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800000005

第5章 品 德(4)

从此,这个乡下小女孩和这个城市的报亭主,就结下了这段“情缘”。每周六下午,文叔就在这里等候小女孩,让女孩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根本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实现了把人间和天堂、心灵与心灵连接起来的愿望。

编者手记

有一种感情深藏在内心底部,有一种爱始终留在心里,有一种牵挂永远剪不断,有一个人让我们魂牵梦绕,那就是母亲!母爱的无私,母爱的伟大,让我们铭记在心中;儿女的孝顺、乖巧便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虽然打不通天堂的电话,却在人间与天堂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流,却让人间的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亲情的温暖,萌发了爱的种子,传递了爱的火把。遥望天堂里的亲人,会勾起你怎样的思绪?如果有可以打往天堂的电话,你最想和他们说什么?

★善:德以善为本

“善”,是德的最高境界。在德中,以善心善行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点滴善行,慢慢形成美德,人的睿智就自然获得,如圣人般的心灵就具备了。可见,“善”是道德修身的土壤。故要想达到立德修身的目的,则应时时刻刻做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通过善性的增长,从小善到大善,从大善到上善,从上善到上德(最淳厚的品德),从而成为一名有品行、有定力、有作为的智者。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伊尹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尚书·咸有一德》

要学习达到“德”的境界,不是只能瞄准一个固定不变的原则,只要主张善良为原则的、能集众善于一身的都能为“师”,为自己的表率。学习达到“善”的境界,也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张,所有的协同在克守良心、只凭良心做事这一点之下的行为都是善行。

编者手记

在道德上,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这和后来的孔子所提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择其不善者去之。”是完全一致的,但要比孔子早得多。在中国第一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善良教育”占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在这个体系中,“修身”、“仁厚”、“温良恭俭让”、“和为贵”、“贫而乐,富而好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修己安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始终贯彻其中。善良是什么?在清代著名的家训专著《弟子规》中可以寻找到答案:“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高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荀子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点滴善行,慢慢形成美德,人的睿智就自然获得,如圣人般的心灵就具备了。可见,“善”是道德修身的土壤。故要想达到立德修身的目的,则应时时刻刻做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通过善性的增长,从小善到大善,从大善到上善,从上善到上德(最淳厚的品德),从而成为一名有品行、有定力、有作为的智者。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自己是否能有此善?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保持,把它当作终身的笃好;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要像被玷污一样厌恶它。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荀子·修身》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

编者手记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在伦理善的思想方面,他把恶放在人的本性欲望上,把善放在后天人为中,以“隆礼”为核心,以“性伪之分”、人性本恶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化性起伪”立论,提倡“强学而求”、“积善成德”,强调道德修养的后天学习。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意指人性是恶的,而人性之善是靠后天的学习和教化。这种后天的的学习和教化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在《礼论》中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这就是说,人性本来是有缺陷的,后来经过学习和教化逐渐完善,没有人性的缺陷,则学习和教化都没有用处,不经过学习和教化,人性的缺陷是不能自己弥补的,这里指出了人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化而改变的,即通过学习和教化人性可以去恶存善。

见善的,就要学习;见不善的,就要自省。善在身,就能自乐自好;不善在身,就会带来灾祸。修身必须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在道德修养方面,荀子特别重视“积”,认为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达到日积月累的提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字,痛礼仪者为君子。”“圣人积思虑、习伪故,以生礼仪而起法度。”“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人无师法,则隆性矣;有师法,则隆积矣。”这些都是说善是渐积而成的。高尚的品德,需要长期“善”的积累。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做到“于细微处见精神”。

荀子的“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为培养完全纯粹的完美尽善的人格有着积极深刻的影响和效益,亦即所谓的“成人”之道,我们不可不以此来修养自身。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 曾参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曾参《礼记·大学》

道德是根本,财富是末梢。如果表面讲道德而内心重财富,就是与民争利、掠夺百姓。所以,凭借权力去聚敛财富,平民百姓就会离散,而把财富散落给百姓,万民就会归附。不循正道而搜刮来的财富,也会因违背正道而失去。《康浩》说:“只有天命是没有常规的。”而行善就能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啊。《楚书》里说:“楚国不把任何东西当宝贝,只把善当宝。”

编者手记

《礼记·大学》中的德为本、财为末的教诲,切中了人性的要害,它提醒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必须走固本强末、以财修身之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不仅不能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不能给人以快乐,而只能给人类带来灾祸。因为本末倒置的疯狂追求财富,只能导致人类的迷茫与痛苦、猜忌与残杀。恰如孟子所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即没有修养与德行,丧失人之本性的善),则近乎禽兽。”

曾子修身,主张严于律己,同时主张宽以待人。经常以人之长,较己之短。当孔子夸奖颜子、史鳅时,曾参说实在我不如他们两个,“吾闻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行之,然后导之,是夫子之能劳也。吾闻夫子三言未能行,是吾知终不及二子也!”(《说苑·杂言》)他还常说:“患身之不善,不患人之莫已知。”“君子改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 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曾子家语》)。

曾子修身不仅在于自己向善,同时也乐于与人为善。他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君之已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也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己虽不能,也不以援人。君子好人之为善而弗趣也;恶人之不善而弗疾也;疾其过而不补也;饰其美而不伐也;伐其不益,补则不改矣。”“君子不先人以恶,不疑人以不信,不说人之过,成人之美。”“君子义则有常,善则有邻。思其一,冀其二;见其小,冀其大。苟有德焉,亦不求盈于人也。”(《曾子家语》)

这段文字告诫我们:其一,德是本、财是末,而本末倒置的表现形式则是:嘴上道德、心想财富、心口不一,虚伪之至也;其二,本末倒置的社会后果便是:财聚则民散,这里的民散即一盘散沙、是分裂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里说的就是合久必分的根源;其三,本末倒置的个人后果是:非正道搜刮来的财富,也将以对等的方式失去。纵观人类社会,在和平年代,有的人因贪占行为的败露而失去财富;在烽火乱世,有的人因财富来路不正而命丧黄泉,落得个人财两空。这种本末倒置的显著特点是:把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变成了财富是最高追求,把德行是衡量人之贵贱的标准变成了财富是衡量人之贵贱的标准,把修德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与快乐变成了获取财富是人生的最大幸福与快乐,把至善是人生之宝变成了财富是人生之宝,由此而导致的灾祸,令人感叹,它从反面凸显出修德固本、修身至善,对人生、对社会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上善若水 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编者手记

孔子认为水有五德:有德,惠及众生;有义,循理向下流;有勇,流百丈山崖而不惧;守法,安放平稳;另外还正直、立志、灵活变化。水德行双馨,所以君子遇水必观。水的善良与真诚互相包含,相辅相成。唐玄宗疏解此章时,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凉,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平可取法,清能鉴人,乘流值坎,与之委顺,在人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恒趣,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唐玄宗的这段话阐明了水的三种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无所不在,滋润万物,一切物类皆赖水的润泽而生长;其二,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而是顺随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恶处下流,而水则处下不争,居污不辱。

水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几乎是与“道”最相近的。所以老子以水喻道,而这个比喻的目的,则在于阐明上善之德,具体来说,乃有“七善”:(1)居善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反之,认为人应该效法水的品性,处于卑下之地,低调生活,一味争强好胜,不是好事。《老子》66章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江海正是因为处于低下的位置,反而成就了其浩瀚与博大,所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63章)。(2)心善渊:渊,深也。人的内心要象水一样深沉平静。《老子》第15章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善于体道的人,其品性与水相似。(3)与善仁。水善利万物,而不求回报,也不去争夺什么,最具有仁爱精神。(4)言善信。即讲求诚信。《老子》第81章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话往往不动听,漂亮话往往多虚假,所以要善于鉴别,以诚信为上。(5)正善治。为政要合乎正道,即按道的原则做事。道的原则就是水的原则,也即无为的原则。(6)事善能。做事有滴水穿石、以柔克刚的韧性,诚如《老子》第78章所言:“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7)动善时。水能方能圆,总是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对方的状况以作出最恰当、最合理的调整,最能发挥所长。

不难看出,老子所言之善,不仅包括“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第81章)的仁爱精神,也包括言必真实、善信不欺的诚信态度,还包括澄静清虚的心境。同时,老子之善并非随意的迁就、忍让与施舍,而是讲究原则与精神的,那就是“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常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的人也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所应该作为借鉴的人和事的人,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世上最糊涂的人。这样的道理是精深微妙的很呀!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见微知著,由大见小,集少成多,化多为少;辩证的看待一切,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

编者手记

一般来说,与善者相处较为容易做到,但要包容不善者,就很难了。但老子认为,只有能够做到“不善者吾亦善之”,才是真正的“德善”。南宋吕知常注曰:“夫善否相非,诞信相讥,善与不善,信与不信,世俗之情,自为同异耳。故有好善之心者,圣人不违其性,辅之以上善,使必成其善。苟有不善者,亦因以善待之。善不善在彼,而吾所以善之者,未尝渝也。百行无非善,而天下莫不服其化,德之厚矣。”(《道德经讲义》第49章)因此,道家主张善待天下所有人,善者使之更善,不善者使之得到感化而迁心为善,从而达到“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的理想状态。

老子“不善者吾亦善之”的思想还反映出了道家的超越精神。如北宋王雱注曰:“善恶生乎妄见,妄见生乎自私。公于大道,则虽目睹善恶,而心无殊想矣。故圣人因世之情,强立毁誉,而心知善恶,本自非相,故不善之善,非怜而恕之,乃不觉有异也。忘善恶之实,真善也。”(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卷八),借助于佛教的观点以明老子对待善的超越境界。善与不善都是出于名相的执着,圣人之心能够超越名相与妄见,达到无心之境,从而实现“忘善恶之实”,超越善恶的真善。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热门推荐
  •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萌徒追妻:梦魇除妖师

    眼见一美男差点命丧车轮之下,她一好心将某男救下,却不小心开启了一场萌徒追师之路。只是这男徒弟平日里看起来一本正经,对她细心体贴、无微不至,可是为啥她悄悄进入他梦里的时候……看见的场景却有些不对劲?!并且这梦的女主角竟然是她,而男主角是他自己!“我们已经断绝师徒关系,你不用再回来了。”她被某徒弟逼得连连后退。(呆萌?腹黑?)徒弟笑道:“你不想继续师徒关系,那我们换一个关系好了?”
  •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婚书,一无所有的寂静成了豪门阔少齐默然的新婚妻子。婚后,丈夫的冷落,小三的步步紧逼,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义无反顾?情景一:寂静:“齐默然,你想用我们的孩子去救你和她的孩子?你不觉得你太残忍了一点吗?”齐默然:“残忍,哼……寂静,我告诉i你,要说残忍,我都不及你们的母女的千分之一!”情景二:寂静:“你非我爱人,怎知我情深。难过亦过,难道嫌我伤得还不够多?”齐默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只能是你。”
  • 重生之后妈难当

    重生之后妈难当

    被人撞飞的那一瞬间,乔景瑶重生在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女人身上,成为了别人的妻子,还当上了别人的后妈。继子憎恨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憎恨后妈,为了能够调查出原本的自己究竟被谁所杀,她不得不当起后妈,接替这个乔景瑶乱七八糟的感情生活。
  • 帝国的荣耀

    帝国的荣耀

    新书发布了,仙侠类的,书名《如是观》,很文艺范吧,嘿嘿!书号:3268745。 下面是新书的简介: 文艺范简介: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很文艺范简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好吧,回到现实,普通的简介:一个叫陆压的家伙,修仙求道的故事。
  • 古代水利工程

    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水利工程》水利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脉。几千年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智慧善良的中国人民同江河湖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修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京抗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设计水平也非常高,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不仅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益处,而且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 “二”小姐的彪悍人生

    “二”小姐的彪悍人生

    一场变态的试炼,令她无端穿越成京城举世闻名的展府的“三绝”二小姐所谓三绝,即:痴绝,傻绝,笨绝(-_-)三绝就三绝吧,反正他展梵音最擅长的就是扮猪吃老虎,但是…后妈暗算,姐姐刁难,暗中使坏,联合陷害……还有一堆不知从何而来的美男在一旁看戏乐翻天……奶奶个麻花的,你们活得不耐烦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何况还是我们从来都不知道忍为何物的展小姐……于是乎……☆☆白慕朗:不知在下可曾的罪过姑娘?展梵音:没有啊,只不过古人说得好啊,根不正苗歪!☆☆钱凤:梵音,你怎么能将一个野男人带回家?展梵音:不是啊,我只是听说姐姐嫁不出去了,他是我给姐姐捡回来的姐夫!☆☆云枭:展梵音,你要干什么(双手护住前胸)展梵音:(笑眯眯)放心吧,我会乖乖疼你的!☆☆展梵音:孔昭,我可以相信你吗?孔昭:小姐,您永远是孔昭的小姐!☆☆路人甲:听说展梵音又被人欺负了!众美男:老伯,您听错了吧!展梵音不去欺负别人就不错了!斗后妈,戏刁女,过宅院,闯江湖,看我们的“三绝小姐”展梵音如何过他的彪悍人生!简介无能,内容会比简介更精彩,喜欢的请放入书架!*****************************************推荐好友文文:恶魔总裁宠我吧笑雨涵尼姑皇后谢郦恨嫁——警花女神棍长袖扇舞暖宝贝的幸福人生唐音七
  •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两岸三地最知名女主播吴小莉首部高端商业访谈录,与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柳传志、马云、马蔚华、宗庆后、刘永好、常小兵等畅谈“管理经”“生意经”,关注热心话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大势,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为创业者和经营者指点迷津。
  • 盛世二嫁,征服豪门大少

    盛世二嫁,征服豪门大少

    ****“坐牢和交出股权,二选一……”三年的婚姻变成了一个选择题,商界伉俪?夫妻情深?原来不过是一个无聊讽刺的笑话。当叶容锦签下离婚协议书走出关家大门,名门庶女》这本实体书已经在2014年6月上市了。当当网、卓越网、淘宝、天猫、各大书店已经有货,爱情这东西,就再也不是她生活的必须。可是她人生最大的败笔不是老公出轨,而是才二十六岁的她竟然被超级帅哥叫做——大婶!二万多字哦。希望喜欢明月和风离的亲们能喜欢,去购买实体书多多支持风哦。风谢谢大家的支持,O(∩_∩)O谢谢!尼玛,她有那么老吗?只不过让他撞见了自己最低谷的一面,就无法摆脱在他面前弱势的局面吗?他,权贵眼中赫赫有名的太子爷,将门之后,喜欢他的女人犹如过江之鲫,所以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风的北宫风离+南宫明月=《帝凰,为什么他会对这个事事都要压在自己头上的‘大婶’从百般不待见变成念念不忘……只是,他的女人,他欺负可以,那什么前夫小三也想来凑一角的话,就掳了他的逆鳞了,动辄弄得人家倾家荡产,轻则整得人家身败名裂……当霸王鳖遇到了大婶,这套实体书中有网络没有的新番外,某霸王觉得,这个大婶还不错,除了刺多了点!某大婶觉得,家里有只驯化的霸王鳖守门的感觉,也不错!风回来了,这次写现代换换口味,喜欢风的亲们一定要多多支持哦!收藏收藏……给力地收藏吧!
  •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走出困境:如何应对人生中的挫折与压力

    本书故事感人,可读性和启发性强;本书智慧含量高,独特性和实用性大。深入分析当前形势,透析个人的失败案例,演绎成功人士的卓越智慧,使大家分享到最具前沿的危机策略,掌握危机公关技能和实战策略,在危局中寻求突破,逆市飞扬,使你在困境中走得更远!
  •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晋商:中国第一商帮的经营之道

    一部以晋商为题材的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晋商的极大兴趣。该剧以晋商中的杰出代表乔致庸的一生为主线,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但由于该剧偏重于故事性和传奇性,所以对晋商并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描写,而乔致庸一人也并不能代表整个晋商史;另一方面,由于市面上关于晋商的书籍又多以历史事实为主,其研究性大于可读性,故此,本书编者本着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目的,经过多方考究,在材料的使用及篇章的布局上大费功夫,以此编著了《晋商——中国第一商邦的经营之道》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