,如暗昧也。俗人察察,急且疾也。我独闷闷,无所割截。

释德清:昭昭,谓智巧现于外也。察察,即谓分星擘两,丝毫不饶人之意。

人有聪明人和糊涂人之分;同是聪明人,又有大聪明和小聪明之分;同时糊涂人,则又有真糊涂和假糊涂之分。

智和愚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极大。“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说聪明人有时也会办蠢事;“大智若愚”,“难得糊涂”,说确实聪明的人表面上愚拙,这是一种智慧人生,真人不露相;而“聪明反被聪明误”,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

有的人外表似乎固执自守而内心却世事通达,才高八斗;有的人外表道貌岸然,而内心却空虚惶恐底气不足。

人生是个万花筒,个人在那变幻之中要用足够的聪明智慧来权衡利弊,以妨莫测变化。但是,人有时候不如以静观动,守拙若愚。这种处世的艺术其实比聪明还要胜出一筹。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表现,人贵在能集聪与愚于一身,需聪明时便聪明,该糊涂处且糊涂,随机应变。孔子论人,以知、仁为别,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聪明之区别糊涂,大抵如此。

老子大概是把糊涂处世艺术上升至理论高度的第一人。他自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而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范畴的“道”,更是那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似糊涂又非糊涂、似聪明又非聪明的境界。人依道而行,将会“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即大智若愚。中国人向来对“智”与“愚”持辩证的观点,《列子·汤问》里愚公与智叟的故事,就是我们理解智愚的范本。庄子说:“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人只要知道自己愚和惑,就不算是真愚真惑。是愚是惑,各人心里明白就宽慰了。

孔子说:“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宁武子即宁俞,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辅佐卫文公时而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但到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执政后,国家内乱,卫成公出奔陈国。宁俞则留在国内,一面仍是为国忠心耿耿,表面上却是一副糊里糊涂的样子,这是明哲保身的处世方法。因为身为国家重臣,不会保身怎能治国。后来周天子出面,请诸侯霸主晋文公率师入卫,诛杀佞臣,重立卫成公,宁俞依然身居大夫之位。这是孔子对“愚”欣赏的典故,他很敬佩宁俞“邦无道则愚”的处世方法,认为一般人可以像宁俞那么聪明,但很难像宁俞那样糊涂。在古代上层社会的人事倾轧中,糊涂是官场权力杂耍的基本功。仅以三国时期为例,就有两场充满睿智精彩的表演,一是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刘佯装糊涂得以脱身;二是曹、马争权时司马懿佯病巧装糊涂反杀曹爽。后人总结云:“惺惺常不足,蒙蒙作公卿。”苏东坡聪明过人,却仕途坎坷,曾赋诗慨叹:“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为官可以愚,但为政须清明,不可混淆区别。

“难得糊涂”是糊涂学集大成者郑板桥先生的至理名言,他将此体系晋升为:“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做人过于聪明无非占点小便宜;遇事装糊涂,只不过吃点小亏。但“吃亏是福不是祸”,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歪打正着,“吃小亏占大便宜”。有些人只想处处占便宜,不肯吃一点亏,总是“斤斤计较”,到后来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郑板桥说过:“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真是算尽自家耳!”世上最可悲悯的人,他们往往自我感觉不错,正是所谓“贼是小人,智是君子”之人,是那些具有君子的智力却怀持小人之贼心的人,他们最大的敌人即是他自身。为人处世与其聪明狡诈,倒不如糊里糊涂却敦厚。

郑板桥以个性“落拓不羁”闻于史,心地却十分善良。他曾给其堂弟写过一封信,信中说:“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为美,未尝不被啧啧称道。家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以仁者爱人之心处世,必不肯事事与人过于认真,因而“难得糊涂”确实是郑板桥襟怀坦荡无私的真实写照,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毫无原则稀里糊涂之人。糊涂难,难在于人私心太重,自我一热,陡觉世界太小,眼前只有名利,不免去斤斤计较。《列子》中有齐人攫金的故事,齐人被抓住时官吏问他:“市场上这么多人,你怎敢抢金子?”齐人坦言陈辞:“拿金子时,看不见人,只看见金子。”可见,人性确有这种弱点,一旦迷恋私利,心中便别无他物在,惟利是胆,掉进钱眼里去了!

聪明与糊涂是人际关系范畴内必不可少的技巧和艺术,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不过太聪明的人,学点“糊涂学”中的妙处,于己大有益处。古人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天地一宽,对一些琐碎小事,就不会太认真,苦恼也不来了,怨恨更谈不上。得糊涂时且糊涂,是“修身学”的真谛,聪明人不妨试一试。

做你自己——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

[原文]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老子·第20章》)

[今译]

众人都各有特殊作为,而我独冥顽且低能。我情愿与人不同,只着重修养为人的根本。

[按语]

俞樾《平议》:似当读为以,古以似通用。《易·明夷彖传》:“文王以之”《释文》曰:“以”荀向本作“似”,《诗·旄丘》篇:“必有以也”,《仪礼·特性·馈食礼》篇注引作“必有似也”,并其证也。

劳健:食音嗣,养也。母谓本也。知养其本,乃可以绝役智外,求诸末学,而无忧也。河上注:“食,用也;母,道也。”王注:“食母,生之本也。”与玄宗之求食于母,皆读如饮食之食,并失其义。吴澄以食母为乳母,如《礼记·内则》之文,读食为饲,是矣;而以母为人之称,亦非也。老子书凡言本者常用母字,以取叶韵。第五十二章“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明指本末而言。他如第一章“万物之母”,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地母”,第五十九章“有国之母”义皆如本。“贵食母”与“复守其母”,同是崇本之旨,食母守母,乃所以为道,不可谓母即道也。

一个人只要踏进社会的门槛,社会就自然赋予了他许多角色:做学生或教师,做领导或下属,做人子或人婿,做人夫或人父……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4卷)

    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情人法则

    情人法则

    半价罗!!!!!!他说他喜欢她,却利用卑鄙的手段逼她屈服,做他所谓的女伴。清宁嘴角扬起一抹嘲笑。不得不屈服,但是,根据她规定的法则来。不然,天皇老子她也不理会。洋洋洒洒的十条法则,是她无法反抗之余为自己争取的权利。纠缠了两年,不再是他的极限——三个月。清宁以为,自己跟他,会这么一直走下去。但是,他却告诉她。他厌倦了。她的眼中,不再平静,已经沾染了属于他的涟漪,他看上了别的女人。“你当着全场的人大声说出来,我就相信你,如何?”南烈一依然笑着。这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骗了他两年,她的演技,还真是比好莱坞的专业演员还精湛。清宁抹干自己的眼泪,只要离开这里,什么都好。“我席清宁,爱南烈一,很爱很爱。我发誓,我说的是真的。”清宁大声说了出来,将自己的脸,更加埋入他的怀抱。推开怀里紧紧抓住自己的女人,南烈一在她耳边低喃:“好好享受这次难得的机会。”双手一推,在她惊惶的望向自己时,推她下水。清宁一个不备,双手,想要抓住什么,却一片虚无。整个人,仰后掉入水池,一头长发,随着她的后仰,飘散开来,平静的池面,溅起巨大的水花。清宁整个人,沉入池底,只留火红的身影,犹如鲜血般,弥散开来。南烈一站在池边,看着池底挣扎的女人:“你的爱,我相信,但是,我已经厌倦了你。你的心,”南烈一举起一只手,做出一个揉碎的动作,“我已经不要了。现在冰冰,才是我该关注的人。”清宁苦笑。再聪明的女人,即使冷淡如她,也掉入他编制的甜蜜陷阱,万劫不复的滋味,终于轮到她来承受了。
  • 神禁时代

    神禁时代

    这是一个没有众神的时代,旧的秩序被打破,新的秩序正在诞生!
  •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少年奇才(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选取了历史人物经典的道德和智慧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孔融尊长爱幼的美好品德,有范蠡功成身退的智慧,有曹刿退敌的远见卓识,有齐恒公用管仲的大度雅量,这些故事都被后世传为佳话,让人们拍手叫绝,这样精彩的故事,你不可以不知道。
  • 天成佳偶:胖妹要革命

    天成佳偶:胖妹要革命

    【本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他带着一个胖妹站在我的面前说要分手,因为我是花瓶,长得不安全……我用食疗法安慰受伤的心,结果……噎死了~穿越到唐朝,以两百多斤的绝对体重压死行刺李世民的刺客,成了他的恩人,但他不是我的真命天子……我爱的人出现在城楼上,他撒钞票的模样让我沉迷,他因我捡票子的彪悍将我娶回家,只为气家里的老母……我是个两百多斤的千金少奶奶,做了胖子以后我更爱吃,可是为了你,为了我的爱情,我愿意将减肥进行到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