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7100000007

第7章 屡试不第隐山林(1)

左宗棠生于科举取士的年代,为了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必然会攻读诗书。可是,命运好像故意跟他过不去,他竟然三试而不第。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的左宗棠并未因此而对前途失去信心,他开始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买山而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金子,终究会发光,人才,终究会被发现,左宗棠出山的机会来了,在他四十岁那年,他终于出山了。这,只是他事业上的开端,从此以后,他渐渐进入仕途,一路走来,蜿蜒崎岖,坎坷波折……

在封建社会,要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科举考试。左宗棠因其年少展露才华而被众人看好,全家上下都对他充满期望。也许是老天爷故意跟他开了个玩笑,连考三次,他都没有及第。科考上的不得志,让左宗棠转而着迷于经世致用之学,于是,他买了七十亩田地,开始归隐山林,专注于经世致用之学了……

童试夺冠显智慧

道光六年(1826年),左宗棠14岁,第一次参加湘阴县试(又叫童子试),名列第一,旗开得胜。第二年五月去长沙应府试,其成绩仍居首位,知府本来打算将他拔为冠军,只因被录取者中有一位年事已高,为照顾老者,发榜时将左宗棠抑为第二。为此,知府张锡谦特别召见了他,以示鼓励。此刻的左宗棠,真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

院试按例是由皇上亲自派遣学政(俗名学台)到省去主持考试(这是以县为单位的考试,及格才算是正式秀才)。然而,就在他全力以赴,准备冲击院试的时候,却从新化意外地传来母亲余氏亡故的消息!母亲这一死,不但从情感上给了左宗棠一个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依照清朝例律,丁忧期间,除非有皇上手谕,否则任何人不得参加公共事务和政界活动,必须守制三年。这就是说,左宗棠要想再在考场一搏,须等三年之后了。谁知造化弄人,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母丧之后,父亲左观澜伤心过度没过多久便也一病不起,追随老妻去了。如此一来,左宗棠赴考的日子就推到了六年以后,而且,他成了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

这个时期,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程朱理学日益暴露出它的空谈义理、迂阔空疏的流弊,严重脱离现实,对匡正时弊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经世致用的思潮逐步兴起。

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倡导的学风,他们是鉴于晚明理学盛行,高谈义理,却最终亡国的惨痛教训而提出来的。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应有“救民于水火之心”,“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黄宗羲则说:“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但是,随着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汉学盛行,经世致用的精神便如昙花一现,隐而不彰了。

左宗棠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也曾一心期望能走科举登第之途,但他又和别的读书人不一样,因为在他科举考试失意之后,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应科举、读四书、做八股的功夫上面,而是对经世致用之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他自己后来所说的十六岁之后是勤勉于学的得力时期,他说:“人生读书得力只有数年。16岁以前知识未开,二十五六以后人事渐杂,此数年中放过,则无成矣,勉之!”

道光九年(1829年),17岁的左宗棠,有一次在书铺里买到一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此书一百三十卷,是记述我国历史、地理的笔记。左宗棠喜欢书中所描述的山川险要和战守机宜,故用心玩味探索。不久,又读了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共一百二十卷。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分省地理学的著作。还有齐召南所作的《水道提纲》二十八卷,是专门记载中国河流的书籍。这几部论述历史地理、军事地理以及前代政治、军事、财经、水利的名著,内容既丰富又实际,绝非空洞无物的八股时文所能比拟,尤其是《读史方舆纪要》与《天下郡国利病书》,是顾祖禹与顾炎武寝馈史地之学多年之后,以历史与地理相互印证而写成的兵要地理与政治地理之书,极富经国济世的实用价值。于是,左宗棠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起来。左宗棠读书非常认真,凡他认为可以施行的,都一一抄录下来,另行编存,有的还加以评论。他曾评论《读史方舆纪要》说:

顾氏之书,考据颇多疏略,议论亦间欠酌,然熟于古今存败之迹,彼此之势。魏氏源谓其多言取而罕言守,言攻而不言防,乃抢攘策士之谈,此论甚谬。大凡山川形势,随时势为转移。至于取守攻防,则易地可通也。

左宗棠对经世致用之学的追求,引起了许多沉迷于八股时文的士人的非议和嘲讽。左宗棠后来对其儿子追述这一情形时说:“士人但知有举业,见吾好此等书,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

幸遇良师和益友

道光十年(1830年),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于2月11日病故,享年53岁,于5月份葬于长沙城北十五里的史家坡。余夫人的灵柩先前浅葬在湘阴左家塅祖坟旁边,在左观澜死后将余夫人的灵柩与左观澜合葬。

左观澜教书半生,没有给子女留下多少遗产。此时长兄宗棫于道光三年(1823年)已病逝,次兄宗植为生活奔波,只好与宗棠分别,到新化做了三年训导,很少与宗棠聚首,所以左宗棠有“三年客邵陵,相见时亦稀”的诗句,抒发对二哥的怀念之情。

“早岁孤贫”的生活不但没有把左宗棠压倒,反而磨炼了他倔犟的性格和坚韧的意志。后来他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自十余岁孤露食贫以来,至今从未尝向人说一穷字,不值为此区区挠吾素节。”他利用丁忧期间加倍读“有用之书”。

此年11月,贺长龄丁母忧回家。左宗棠认为此人“学术纯正,心地光明”,是“嘉、道两朝名臣”。

贺长龄,清善化县(今长沙)人,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乾隆五十年(1785年)生。嘉庆十三年(180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又典试广西,提举山西学政。道光(1821~1850)年间,历任南昌知府,山东、广西、江苏、福建按察使、布政使,擢贵州巡抚,再升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

为官40年,勤于职守,有惠政。山东所属多水患,长龄导民开沟洫,兴水利,收获倍增。在贵州,主张查禁私种罂粟和吸食鸦片,整饬吏治,练营伍,储粮备荒,恤孤抚幼,劝课桑棉,教以纺织,创建书院义塾,士民称赞。

出于对这位倡导经世致用之学名臣的敬慕,左宗棠拜访了贺长龄。

贺与左交谈,深为左宗棠年少学博而高兴,竟“以国士见待”。其实,此时的左宗棠不过是一名年仅18周岁连生员资格还未取得的青年,而贺长龄则早已是进士出身、官至江苏布政使的地方要员。左宗棠受到如此器重,说明他在经世学问的探索上已有足以为贺所赏识的见解。

贺长龄面对眼前这个爱读书又苦于没钱买书的青年人,将家中所藏的全部官私图书借给左宗棠随意阅览。左宗棠每阅读一本书,都向贺长龄报告心得,互相考订。

左宗棠在贺长龄的热情关怀下,学识大有长进。

道光十一年(1831年),左宗棠到长沙城南书院(院址在今长沙南区书院坪)读书。长沙城南书院历史悠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当时主持书院的山长是贺长龄的弟弟贺熙龄。贺熙龄,字光甫,号庶龙,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曾任编修、湖北学政、浙江台州知府等职,著有《寒香馆诗文钞》,《诗文钞》中有《请惩吸食鸦片之官吏并查禁海口囤贩疏》,支持林则徐禁烟。他和哥哥贺长龄虽治理学,但却一向主张“读书所以经世”,在湖南颇有声望。道光十年(1830年)底与哥哥一起丁忧回籍,主持城南书院。“其教诸生,诱之义理、经世之学,不专重制艺(即八股文)、怙括。”他的教学宗旨是:明辨义利,匡正人心,立志穷经,学以致用。他曾批评当时读书人的治学,说:“夫读书所以经世,而学不知要,瑰玮聪明之质,率多隳(huī)败于词章训话,襞(bì)积破碎之中,故明体达用之学,世少概见。”这些都给左宗棠以深刻的影响。而贺熙龄在众多的生徒中,对左宗棠也倍加青睐。他曾说:“左子季高,少从余游,观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察其进退言论,则循循然有规矩,而不敢有所放轶也。”他还为左宗棠“近弃词章,为有用之学”,特作诗以示赞誉和鼓励:

六朝花月豪端扫,万里江山眼底横;

开口能谈天下事,读书深抱古人情。

他一再鼓励左宗棠读汉宋先儒的书,要他在“致敬”上用功夫。所以左宗棠在早年曾有一时期很是埋头研究程朱理学,手抄陆陇其《读朱随笔》一书,力行“寡言”和“养静”二点。后来他在醴陵渌江书院,根据朱子《小学》定学规;在兰州,刊布吴荣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广东南海人。)的《吾学录》,劝人民学礼;在福州重刻张伯行《正谊堂全书》,鼓励士子参加校勘,可说都是受了这位山长的影响。在这位山长的训导下,左宗棠学识愈益精进,思想上也更加成熟。贺氏兄弟又在官场和士绅中间时加揄扬,所以左宗棠很快就成为湖南有名的才士。足见贺氏兄弟不仅是左宗棠走上“经世致用”道路的良师益友,还是他在人生旅途中有幸遇到的最初伯乐。而贺长龄在做云贵总督时,还曾邀左宗棠入他的幕府。

纳为监生备乡试

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丁忧期满服阕,决定参加在长沙举行的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

乡试又叫分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因为会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举行,所以又称“春闱”、“礼闱”。应试者是各省的举人,地点在北京国子监,主持人不叫主考,而称总裁,必须由官位一品、年高德劭的翰林担任。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即“会元”。

会试发榜10天后,将在保和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试卷由读卷大臣看过后评定甲、乙等级,选择最好的前十名卷子进呈给皇上亲阅,听候圣裁名次。殿试按成绩分为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还要经过一次朝考才能普遍授予官职。

不能参加殿试的人,可以“告殿”,即保留考试资格,但必须等三年以后的下科殿试才能补考,而且补考成绩再好,也不能列入前三名。

左宗棠因为在丁忧以前还未曾参加院试,未取得秀才资格,而道光十二年适逢三年乡试之期,如果要等中了秀才之后再来考举人,势必又要再等三年。好在那时有所谓“捐监”的规定,即未曾中过秀才而希望参加乡试,可以出钱捐一个监生,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这年,左宗棠已21岁,急切需要谋个职业来维持生活。为了争取时间,左宗棠想尽办法,东拼西凑,筹集到108两银子,捐了一个监生资历,总算参加了约有5000人投考的长沙乡试。

考试按规定分为三场:第一场在天明时发卷,是根据《四书》命题的四个试题:“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中立不倚”,“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赋得学者心之白日”。三个用散文、一个用韵文作答。夜晚来人收卷,考生方可离开考场,次日休息一天。

第二场考试是根据《五经》命题的五个试题,考试时间两天。

第三场的五个试题不在《四书》、《五经》之列,涉及历史掌故、政府法制、国家典章等内容,其中一个用韵文写答。时间为三天。考官在25天内阅完试卷,从中选拔出48名及格者,录为举人。

考试结束后,左氏兄弟松了一口气。但是左宗棠却并不知道,他的试卷在几位考官手中辗转反复,几经周折,才终于得见天日。

在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试卷须先经同考官阅看,择其优者加以评定,然后向主考官推荐,方能取中。左宗棠的试卷未能通过同考官这一关,被斥为遗卷。这一年湖南乡试的主考官是陕西泾阳人、礼科掌印给事中徐法绩,助考官胡鉴。按例先由助考官阅卷,以定取舍,被助考官剔除或淘汰的试卷,叫做遗卷。通常主考官对遗卷不再重阅。但这年恰逢宣宗(道光帝)50岁,因此特给主考诏令:为纪念万寿恩科,今年未被选取的遗卷,必须由主考官再审阅一遍,以免遗漏人才。左宗棠的试卷并未被助考官录取,他的老师贺熙龄曾索阅其卷,批道:“文虽佳,情不中程式,帘中人无能辨此者。”幸有“万寿恩科”之诏,碰巧助考官胡鉴又病逝,主考官徐法绩亲自搜阅遗卷,在近5000份遗卷中,复取6名,左宗棠居首。榜发,左宗棠的二哥左宗植荣获第一名,领“解首”,左宗棠亦中第18名举人。这是左宗棠在科举考试中所得到的最高功名。

当时,主考官认为左宗棠的卷子是佳作,要求同考官补荐。那位同考官坚决不肯,他说:“中不中由你,荐不荐由我。”经过好久的劝说,他才勉强荐了。监考官以下许多人怀疑这是拉关系、“走后门”的“温卷”,表示不同意。徐法绩告诉他们,“搜遗”是皇上的谕旨,同时他将左宗棠的第二场经文试卷让大家传阅,各监考官这才信服主考官是有眼光的,再无异议。徐法绩特别欣赏的是一篇礼经文,它的题目是《选士厉兵,简练杰俊,专在有功》,认为算得上是全部考卷中最出色的一篇。后来曾被呈献给皇上览阅。这份经文试卷糊名打开时,巡抚吴荣光亦在座,见其作者是左宗棠,立刻起身向徐法绩作揖道贺,庆得人才。因为吴荣光在湘水经堂教过经学,左宗棠是他七次考了第一名的得意门生。今幸遗卷中举,自己亦颇感欣慰。事隔37年后,当左宗棠在西北路过泾阳之时,徐法绩早已墓有宿草。左宗棠为追怀恩师的青眼之感,特命把墓道修葺一新,立碑纪念。

左宗棠通过这次乡试,在湖南已多少有了一点知名度。参加乡试后,左宗棠与周诒端(字筠心,湖南湘潭人)结婚。由于无钱操办婚事,只得入赘湘潭周家。尽管左宗棠感到“居妇家,耻不能自食”,但结婚的欢悦和“婚未逾月,湖南省试名录至”的喜讯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色彩。而且与左宗棠同岁的周夫人能文善诗,对于夫君的学行关怀备至,倾心相助,也使他领略到了家庭的温馨。

中举之后,左宗棠的下一个目标是参加第二年春季在京师举行的会试。

再度应试遭淘汰

同类推荐
  •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

    《多才风雅上官婉儿》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华盛顿大传

    华盛顿大传

    美国文学奠基人,著名作家华盛顿?欧文以自己真实的笔触,历经数年创作出了《华盛顿传》。这本书的内容详尽、文笔朴实,全面而又清晰地将美国国父的一生向世人娓娓道来。除此之外,它还贯注着作者伴随美国76年的人生体验,所以它不只是一部传记,更是一部伟大而又光荣的“美国建国史”。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热门推荐
  • 如意菩提

    如意菩提

    “菩提十书”之《如意菩提》:“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我们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都是悲欣交集的日子,能平安度日时固应欢喜,在忧患时更不应失去感恩之心。智慧第一的文珠菩萨手持如意,启示我们: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面对世界。本书是林清玄菩提系列的第四部,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能响起我们心中的阳光。
  • 跟你借的幸福

    跟你借的幸福

    苏静忆,一个靠吃百忧解生活的都市女子,如果说女子是花,那么她内心无疑有伤。心底无法释怀的往事,那个叫夏南的男子,在她的记忆里反复出现却扑朔迷离。而初至的林淮无疑是一个不速之客,却因此而使她的生活一点点的起了微妙的变化。他帮她打开心结,帮她在寻找中忘却,他内心的阳光照亮了她心里的阴霾,他们一路走来,获得的回忆这样多,可是这样的遇见的背后隐藏的,竟然是一个谎言,而别离时,他们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他借给她的幸福,是不是终究如海市蜃楼般的飘渺,是不是终究要她倾其所有的归还……
  • 重生农村彪悍媳

    重生农村彪悍媳

    重活一世,方萍英从懦弱军嫂变成彪悍媳妇,誓要发财致富,走上人生巅峰,成为白富美。更重要的便是,誓要再次俘虏自家那个一本正经的兵哥哥。关键词:军婚,爽文。ps:本文现代架空,切勿对号——*——*——*——*——已有完结00小说http://www.品《荷香田园》《肥田喜事》《极品萌媳》,坑品保证,欢迎跳坑。
  • 秘密

    秘密

    《秘密》中,我们看到的是青年打工者良子偷窥城市女人的“秘密”,以及他横死的命运。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打工者与城市女性之间,横亘着难以跨越的距离,只能以“偷窥”的方式建立联系,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 相公的倒霉妻

    相公的倒霉妻

    莫南烟,朝京第一剩女,年过二十还未出嫁克死未婚夫,自许配的三位公子均无端退婚后,当朝京人都以为她再也嫁不出去时终在快二十岁生日时,皇帝下旨赐婚给青楚的韩王之子白洛飞朝京人民集体松了一口气盲婚哑嫁,二十一世纪的女性怎么能从韩王之子白洛飞,懦弱又好色,怎么配得上自己花银子买假海盗劫持自己,眼见自由在望谁知假海盗变成了真海盗。。。。。。嫁不出去的女人要塞给自己,白洛飞这口气怎么能咽得下去传闻那女人人不但长得丑,性格更是古怪取回家不是笑话吗?装痴卖傻已经很久了,这次可装不下去了。。。。。。感谢卫给偶做的视频,某夜自己看过之后,都暴汗不已,亲们一定要去看看,实在是.........反正偶是超喜欢.推荐自己的文:《丑妃无敌》:丑女不丑,帅哥很帅《坏坏相公倒霉妻》:聪慧可人的女主,腹黑的男主《娘子你别太嚣张》:男扮女装,女扮男装反串《夫君,女子不好欺!》:《错惹狂帝》:《王爷让偶轻薄下》:被人退婚不是可耻的事情,而是生命的新生《劣妻》:夜给自己建了一个群,群号:45841753,非铁杆勿入,定期清理群成员,敲门砖:潇湘帐户名+喜欢的文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穿越贫家药女

    穿越贫家药女

    她是现代古医世家最没出息的三女儿,其貌不扬不说,还是一个惹人嫌的书呆子,这样的女儿,注定被掩没在优秀一辈的世家子孙里。直到,一觉醒来她,穿越了。“哎,来都来了,那就在古代闯出自已的一片。。。。天。。。吧!”简欢紧紧的托住了自已快要跌破的下巴,眼前这座草棚就是她的家?父亲瘸子,母亲包子,爷爷奶奶偏心,叔叔强势,婶婶凶狠,村里人鄙视,站在这个穷得叮当响的鬼地方,纵然是简欢也都想大骂出声,奶奶的,我嘞个去。好吧!即来之,则安之,贫家女怎么了?看咱如何翻身把歌唱,活出个“滋润”样来。采药卖药,行医救人,银子来名声响,小小年纪称大夫,农家女,踏京都,展风华,一朝成就王妃路,引蜂招蝶,桃花难躲,十二岁的丑丫头随手救起的华贵少年,五年之后,再次相遇,她已是娉婷少女,他是翩翩男子。“那个,恩你已经报了,你可以离开了。”她说,拿着他给的一百两银票。“对我来说,救命之恩,以身相许更合适。”某男低沉微笑。这是一个小农女蜕变成蝶的故事,也是一个男人宠一个女人上天入地的故事,一生一世一双人,喜欢的亲们一定不要错过哦!~
  • 气象缩影

    气象缩影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罗布泊之咒

    罗布泊之咒

    周德东首次创作超长篇小说,最新悬疑巨著《罗布泊之咒》,本书集青春、爱情、悬疑、探险、魔幻于一体,类型前所未有,共1001次高潮。邀读者一起开启惊心动魄的“罗布泊之旅”。
  • 平阳奇冤

    平阳奇冤

    清嘉庆年间平阳知县徐映台私加田赋,中饱私囊,生员庄以莅上书举报,知县徐映台闻讯前去捉拿,遭当地武师许鸿志救走。于是,诬陷庄、许“煽动民变”。闽浙总督未经核查即下令镇压并将“民变”谎报朝廷。结果庄、许遭捕,后虽觉察平阳并无“民变”,但为维护嘉庆皇帝御旨“尊严”,屈杀庄、许二人。期间,庄以莅的表弟林钟英清白无辜,被疑私藏案犯,遭抄家毁产,林母及幼女惨遭严刑逼供。官场腐败、官官相护,即使个别贪官污吏遭到整肃,但为了维护其体制利益与皇权威严,真正冤案终不得平,庄、许一直含冤九泉,酿成真正的“平阳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