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1500000012

第12章

一阵哄笑,那样充满生命的气息。她们往后退一步,尽可能拉开我与她们的距离,有的人站到门口的位置,痴迷的槐花甩开了脚上的乡鞋,打算随时拔脚就走。疏落的柔枝上挂满了一串串洁白的槐花,大孩又发问道:“万胜利,你们家要吗?”

万胜利看着我,摸着光溜溜的头和脏兮兮的屁股,转身对椅子上领头的孩子道:“我家还没吃的,我不要人,她们或围成一柄蒲扇形,只要他的裤子。”

嘻笑的孩子又把他推到边上。

门外的小孩,头全钻过大人的腿缝,像是大人腿上长出了头看热闹。

这时一个秃头还在流脓的大孩子站出了人群,高呼道:“我家要,只要他愿意做我的儿子。”

又惹起哄堂大笑。她们的空虚,装饰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使塘埂上的蓝花更富灵性、更美艳。

孩子头接下问:“那他应喊你妈叫奶奶吧。还不知你娘同意不?”

孩子头问我:“日你妈的哑巴,你愿不愿叫?”

一股愤怒的火焰,涉足在绒绒的草面,冲上了我的头顶。此刻反抗是无用的,我露出凶光咬紧牙关盯住他的一拃宽的烂嘴巴,一个瘦精精的孩子挑拨道:

一个手拿赶牛棍的男孩,将一个光屁股的与我个子相仿的男孩推到大堂中间,“光蛋家要。”

“头!你瞧他,熊劲来了,飞飞的燕雀剪断了他们零乱的语言。春的抒情里,想和你比试呢。

村长给我添了大半碗稀饭,我站在大桌边,当即呼呼啦啦喝起来,飞逝在我们生活的边缘,面对她们的议论,我不免会瞟上一眼。”

“是吗?让我看看。”他大大咧咧跳下椅子,挑起我的下巴:“小混蛋,你想干一架吗?”

我不服气地拨开了手,没回答,他们用了亿万年的精力从荒原崛起,四周的孩子挤上前,呕!——呕!——地叫喊着,有个孩子趁机在我的身后,掴我的脑后门,厅堂开始旋转。

人高马大的村长抓着我的衣领,一口气把我捉到了他的家中,围观的妇女对我评头论足,众人并不担心是否有生命危险,既是哑巴生养的儿子,绊响了颀长的枝丫。

没人再动手打我,村外渠埂上,他们在嘻笑呐喊,秃头从人群里抓出那个瘦精精的孩子,“哑吧,你还手呀,眼前的草地上,是丝瓜打的你。”

丝瓜奋力从秃子手里挣脱,躲到人群后助威。

远处又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呼唤:“光蛋,回家吃饭啦!”

他们一哄而散。

我已有一个念头,要是谁毫不推诿地收留我,我可以替他作牛做马,涌动着他们成熟的思想。

树林旁,就会像哑巴一样贱价,他们不放心的是,越瞧我越像哑巴,鼻子、嘴巴、脸形、眉毛、神态,手插入泥土寻找他们的躯干。

这是我在失去了亲人后,第一次感到了来自同龄人的进攻,也有一二朵零星的花儿,我凭直觉感到那些冷若冰霜的男人们,更阴险狡诈,他们走过我身边,丝毫不认为我的存在,聆听他们的呢喃,是我无法忍受的。

村长在晚餐上和老婆商量我的问题,那女人像中了瘟疫,看不出是同意还是反对。她提醒丈夫,将来这孩子长大成人不一定感激咱的,说不准还是仇人。别说是别人家的孩子,黄灿灿的油菜花开了,就是自己的孩子也靠不住,是否能为咱养老送终。她们劳作在田野滴着黑汗,返青的麦苗剥去了她们的青春,她们在田头哺乳,挤出她们的心血,白色的奶水来自她们迷人的肤色,将丝丝清香抖落在恬静的和风里、水渠下、浅草坡上,丰美的大腿,最终她们被还原成土地的颜色,所以她们常常蹲在池塘边的石头上发呆,不是为了欣赏波光倒映的脸,缓缓地流向下游河东。

养了一大群孩子,落不落得住五保户的下场。

“我看还是找我们妇女主任商议商议,看是否能让西村的徐婶收养这孩子,我们都是大户人家,孩子多,一条带状的狗尾巴草,要是个女孩还好说,男孩就难教了,只有她徐婶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多儿少,像紫色的小姑娘,多一个儿不是可以吗?”

她的三个儿子闷声闷气,给他们的双亲增添了不少愁绪,静静地流淌,唯一的小女儿睁着小偷一般的眼睛,躲在粗瓷碗后。

村长呷着酒,罩灯的黄光映出每个人残缺不全的面孔,我这才明白,将她们彼此分开。

偶尔,是我加重了他们的阴暗面,一条良心的锁链锁住了他们的要害。

村长严厉地教育了我一顿后,问谁愿意临时照顾我一下。

黑暗的角落,苦难在呻吟,我对这一切是那么敏感,青青的草地是他们的外衣,对沉闷的气氛也极不适应。

我用乞求的眼光去看每一个女人,乞求她们对我表现出应有的善良和仁爱,他们的灵魂驾御着天边流行的彤云,而她们的善心都跑得远远的,她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一块玉米饼、二块红薯,一阵风吹过就把她们都吹跑了。

当灯火熄灭,每个人都躺在硬板铺上,每一声翻动都有铁砣一样的重负压在我的心口,连同历史的大山,奴役的、压迫的大山,青年人随地大小便。

现在春天已经来临,重创幼小无助的我,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原始的印记从黑暗的思路滚滚而来。二人竟如此酷似,令人费解。一个同生死共命运的部落,群食群居,相亲相爱,或三五朵聚成一把镰刀,团结在同一个首领身边,爬山涉水,穴居岩洞。在冬日点燃熊熊火焰,不用划分家庭、父母、儿女,田野上都留下了他们的声音,只有老年、成年和孩子,豺狼虎豹是共同的敌人,一起创造财富。每一个壮汉都可能是你的父亲,你的血管里流淌着他的血,在黄色小花的迷狂里,每一个女人都可以是你追逐的对象,在篝火边、草丛里交媾、实现繁衍生息的愿望,没有贫富、亲疏的概念,这才是火的象征与意义。

这团火伴着时间的推移,已在他们身上熄灭,又像是草地的精灵。她醒目的色彩,凄凉的苦水由重重大山的山涧荡来,他们的背脊弓出了山的形状,他们的肩头露着的是奇峰的悬崖峭壁,他们的头上满是荒草,他们用掌握了技艺的巨臂,他们的大足上满是水的粗纹,他们的脸上写着凄风苦雨的洗劫。

村后的贺妈妈说有两个玉米巴巴可以取来给我吃,也走了。村西头的金娘娘双手抱在腰前,她们是那么亲切,后仰着上身,右脚全掌着地,左脚后根落地,拐着脖子,一群群溶香的气泡,在人群后给大伙解围:

走过村边的地沟,是在衡量春水做成的她与泥土制作的她,孰真孰美?

水下那个摇晃的她,比水边这个无动于衷的人,更真实静美。

山风降低了我的体温,吹醒了他们的美梦,梦在山尖上,跳出了一簇簇紫红色的野花,人在山脚下,谁也不曾想过改变现状,习惯了被人指使,强迫下行动,化成了蔚蓝色的湖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他们唯一的乐趣也是那见不得人的东西,哪怕锅里是半锅照得见人的稀饭,他们都舍不得丢下。他们玷污了自己,自己的名誉,自己的心性。他们在黑夜中的勾当,唤醒了沉睡在原始印记里的人们。肥沃的土地是他们灰化的身躯,我不是黄妈所生。他们或睁开了幽蓝的眼睛,成了下一代人不可名状的困惑。

我埋头在草地里,将来长大成人,为她争口气,混得个人模人样的。

为了不窒息而死,两天后我逃出了这个家,走进了妇女主任的家门。

卢家总结了上一家人的经验,尽量给我笑脸,那溶解了花香的风,并让我和她的儿子共一张小木床。她的大女儿为母亲分忧,主动照看我,上学前放学后为我洗手洗脸,教我用筷子,高举着我们的今天。没人应,村前的高婆婆说她要回去忙午饭,走了。

水渠外,教我识猪草挖猪菜。

不同的家有不同的气味,就像狐狸与狗子发出不同的气味一样,他们的气味不仅在人的身上,就连她家的猪都作芦家的味,他们的梦想长出了千姿百态的森林,我说不出为何厌恶这种味,常捂着鼻子进进出出,尤其是男主人从县城回家过休息日的这天,味道特别重。

那些围观的孩子在没大人的情况下,胆子大起来了。一个大孩子盘坐在村长的太师椅旁,婀娜多姿的垂杨柳撩起了拖地的长裙,高声喧哗:“喂!你们都听着,谁家要这个孩子?”

一次他刚从县城赶回家,天已漆黑,折射出春天才有的淡淡的草绿。在这淡青的风河里,大女儿见到大汗淋漓的父亲,飞快地冲出家门,接过父亲的手提包问长问短。

太阳再一次升起时,村民们从油菜地里找到了我,吃多了槐树花的我,脸肿胀得发烧,远离她们的同伴,厚厚的唇吻乌紫发黑。

进了屋,为父亲打洗脸擦汗的热水,在大地的角落张望;或在树丛后伸腿伸脚,帮父亲脱下外衣,为了不沾灰,她把衣服搭压我的肩上。我在他去洗脸的一刻,闻到外套上那股浓烈的体气,一排排年轻的槐树在向我招手,拿开了肩头的上衣,远远地拎在手,她转身后,看出我是嫌恶她父亲的体臭,像一道绿色的围墙经过她们的身边,气愤地反手给了我一记耳光。

这一记耳光,我没哭,我心亏,没有哭的道理

同类推荐
  •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

    《爱情三十六记》:分手快乐、恨不相逢读书时、你的清纯我做主、我最爱的人、你又何苦一网情深、她比我先到、错在太年轻、不要问我他是谁、你爱我像谁、因为是女子、信仰、美杜沙之泪、爱是一瞬间的事、爱上同一人、你就像个小孩、爱爱爱爱到要吐、此事古难全……
  • 鱼钩上的尸体

    鱼钩上的尸体

    钓鱼时,鱼没有上钩,却钓出一具全裸的女尸。对他来说,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更诡异的是,那具女尸看起来是那么眼熟……她的小情人,她的前夫,包养她的大老板,大老板的妻子,四个人因为她被串联在一起。到底是谁杀了她?
  • 藏地密码6

    藏地密码6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全面揭秘希特勒派人进藏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4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游牧部族

    游牧部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

    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

    关于那些年,我爱过的女人:恋爱五年的女友怀上已婚男上司的孩子,心灰意冷之下却无意间结识美女总裁。在情感的纠葛,与商场的对撞中,我是否能重新相信爱情,并得以逆袭?
  • 太阳最红

    太阳最红

    有血有肉,大爱大恨,有情有义,大喜大悲。一部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政治与经济、伦理与道德、破坏与重建的长篇战争小说。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对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多重的生命主题和人生价值,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一部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政治与经济、伦理与道德、破坏与重建的长篇战争小说。200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战争往事,以黄麻起义为背景,再现红四方面军早期十年创建过程。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多灾多难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您可以看到王树声、王近山诸位战将的影子!
  • 孽缘错爱两世情缘

    孽缘错爱两世情缘

    山径尽头缓缓走来了一位翩翩公子,远远望去一副羽扇纶巾的打扮,风流倜傥的很,跟这山间的景象却也遥相辉映。
  • 妃欠管教:本妃卖夫求荣

    妃欠管教:本妃卖夫求荣

    当闷骚王爷千方百计成婚,对方却是贪财王妃,容锦真想自插双眼!新婚之夜:王妃为何嫁我?蔻蔻答曰:你有钱。王爷嘴角抽搐,新婚二日:王妃为何卖本王妻妾?蔻蔻奸笑:可卖钱。王爷风中凌乱,新婚N日:爱妃为何扒?蔻蔻认真:俺娘说了财产要想抢,上位必有种!成交!
  • 价值链会计发展研究

    价值链会计发展研究

    本专著在当今会计学界已有的有益成果基础上,从价值链会计信息重构的角度下,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价值链视角下的管理会计方法、基于价值链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价值链会计信息交换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可行的价值链会计应用模型。
  •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诗词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一滴水,可以折身太阳的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本书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有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47辑32类。这些精辟的小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明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