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7500000009

第9章 命断紫禁城——一朝天子一朝臣(1)

激众怒聪明一世

纵容自己是开始,其结果必将是毁灭。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满足过度就是纵容了,纵容自己的欲望将使你失去清醒,模糊你的视线,使你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危险就会悄然袭来。

和珅其实是个聪明人,但是在进入官场十几年后终于开始飘飘然,尤其四十不惑之后,更是屡屡犯浑,作出糊涂事。难道向来善于把握皇帝心思的和珅也遭遇了“官场平台期”?亦或是江郎才尽,难有大作为了?

乾隆眼见自己越发老去,太子迟迟未定。这是由于有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给他留下了阴影,乾隆处理此事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从一开始就不立储,大臣们也都心知肚明,但是皇帝身轻体健,谁人敢出来说话?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九月,眼看皇帝即将进入古稀之年,锦县有不怕死的生员金从羲呈上“建储、立后”奏折。不想捋了龙须,乾隆以为这是咒他早死,龙颜大怒,将金从羲处以极刑。这样一来更无人敢提此事。

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自己都等不下去了,因为他登基时曾许诺不能超过祖上康熙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活。况且按照惯例,十月初一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必须要有新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决定昭告天下确定永琰为太子,这样,乾隆才稍稍安下心来。

乾隆一安心,和珅可就慌了神。乾隆是他的靠山,他伺候乾隆几十年,和乾隆帝已经有了超越君臣的关系,一切都得心应手。如果忽然之间换了主子,自己一时之间难以得到新皇帝的宠信,又无法摸透他的心思,那自己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就要付之东流了。于是他用尽各种招数劝乾隆暂缓归政。

尽管和珅谀词如潮,列举了乾隆在位的种种好处,又大赞乾隆的英明神武,然而,这次乾隆是铁了心要退位——他不想食言而肥。善于见风使舵的和珅马上转变风向,他知道无法阻止新皇帝的登基,但是他仍然努力在乾隆与太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新皇帝的宠爱,让目己成为“两朝股肱之臣”。

和珅为了讨好永琰,以送玉如意为幌子进行试探。永琰其实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明白即使自己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实权派的太上皇在,还不是什么都得听他的?所以,永琰选择了隐忍,他为了稳住和珅,对和珅一味顺从,使和珅慢慢产生了错觉,以为此等孺子必可玩于股掌之上。

其实,自康熙诸皇子竞植私党,酿成数起狱案后,清制规定皇子不许与诸大臣有任何往来。和珅却在紧要关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用心昭然若揭。永琰居然能够轻松解除和珅对他的警惕和戒心,那个机敏的和珅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难道真如俗话说的,难怪有人说,一着急就会失去智慧。

自以为是的和珅认为自己用一块如意就把新皇帝轻松拿下,却不知此时他正是“猪羊前往屠宰家,一步一步寻死来。”嘉庆四年,和珅终于看清了嘉庆帝的真面目,可惜为时已晚。

和珅的另一件蠢事就是诬陷洪亮。乾隆五十九年到嘉庆二年,连续三年应试会试。主考官居然是窦光鼐而非和珅,副主考是咸安宫官学的正总裁洪亮吉。当惯了这一职位的和珅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本打算趁机搂一把,现在希望也落空了。

他无法买通主考官,只好去找副主考洪亮吉,希望可以收服洪亮吉,让他为自己服务。照例接触之前要摸一下对方的老底。发现洪亮吉居然是自己的政敌王杰的幕僚,而且,洪亮吉已写了很多讥讽时政的诗:

早闻内禅光唐宋,欣喜元年值丙辰。

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应奏日重轮。

尧阶未在迫陪列,尚愧西清侍从臣。

竟敢讽刺禅位!如此大胆,这还了得!和珅灵机一动,准备据此参洪亮吉一本,说不定还能扳倒窦光鼐,这主考官之位还是自己的。

订下计策,和珅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自己扑面而来。第二天早朝,他迫不及待地参奏:“微臣偶然见到一本诗集,其中诗作多有诬我官府,影射攻击我大清之意!”并开始念洪亮吉的诗:

六王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庥。

宫中永巷边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乾隆帝一生作诗无数,明明是写秦始皇的他岂会看不出来?刚好王杰也在,他对洪亮吉的诗很熟悉,当然更知道和珅的意图。

他知道洪亮吉曾写过一首《万寿乐歌》,于是从和珅手中抢过诗集,把《万寿乐歌》呈给乾隆帝:“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看腾黄。今年诏下龙恩厚,普免正供由万寿。三分减一,十减三。前史盛事何庸谈,大农钱粟虽频散。耕九余三积、储粮,户部银仍八千万。”看到这儿,乾隆知道其中的内容是在歌颂自己。接着往下看,更是在歌颂自己勤于政事:“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机廷文阁三两贤,日或一再瞻天颜。万机当昼皆周遍,七品宰官多引见。”总之,乾隆读完是龙颜大悦,更是指责和珅乱告状,当着群臣的面责备了和珅一顿。

而坐在乾隆身边的太子心中已了然于胸:和珅这是冲着自己来的,洪亮吉是自己亲点的副主考,和珅明着是告洪亮吉,暗地里也是责我失察,用人不明。心里更加对和珅怀恨在心。

和珅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左右都不讨好,算是走了一个昏招。

和珅虽然对嘉庆比较放心,还是有所提防的。常言道:诗能言志,为了明白太子的真实意思,和珅对太子永琰实施监控。

他首先派吴省兰为嘉庆帝的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其次,借太上皇之手,限制嘉庆的行为和心腹,同时大力培植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还真让和珅抓住了把柄,和珅报告给乾隆。乾隆差点儿把嘉庆帝给废了,嘉庆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起初,嘉庆没有意识到危险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擅自作出决定,要举行冬季大阅兵。和珅知道这是乾隆的痛处,赶紧奏明太上皇,太上皇以军队尚未准备好为由下令停止。

嘉庆终于明白,只要太上皇在,自己就不过是个木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和珅搞的鬼,心里更对和珅满腹怨气。其实和珅也是迷了心窍:新皇帝再没有权利,那也是暂时的,太上皇都奔九十了,指不定那一天连下旨的力气都没了,你还死死抱住不放,难怪最后被赐死抄家。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挟太上皇以令皇上

和珅喜欢读书,他当然知道历史上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曹操是非常欣赏的,加上自己和曹操的经历相似,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等到嘉庆登基,和珅就想到要“挟太上皇以令皇上”,实现自己掌控大权的目的。

嘉庆帝即位时已经36岁,胸怀大志而又不失沉着稳重,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时期皇太子立而复废,废而复立的教训。就算登基后也是对乾隆小心在意,不敢有半点马虎,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太上皇乾隆帝。就算他对父皇乾隆帝的做法有时并不同意,也从不露半点声色。对于太上皇的宠臣和珅,嘉庆帝内心充满了许多怨气与不满,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但他知道和珅在时时注意和提防着自己,稍有差池就会立刻被太上皇知道。为了不让和珅抓住把柄,巩固嗣皇帝的皇位,嘉庆帝一直韬光养晦,听任和珅恣意妄为,专横跋扈……其实心中已经把算盘打得噼啪乱响,一切只待秋后算账。

和珅在对嘉庆进行试探后认定,这个皇帝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加上太上皇让位不让权,自己仍然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于是更加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太上皇有名无实,精力不济,一切事务仍交由和珅办理,和珅趁机“挟太上皇帝以令皇帝”,更加权倾一时,举国上下从中央的“部院群僚”到地方的“督抚提镇”等文武百官都是和珅的部属幕僚,受他掌控。

乾隆末年,湖南、贵州苗民起义,一时之间尚不能镇压。不料,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影响深远的白莲教大起义。在乾隆去世之前,一切军事用兵大权,都掌握在和珅手里,一切军报都必须先向他汇报,然后才转达给太上皇和嘉庆帝,将领的任用、兵士的调遣及军需开支等也由其控制。

其实如日中天的和珅也曾想到一旦太上皇归天,新皇帝嘉庆可能不会信任自己,因此,他也做了提防嘉庆帝的准备,但是由于嘉庆帝表面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把自己的城府埋藏得很深,所以和珅也就放下了心。

和珅为了贪财甚至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朝野上下许多人对他敢怒不敢言,有的阿谀奉承,有的敬而远之,有的嘴上不说,心里嫉恨。即便如此,文武官员也无人敢公开与之抗衡——两个皇帝都不能把他怎样,我们又能如何?甚至连乾隆帝的诸皇子们都对他望而生畏,不敢得罪。和珅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借着太上皇耄耋之年,脾气古怪暴戾,喜怒令人捉摸不定之际,竟然骄横到随意恐吓诸位皇子皇孙的地步。宫中的人经常会见到他在太上皇召见后故意散布消息:“今天‘老佛爷’(乾隆帝)很生气,要对阿哥杖几十,要对阿哥进行惩罚……”常常吓得皇子、皇孙们惶恐不安。这还不算,他还时不时敲打嘉庆帝,气焰十分嚣张。

乾隆帝虽然已经人至暮年,但仍不甘心放权,但毕竟年老体衰,视力衰退,精力不济,批奏折也是丢东忘西。和珅见的多了,竟然常常建议太上皇如何如何,有时还让乾隆撕掉重新拟旨,这其实是君臣之别的犯了大忌。后来,嘉庆帝亲政后,给和珅定的罪名就有这么一条:“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间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显然,这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当然,和珅不敢随便矫诏,大多数场合还是利用太上皇的权势,来达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阿桂去世后,虽然和珅已是首席军机大臣与文华殿大学士,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内阁首辅,即“真宰相”,但他还不满足,因为在爵位他只是个伯爵。于是,他借勒保“生擒”白莲教起义军首领王三槐一事,想给自己晋爵,请求太上皇乾隆帝恩准。乾隆其实此时已经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了,当然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就晋封他为公爵。这么重大的事,他居然压根就没有通过嗣皇帝嘉庆,嘉庆帝虽然心里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太上皇可以直接提升、加封官吏的职位和爵位,嗣皇帝只有默许、认可,毫无自己的主见。而太上皇所作的决定,又大都受和珅的影响,嗣皇帝嘉庆实质上并无多少实权,纯粹是个傀儡。嘉庆帝对此也十分清楚,只好诸事让和珅三分。

虽然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气愤不过,偷偷向嘉庆帝告状,但嘉庆也都一笑了之,并不生气,反而常常在大臣面前表示自己要依靠和珅处理政务。当时来华的朝鲜使节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皇帝登极以后,虽恶和珅,而无一言相及。一日和(珅)筵奏太上皇减太仆寺马匹,皇帝独自语曰:‘从此不能复乘马矣。’筵臣之旁闻之者,知珅之必无幸焉。”这表明嘉庆是个有心计的人,处处给足和珅面子,外表上不动声色,对和珅的为所欲为不加干涉,并不时表示对和珅的尊重,利用一切机会放松和珅的警惕。史料也有确切记载:嘉庆帝“自丙辰(即1796年)即位以来不欲事事,和珅或以政令奏请皇旨,则辄不省曰:惟‘皇爷(乾隆帝)处分,朕何敢与焉。”

嘉庆帝的这种俯身隐忍,获得了时人的赞许,都说嘉庆帝聪明、智慧,有城府。说他:“自即位以来,知和珅必欲谋害,凡于政令,惟坤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嘉庆帝这种唯唯诺诺的表现,既麻痹了和珅,又让嗜权如命的太上皇十分放心。顺便还给自己博得了一个“孝”字,可谓一举多得,实在是妙不可言。

嘉庆知道和珅一直都在试探自己,所以嘉庆帝每遇有事向父皇乾隆帝奏报时,往往请和珅“代言”;每当身边有人反映和珅种种不法行为时,他常常故意申斥他们:“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何可轻也。”表现出对和珅的极大信任。

和珅聪明一世,却被嘉庆轻易骗过,不得不再赞叹一声嘉庆的聪明机智。对于嘉庆,和珅一方面采取拉拢、套近乎的办法,想为自己谋条后路。例如,在嘉庆帝即位前,通风报信,并呈上如意,积极标新自己的拥戴之功,并向嘉庆帝说:“皇上今后衣食住行全部由臣负责,不用动用国库帑金。”以博得嘉庆帝的好感;同时又在嘉庆帝周围布置亲信,名为辅佐,实为监视嘉庆的动向。谁知嘉庆帝早就看透了他的伎俩,不仅没有让这些人看出真实用意,还趁机在他们面前夸赞和珅,从而巧妙地瞒过和珅,为日后亲政立即扳倒和珅打下了基础。

钓鱼者反终被钓

嘉庆与和珅的几次斗争中失败后,终于明白了他的一国之君的地位不过是个虚的,太上皇只要一息尚存,和珅就会一直得意忘形下去,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但是此刻还不是出手的时候,只能先忍下这口气,不让和珅看出自己的宏图远志,以免受害。

怎样才能不引起和珅的怀疑呢?嘉庆想起了老师朱珪对他说的话: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至诚。他明白了:自己地位尚且不稳,和珅又常常提防自己,形势可谓十分险恶。此时只有涵养身心,虚己以待,谋定而后动。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能先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真面目,心平气和地潜伏下来,全神贯注地寻找敌人的破绽。然后俟机而动,静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先哲老子也说“为天下谷”,古语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身为君主就应虚怀若谷,这样即可保护自己,又可锻炼容纳万物的胸襟。嘉庆知道自己需要做的是克制自己,不动声色,表现得像老子所说的“婴儿”“稚子”一样懵懂,让和珅对自己不加丝毫提防;然后出其不意给以致命一击。在这方面,他非常崇拜自己的先祖康熙帝。他不动声色地杀了鳌拜一个措手不及,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想想自己已经人近中年,而康熙帝当年只是个少年,祖上能做到,自己也未必不能!

从此,嘉庆决心把种种心机深深埋藏于心底下,实行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整日服侍在太上皇左右,而国家大事也都唯太上皇之命是从,乾隆对此很满意。但是如何让和珅放松警惕呢?嘉庆也进行了详细的谋划:嘉庆知道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和珅的耳目,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信赖的。从这点上讲,嘉庆是孤独的,无助的,所以,一切事情必须亲自办理,不敢交由他们去做,而且行动也是处处留心,惟恐露出马脚,让和珅抓住把柄。

侍读吴省兰名为老师,实际上是和珅的耳目,何不利用他来麻痹和珅?嘉庆想到自己在被宣布为储君前,和珅曾经送玉如意来示好。就故意写下数首《咏玉如意》,一次表达对和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序:上皇诏宣朕为阜储前日,和相持玉如意一柄奉朕,拥戴朕之耿耿忠心可见矣。今日登基,不忘所自,以诗记之。

其一羡主产天西,良玉琢成器。温润而坚贞,命名曰如意。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
  •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

    精选了富兰克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富兰克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张颔传

    张颔传

    张颔先生是我省考古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新中国考古事业上有重大贡献,其代表性成果为《侯马盟书》,即对1965年在侯马新田发现的春秋末期晋国赵、韩、魏诸国结盟文字进行了全面的考证。张颔先生在史学界、考古界、天文学界、书法界的多方面才华,被社会所广泛认可。《张颔传》由我省著名作家韩石山根据张颔先生的经历,采用采访体的形式撰写而成,是韩石山继《李健吾传》《徐志摩传》之后的又一部名人传记力作。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忧伤的爱情:慢慢靠近你

    忧伤的爱情:慢慢靠近你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心只想认真生活的普通女孩梁逸悠,撞上风格截然不同,却同样优秀的姜氏兄弟。哥哥——姜振霆,才能卓越超群,性格坚强刚毅,却是满腔柔情;弟弟——姜雨辰,温文尔雅的外表下,却驻守着挣扎无助的灵魂和激荡澎湃的心。左手哥哥,右手弟弟,是沉溺于温柔,还是动荡于激情?到底谁才是悠的真命天子?忧伤的爱情,细细讲述给你听。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冒牌失宠妃

    冒牌失宠妃

    只是胡乱地许了个愿,居然就真的灵魂穿越,附身到了那位弱不禁风的失宠王妃的身体里。这样的烂桥段,她看了不下N遍,有朝一日,竟让她真的碰到。原想好好地在那不可一世的王爷面前表现表现的,没料想,那人竟不是怜香惜玉之辈。那么,他,如何才能接受那位改头换面、焕然一新、行为举止迥异于前的王妃?她,如何才能让那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大沙猪放下身段全心全意倾心于她?既然是那么有发展潜力的失宠穿越,那就让她在王府好好发展吧!本文已经完结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在当年但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听过这么一段故事。只是谁都不知晓她的那段往事。但是每个人都是讳莫如深,不肯多提一言。据说当年的她倾倒天下颠覆江山,据说当年的她令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源起于桃花夫人,也据说,当年的她雷厉风行手段狠辣……只是,再多的史书笔墨染就的也不过是一个影子罢了。那宫墙倾轧,波诡云谲,她本是史书工笔里的一个女子,看她如何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看她风华绝代,万人拥趸!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1)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小故事大启示

    小故事大启示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剑指凌云

    剑指凌云

    平凡小子遭奇险,大难不死霸武林!金兵犯界,他国破家亡;生死关头,遇贵人相救,竟机缘巧合学到古怪武功……学成出山,牛刀小试而锋芒大露;一战成名,江湖嫉恨而千夫所指!暗杀、逼婚、中毒、囚禁……对方无所不用其极,他却隐忍一声不吭,目的,只是为了那传说中的龙凤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