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600000037

第37章 无意识:沸腾的欲望之火(4)

倒退机制是自卫防御恐惧和焦虑的另一处理方式。人的自我对某种威胁性的现实束手无策,对某种危险打击无力对抗时,他就可能倒退回到他的早期阶段。由于倒退行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焦虑和恐惧,因此即使身心健康、适应性强的人也常常出现某些倒退行为,如各种幼稚行为、酗酒作乐、明知后果不好却非要行动等。

有些倒退行为方式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发育成熟的标志,而且事实上已经变成成人特有的倒退行为。倒退行为的一个绝妙例子就是梦,它使人凭借奇妙的愿望满足来获得快乐。

各种自我防御机制都是自我对付焦虑的非理性形式。它们既为自我提供了某种保护,也多少对人格发展形成阻碍。然而自我在一定情况下需要某种防御机制。但随着人体生长发育,神经系统不断完善,自我在处理各种内外问题的锻炼中不断成熟,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也最终使个人和整个人格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人格的动态发展过程是在人格发展的各种动力机制的交互运动中,在能量的不断转换中进行的。各种人格动力机制例如求同机制、移置机制、防御机制及其他机制过程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联结的,在人格发展中彼此融为一体。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学,不仅要尽力科学地阐述人格发展的复杂性过程,而且要在把握人格发展的整体性,即人格各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相互冲突相互流变的基础上,揭示人格发展的功能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四、错失行为之谜

弗洛伊德对失误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898年。那年8月26日他在给佛利斯的信中,首次提到了“失误行为”,并称“我终于抓住了我怀疑已久的一个微不足道的事件”。

确实,弗洛伊德已经比较早地开始了失误行为的实例搜集。在1916~1917年出版《精神分析引论》的系列文章期间,他也发表了三篇关于“失误行为”的专题论文;在《精神分析引论》成书时,他又将这三篇论文改写成过失心理学,辑入该书作为第一编。直到1935年,他的晚期著作中还包括了一篇题为《失误行为的奥妙》的短论。

1. 过失现象种种

在弗洛伊德之前,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过失习以为常,认为那是人皆有之的不值得解释的小事情。但无法反驳的事实却又是,大凡出现失误,或当事人或周围的某人必定会进行这样那样的解释。弗洛伊德把通常的解释归纳为:“那一定是由于轻微的机能错乱,或精神的松懈所致……必定是由于(1)疲倦或不舒服,(2)兴奋,(3)注意力集中于他事的结果。”

为了破除这种观念,弗洛伊德对这种种解释作了认真分析,他先着眼根本,把它们划分成身心两类。一类是肉体上生理机能失调,即由循环系统、神经中枢、血液系统等方面的失调所造成的身体过于疲倦;另一类为精神上的心理机能失调,“烦恼和全面的兴奋可以引起注意力的分散,以致不能专心从事于动作,使事情易受干扰而不能准确完成”。然后他对这两类进行归结:“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的扰乱就是各种过失的主因。”因此,弗洛伊德把它们统称为“注意”说。

弗洛伊德明确指出,“注意”说不能说明发生过失的真实原因。

第一,过失的发生跟身心情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没有必然联系。人们往往是在既不感到疲劳又不觉得兴奋之时出现遗忘或过失的,只是到了事后才将遗忘或过失归咎于疲劳或兴奋,而这种所谓的起因却未必能得到当事人的承认。

第二,注意力的集中与否跟过失的发生没有必然的联系。注意力集中时未必失误就少,注意力不集中时未必失误就多。弗洛伊德就此举了一些日常事例加以引证,如人们在行走时,即使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顺利抵达目的地而不致走错了路;又如弹琴非常娴熟的钢琴师在进行弹奏时,即使不假思索也可自成曲调而少有差错。而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与之相反的现象,由于渴望成功而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时反而多出差错,例如有人在重要场合发表讲话时往往将想说的意思说反了。这种现象看似合乎那种过于兴奋的解释,但弗洛伊德则不同意,他说:“但是兴奋为什么不能促进注意力集中于他所期求的目的之上,那就不是我们所能了解的了。”

弗洛伊德从三个方面给“过失”规定了范畴。

第一,它们属于通常由人们观察所确定的范围之内;

第二,它们都是些日常能做好、能毫不费力就完成的动作,只是遇到了暂时性的障碍,而一旦被指了出来,当事人就立即能会心地接受批评;

第三,当事人自身不明白造成过失的原因,习惯于采用“意外”“不经心”之类的说法来辩解。对于所指的这种过失,弗洛伊德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语言的失误。有口误——说话时用错了词;笔误——写字时写错了字;读误——读书的时候念错了字;听误——听觉器官完全正常,却听错了别人所说的话等等。第二类是暂时的、非永久性的遗忘。有“忘记专名,忘记外文字,忘记决心和忘记印象等”。“譬如一个人记不起他所熟悉的见面便认识的人的名字;又如一个人忘记去做一件他所要做的事,到后来又记起来了,可见他只是暂时遗忘”。第三类是错放。有误放、误取和失落物件等。“放错了物件以致后来找不到了。这也是遗忘的一种,是一种稍微不同于普通的遗忘;因为我们对于这种遗忘,感到惊异、懊恼而不能理解”。

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弗洛伊德对过失的心理机制的探讨作了总结。他指出:

“过失不是无因而致的事件,乃是重要的心理活动。它们是两种意向同时引起的结果;它们是有意义的。”

“过失是两个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一个可称为被牵制的意向,另一个可称为牵制的意向。”

对于这种说法,他陈述道:

假使心里产生一种意向想要阻止另一倾向不使其实现,那么阻止成功,这个倾向便完全没有表现的可能;阻止失败,被阻止的倾向便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然而过失却是一种调解的办法,那两种冲突的意向,在过失里,各有一部分成功和一部分失败。被胁迫的意向既没有全部被阻抑,而除了少数例子以外,也不能照原来的目的直冲而出。

弗洛伊德对引起过失的原因的解释,跟一般的说法是有根本区别的。他认为过失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直接体现,是特定的心理机制导致了过失,亦即过失是心理上不同意向互相冲突的结果。而不是所做不是所思,亦即不是由于兴奋、注意力不集中等间接心理因素对直接心理活动的干扰所致。

弗洛伊德在论述中一再重申过失的意义,既是否定把过失看成是偶然的、无法解释的那种传统观念,更是在于强调对支配过失行为的两种意向的关注。在通常情况下,一种行为总是受一种明确的意向所支配。但过失行为则受了两种意向的支配,而其中的一种意向又十分隐蔽,往往是当事人不愿承认、不敢正视,甚至不曾明确意识到的。这两种意向的基本关系是互相牵制,互相牵制的结果是调解妥协,于是造成过失。倘若这两种意向在互相牵制中一方压倒了另一方,使行为只受一个明确的意向支配,过失也就不可能发生了。但是,两种不同意向如果以交织妥协的方式并存于意识层面,就使受它们支配的行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过失也就在所难免了。

2. 口误和笔误:源自内心的压抑

弗洛伊德通过对日常生活过失行为的研究进一步认为,在造成过失的两种意向中,牵制性意向无疑是主动因素,而且还可能是根源和动力所在。他通过许多例子分析了舌误、笔误和读误的根源。

有一次,弗洛伊德看到他女儿贪婪地咬着苹果。于是他想引用一句诗来嘲笑她。那诗说:“好可笑的猿猴啊,当他咬一口苹果的时候。”(The ape be in a funny sight,when the apple he take a bite)可弗洛伊德一张口就把“猿猴ape”与“苹果apple”相混淆而读成“apel”。弗洛伊德分析说:我念第一遍的时候没有错,但女儿被别的事打岔分了心,没有听到,于是我再念第二遍,这就出了口误。这是在重复时不耐烦,总盼望着快念完的心理所致。

还有,澳洲众议院一位议长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他把本来准备说的“宣布大会开幕”而说成“宣布大会闭幕”。在哄堂大笑中才发觉了自己的错误而赶快改口。弗洛伊德说,这是由于他实质上反对开这次会的心理而产生的语误。

至于笔误的原因,弗洛伊德说它也是人的无意识作祟的结果。一位校稿员因为把某文的公式化结尾“向希特勒致敬(Heil)”排成了“向希特勒治病(Heilt)”,被抓进牢里。他辩称这是一个无意识的错误,但是没有人理他。弗洛伊德说,这个校稿员的过失,明白表明了校稿员对希特勒人格的看法。他的过失,无意识地表达了他希望上帝能医好希特勒的疯狂。

弗洛伊德把各种例子结合起来,把造成舌误的种类繁多的牵制性意向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说话者知道他的牵制的倾向,并且在错误前也感觉到这种倾向”。例如有人在说“事件于是被发觉了”时,误说成“事件于是被发龊了”。当事人承认他所批评的事件是龌龊的,且承认有公布的意向,不过后来这一意向被阻止了。但这一意向毕竟仍然存在,当事人事先也觉察到,只是在说出来时遭到了抑制,因此在舌误中得到了一种补偿。

“第二组是,说话者承认自己有那个牵制倾向,但不知道这个倾向在讲错话之前曾有相当的活动。因此,他虽然接受我们的解释,可不免稍稍有些惊异。这种态度的例子在他种过失中比在舌误中更容易寻找得到”。例如,有人将写好的信搁置数天不曾投寄;后来投寄了出去,却因忘记填写收信人姓名地址而被退了回来;补充之后再寄,又因未贴邮票还是没能寄出;他终于不得不承认在自己内心深处中确有不愿投寄的意向。

“就第三组而言,说话者对于牵制倾向的解释大加驳斥;他不仅力辩这个倾向未在他说错之前有所活动,而且说自己对这个倾向一无所知。”

弗洛伊德分析了这三组舌误的三种机制的共同成分。他指出:“无论是哪一组,其牵制的倾向都被压制下去。说话者决意不将观念发表为语言,因此他便说错了话;换句话说,那不许发表的倾向乃起而反抗说话者的意志,或者改变他所允许的意向的表示,或者与它混合起来,或者取而代之,而使自己得到发表。”

弗洛伊德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归纳,论证了舌误的心理机制。对于牵制性意向的内容,弗洛伊德也以许多舌误的实际材料为例进行探讨。他首先获得的总体印象是过失中的两种互相竞争的意向,有一种常常是明显的,另一种则不一定。所谓明显的一种当然是指被牵制的意向,它的内容很容易从过失不曾发生或过失被纠正后的行为中看出来。而另一种即牵制意向则往往是隐蔽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牵制与被牵制意向的妥协所导致的过失行为是一种扭曲变形的行为,于是无法从中直接看出牵制意向的内容。

同类推荐
  •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与道家学派

    本书对道家思想进行了概说,并介绍了道家哲学的代表人物和道家思想的精髓及历史上的显现。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鬼谷子(白话全译)

    鬼谷子(白话全译)

    本书依据《鬼谷子》的权威原著,甄别、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对原文作出精当而晓畅的注释与翻译,每篇篇首皆附有提要加以解析、导读。并借鉴国外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方法,精选古今中外颇具代表性的,涵盖商场、职场、处世等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对鬼谷思想逐篇阐释、透析、解读,可使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读者皆能从中有所获益。同时,本书设计精美独到,图文并茂,大量古朴生动的图片,与文本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与兴致。经典深刻的思想,精审独到的案例及评析,恰到好处的图文相生,使本书融哲理性、故事性、实用性、全集性于一体,可谓是各类读者参悟、运用鬼谷子大智慧的首选读本。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热门推荐
  • 如何创办足疗店

    如何创办足疗店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许我向你看

    许我向你看

    一天的很多细节,韩述都已经成功地忘记了。记忆好像有块黑板擦,悄无声息地抹去了他害怕回想的片段,留下满地粉尘……唯有一幕他怎么也擦不掉——她站在被告席上,而他在台下。韩述不敢看她的眼睛,却期盼着她能望他一眼。可是她没有,他知道,一秒都没有。桔年的心里住着一个人,她坚信那个人只是闭上了眼睛。很多年后,她做了一个梦,那个人终于睁开双眼对她微笑,然而她却哭了。521台阶上的那棵石榴树,年年开出火红刺目的花朵,曾经一笔一画刻下的“XHS&JN",谁陪着谁一起来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邪王训妻

    邪王训妻

    她魂归梦里离奇穿越,成为人人可欺的废材小姐。好在上天眷顾,天降美男师父,他勾唇浅笑可倾倒众生,弹指间亦可杀人于无形。她拍他马屁,抱他大腿,以为自己捡了个宝,却不知妖孽腹黑男隐藏的惊天秘密。她脱衣疗伤,捂胸做娇羞状。他却冷笑,“我对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不感兴趣。”她满额黑线,不平胸,何以平天下!从此潜心修炼,极尽妖娆绽放,当破茧成蝶之时,脚踏天下的她,还怕拿不下他?
  •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我的幸福何处安放

    作者通过对十几位花季少女的采访,将她们只差一步就幸福的经历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了她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愿与读者产生共鸣,莫要重蹈覆辙,再次踏上不幸的旅程,更愿每个长辈用温和、恰当的方式带自己的孩子度过那段宝贵的青春岁月。花季少女如同浩瀚的海洋,表面上的起伏不定,是因为内心的汹涌澎湃。每一个激流或暗礁都是她们内心面临的困惑、挣扎、挑战与无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小魔法师传奇

    小魔法师传奇

    那是个炎炎夏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鲜亮。太阳扬着粲然的笑脸,整个大地像被投进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屋脊上的琉璃瓦反射着太阳的强光,明晃晃的。往日里那些飞来飞去、没玩没了地喧闹的鸟儿,已经踪迹全无,它们也许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温,躲了起来吧。整个村子,也安静得听不到一点儿声音。
  • 封鬼恶人

    封鬼恶人

    我叫阿鬼,小时候我受到表哥的影响,初中后就开始迷恋上了鬼片,不光爱看鬼片,还喜欢听鬼故事。渐渐的我成为了一个鬼怪名人,很多人爱听我讲鬼故事。因为这个原因,我认识了殡仪馆的看门大爷,从此我的生活就被改变了。这个老大爷竟然是封鬼恶人最后一代传人!签阴约,下地府,养死肉犬……看阿鬼封鬼恶人的神秘经历,掌控阴阳的恶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