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0200000029

第29章 印度智慧(4)

在与土著民族的长期共处和交往中,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荼文化经历了一个相互冲突、磨合而又相互影响和融会的过程。婆罗门教就是这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或者说,它就是在雅利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达罗毗荼人的许多宗教文化因素而形成的。在那个时代出现的经典《梨俱吠陀》,是婆罗门教产生的重要标志。

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之前是一个游牧民族,因此,他们的宗教和文化也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特征。在他们的氏族部落中,父权占统治地位,他们所崇拜的人格化自然神大都是男神,女神寥寥无几。由于游牧生活的流动性,他们没有偶像崇拜的习俗,也不修建永久性的祈祷场所。

在他们崇拜的自然神中,最大的是战神因陀罗,其次是火神阿耆尼、风神伐由和太阳神密多罗等等。雅利安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当时已经流行盛大的祭神和献祭习俗。在游牧社会中,由于迁徙不定,他们的财物不易积累储存。因此,他们经常进行财产的再分配,而每次分配财产都要在祭祀活动中进行,以求神灵的保佑。

另外,雅利安人的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每次战争之前,他们要举行祭祀仪式,祈祷神灵保佑自己的部落获得胜利。战争胜利后,他们更要举行大型祭神庆典,宰杀牲畜,为神祭祀,高唱赞歌,颂扬神威,感谢神灵的护佑。雅利安人把这种祭祀活动看做是战争胜利和部落昌盛的保证,尤其是部落首领和祭司们都可以通过这种仪式,在整个部落面前显示他们的重要作用。

首领们在仪式中被视为英雄,受到整个部落的尊敬,他们自己也认为通过祭神活动,必然得到神灵的佑护,从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而祭司们通过这种仪式,充分显示了自己呼唤神灵的本事,亦受到部落的极大崇敬。此外,他们还可以在祭祀中得到首领们分给他们的大量战利品。有证据显示,雅利安人的祭祀习俗由来已久。

进入印度以后,雅利安人结束游牧生活,开始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在从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化过程中,他们不得不向当地居民学习农业生产和管理城市的知识与方法,因此也逐步吸收和接受了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雅利安人接受了达罗毗荼人所崇拜的大地之母——萨克斯女神,因为她是庄稼增产、牲畜繁盛的象征。

他们进入印度后,经常征战,原来的雷电之神因陀罗由于形象凶狠,具有雷霆万钧之力,因此随着战争的需要,也就慢慢地演化成能够摧敌降魔的战争之神了。没有偶像崇拜习俗的雅利安人,在与达罗毗荼人的共处中,也学会了制作神像和修建永久性祈祷场所了。他们所修的祭坛十分讲究,祭坛的位置、布局都经过精心设计,祭祀的程序和各种祭司的职责也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有丝毫差池。起初,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一些宗教习俗很不理解,甚至仇视,例如崇拜男性生殖器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俗也就逐渐地被容忍和接受,甚至融合到雅利安人的宗教生活之中。

编定于公元前1500年到前1000年左右的《梨俱吠陀》,是初期婆罗门教最重要的经典,全书共有十卷,里面收集了1028首赞颂神灵的圣诗。

由于当时的雅利安人非常重视祭祀活动,这些颂诗都是作祭神用的。另外,这些诗歌也不是某一个人的创作,而是由那些宗教祭司们在几百年间陆续创作出来的。因此,从《梨俱吠陀》的内容,可以看出初期婆罗门教的基本特点。其特点有三:

一是多神崇拜。

它首先把各种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人格化并神圣化,然后加以顶礼膜拜。据《梨俱吠陀》记载,当时婆罗门教所崇信的神灵非常多,它让这些神分别归属天、空、地三界。归入天界的为日月星辰之神,空界的为雷电风雨之神,地界的为山河草木之神。

在天界,主要的神灵有:宇宙之王伐楼那,他是天界最有势力的大神,是主管宇宙秩序和道德的司法神。天神特尤斯,他是太阳光的神格化,常常被称为天父,在神话中被描绘为牧牛者的形象。还有几个代表不同性质的太阳神:

苏利耶,是代表太阳具体形象的天神,在神话传说中他乘坐七匹马拉的车子,穿过天空,驱赶黑暗,带来光明,又是天的眼睛,监视下界众生的行动;萨维德罗,是代表太阳活动性能的天神,他全身发光,乘金色的车子,由两匹发光的马牵引,奔驰于天界;密多罗,是代表白天光芒四射的太阳的天神;乌莎斯,是代表清晨放射美丽朝霞的黎明女神。

在空界,主要的神灵有:雷神因陀罗(后被佛教所吸收,称为“帝释天”),身躯高大,力量无穷,手持金刚杵,发怒时毛发直立,是空界最有威力的大神。后来,他由雷神逐渐演化为能消灭敌人、象征胜利的战争之神。风暴之神楼陀罗,主管风暴。他全身褐色,头披发辫,手持弓箭,十分凶恶。风神伐由,行动迅速,与因陀罗为友,常同乘一车,由千匹马拉着,迅猛异常。还有雨神帕尼耶、水神阿帕斯等。

在地界,主要神灵有:火神阿耆尼,全身红色,发光如太阳,无头无足或三头七舌,威力无比,能破除黑暗,烧尽不洁,降魔除妖;在祭祀时,他还能把祭品传送给神,是神与人之间的使者;在家庭中,他是灶主,能保护人与住宅,并监视人的行为。酒神苏摩,是苏摩酒的神格化,古代印度常以此酒祭神,以为诸神皆喜酒,酒可使诸神兴奋,勇气倍增。此外,还有地母神波里蒂毗、河神萨拉斯瓦蒂、马神陀帝克罗、管理地狱之神阎罗、魔鬼罗刹等等。

二是盛行祭祀之风。

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之前已有重祭祀的习俗,进入印度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的丰富,再加上各种神灵的增多,祭祀之风更加盛行。此外,《吠陀》时代婆罗门祭司的地位逐步上升,由于祭司们在祭祀活动中不仅可以向公众显示自己的本领,提高身价和社会威望,而且还可以获得大量的馈赠品,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倡导下,祭祀活动越来越兴盛。当时,祭祀的种类和名目已经相当多,祭祀的仪式也很烦琐。

据《梨俱吠陀》记载,在家庭祭和火祭中使用的祭品主要有牛乳、谷物、肉类、苏摩酒等等。在一首“原人歌”中,还提到“诸神以人为牺牲”,说明当时已出现把人做牺牲品,奉献神灵的祭仪。

三是“瓦尔那”等级制度,亦即种姓制度开始确立。

在《梨俱吠陀》时代的后期,大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婆罗门教社会已经出现了许多等级不同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被称为“瓦尔那”。瓦尔那,原意为“颜色”或“肤色”,此词起初是用来区分白皮肤高鼻梁的雅利安人与黑皮肤扁鼻梁的达罗毗荼人的,如“雅利阿瓦尔那”或“达萨瓦尔那”。但是,后来它逐渐演化为“种”、“族”或“类”的意思,以代表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如“婆罗门瓦尔那”、“吠舍瓦尔那”等,我国古代将其译为“种姓”。

雅利安人在进入印度之前,属于氏族部落社会。在他们的部落中原来就存在着三种人:出征打仗的首领和武士,主持宗教祭祀的僧侣和从事放牧的一般牧民。但是,当时这三种人的界限并不明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通婚,职业也不是世袭的。

进入印度之后,雅利安人由游牧生活逐渐过渡到农业定居生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雅利安人的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开始阶级分化。原来的三种人则演化为有明显差别的三个等级。

当时,由于神灵崇拜盛行,祭拜神灵已经成为部族兴旺和战争胜利的保证,所以主管祭祀和宗教神权的僧侣阶层权势逐渐扩大,上升为第一等级,成为婆罗门瓦尔那,原来的军事首领和武士,在征服土著民族的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随着财富和势力的增长,他们形成武士贵族集团,成为第二等级,即刹帝利瓦尔那。那些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一般平民,则变成了第三等级,即吠舍瓦尔那。那些沦为奴隶的土著,以及那些违反族规被高级瓦尔那开除出来的雅利安人,被迫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如洗衣、理发、清扫、屠宰、制革、收尸等,构成第四个等级,即首陀罗瓦尔那。这四个瓦尔那就是早期婆罗门教社会的四大等级,这种瓦尔那制度也就是后来僵化的种姓制度的雏形。

身居首位掌握神权的婆罗门瓦尔那,为了维护自己的崇高地位,想方设法为这种等级制度制造理论根据。他们通过宗教的方式把这种制度神圣化、固定化,早在《梨俱吠陀》中就出现这样的记载:婆罗门出自“原人”的口,刹帝利出于“原人”的双臂,吠舍生于“原人”的双腿,首陀罗生于“原人”的脚。“原人”即原初之人。让四个瓦尔那从他的不同部位演化出来,这既突出了瓦尔那的等级差别,也使瓦尔那之间的关系神圣化。当时,各瓦尔那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每个瓦尔那严格按照血统世代保持不变。为了保证等级的洁净,各瓦尔那之间不得通婚,各自的职业世袭不变。

《梨俱吠陀》产生的时代被史学家称为前《吠陀》时期。其后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至前600年间,则被称为后《吠陀》时期。在这个时期,婆罗门教许多新的经典陆续出现。例如,阐述如何举行祭祀的《耶柔吠陀》和《(娑摩吠陀》,汇集大量巫术和咒语的《阿闼婆吠陀》,讲述祭祀目的和方法的《梵书》,讨论世界本质、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的命运的《森林书》和《奥义书》等等。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即四部《吠陀本集》(指《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和各种《梵书》形成以后,婆罗门教便从幼年走向成熟,它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以《梨俱吠陀》为圣典,以祭祀为中心的早期婆罗门教,上升到一个以“《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为特征的新阶段。

所谓“《吠陀》天启”,就是把四部《吠陀本集》以及后来出现的《梵书》等经典,看做“天神的启示”,要求信徒们绝对遵守服从。

同类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热门推荐
  • 邪王霸爱:毒妃狠绝色

    邪王霸爱:毒妃狠绝色

    【全文完】“本王本无意争这天下,可若非坐在高位不能护她,那本王亦不介意逆了这天下。你要的是天下,可本王要的从来只有她,这天下也不过是用来护她。”一道圣旨,神医郡主将嫁花名远扬的风流王爷。她骄矜倨傲有仇必报,左手留香右手剧毒,腹黑毒舌狠绝色;他遇神杀神,遇佛弑佛,纨绔风流心思深沉,毫无底线很护短。洞房夜,王妃拒承欢:“女人虽好,王爷手更巧。”他邪魅一笑:“王妃手巧,本王更持久。”***他登基三年,听闻北方出了妖女,毒药肆虐,杀伤无数。帝王亲自出征北巡。白雪皑皑中,她一身红装笑容滟滟带着挑衅:“你觉得我是妖女吗?”“是。”他答:“扰乱我心的小妖女。”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类比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珍藏版大全集)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太多夸张杜撰,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戏剧化的奇谋更是子虚乌有,民间传说则给诸葛亮附上了一层出神入化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真实的诸葛亮就被掩埋在那些神奇的传说与故事当中。本书将为您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真情实感的诸葛亮。
  • 倾世小狂妃

    倾世小狂妃

    邺云初,卿美集团董事长,运筹帷幄、颖悟绝伦的商界巨英,为人强大腹黑、卑鄙无耻、狡诈毒辣。逃过了飞机安装的炸弹,却不幸又跌入了绵延无尽的长河。姬云初:东云国臣相之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是个迟眉钝眼、傻头傻脑的哑女。当她成为她时,耀红了多少人的眼?迷碎多少人的心?歌舞双绝、才华横溢的寒月仙子是她……风声鹤唳、闻风丧胆的暗楼阁主是她……战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玉面公子还是她……************东云狗血篇片段一:路人甲:“只要你嫁给我,我愿以天下为聘”某女从上到下斜瞟了他一眼,狂傲的一笑:“别人用过的东西,就是再好,我也不屑要”片段二:路人乙:"自从遇见了你,我的心就没了,完全遗失在你那了,你的一颦一笑都魂牵梦绕着我,给我一个机会好吗?我会用我的全部珍惜你,爱护你"某女:"没心的话人是活不了的,你说你的心没了,那好吧,你去死吧。"“噗通!”某男直接跳入河里。片段三:路人丙闷SAO的理了理身上的衣服,一双妖孽眼勾魂的望着她:“我这着装会不会很丑?”某女淡淡的扫了两眼“不会,你的丑跟着装没关系”片段四:路人丁:"你,会说话了怎么不早说,那本公主跟你说话,你还跟本公主装哑巴""狗咬我一口,我不可能咬狗一口,是吧?"某女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转身走人,直接无视。***********北燕篇插曲一:某女闷得发慌用手托起男人的下巴,挑逗地道:“大叔,弹首曲儿吧?”男人一把握住某女的手,把她压在身下“为夫我只卖身不卖艺!”撞枪口上了!插曲二:男:若我抱你,你会怎样?女:反抗!男:若我吻你,你会怎样?女:反抗!男:若我……女:有完没完,我吻你就是。话刚说完就扑倒某男,某男眼里闪过一抹奸计得惩的笑意。宝宝篇“半个江山,我要买娘亲!”某小鬼酷酷的说。“宝贝,你买娘亲做什么?”某女不解的看着面前的小不点。“陪木木睡觉!”“这……”某女忤着下巴思量,恐怕有难度。“不说话就当娘亲是答应了”“我不同意!”某男直接黑脸中。“爹地,那么多女人等着你陪睡觉,为什么偏偏和木木抢娘亲啊”“我乐意”“尘叔叔就和木木睡觉,你不乐意,木木就带着娘亲和尘叔叔一起睡觉”
  • 七杀立皇帝

    七杀立皇帝

    谁言乱世莫诉儿女情,实则乱世儿女情更深。为了守护心中的挚爱,为了信守许下的诺言,一个男人,最多可以做出多大牺牲?牺牲掉自己一生的幸福,变成太监,试问天下间有谁可以做到吗?她是沉鱼落雁、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他是信念如钢、至死不渝的铁骨男儿。在经历过毁家灭门之祸后,他们又将有一番怎样坎坷的复仇经历?刘瑾是明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立皇帝”,曾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是与“九千九百岁”魏忠贤齐名的大太监。其势大滔天,座下高手如云。这位旷世枭雄的结局却是经历了千刀万剐之刑,死得悲惨至极。他的死,也成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试看一对江湖儿女,如何最终报得血仇,铲除巨奸,上演一段旷古绝今的凄美爱情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