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28

第28章 思辨篇——上帝能够被证明出来吗(18)

庄子的观点,和他们稍有出入。他不像苏格拉底那样,为了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所受的灾难,于是幻想一个来生世界以作自欺欺人式的满足;他较接近伊壁鸠鲁派的看法,伊壁鸠鲁认为死亡像是“无梦的睡眠”,庄子则把它当做“梦中的睡眠”。人生始在梦中,则似乎承认死后仍有意识活动,如庄周蝶化后的“栩栩然而飞”。在庄子的意识中,死亡不过是“悠然而往,悠然而来而已”。所以我们要以旷达的心胸来迎接它。正因如此,道家思想更容易导向一种洒脱的人生观和处世观,向来被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失意或者不被社会所认可的人群所推崇,使其在百无聊赖和莫名孤独的时候找到了一丝心灵的慰藉。

三、欣然而死

人总是要死的,生离死别是人生最为悲伤之事。当孔子最中意的学生颜渊去世时,孔子哭得非常悲痛,以为这简直是老天爷要自己的命啊!所以,珍视生命而善待死亡就成为哲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里,死者留给生者的伤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者说更重要的是,临死者如何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死亡的事实。儒家认为一定要知礼,而其中“孝”又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孝”,才可以安心死去。

据说,曾子病了,知道自己快死了,他叫自己的弟子帮看看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脚。以“孝”著称的曾子在临终之时想到了什么呢?他想到自己的生命本来没有,它是父母所给予的。所以,尽管他已无力支配自己的身体,却仍要弟子帮助“启手足”,在看到它们都完整无损之后,才觉得可以问心无愧地离去。曾子一生恭行孝道,力求德行完美,其行为举止正如他所引用的《诗经》的话,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确信自己能以全身奉还给父母天地之后,他终于可以说“而今而后,吾知免夫”,从此可以免除任何过失了。要将日常的仁义礼法规范都落实在孝上,使自己的行为不给父母留下恶名,做到生得欢乐,死亦欣然,善始善终。

曾子作为儒家践行道德的楷模,不仅是指他对父母的孝心,更表现在他对礼法的遵循上。《礼记·檀公上》的记载:曾子临终前,身下铺着国君所赐的大夫才能用的席子,守候在身边的亲属、弟子未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可服侍的童子却觉得有问题,并不顾他人反对,提醒曾子这不合礼义。曾子听后顿觉不安,坚持要其子女和弟子“易箦”(替换席子),并认为自己的弟子和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孝)不如童子。因为爱人、尽孝首先必须合礼,曾子不是大夫,他不应枕着大夫才能享用的席子辞世。人从生到死,不能于礼有违,心有不安,必“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曾子在他的最后时刻坚持“易箦”,虽说是“反(返)席未安而没”,但他却可以放心无悔而去。直到他的生命的终了,也没有因为违背礼法而留下遗憾。在这里,礼法的价值要高于生命,死生之变不能动摇社会政治的根基。一句话,名分是绝对不能僭越的。这可以说是儒家思想的最根本的理念。死是必然的,但是是尊礼而死还是鼓盆而歌,这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区别所在。启发我们的不是他们的形式之别,而是他们安死顺生的态度。

四、死亡的宿命

死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根本问题。我国明代著名学者袁宏道对于死亡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他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中郎认为,儒道释三家,至少就其门徒的行为看,对死都不甚了悟。儒生“以立言为不死,是故著书垂训”,道士“以留形为不死,是故锻金炼气”,释子“以寂灭为不死,是故耽心禅观”,他们都企求某种方式的不死。而事实上,“茫茫众生,谁不有死,堕地之时,死案已立”。这有如现代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只要人还活着,死就是可能性。的确,不死是不可能的。

所以,依他之见,了悟生死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就是要正视生之必死的事实,放下不死的幻想。他比较赞赏孔子的话:“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好好地活过一场,也就死而无憾了。既然死是必然的,何时死,缘何死,便完全不必在意。据说他曾患呕血之病,担心必死,便给自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在家里藏一笔钱,怕贼偷走,整日提心吊胆,频频查看。有一天携带着远行,回来发现,钱已不知丢失在途中何处了。自己总担心死于呕血,而其实迟早要生个什么病死去,岂不和此人一样可笑?他这么一想,心就宽了。

总之,既然死是不可避免的,无论如何都没有不死的灵药,何不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快地活,又抱着宿命的态度坦然地死呢?

五、人生孰无死

佛教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佛经上说:“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灭;大海虽渊旷,时至还枯竭;日月虽明朗,不久即西没。”这首偈说明佛陀所看到的生命是无常变灭,无穷无尽的,如同江河之水滚滚不断,是刹那不停地变化着。死亡是无法逃避的,但是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中所说:“始终相成,生灭相继,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人类是因生有死,死而又生,生而复死,死而再生,如同圆形之火轮一样,旋转不息,难办始终。在佛教看来,生死就如同春去秋来,日升月坠那样,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当世尊在王舍城的灵鹫山对众人说法时,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夫人唯一的儿子死了。虽然儿子已埋葬多日,但是她仍然整日以泪洗面,悲伤不已。

“儿子是我唯一的寄托,唯一的依靠。他离我而去,我再活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不如跟他一块去吧!”

她心里这样想着,连续四五天都茶饭不思。

世尊听说了这件事,立刻带着五百位修行者赶到墓地来。

老夫人看见世尊。忙向前施礼。

世尊满怀慈悲地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做什么呢?”

“独生儿子弃我而去,但是,我对他的爱心却愈来愈炽烈,我总想自己也跟儿子一块离开人世算了。”老夫人伤心地说。

“宁愿自己死去,也要让儿子活着,你是这样想的吗?”世尊说。

“佛陀啊,您认为能做得到吗?”老夫人高声问佛,满怀希望地说。

只听世尊静静地回答:“你给我拿火来,我就运用法力,让你的儿子复活。不过,这个火必须来自未曾有过死人的家庭,否则,我作了法也没有效果。”

老夫人赶紧去找火,她站在街头,逢人就问:“府上曾经死过人吗?”

“自从老祖宗以来,哪有不曾死过人的呢?”大家回答她。

老夫人一连访问过几十户人家,所需要的火始终无法到手。她终于无奈失望地回到世尊的面前说:“我出去找火了,就是找不到没有死过人的家庭,只能空手而归。”

“原来如此。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没有不死的人。因此,现在活着的人,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你却想跟着儿子一块死,这不是执迷不悟吗?”

老夫人被世尊开导以后,如梦初醒,不再想寻死,从此专心念佛。

我们不必像老夫人那样专心念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的生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不管是自身,还是亲人的死亡。也许至亲的离去比自己的身亡更让人悲痛,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好地活着。洞察生死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国古代后唐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日,保福禅师向弟子们说道:“我近来气力不继,想来是时限已至。”

弟子们听后,有的安慰他说:“师父的身体仍很健康,不必多虑。”有的忧心如焚地说:“我们仍需要师父的指导。”有的要求他要更加保重,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一时间,充满喧哗之声。

这时,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下好?”声音非常清朗。

保福禅师微笑了,亲切安详地望着这位弟子说:“你说怎么样才好呢?”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由它去好了!”

禅师哈哈大笑,欣然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言罢,保福禅师便圆寂化去。

六、生死一体

在印度的《奥义书》里有一个非常古老、非常美丽的寓言。

有一个伟大的圣人,尤多罗可,他的儿子斯维特凯图问他:“爸爸,我是谁?那个在我里面的是什么?我试了又试,我静心又静心,但我还是找不到它。”

斯维特凯图是一个小孩,但是他提了一个非常非常困难的问题。如果是别人问这个问题,尤多罗可很容易就能回答,但是怎么才能帮助一个孩子理解呢?他在问一个最大的难题。

尤多罗可不得不设计一个方法。他说:“你到那边去,从那棵树上摘一个果子来。”

孩子跑过去,从那棵树上摘下一个小果子。

父亲说:“现在你把它切开。你看它里面是什么?”

孩子说:“很多很多小种子。”

父亲说:“现在你选一粒种子,把它切开。现在你看它里面是什么?”

孩子说:“什么也没有。”

父亲说:“这棵大树就是从那个没有里面长出来的。在种子的中心有‘没有’。你切开它——里面什么也没有,而从那个没有里面长出这棵大树。你也一样,斯维特凯图。”人类所说出的最伟大的格言之一诞生了──“那个就是你,你就是那个,斯维特凯图。”

那个男孩开始冥想他的“无”,他变得非常宁静。他沉思,他享受这个“无”,他深深地感觉它。但是后来又出现一个问题。

几天以后,他又来找父亲,他说:“我能感觉到了,但是事情仍然不很清楚,它们很模糊,好像每样东西都包着一层雾似的。我可以看到每样东西都是从无里面诞生的,但是无怎么和物混在一起呢?又怎么和无混在一起呢?存在怎么和不存在混在一起呢?它们是矛盾的。”

父亲再次陷入困境——每当孩子提问题的时候,总是很难回答他们。成人给孩子的答案几乎99%都是假的——完全是挽回面子的诡计。但是尤多罗可不想骗这个孩子,何况他的好奇并不只是一种好奇,还是深深的询问。他确实关心,他的身体或许是孩子的,但他的灵魂是古老的,他在前世肯定奋斗过,肯定努力想穿透那个奥秘。他并不只是好奇——他真的关心。它并不只是头脑里一个飘忽不定的问题,它有很深的根源。

父亲说:“你去拿一杯水来。”

男孩拿来一杯水。

然后父亲说:“现在你去拿一点糖来。”

他拿来糖,然后父亲说:“把它们倒在一起。”

糖在水里融化了,父亲说:“现在,你能把糖和水分开吗?”

男孩说:“不可能。我甚至看不出糖跑到哪儿去了。”

父亲说:“你试试看。”

男孩往水里看,但是他看不到任何糖;它已经融化了,它已经变成水了。

然后父亲说:“你尝一尝。”男孩尝了一口,它是甜的。父亲说:“看,就像这样。你也许不能决定什么是有、什么是无;它们彼此交融,就像水和糖一样。你可以尝一尝,然后你就能知道水里面有糖。你也许不能马上区分它们——事实上,从来没有人能够区分它们,因为它们不是分离的。”

实际上水和糖可以分开,这里只是帮助小孩理解的手段,但是有和无是分不开的,生命和死亡是分不开的。它们不是分离的,你怎么可能分开它们呢?它们永远在一起。事实上,说它们在一起也不对,因为“一起”这个词就包含“二”的概念。它们不是两个,它们是一个。它们只是看上去是两个而已。

你从哪里来?你曾经思考过这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吗?——你从哪里来?无。你到哪里去?无。从无到无……就在两个无之间出现有。存在之河流淌在无的两岸之间。有是美丽的,而无也是美丽的。生命是好的,而死亡也是好的——因为没有死亡,生命就无法存在。一般情况下,你可能会认为死亡是反对生命的,因为它毁灭生命。如果这样想的话,那么你就错了。死亡同生命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死亡,生命连一刻也不能存在。死亡支持生命,死亡是生命的基础。因为你可以死,所以你可以生。

七、舍身饲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一个大国,叫摩诃罗檀囊,统率着五千多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摩诃富那宁、摩诃提婆和摩诃萨青。三个王子里,小王子摩诃萨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肠。

有一天,国王和王妃带着王子,率领群臣出外去游玩。国王久住深宫,很少远行,游玩了一会儿便觉得有些疲劳,就找了个地方休息。而三位王子如同出笼的小鸟,快活地穿梭在丛林间。忽然,他们发现了一窝老虎。一只雌虎正给两只小虎喂奶,雌虎面黄肌瘦,虎仔活泼可爱,但雌虎为了充饥,似乎正要吞食小虎。

小王子见此情景,就问两位哥哥:“哥哥?选你们看那只雌虎瘦得皮包骨头,快要饿死了,但他仍然给爱子喂奶。依我看,雌虎在饥饿的逼迫下,一定会把虎仔吃掉的。”

两个哥哥也同意弟弟的看法,说:“如果雌虎饿死了,小虎没有奶吃也同样会饿死的。”

小王子难过地说:“那么,怎样才能让雌虎不吃掉虎仔呢?”

“依我看,除非有新鲜的肉和温热的血,否则它是一定会吃掉虎仔的。”两位哥哥说。

小王子听后进一步追问哥哥:“那你们说,如果有人把自己的血和肉施给那只饿虎,这只饿虎还有活下去的希望吗?”

哥哥肯定地说:“当然能够活下去了。但如果谁把身体施给了饿虎,这个人却是不能活下去了!”

兄弟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而小王子的内心却有一番考虑,他打算牺牲自己,救活母虎与虎仔。小王子决心已定,陪着两位哥哥走了片刻,向两位哥哥说:“哥哥,你们先走一步。我有一点儿事情要办,随后就来。”说完他独自走入小径,回到刚才那只饿虎停留的地方。他走到饿虎面前,毫不犹豫地将身体投向虎口,不料,饿虎只朝他望了一眼,却闭着嘴巴不吃他。看到饿虎的神情,小王子若有所思。他早已下定决心舍身供养,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小王子干脆找来一截尖锐的木头,往自己身上猛戳,使鲜血汩汩流淌而出。一直咬着嘴唇的饿虎,看到鲜血,立刻恢复了精神,吐出鲜红的舌头,开始舔食王子的鲜血。饿虎喝足了血,又继续吃王子的肉体。

先行几步的哥哥,迟迟不见弟弟跟来,十分担心,忍不住走回来搜寻。他们边找边喊:“摩诃萨青!弟弟!”

然而除了风声,四周没有一点回音。两位王子忽然想起刚才弟弟提出的问题,不寒而栗。他们急忙跑回雌虎停留的地方一看,天哪,可怜的弟弟已经被饿虎吃得精光,只剩下一副带血的白骨散落在一旁。

饿虎吃完小王子的肉身,一不小心竟从悬崖上跌下,晕了过去。待它醒来后,回想起刚才的事,又跑回白骨旁不停地徘徊,十分难过。

再说国王休息时,妃子也不知不觉睡着了。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只鸽子在丛林里游玩,忽然飞来一只大老鹰,抓住最小的鸽子吃掉了。她忍不住“啊”地惨叫一声,立刻惊醒过来。妃子立即对国王说:“大王!选我刚才做了一个不吉祥的梦。俗语说,鸽子即是孩子,我梦见三只鸽子里,最小那只被老鹰捉来吃掉,以致惊醒。是不是我们的小儿子摩诃萨青有什么意外呢?”国王听到妃子的话,也觉得心惊肉跳,赶紧命令随从分头寻找王子们的行踪。

同类推荐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

    精神分析以研究性本能为本身第一重要的工作。梦常常是不加伪装地表示一种愿望的满足。神经症是自我在试图压制性欲失败之后,性欲部分压制了自我。禁忌、法律和习惯给性生活加上了更多的限制,这些限制既对男人有影响,又对女人影响很大。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伊德出场,宣讲他“欲望决定命运”的人生哲理,本书是走向人性深处、揭开性欲面纱的必读书。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5)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沧山鬼府

    沧山鬼府

    在沧山脚下的沧村,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绝伦的事件,半夜鬼叫门,女鬼嚎,还有被活生生扒了皮的沧山村民。更可怕的是,那被剥掉的人皮竟然被原本认定为的受害者送进了挨家挨户,当作野猪皮吃了!凶手是谁?手段如此诡异变态!紧接着,又有一个村民一夜未归,事件紧急,我和法医陈川,刑警蝎子,踏步前往沧山深处,却被神秘的东西引到了积尸坑,被离鬼官攻击,无奈进入十天子墓。这十天子墓,到底是谁的墓?难道真的是阴殿十天子?黄泉路,奈河桥,净引女尸,十殿阎王……还有诡异的预言,可怕的诅咒,这里难道真的是……阴曹地府?极限的恐怖,无穷的折磨,在这鬼府之中,我到底是不是还活着?千古奇墓,惊天阴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远去的风情

    远去的风情

    本书是知名乡土作家贺享雍的作品。内容选自作者已经出版了的各种乡土文学小说中与民俗风情有关的故事。这些民俗文化,虽然有的已经在生活中消失了,但它毕竟代表着一段历史文化记忆,属于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有个别民俗在乡村地区存留。作者熟悉乡间民俗,语言富有乡土气息,可读性强。阅读此书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一定价值。
  •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通缉逃后:鬼马郡主逃婚计

    被绑上凤辇的沈茗香在大婚的当天晚上直接将皇上点倒,拍拍小手逃宫了。被沈茗香当成道具的男子拦住了她的去路。“刚才是我的第一次,你要对我负责,以后我就跟着你了。”她上下左右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男孩,尔后淡淡道:“我养不起你。”
  • 女杀手穿越成间谍:凤倾天下

    女杀手穿越成间谍:凤倾天下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前生是杀手,后世是间谍。生死轮回,依然是他人手上操控的一枚棋子!勾心斗角,步步为营,到头来,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梦。
  • 豪夫童话(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豪夫童话(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豪夫是19世纪初叶德国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不少流传后世的童话作品。
  • 女人,你要爱自己

    女人,你要爱自己

    每个女人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时,往往会对未来产生犹豫和疑问。这是我想要从事一生的工作吗,他是我真正爱的人吗,我是那个我真正想成为的人吗,我是真心喜欢身边的同事、朋友吗,我每天脸上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吗,我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的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真正想做的吗,我在大家面前表现出来的是真正的自己吗?在这个忙碌的现代世界里,很多女人都会遇到这些问题。如果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自我,就不能正确地调节自己,引导自己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生活、去工作、去恋爱,很可能会陷入痛苦、抑郁、茫然,甚至绝望中;如果能够及时警醒,准确地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作出正确的抉择,就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德国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又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德国柏林,经过二战洗劫过的柏林饱含历史的沧桑,几个小伙伴也在这里开始了乌烟瘴气的生活。德国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闯入了黑森林,原来这里曾是核武器的秘密研究基地!为了避免危险和意外,他们逃出了黑森林,却又遇到了一位古怪的女孩,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几经周折,他们竟然有幸参加了这里的啤酒节,真是喜出望外。可是事情交没有到此为止,他们遭遇了惊魂一刻……
  • 草包狂妃

    草包狂妃

    她是大秦丞相府人人厌弃的废材小姐,草包美人;她是现代佣兵界人人敬畏的佣兵之王,狠毒之花。当她成为她,摇身一变,心如蛇蝎斗渣爹,废渣男、惩恶妹,弃家族,夺嫁妆,入武林,上战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袖手天下。他是权倾朝野,唯我独尊,妖邪嗜血,残酷无情,却绝色无双的冷面邪王。当他遇上她,当男强遇上女强,且看两人如何强强联手覆朝堂,夺江山,共同谱写一曲旷古爱恋,盛世传奇!当邪王遇上草包废物,是谁坑了谁?洞房花烛夜,当妖邪的王爷对上盛怒的草包王妃,谁又能降伏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