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03

第3章 理论篇——哲学其实很有趣(2)

爱因斯坦曾经把“哲学”和“人”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他说:“鱼对于它终生都在其中游泳的水又知道些什么呢?”“鱼儿”对“水”一无所知,是因为它本身就在水当中了。这种鱼水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用“知道”和“不知道”这样的字眼来描述了。哲学和人的关系也是如此。人就生活在哲学当中,求知本然地就是人的本性,怎么能把哲学当做技能和知识来学习呢?还是雅斯贝尔斯说得好:“哲学是不能教的,只能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

六、动物听音乐

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如果把哲学当成现成的知识去接受,虽然可以使人获得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

黑格尔曾比喻说:“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却没有通过它们的头脑。”他通过这个比喻,尖锐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形成哲学智慧的智慧。黑格尔曾说:“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他们虽从未致力于哲学,然而他们却可以高谈哲学,好像非常内行的样子……”这些人“高谈哲学”,当然也就如同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见“音乐中的一切音调”,但却听不到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和谐性”。这个比喻告诉我们:哲学不是现成知识的结论,如果只是记住了某些哲学知识或使用某些哲学概念,那就会像“动物听音乐一样”,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音调”,却听不到真正的“音乐”。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是可以学习的。如果我们对一门知识不熟悉或不精通,只要假以时日,肯定会有所了解。但真正难得的是智慧。智慧是学不来的,唯有用心去体验和洞察,别无他法。而且,知识的积累无助于智慧的体察,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佛家的慧能禅师,大字不识一个,却能顿悟成佛,豁然开悟。而有的人念了一辈子经,读了一辈子书,皓首穷经,到最后也没有开悟。对此,冯友兰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修行不是吃大饼,今天吃一点,明天吃一点,早晚能吃完。对智慧,只能“悟”,而不可“学”,别无他法。

如果把哲学当成现成的知识去接受,虽然可以使人获得某些哲学概念,但却始终不知道哲学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进入哲学思考。说到底,哲学不过是一种运思方式。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如何看待世界,就会如何思考世界。预设的前提不同,思考的方式就会大相径庭,得出的结论也会千差万别。学习哲学,无非就是要学习哲学的这种思考方式。比如,我们学习马克思的哲学,无非就是要学会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当年康德就曾经告诫他的听众:“学生唯一可学的仅是进行哲学式的思考。”海德格尔也说:“哲学的全部任务,就在于启人思。”

七、庙里的神

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黑格尔也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

在这里,黑格尔借用“庙”与“神”的关系形象地道出了人类生活与哲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成其为庙的“灵光”。同样,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哲学,它就像普照大地的阳光一样照亮了人类的精神生活。如果失去了哲学,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黯淡无光。正如宋朝的一位诗人对孔子的评价:“世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哲学总在历史的最深处发出回音,它总是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一个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作为对世界和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哲学代表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决定了它能否作为一个优秀民族在世界上发挥作用。正如黑格尔所说:“决不能轻视哲学。轻视哲学,将会被历史所轻视。”

所以说,哲学虽然不能用来谋生,在常人看来仅属于“吃饱了无事可做”的无聊举动,但正是这种近乎“无聊”的思考,构成了民族精神的精华。只不过,哲学走的太远,以至于将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从而决定了它独孤的命运。它不是大众的迎合者和媚俗者,而是时代的引领者和预言者。

因此,纯正的哲学和真诚的哲学家都是甘于寂寞的。彼得拉克有一句名言:“哲学啊,你是贫困地光着身子走进来的。”尼采也曾在相同意义上建议:不给哲学家发薪金,让他们在野地上生长,藉此赶走那些想靠哲学牟利的假哲学家。这多少是愤激之言,哲学家毕竟也要吃饭,但其基本意思还是对的,就是哲学对于决心以之为终身志业的人有很高的要求,不容存名利之想。借用耶稣的话来说:通向哲学的门是“窄门”,只有不畏寂寞、贫困的人才能够进入。

轻视哲学无疑是目光短浅之举。一个世纪前,张之洞为清朝廷拟定大学章程,视哲学为无用之学科,在大学课程中予以削除。青年王国维即撰文指出:“以功用论哲学,则哲学之价值失。哲学之所以有价值者,正以其超出乎利用之范围故也。且夫人类岂徒为利用而生活者哉,人于生活之欲外,有知识焉,有感情焉。感情之最高之满足,必求之文学、美术。知识之最高之满足,必求诸哲学。”

这正是哲学的“无用之用”。王国维的话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在今天听来仍然发聋振聩,发人深省。

哲学的故事

有人说,哲学家的工作,不过是在黑屋子里寻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一些玩世不恭的人更是把哲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愈来愈多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少,直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一无所知;另一类是对愈来愈少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多,直到他们无中生有……

一、约翰·史密斯先生的本质

据说有一天,一位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到实验室,向他们展示了一个人身体的物质。这些东西装在一排贴着标签、排列整齐的密封瓶子里。——“这是从前一个名字叫约翰·史密斯的人的全部物质。”教授说。于是,学生们记下了玻璃瓶上的标签:

能够装满一只10加仑圆桶的水;

可做7块肥皂的脂肪;

可做9000支铅笔的碳;

可做2000根火柴的磷;

可打两枚钉子的铁;

能够刷一个鸡窝的石灰;

少量的镁和硫黄。

“这一切都是相当有趣的,”一个学生做完笔记后说,“但是,约翰·史密斯先生在哪里呢?”

教授微微一笑:“回答这个问题是哲学家的事。”

是啊,约翰·史密斯先生在哪里呢?他从婴儿到儿童,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容貌、体形、性格、气质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史密斯先生还是史密斯先生,而不是任何其他人。他是独一无二的,不能复制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东西让史密斯先生成为了史密斯先生?换句话说,史密斯先生的本质是什么呢?是水吗?不是。是脂肪吗?也不是。当然,它也不可能是碳、磷、铁、石灰和硫黄。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

恭喜你!你一旦思考这些问题,就已经进入哲学了。思考这些问题,本来就是哲学家的专利。我们平常人是不会在这些问题上大动脑筋的。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神经错乱的西毒欧阳锋一直在问一个问题:“我是谁?”“欧阳锋是谁?”以前,这个问题不需要问,没必要问,也懒得去问。他是西毒,白驼山庄的主人,江湖上少有的高手。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而现在,所有的这些称号他都记不起来了。他面对的是一个孤零零的自我,唯一有的就是自我的意识。所以,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谁?所以,他变成了一个哲学家。

二、一只看不见的鸡

有个大学哲学系毕业生,回家后,父亲杀鸡置酒祝贺他。吃饭时,父亲问儿子:“你在大学里学的什么?”

儿子说:“哲学。”

父亲又问:“学这个有什么用?”

儿子说:“学了哲学,看问题和别人就不一样。比如,拿咱们桌子上的这只鸡来说,普通人看来呀,它就是一只鸡,一只具体的鸡。但在我们学过哲学的人看来,是两只鸡,除了一只具体的鸡以外,还有一只抽象的鸡。”

旁边一直听他们谈话的妹妹听了,突然插嘴说:“那好,我和爸爸吃这只具体的鸡,你一个人去吃那只抽象的鸡吧!”

这个大学生说的没有错。哲学研究的对象正是那只“抽象的鸡”!而且,你即使把那只看得见的鸡大卸八块,也找不到那只“抽象的鸡”。

德国的大哲学家黑格尔就曾经比喻说:“如果你想把葱皮剥开看看葱的本质是什么,肯定会非常失望。因为即使你把整根葱都剥光了,也不会看到葱的本质。”马克思也拿“商品”举例说:“商品的本质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但是,无论你怎么把玩一个商品,也找不到价值的影子。”

可是,看不见的东西,又怎么去研究呢?正因如此,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里,哲学研究的问题,简直虚无缥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对此,哲学家自己也是承认的。中国古代的大哲学家老子就直言不讳地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看来,如果不能让我们这些“下士”费解甚至发笑,哲学就不配称之为哲学了。

于是有人戏称:哲学家的工作,不过是在黑屋子里寻找一只根本不存在的黑猫。一些玩世不恭的人更是把哲学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对愈来愈多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少,直到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一无所知;另一类是对愈来愈少的东西知道得愈来愈多,直到他们无中生有。

三、不死干什么呢

庄祖鲲牧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六十多年前抗战期间,有一个人寄居在贵州一个农民家里。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农家四五岁的小女孩跑过来,两个人就展开了一段对话:

“叔叔,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书。”

“你为什么要看书?”

“看书可以增加知识啊!”

“增加知识干什么?”

“增加知识可以赚钱啊!”

“赚钱干什么?”

“赚钱才可以吃饭啊!”

“吃饭干什么?”

“吃饭才不会死啊!”

“那不死干什么?”

“去!去!去!别啰唆了,去找你妈去!”

现在这个人已经八十几岁了,他有时在想:“是啊,不死干什么呢?”

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问题是不能问的。你如果非要刨根问底地去追问,最后只能暴露出问题的荒谬——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答案!比如,什么是永恒?什么是无限?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自由?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此等等,都没有答案。

而且,上述这些问题不是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没有答案,而是永远都不会有答案。它们也不是因为回答这些问题的人愚笨而得不出答案,而是无论多么聪明的人也得不出答案。正如黑格尔所说:“用分析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像剥葱一样,将葱皮一层又一层地剥掉,但原来的葱已不在了。”

由此可见,不仅哲学研究的对象看不见,摸不着,哲学所思考的那些问题也没有答案。哲学不仅无中生有,在黑屋子里寻找那只看不见的猫,而且也在强迫自己回答着那些不能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哲学问题看做是方程式,那么这些方程式都是“无解”的。这里的“无解”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没有标准答案。当然,也没有解答问题的固定思路。谁如果试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留下笑柄。比如,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你可以说人性是善的,因为一些伟大的壮举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不是动物。但是,你也可以说人性是恶的,因为一些罪大恶极的事情也是人干出来的,动物根本没有这个本事。所以,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在争论,而且还会永远争论下去。

人活着,不会像猪一样吃饱了什么也不想。想着想着,就会浮想联翩,想出一些超出经验,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许都可以归为哲学问题。

四、宿命的努力

古希腊的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里都讲过西西弗斯的故事。据说,他被认为是最狡猾而且诡计多端的人。因此,神罚他在一个山谷里推一块巨石爬一个陡峭的山坡。可是,每次刚推到山顶,眼看就要成功时,石头就会轰然滚落到山谷中。于是,西西弗斯只能从头再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上同一个山坡,推动同一块石头,同样的艰苦,同样的劳动,而得到的永远是同样的结果。眼看着巨石滚下山坡,千百次地重复,他已将此视为必然,他的生命注定了是毫无意义的重复。

然而,如果某一天,巨石推上了山顶,永不再落,西西弗斯就是幸福的了吗?不,在他荒凄的存在里,他的命运(推巨石上山)就是他的存在,除去了他的命运,他一无所有,而他命运的解脱(巨石不再落)不也就是他追寻的终结,存在韵律的中断,期待的幻灭吗?这样活下去也许就更没有意义可言了。

西西弗斯的故事暗示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尽管人生无解,但人类仍然苦苦地追寻着自身存在的意义,默默地承担着偶然加给自己的命运。正如那些超越时空的哲学问题,虽然没有答案,但千百年来,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追问。也许,它的意义本身就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而非简单地得出一个结论。

因此,哲学本身就在哲学问题的回答过程中,正如西西弗斯的人生意义就在不断推动巨石的过程中。于是,对哲学问题形形色色的回答,就构成了哲学的历史。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意思是说,哲学本来就没有历史。哲学面对的问题始终是那些问题。它不像其他学说,总是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推陈出新。所以说,哲学无所谓时髦,也无所谓时尚。凡是符合时尚的,都不是真正的哲学。

同样,哲学是无所谓进步和倒退的。后人未必比前人聪明,前人也未必比后人愚昧。那些自作聪明的思考,总是会遭到上帝的嘲笑。知识是无穷的,总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而智慧是永恒的,几千年下来,谁也不敢大胆地说自己又发明了一种新智慧。哲学家伯林说得好:“人们在试图给出哲学问题的答案时,总是遇到困难,以至于想提供明确的答案却又屡试不爽,由此而产生一种印象:哲学中没有进步。”

也许,在哲学中,越古老的越是有价值的,越古老的,哲学味越足。正如酿酒,时间越长的酒,越是散发清香。每一次哲学创新,都需要重新回到源头,重新回到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点燃智慧的火焰。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它就像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又在一定分寸上燃烧。”

五、依葫芦画瓢

在禅宗公案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一指禅”的故事。

据说,唐朝末年,俱胝和尚向他的师父天龙和尚参问“怎样才是佛”,天龙和尚向他竖起一个指头,俱胝和尚当下大悟。此后,凡有向他参问的,他都只竖起一个指头,而不说别的。他在晚年总结说,自从悟透了天龙的一指禅,一生都受用不尽。

同类推荐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墨子与墨家学派

    墨子与墨家学派

    本书从墨子以及墨子的生平入手,详细介绍了墨家思想流派的核心思想和主要思想成就,并将墨家思想和中华侠文化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阐释。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热门推荐
  • 只要敢做你就行

    只要敢做你就行

    本书作者是闻名世界的著名牧师、演讲家和作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他是他在世时几任美国总统的顾问,获得过里根总统颁发的美国自由勋章——美国公民最高荣誉。却对企业界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他说:只要敢想你就赢。真是了不起的企业家精神,令我不能不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记忆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记忆术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已经认定,在人类的大脑共有140亿个脑细胞,而其中人们真正使用到的只有百分之几而已。通常当你绞尽脑汁苦思冥想时,大部分的脑细胞仍处于睡眠的状态。如果经过锻炼之后,能够再多增加活用1%脑细胞的话,相信记忆力或思考力都能有所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也许有人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可是,这的确是可以办到的!
  •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恶女当家:人间晚晴

    【本文纯属虚构】穿越?好啊。可是,你只能穿成灰姑娘……的后姐。欺负灰姑娘是你的责任……切记,不能抢了灰姑娘的王子。后姐?恶人?好吧,后姐就后姐,恶人就恶人……只是,她不抢灰姑娘的王子,可保不齐,王子舍灰姑娘来就她这个后姐啊……
  • 弃妃吉祥

    弃妃吉祥

    婚约未成,已是弃妇?家中有个当爹的丞相栽赃她,一群姐姐妹妹还等着陷害她,抢她位置抢她男人抢她一切?好嘛,渣男人渣一锅烩了!不好意思,本姑娘换芯子了!堂堂一特种警探还对付不了一群人渣加渣男?当恶魔王爷对上现代特种警探,是弃妇还是弃夫?结果不知如何!我的新浪微博,搜‘云外天都’可找得到,大家去关注一下啦!
  • 实用口才全书

    实用口才全书

    本套丛书从社会礼仪、为人处世、心志心理、感悟与人生等诸多方面的阐述中归纳出最有实用性、最有指导价值,且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定律和成功范例。本套丛书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客观因素,分析成功规律性的原理,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深奥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方式方法。
  • 皇上别害我:丑女乱后宫

    皇上别害我:丑女乱后宫

    一觉睡过去,就睡到了古代,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因为自己的“识人不清”不仅失去了清白之身还掉下悬崖毁了容,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做了一个洗衣宫女,却没想到因为自己的一时大意惹上了皇帝,从此再也没有好日子过……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针对孩子学习的心理特点,从中外成功的家教中,精心萃取了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的有效方法,总结出培养孩子爱学、乐学、善学的91个妙招。这些妙招,招招受家长欢迎,招招让孩子受益。可以说,本身是一本通俗简明、易学活用的家教方法全书。
  •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南京(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南京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