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39

第39章 以佛心修因果心——前世因缘,今生果报(5)

如果想求得解脱,就必须遵守戒律,实施道德。因此,戒律绝对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加于人的约束,而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对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回应。因为社会都要我们每个人讲道德,如果道德成了我们每个人的自觉性,那就是我们对整体社会的一种最积极的回报。

从因果和人性的追求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自由解脱。追求人生圆满的人都必须毫无条件地坚持过完善的道德生活,不这样就不可能克服我们的弱点,真正地离苦得乐。

因此,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至少要持五戒,从积极的方面来说,我们还要行十善,通过五戒十善来逐步淡化和拔除自己的杀害心、贪欲心、嗔恨心和愚痴心,相应的就能增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心、智慧心和包容心。

我们的福德智慧,我们的自由和快乐,就在这一消一长的过程中慢慢地得以成就。而同时我们的家庭、团体、社会乃至国家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清净,越来越祥和。因为每个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都是由每一个个体生命组织起来的,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净化了,就会给这个群体带来祥和,带来清净。

完整的人生离不开道德的修养。道德的修养就是要修善心。佛教讲慈悲心,讲智慧,讲觉悟。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善心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善良意愿和觉照的能力,也就是大悲心和菩提心。善心既是一种仁心,也就是利他的慈悲心;同时它又是一种觉照的心,它时刻警觉自己的三业,使之向善、向上。大悲心体现在善心的向善性,菩提心体现在善心的向上性;大悲心要下化众生,菩提心要上求佛道。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善心失落的时代,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件事。造成良心失落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断灭论的思想恐怕是主要的原因。因为断灭论宣扬人的全部一死百了,否认三世因果。

这种否认三世因果的观念,认为人一死百了的观念,实际上就是断送了众生的慧命,扼杀了人的善心。这种观念认为,善心有什么用呢?人死了就完了,做了坏事没有责任。只要能够逃过现世法律的眼睛,做坏事就没有责任。现在的实际情形是,法律的眼睛没有用,群众的眼睛更没有用。

金钱至上,关系至上,做了天大的恶事在现世也可能没有任何报应。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这是良心彻底的失落。这个问题是非常重大的,是一种极不正常的人类悲惨的现象。它从根本上毁掉了道德价值的基础。

有些人可以说就是无法无天,他们信奉的是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大肆挥霍、及时行乐,根本不管未来,也不管子孙后代。这种现象很可怕,也很可悲,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我们时时刻刻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感受得到的事情。

佛教认为,人做每一件事都有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当下的责任,而且是一种永恒的责任。这种责任既是现世的,也是未来的,它通三世。只有在这样一种思想前提下,人才能做到自觉自律。

记住:三世因果是绝对正确的!三世因果简单扼要地说就是你的现在是由你的过去造成的。谁又不是这样呢?谁又能举出反证呢?

所以我认为,有了三世因果的观念,有了生命永恒的观念,人们才能产生对自己的言行永恒地负责任的思想,这样,人类的道德良心就有了保证。良心有了保证,一切就有了保证。无论是从教育的圆融性来说,还是从教化的善巧性来说,应该说佛教在现代社会是有所作为的,它不但能为人类提供一整套终极关怀的价值体系,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戒、定、慧的修行方法。

另一则趣事乃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鸟巢禅师做人的方法,禅师答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两句话虽三岁小儿也晓得。因此对此回答深感失望。这时禅师又告诫他:三岁小儿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后深受感动,再也不敢轻视禅师的话。因为知识再好,道理再宝贵,如果只是坐而言,便永远无法发挥它的作用;反之,如果能够起而行,努力加以实践,则日积月累,将来必有相当的收获。最后,笔者想引用几句名言来与读者共相勉励。

记住:为行善而行善的人,虽不求取歌颂,也不求取报偿,但两者终将来临。

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能够不为非作歹,而且能够积极做出有益社会人群的事,便是一种善行。行善的结果,不仅社会大众蒙受其利,个人也必可获得裨益,如有恶报也可获得减轻。

许多人在行善布施,捐印善书,服务人群后,往往身体变得更为健康,事事变得更为顺利和如意,便是获得善报的结果。明朝袁了凡的亲身经验便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事实上,许多研究面相的人士也大都相信,一个人如果能够多存善念,多行善事,则此人的眼眶泪堂处往往会出现阴骘纹,可以使人化险为夷,趋吉避凶。此外手掌上的生命线也会产生变化,例如生命线原为断裂的,结果会生出细线加以连接,或旁边出现细线为之保护,或出现四方纹,象征其只是有惊无险,这些都是为善的结果(见飞云山人著的《向命运挑战》一书)。

因此要想改变或扭转自己的命运,诸恶莫作,勤种善因,可能就是最有效的一个途径。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由一个人平日的作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来正确地推论此人的未来,甚至其后代是好是坏或成败优劣。因此佛家曾言:欲知过去因,令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这句话实在具有相当的道理。职是之故,轻信宿命论,任凭命运的摆布是十分错误的,盲目听从江湖术士的信口开河,或花钱改运的伎俩更是一种愚昧的行为。因此邵康节曾言:有人来问卜,如何是祸福;我亏人是祸,人亏我是福。算什么命,问什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

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如果不积极行善,对社会众生作有益的贡献,却只是一味想使用其他的手段(例如杀害生灵,用大鱼大肉来从事祭拜,或燃放大量的鞭炮,或焚烧大量的冥纸等等)来祈求福报,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妄想,试问不种善因(而只想讨好公正无私的上苍或神明)则将来怎能获得各种善报呢?

事实上这类活动不仅浪费财物,而且可能无形中造下杀生的罪孽及其他的业障。

此外,有人认为虔诚的,长时间的祈祷或念咒,有时也能产生某种奇迹,或实现某一种愿望。事实上,这些祈求如不以实际的行善或功德来配合,或事先许下一个有益社会人群或众生的愿望,承诺要改过行善,则结果也大都未能收到显著的效果,而且一旦祈求的愿望得到实现,事后如不信守诺言,则将来也往往都要遭受种种的恶报。

由此可知,归根究底,行善事积善因才是求得善报的根本有效之道。因此笔者认为,相信合理的因果现象,以培养人定可以胜天、行善足以改变命运、行善愈多福报愈多的观念,结果不仅可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改进许多积非成是的习俗,而且足以鼓舞人们产生无穷的希望,也足以激起努力奋发开拓未来的勇气和信心,这不是迷信,更不是弱者消极的自我安慰而已。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表示: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

同样的,笔者认为:如果有人坚持不承认因果现象的经验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么不仅自己将来要吃亏,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后代会吃亏,而且我们的社会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继续吃多大的亏。

作者却担心有些读者看了本书后,可能以偏概全,误认只要捐款助人就是最好的行善方式,为了避免这类偏差的现象,作者盼读者能进一步了解因果的道理:

行善不一定非要用金钱,一个人如能劝人改过迁善、启发别人智慧或良知、担任义工、照顾病老、鼓励安慰别人、铺桥造路、维护环保,甚至时时心存慈悲、面带笑容,去孝顺父母,去善待一切众生(包括人与动物),则这些都要比单纯的捐款更具功德。

行善后更要注意修持,不要一面行善,一面又在造恶业(例如犯五戒、十恶,或从事损人利己及伤天害理之类的坏事),否则所有的善行均将被抵消漏尽,甚至功不敌过,还遭恶报。

行善如果出自纯粹救人的动机,则此种无相布施的功德可说是最大。反之如果只为沽名钓誉或由于自私原因而布施,则其福报便非常有限(不过比完全不布施要好得多)。此即为何同样作布施,有人福报很明显,有人却不明显。

如果有人长期行善竟然十分意外毫无感应,则其主因除上述几点外,佛经所云:为善必昌,为何不昌?必有于殃,殃尽乃昌;为恶必殃,为何不殃?必有余昌,昌尽乃殃。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因此千万不必怨天尤人,反而更应该具备耐心,并深信只要持续认真行善,努力修持,诚心忏悔,将来一旦业障消尽,必可得到解脱,而享受美好的福报。

更重要的是,除行善外还要修慧,因为唯有了解佛法,培养智慧,才能清静心灵,免除烦恼,甚至了脱生死,一切都看得开,放得下,而得到真正的快乐。

佛学简单的说,因果报应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律就是因果报应的一套规则与定律。

详细说,属于恶的行为主要的有十恶、五逆。每种恶行,各有它应受的恶报,而且依照恶行的轻重而有差别:做十恶最重的,死后入地狱受苦;中等程度的,死后转生为畜生受苦;较轻程度的,死后生为饿鬼受苦。当受完上面苦报后,再出生为人时,则分别受下面的果报:

(1)杀生:会得多病、残疾、短命、多祸殃、骨肉分离等果报。(将人或动物直接或间接加以杀害,属于杀生恶行;若加以刑打、虐待、伤害,则属类似于杀生的恶行,得类似果报。)

(2)偷盗:贫穷;或财产与他人共有,无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财物,未经同意擅自取用或侵占即是偷盗。)

(3)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贞,或妻子受人拐骗奸淫、得不到满意的眷属。(乱搞男女关系以及从事与色情有关的行业都属邪淫恶行。)

(4)妄语:得到受人诽谤、欺骗之果报。(说谎、作伪证、不守信都犯妄语罪。)

(5)绮语:说的话别人不信任、不接受,说话不清。(说黄色邪淫的话,使人想入非非,谓之绮语。)

(6)两舌:眷属背离,亲族弊恶。(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即是两舌。)

(7)恶口:常受人恶声相向、多诉讼纷诤。(用凶暴或恶毒的话骂人即恶口。)

(8)贪欲:心不知足、多欲无厌。(贪求财色名利各种享受,迷恋不舍,谓之贪。)

(9)嗔恚:常受人说长论短,常受人扰而烦恼,或被陷害。(稍不如意就生气怨恨即是嗔恚。)

(10)痴:生在充满邪见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与文明的地方,心谄曲、好奉承巴结、使诡计。(痴是指邪见、不信因果)

十恶之外,五逆是更重的恶行,其中一项是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它的果报是应入最苦的无间地狱受无量久远的大苦报。其他各种恶行各有其应受恶报,名目繁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

属于善的行为主要的是十善:

(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绮语;(6)不两舌;(7)不恶口;(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痴。

能实行十善,得到的果报正好与行十恶者相反。程度重的死后生于天上享天福;程度轻的死后再出生为人。以前能行不杀者,再出生为人时,可得到健康、少病、长寿的善报;修其余善行者,各享应得的善报。

坚守因果正道,修成人生正果

修正内心、修正思维、修正语言、修正行为。不修正道,不会真幸福!正是宇宙的惟一法则。所谓“邪不压正”,所谓“走正道”,所谓“为正义而战”,所谓“追求光明”,所谓追求“快乐、幸福、自由”,所谓追求“平等、公平”,所谓“拔乱反正”,所谓“主流社会,主流文化”,所谓“道德、伦理”,等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一个问题“正”才是宇宙的追求我命令,“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则,“正”才是宇宙的总法律。

要弄清什么是“正”。“文明以健,中正而应”,乃是将中正与光明正大的行为联系在一起。易经中另外两卦的卦辞可相互印证这一点。第10卦履卦:“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阳刚中正,即使君临天下也不违背天理良心,问心无愧,这才叫光明正大。32卦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君子既已立志,就持之以恒,尊道直行,决不改变方向。

《司马兵法》对“正”的解释更明朗:“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那么“中正”呢?中内也,这是指内在向度的精神世界了。“中正”,内心恪守仁义之本,上不愧天,下不怍地,坦坦荡荡,光明正大之谓也。

我们要想发展,要想成功卓越,要想做好本职工作,要想拥有更多财富、名誉、地位、朋友,就得学会走正道,就得理解“正”,吃透“正”,就得拥有正面发现的眼光,就得堂堂正正地生活,就得光明正大地做人,就得做正确的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修成正果。

怎样才能做到“正”?我读书万卷后认为全世界只有佛家的“八正道”对这个“正”字解释得最透彻,最到位。我们不妨再参考一下这些正道:孔子的正道是“仁爱”,是“进取”;老子的正道是“慈爱”,是“无为”;墨子的正道是“非攻”;庄子的正道是“自由”,是“逍遥”;基督教的正道是“博爱”;伊斯兰教的正道是“普爱”;印度教的正道是“梵”;松柏的正道是“向上,向上”;卡耐基·希尔的正道是“积极心态”;罗宾的正道是“正面连接”,是“神经语言程式学”;心理学的正道是自我引导,自我转“正”;哲学的正道是解释“正”;宗教的正道是在实证中“修正”;思维学的正道是“控制思维箭头”;辩证法的正道是“一正一反你自己选”。

万流归宗,全世界一切有用的学说无非就是说了二点:即正是正,负也是正。正要做正看,负也要转成正后看。

有许多人说,本身是“正的”,要看成正的,这不难;难就难在表现上看上去是负的,硬要看成正的就很难了。那么,这个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呢?

只有“先打断,后转念”,即“打断转念法”。每当你听到、见到、想到任何不利因素时,就要立即引起警觉,就要立即打断,就要当场终止,绝不让那个“负念、负思、负语、负行”进一步恶化。当然,“打断法”只是终止了“负”,这还只完成了一半,我们还应将负转为正,才能真正朝有利方向发展。

在此,我不妨举一个例子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如:领导在会上批评了你。此时,按以往的习惯肯定是十分恼火的,憋了一肚子气,老板不公平,自己失了面子,以后要找机会干扰企业的,等等。但今天,送给大家一盏“彩灯”,大家全面吃透了“彩灯原理”,那么,应该对这次批评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打断。我在大脑里不能再往坏的方面想。第二步:转念。他批评我是因为我的确有问题,的确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他不单独批评我,是想提醒单位其他员工。他本来要私下提醒我的,他下午要出差,没有时间了,而问题又不得不提,所以,他只有在会上提了。也许是我已犯过了许多类似的毛病,他本想开除我的,但他没有那么做,他是想我找工作也不容易,没有功劳有苦劳,他想再给我一次机会……

总之,你只要学会了“打断转念法”,你就在人生道路上成长了一大步,你就走到了人生的大道上来了。

同类推荐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地芬芳

    大地芬芳

    脚夫陶秉坤救下沉潭的女子做了堂客,开始了拥有土地和发家致富的梦想,陶家的争斗与苦难从此也如影随形,而出身豪门的陈秀英却投身革命,弃爱情而为理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邪王娶妻,废材五小姐

    邪王娶妻,废材五小姐

    【新文已发布,点击其他作品!】她,金牌杀手,穿越到了紫家最废材最不受疼爱的痴傻五小姐身上,一双惑世红眸注定了她成为爹爹眼中“流动的绿帽子”!他,神秘莫测,颠倒众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唯独对她这个世人所不齿的草包死缠烂打!“霜儿,今日是我的寿辰,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给我?”他的眼神在她身上上下逡巡,恨不得将她拆骨入腹!她眸光一闪,随手将手边上的雨伞扔向他。“一把雨伞?”“你若不举,便是晴天!”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人鱼王妃要休夫

    人鱼王妃要休夫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咱不是一般的混混,所以咱赶时代尖端潮流——穿越时也不能一般。干老本行时被一脚踹飞,咱就变成一条美人鱼了。咱不是一般的有运气,仙女都能遇到,好好利用,咱也能混个千金小姐姐当当。咱也不是一般的背,竟然就给安排嫁给皇上他老弟了,好吧,嫁就嫁,咱的宗旨不能忘。穿越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事业故,二者皆可抛。可最后,咱竟然没抛开……郁闷了……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