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23

第23章 思辨篇——上帝能够被证明出来吗(13)

相对于这个无极无穷的宇宙来说,人类实在是显得太渺小了。然而人类却丝毫不肯示弱,非要将这个大得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弄个清楚不可。宇宙学的研究对象微以夸克,巨以星系;瞬以飞秒(千亿分之一秒),久以亿万年。它研究的空间无比广阔,时间无比悠长。

是什么让人类竟如此大胆?只因这个看似渺小的生物拥有“思想”这个无比神奇而伟大的工具。宇宙观的每一点改进,其实都源自于人类思想的进步。说起来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宇宙原本自己无知无识,它却演化出了这么一个有意识地反过来去理解探究宇宙的物种。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宇宙竟然是可以理解的。”当年爱因斯坦在说这句话时一定对人类的思想充满了自信!人类站在地球上,却可以让思想飞腾,超越千百万光年,追溯宇宙的起源,探究宇宙的边界;穷睇眄于太空,觉宇宙之无穷。思想的魅力也许正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究竟是宇宙大呢,还是人的思想大?

无疑,在物理空间上谁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宇宙大。”但此时此刻,人们就真的要犹豫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就空间而言,宇宙掌握并吞没我;就理性而言,我掌握宇宙。”从这个事件中,我们明白宇宙和思想的位置不是绝对的,人因为有了思想可以战胜宇宙,同样,人也是因为有了思想,才能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愈强,成果愈大,人的欲望就愈烈,人类离自然界也就愈远,人的自然本性也就丧失得愈多。同样,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权利和保障愈多,那么个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愈多。这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面对的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的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断为自己创造对立面,不断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老子对这一点似乎有很深的体会,因此他才会说“反者,道之动”,把向着反面发展看成是“道”的一个根本特性。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就曾经讲过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积淀着人类的生态良知。故事可以被视为一个四幕剧:金鱼出现之前,渔夫与老太婆在大海边的生活,金鱼出现后与渔夫建立的关系,关系建立之后渔夫与老太婆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最后金鱼及渔夫和老太婆所得到的一切的消失。

渔夫网到金鱼之前,他和他的老太婆生活在大海边,已经生活了三十又三年。三十又三年象征着有限而又久远得无法追忆的人类历史。那是一个漫长、寂静的原初生态时期,人类在无知无欲中享受着它的田园抒情。在这个漫长时期,渔夫和他的老太婆安静地生活在他们破旧的泥棚里。老头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纱织线。大海、泥棚、打鱼、织布,这是一个诗意的寂静的田园生活组图。这也许就是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边,亲手搭建木屋,把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低限度,努力穿越思维的索道重返自然时所追寻的原初田园生存的状态。这估计也是老子所希望回归的“小国寡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自然构成和谐的整体;朴实、简单、知足,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底色;天、地、人以自然、有序、链条式的生存结构循环运转,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背景。渔夫依赖大海而生存,渔夫和大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统一体,自然万物之间能够真实地感受彼此的存在。在这抒情诗般的田园生活中,和谐生活在于对自然及简朴的自然生活的真实、有力、互动的审美体验。

在故事中,金鱼开口讲话打破了沉默的原始生态本体,也让人自身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分化。“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答应。”当金鱼开口讲话之后,人与自然之间的知足、简朴、合一的整体平衡被打破,人不再安分于它在生态自然中的位置。一种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给予与索取的契约关系开始确立。人的意志开始强制地作用于自然的身上,文明侵入生态。人如同吃了智慧树果实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从这个契约关系中意识到了索取的权利,并因为索取而使欲望不断发酵,但最终,人也就被逐出了伊甸园,失去了和谐自然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倾听和谐受到威胁的大自然的声音吧:

一只可怜的孤独的鸟儿在城市的上空四处哀鸣盘旋,它在寻觅什么?

“树大哥,你在那里专心地飘撒着什么啊?”

“哦,我可爱的朋友,你看我的遍体伤痕就会明白的,再看看我的同伴们吧!”

这只看起来有些幼小而单纯的鸟儿真的循着树大哥的凄迷眼光向他的四周望去。绿油油的草坪好像被火肆掠过的,东一块西一块地呈现出凄惨的斑块,大树小树是那么的枯萎,失去了生机……不见飞舞的蝴蝶,不闻蜜蜂的嗡嗡,更看不到它的亲人朋友们的影踪……

“我也在寻觅我的同伴,他们杳无音讯,也正想问问你呢!”

“我可怜的朋友,你太单纯了,还没有意识到灾难正在向我们蜂拥而来,我今天在这里竭力地飘撒,就是在播撒种子,希望这千百万颗种子中,有一颗能存活下来,茁壮成长,延续我们的生命,挽救那些无知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啊。你的朋友也是因为没有了生活的场所而早已离开此地远行了。”

“那我该怎么办?”

“你比我好,有一对骄傲的翅膀,可以离开去寻找适合你栖息的港湾,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给你的一项艰巨任务,把我的一点种子带在身边,到远方去为我找一片适应我的下一代生活的地方,我真的快不行了,更大的恐怖马上就要席卷而来……”

天地渐渐地开始昏暗,黄沙一阵阵翻飞而来。“快走,不然,你再没机会了!”大树向鸟儿发出了绝望的警告。鸟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危险重重的处境,和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它无言地含泪最后看了一眼正在垂死挣扎的树大哥,用尽力气,拍打着翅膀飞去了。

穿越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上空,划过了一层层乌云的侵袭追逐,渴了,饮点朝露,累了,没有场所,就呆在电线上小栖,一旦蕴足力量就继续前行,日夜兼程,寻寻觅觅,跨越千山万水,终于眼前有了绿光。啊!那是一片多么繁茂的境地,红花,绿树,小草,飞鸟,青山,洌水……

“这不正是我千辛万苦寻找的乐园,大树的种子留守发芽延续的美地!”

激动盈满的小鸟,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意而疲惫地轻轻跌在了一棵大概有千年的槐树上,看着如此可怜而倦意之极的一个陌生的朋友,老槐树爱怜地拥抱着小鸟。

大树的呼号并不是危言耸听,它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据报道,因当地农民和渔民毫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和电击的方式捕鱼,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受到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使得当地大量野生动物逃离或死亡,并严重污染水源进而威胁人类健康。这片世界上最著名的沼泽地带已危在旦夕。谁能想象这里曾经芦苇丛生、飞鸟成群,孕育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沼泽阿拉伯人”文化?谁能想象这里曾是“沼泽阿拉伯人”聚居的“人间天堂”,被认为是《圣经》中的伊甸园?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共存异化的矛盾,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加剧这个矛盾吗?

三、复活节岛的悲剧

争斗、贪婪是自然分化的开始,也是人类苦难的开始。所以,老子和庄子主张因顺自然,无为而治,甚至希望回到摒弃智慧、没有争斗、人人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但人们往往对之不屑一顾。现实中的惨痛教训却每每提醒我们反思老庄等古人的观点。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它是地球上人类居住过的最与外界隔离的地方,东边离南美洲有3700千米。此外离它最近的有人住过的太平洋岛屿也在1800千米开外。1722年,荷兰海员在复活节这天发现了这个小岛,因此命名为复活节岛。它只有约160平方千米大,当时有大约一两千居民,他们处于石器时代,靠种植红薯、芋头等为生。早期从外界来到岛上的人,首先注意到和感到震惊的一定是岛上巨大的人形石像,它们遍布整个岛屿,为数共有近千。中等大的有4米高,15吨重,最大的有21米高,180吨重。其他一些奇怪的现象是:岛上没有一棵树,因此居民也无法造船出海。岛上没有大的动物,因为没有树,连鸟也很少,唯一多的动物是鸡。对此情景,人们实在无法想象这么多巨大的石像是怎么建成的,也难怪有人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的杰作。

后来的地质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故事。现在基本公认的复活节岛的历史是这样的:在约公元400年,一些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居民经过长期漂流,乘着大独木舟来到了复活节岛。最初的居民估计不到100人。那时候复活节岛上是遍布着高大的树木的。因为复活节岛离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这么远,在随后1300年中,居民们和外界都没有接触。但是复活节岛仿佛是个小小的天堂,提供了人们生息繁衍所需的一切。当时他们能够出海捕鱼,也有很多禽鸟可食。这个小小的文明于是不断成长,也发展出组织严密的多级社会、宗教和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人口最多的时候可能达到过七八千人或一两万人(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

岛上的石像代表氏族的首领和祖先,是复活节岛早期宗教的中心。最初的石像不很大,到了后期,可能是各个氏族相互竞争,石像越造越大。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移动和树立起这么大的石像的,这也是复活节岛考古长期以来的一个最引人入胜的课题。近来有人做过实地实验,发现用当时具备的工具,人们确实是做得到的,但是需要很多人力,以及很多树。相对于岛上很有限的资源来说,造这些石像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随着人口和石像数目的不断增长,岛上的主要自然资源——树木不断减少。

终于,到了约公元1600年,岛上的最后一棵树也倒下了。树木的绝迹导致水土流失和其他农作物减产,工具退步,燃料不足,鸟类不能寄居,人们不能造船出海捕鱼。于是,岛上的文明一下子到了崩溃边缘,人口锐减,氏族之间相互战争,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因为没有办法造船,人们即使想再像祖先那样冒险远航也不可能了,他们只能在这个小岛上挣扎。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怎么样的一幅绝望的人间地狱图景。岛上的人口最低时下降到了可能只有几百人,整个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宏伟的石像的崇拜已成过去,幸存的居民们开始改信一种基于鸟类崇拜的宗教(可能是厌倦了动荡时期的自相残杀吧)。在这种宗教支配下,决定岛屿首领的方式是一种很奇怪的但是和平的竞争:每年春天各家族推选一人,比赛谁能最先游到复活节岛外的一个更小的岛上,取回当年的第一颗鸟蛋。比起硕大无当的石像或我们这个文明世界经历过的核子和太空竞赛,这种竞赛或许得算是很聪明的,但仍然让人禁不住从中感觉到人类悲哀的无奈和渺小。

复活节岛的生态悲剧之后是一段更为悲惨和丑恶的人为悲剧。在1722年,荷兰海员来到复活节岛的时候,在新的环境下,岛上的元气已略为恢复,人口又开始回升。但是后来,西方人重新光临复活节,掠夺了岛上唯一对他们还有些价值的资源——人口。居民多数被卖到南美做奴隶,剩下的人也因为传染病死亡怠尽。之后,传教士们来拯救苦难的岛民,又把岛上的文化遗迹破坏怠尽,尤其是复活节岛独特的象形文字。因此,复活节岛留下来的记录少得可怜,至今仍未被解读。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一个纯正血统的复活节岛原住民。岛上的文化传承,如历史、文字、宗教和传说,基本上是全都失落了。现在我们知道的事多是根据遗迹,地质发掘和早期来过复活节岛的西方人的记录推断的。

从一个关于复活节岛的网页读到过一段很有震撼力的话:“想象一下是谁砍倒了岛上的最后一棵树。这个岛是这么小,在一个晴天,从岛上的火山上,他可以把全岛看得清清楚楚。他应该知道这是最后一棵树,他当然应该知道这最后一棵树的倒下对他和全岛人的后果,他应该感到很害怕。可他还是挥动手中的石斧,砍倒了这棵树。”

最后一棵树的命运是整个复活节岛悲剧的缩影。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或许最后一棵树的确不是人砍倒的;或许当岛上还剩一小片树林时,人们就意识到了即将来临的灾难,但是为时已晚,岛上生态遭到的破坏已经太深,这一小片树林没能存活。又或许,砍倒最后一棵树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棵。复活节岛虽小,据考证也分为十几个氏族,他们时而相互争战。这个人或许就是不知道岛上其他地方的情况,以为总还能找到下一片树林。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人的确知道这大约是最后一棵树,但是他需要这棵树来生存,他管不了那么多;他觉得即使他不砍别人也会砍,这棵树已经注定要倒。

复活节岛上发生过的这些事,在整个地球范围内也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时空尺度更大,资源结构更复杂。我们或许就正在砍着最后几棵树。现在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希望还不是。我们是不是看到了可能来临的灾难呢?至少我们是在小心地看了,也有很好的能力,把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小星球看得相当清楚。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危险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或许有能力看到和认识到即将来临的环境灾难,却未必能控制我们的群体行为,来避免这种灾难。因为我们分为小群,相互争斗。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首先需要生存。我们面临的争斗经常是你死我活,让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的问题也不是现代科学让人的力量太大了。复活节岛始终处在石器时代,但最终也面临资源耗尽。他们如果不造石像,可能会持续得久一些,但是最后一棵树多半还是有一天会倒。一个技术不发达,通讯观测思考能力弱的社会,群体自律的能力一定是弱的。一个这些能力强的社会,有可能因为内部争斗而同样没有群体自律能力。但是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至少还有解决它的基本能力。所以我认为,只是主张被动地尽量不触动自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和自然的其他部分发生相互影响是免不了的。处在低技术状态的人类最终也还是可能对自然造成毁灭性破坏,而科技和自律可能是我们避免这一命运的唯一出路。

四、技术的座架

同类推荐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蝶:重生艳宫主

    蝶:重生艳宫主

    一场大火让倾国倾城的她从此戴上面具,母亲、哥哥含冤而去。阴谋、陷害,姐妹背叛,夺回应有的权势地位。她誓要报复那些曾经害过她至亲的人,【全书完】曾经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一夕之间失去至亲面具下那张丑陋容貌让她决意此生不再爱,四年后再次归来已不是当初那个纯真小公主,而是冷艳、孤傲的铁心美人,然而那个冷傲邪魅的君主却肆无忌惮的闯入了她心房……,初恋情人抛离。
  •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萌妻嫁到:无良废材妃

    【完结+美满】一朝穿越,古灵精怪的她待嫁为妃。她戏帅哥,玩暧昧,占便宜,偶尔吃个醋,假装在乎。可是快活的日子没过多久,麻烦事却接踵而来。风流倜傥的俊王爷身份有待补充,温文尔雅的帅皇帝另有心机,刁蛮任性的俏小姐又是处处针对……嘿!她可不是吃素的。既然要玩,那就玩把大的,俊男美女统统都到碗里来!
  • 教你学习演讲

    教你学习演讲

    口才是指我们在交际的过程中,口语语言表达得十分准确、得体、生动、巧妙、有效,能够达到特定交际目的和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语表达艺术与技巧。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凤无忧,二十一世纪顶级神偷,只有她不想偷的,没有她偷不到的!没想到她竟然也赶上了穿越的潮流!穿越也就算了,可是为毛她会缩水成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子?当然穿越成小娃子也没关系,人家穿越不是穿成王族贵女,就是世家千金,为毛她会穿成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尼玛的老天爷!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没想到老天爷果然听到了她的心声,竟然赐给她一个绝世美男!可是为毛美男竟然说要做她的爹爹?看了看自己的小身板,心里忍不住哀嚎一声,人家好想扑倒你啊!可是…片段一:“王爷!不好了!小郡主把太子殿下给打了!”侍卫急急忙忙的奔进屋中大声禀告着。“堂堂一国太子竟然连个小丫头都打不过!还不如死了算了!”男子看着桌上的画,头也不抬的冷冷回道。侍卫的脸瞬间垮下,您再不阻止,小郡主还真的快要了太子殿下的命了!片段二:夜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咳咳,今晚的夜色还真好,满天的乌云,看不到半颗星辰,一抹红色身影轻轻的打开房门,小声的呢喃道:“这样的夜色如果不去做点什么实在是太可惜了!”刚想动身去城中转转,却突然察觉到身后有一丝异样,身子不由僵住了。“这样的夜色的确应该做些什么!不然就太浪费了!忧儿你说对不对?”男子动作优雅的从房上飘身落下,丝毫不觉得自己刚刚在房顶偷窥是不对的!宗政无忧的小脸顿时垮了下来,还被来得及动作,就被男子拉入了怀中,她发誓她刚刚只是想出门透透气而已!本文一对一,男女主皆身心干净,宠文无虐,欢迎妞们踊跃跳坑!
  •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培养青少年观察思考的断案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当下的修行:要学会淡定

    本书从八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如何学会淡定。淡定是一种示现于外的状态,淡定是一种一心不乱的心境。淡定是泰然处之,正确抉择。淡定是正视磨难、正视挫折。淡定是随遇而安,正视得失。淡定是谋定而动,正确地面对挑战。淡定学会面对压力,轻松生活。淡定是放下恩怨,正确地面对是非功过。淡定是淡泊宁静,看淡名利。  这个时代需要“淡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心态,才会在生活中处之泰然,不会过于浮躁而迷失自我、过于兴奋而忘乎所以、过于悲伤而痛不欲生。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
  • 本王的狂妄毒妃

    本王的狂妄毒妃

    【本文宅斗+萌宝+男女主身心干净+1VS1无虐女强宠文】凤云倾,药谷的传人,医毒双绝的冰美人,却死于父亲收养的义妹之手,沈青桐,御医世家九小姐,家族最没用的废柴,未婚遭退婚,羞愤上吊而亡当废物变奇才,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入得青眼之人,她会搏命相救;与之无关的人,就算是死在她面前,她看都懒得看上一眼!纵有妙手回春的本事,却性格乖张,生人勿近!一时之间,毒女的恶名,传遍天下!然而,即使名声不怎么好,但上门提亲的却趋之若鹜,只为她那一句:只有我的人,才值得我庇佑!片段一:某年,王后生辰在即。王(沉吟良久):好像从来没送过她什么...侍卫(满脸黑线):王,不如...送花吧?于是,王找遍宫廷里所有的花花草草,终于打定主意,将一株金银花自墙角的一处蔓藤上摘下,脚步奇快的捧着那一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花束递到正在忙着晒药草的女子面前,冷峻的面容上闪过一抹可疑的潮红。“送给你。”某女凝视那金银花良久,许久之后才开口道:“忍冬,性甘寒,芳香透达可祛邪,宣散风热,清解血毒。王,可是身子不适?”王:无碍,偶感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