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800000027

第27章 中卷(6)

张良先投奔项梁图谋复韩,“合”之,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就投奔刘邦,“忤”项“合”刘。刘邦称帝之后,国家大局已定,彭越、韩信等开国功臣纷纷遭遇“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张良又主动辞退,“忤”刘而修道,终于得以功成身退,明哲保身。适时地实行忤合术,正是张良成功的关键所在。

刘秀忍辱负重报兄仇

光武帝刘秀在两汉之际的硝烟弥漫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恢复汉室,建立东汉。在中兴汉室的辉煌成就之后,做为伟大的一代开国皇帝,刘秀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痛苦,其中兄长刘演的死,可说是影响他至深的一件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统治腐朽,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刘演、刘秀兄弟乘此机会起兵,以重建汉朝为旗帜,四处招兵买马。两兄弟后来率领自己的队伍加入了绿林军。他们的同族人刘玄,起初参加平林兵,被推为更始将军,后来也与绿林军合并。

公元23年,刘玄称帝,年号更始。随着王莽统治的灭亡,他迁都长安,很快就背叛绿林军起义,调转矛头杀戮农民军。刘秀的兄长刘演,就在这时被刘玄杀害。

刘玄知道,刘秀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一定会找他报杀兄之仇,所以他心里一直希望刘秀尽快替兄报仇,他便可以找到理由除掉刘秀。可是刘秀并未如他所愿。刘秀不仅没有找刘玄算账,还在表面上保持不动声色。当他朝见刘玄时,表情一如平时,低声相应,从来没有提过有关兄长刘演的一句话。他不穿孝服,不举丧事,言谈饮食也犹如平日。因此,刘玄一直找不到任何借口除掉刘秀。

(图30 百忍成金的汉光武帝刘秀)

刘秀心中当然清楚,他的哥哥本是有功之臣,只因争权被杀,虽然他白天平淡如常,但夜晚却常常泪流不止,内心里他一直愤愤不平,深为兄长之死而难过,发誓一定要完成兄长未竟的事业。可是刘秀明白目前他只是刘玄的属臣,如果不能克制自己,以自己现有的实力,根本不是刘玄的对手。如果贸然行事,很可能会失败被杀,落得与兄长一样的下场,那样就更没有什么大业可图了!又何谈为兄报仇?

同时,刘秀也知道自己是有功之臣,在昆阳大战中,他亲率13人突围求援,为刘玄建立奇功,刘玄清楚这一点,一定不会贸然杀掉他。此时如果刘秀重提那段历史,或许会讨好刘玄,增强他对自己的信任,但刘秀只字不提。刘玄见刘秀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于是下令任命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加封琥信侯。

得到刘玄重用之后,刘秀趁机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公元23年,刘秀到河北—带活动,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深得民心,接着,他以恢复汉家天下为号召,取得当地官僚、地主的支持,势力越来越强。他同时镇压并收编铜马等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刘秀觉得实现自己宏图大志的时机已到,便果断与刘玄决裂,起兵讨伐刘玄。最终,刘秀击败刘玄,替兄长报了仇,也取得了天下,建立东汉王朝。

“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就是说为人要有聪明灵活、明于事理的素质,才能够抓住关键,不拘小节,成大事。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刘秀深知自己势单力孤,如果立即向刘玄报杀兄之仇,只会性命难保,于是便忍辱负重,坐待有利时机。与卧薪尝胆的勾践一样,刘秀深谙“大丈夫能屈能伸”之理,参透时势,隐“忤”求“合”,这才得以保全性命,赢得了积蓄力量的时间,从而最终杀掉刘玄,报了兄仇,登上帝位。

荀彧审时度势投靠明主

汉末天下,群雄并起,曹操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志广聚贤能,并予以重用。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曹操惜才,而且常常眼红别家的人才,对武将如赵云、关羽等人多次手下留情,对谋士如徐庶等则以计赚之,所以曹营中多中途加入的别家人才。曹操手下著名的谋士荀彧即在此列。

荀彧出身名门望族,祖父荀淑曾任朗陵县令,父亲荀绲曾做过济南相,叔父荀爽后来宫至司空。在这样的家世背景下,荀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少年时代就出类拔萃,年纪虽小,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再加上品行端正,深得乡邻赞誉。南阳何颐善于识别人才,一见荀彧,连声称奇,说他不同凡响,将来必定能成为王佐之才。

(35 荀彧)

公元189年,荀彧被推举为孝廉,送至京城洛阳,经过考试,被授予守宫令之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董卓作乱之后,荀彧知道天下即将大乱,担心自己和亲属的安全,他便弃官返回故乡颍川。此时,同郡人冀州(今河北临漳县)牧韩馥,因仰慕荀彧,派人前来接荀彧及众乡亲到冀州。由于颍川乡亲难舍故土,不愿前往,荀彧便耐心动员本宗族的人迁往冀州。

荀彧率本族人到冀州后,宗族中饱学之士均被委以重任,他自己也深得韩馥信赖。后来,袁绍夺取冀州,灭了韩馥,荀彧及其弟弟荀堪以及同郡人辛评、郭图等都受到袁绍礼遇,并被袁绍委以重任。

虽久闻袁绍大名,但荀彧很快发现袁绍外宽内忌,不善用人,治军不严,多谋寡断,他预料袁绍终难成就大事。良禽择木而栖,智者择主而事,荀彧觉得冀州并非久居之地,于是暗暗打算另觅明主,更换门庭。

不久,还是奋武将军的曹操领军击败黑山农民起义军白绕部,被朝廷任命为东郡(今河南濮阳市)太守。荀彧知道曹操有雄才大略,通晓兵法,思贤若渴,多谋善断,虽然目前实力不强,但断定他日后终成大业,于是便把自己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荀彧毅然离开袁绍,于公元191年前往东郡投靠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奔他,十分高兴,两人一番谈话,荀彧深受赏识,曹操把他比作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当时苟彧才29岁,被拜为奋武司马,帮助曹操管理军务,并参与军事策划。

公元202年,曹操在熟谙袁绍的荀彧辅助之下,于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成为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官渡一役,验证了荀彧对袁绍的评断,也证明了他自己的识人之明与选择正确。

良禽择木而栖,智者择主而事。荀彧虽得袁绍器重,但发现袁绍外宽内忌、不善于用人,预料其难成大事,跟随他只能任自己一腔报负付之东流。而曹操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是能成大事的英主。于是荀彧适时地运用忤合术,毅然离袁投曹,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用武之地。由此可见,能适时地运用忤合术来审时度势,投靠明主,对一个人的一生,其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有一个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人群开始半信半疑,反正只是搬根木头,就算拿不到赏金,也不会丢了命,不如试一下。于是终于有个人站起来,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给他五十金。人群哗然。商鞅这一举动,从此在秦国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而接下来商鞅的变法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商鞅变法四百多年前,同样在他“立木为信”的地方,也曾发生过一场因诚信失灵而导致的亡国悲剧,这便是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

西周末年,周幽王十分宠爱褒姒,为博取美人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引来各方诸侯齐集城下。夜暮中,当诸侯率领将士们举着火把匆匆赶到,发现都城并没有敌情,一时不知所措,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花招后,诸候们愤然离去。

(36 烽火台)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却迟迟没有等来诸侯们的救援。最终,幽王被逼自刎,身死国灭,而他所爱的褒姒也被俘虏了。??

商鞅“立木取信”,一诺千金,化“忤”为“合”,赢得众人信任,结果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周幽王以帝王之尊,却行无信之事,与诸候们玩“狼来了”的游戏,“合”转为“忤”,失却天下人心,最终自取其辱,身死国亡。两相比较,可见,“诚信”在忤合之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无论对个人的发展还是对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

【商界活用】

退货赢得众客户

上海一家鞋厂与日本某株式会社做成了一笔布鞋生意,价值达160万日元。但由于日方市场预测失误,加上运期长,布鞋抵日后已错过销售季节,只能大量积压。日方请求退货,按惯例这显然是行不通的,中方完全有理由拒绝,可结果是中方竟然接受了退货。

消息传开,有关部门哗然,不少人表示不理解,然而中方同意退货的考虑还是颇有道理的。

首先,货退回后,在国内销售并不赔钱,“出口转内销”还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而且日方支付所有退货运杂费用,中方没受任何损失。其次,这批货虽退回,但日方承诺可用同等价值的一批畅销货替代,等于重新做成一笔买卖。再次,日方表示以后再购同类货物首先考虑该厂,中方借以稳定了贸易伙伴。第四,日方如不退货会社就要破产,其不利影响必然波及并损害中方的利益。

日方对中方的接受退货十分感谢与钦佩,鞋厂很快又保质保量地出口了一批替代货品,使双方均营利且名声大振。中方的名誉也由此传播开去,日本几家客户纷纷来人来函洽谈。鞋厂于是身价倍增,产品供不应求。而日本这家株式会社还要求充当中方在日本销售的总代理,包销合同一订就是几年,并主动向中方提供国际市场的有关信息,两家合作得很好。

“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指在制定策略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反复寻求最佳的计策,并且制定不同的措施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意谓思想相同的人做事之后仍能够保持亲密关系,是因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都获得了利益。相反,使一方遭受损失,必然导致关系疏远,结果已方也会蒙受损失。

所以,在商业往来中,只要摒弃“你败我胜,你输我赢”的斗争心理,双方都遵循互惠互利原则,就可以找到一条共同受益、长期合作的途径。在以上这一事例中,中方正是基于这些考虑,认为接受退货乃是双方的利益所在,深谋远虑,以退为进,才作出了正确的抉择,表面上“忤”于己方利益,实际上从长远来看,却是深“合”商战取胜之道的。

范旭东远渡日本“围魏救赵”

碱,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是足以影响一国工业发展命脉的重要物品。然而,在本世纪初,中国碱市场却一直为英国卜内门公司所垄断。

中国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惨遭失败之后,被迫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从此,外国列强可以在华投资设厂,中国民族工业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为了同英资企业竞争,创立中国自己的制碱工业,1918年近代中国爱国实业家范旭东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制碱企业——永利制碱公司。

永利制碱公司想以原盐为原料,然而当时国内盐税高达原盐成本数十倍,且盐税特权为英国人所把持,他们竭力反对范旭东所要求的原盐免税,并四处散布“海水不能制碱”的谣言。英国人千方百计要将“永利制碱公司”扼杀于襁褓之中。

由于各方面的困难,加上技术上的落后,直到1926年,“永利”才克服技术难关,终于生产出了优质的“红三角”牌纯碱,并很快畅销海内外。

对于“永利”的这一成果,英国卜内门公司恨之入骨。经过一番策划和准备,卜内门企图与“永利”决一死战,它调来一大批纯碱,以原价40%的低价在中国市场上倾销,甚至可以赊销出售,意图—举挤垮立足未稳的永利。洋人的这一招十分恶毒,不久,市场上的洋碱供不应求,而永利公司的产品却堆满了库房和栈台。

永利与卜内门相比,实力十分悬殊。如果降价与卜内门竞争,不用多久,永利就会财枯力竭而垮台,不降价,产品卖不出去,资金收不回来,无法再生产,永利也名存实亡。为此,范旭东焦虑万分,寝食不安。这天,他在办公室低头踱步思索对策,猛一抬头,看见墙上挂着一张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他灵机一动,当时日本工业比较发达,是卜内门公司在远东最大的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英国的经济元气尚未完全复元,卜内门的产量有限,能够运到远东来的碱为数不多。现在为了对付永利,卜内门又把大量的碱运到中国,日本的碱市场必然相对紧张。如果此时永利趁机进入日本市场,卜内门必然会阵脚大乱。

范旭东在冷静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后,决定采取以牙还牙的策略,将“红三角”插向日本市场,以解国内市场之危。

范旭东又一次悄悄地东渡大海,来到日本。当时日本的三菱和三井两大财团都想在商界执牛耳,相互间竞争非常激烈,三菱自己有碱厂,而三井没有,只能依赖进口,这正是范旭东所希望的。他与三井协商,委托三井在日本以低于卜内门的价格代销永利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三井觉得与中方交易一不要自己的资金,二有利可图,三解了燃眉之急,便十分爽快地与永利达成了协议。

相当于卜内门在日本销量10%的红三角牌纯碱,宛若一支奇兵通过三井在日本的庞大销售网,向卜内门在日本的碱市场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质量与卜内门相同,价格低廉的红三角牌纯碱很快在全日本造成了碱跌价的影响。这一突变,使得卜内门措手不及。为了保住日本市场,卜内门不得不随之降价。由于卜内门的碱在日本的销售量远远大于在中国的销售量,这一降价使其元气大伤。永利在日本销量只是卜内门的l0%,价格比卜内门在中国的价格还高一些,损失相对要小。

卜内门在首尾难顾的情况下,经过权衡利弊,发现保住日本市场比在中国进攻永利重要得多。因此,永利在日本发起攻势不久,卜内门就通过其在华经理李德利向永利表示,愿意停止在中国市场上的减价倾销,希望永利在日本亦停止行动。

范旭东见好就收。当然他趁机提出了条件,规定永利在中国市场的纯碱销售量为55%,卜内门不得超过45%,并且要求卜内门今后在中国市场上的碱价如有变动,必须事先征得永利同意。永利终于取得了在国内市场上应有的地位。

同类推荐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异界超级学徒

    异界超级学徒

    韩东是炼药学徒,但他手上有无数宗师药剂;韩东是锻造学徒,但有无数强者求他打造装备;韩东是法师学徒,但是他的火球却轻易击穿了魔导士的盾牌;“谁告诉你学徒是废物?有本事,你别找我买药,买装备,买技能啊!!”韩东如是说。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凡女修真:腹黑小毒仙

    凡女修真:腹黑小毒仙

    【玄幻女强】【已完结】她,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在美男浴池里的丑小妹!谁说女子不如男?说女子靠朱颜?前世她美貌矜持却遭到亵渎,今生她九岁便要独树一帜,一人掌控着无数种招牌毒药。容貌只是一副皮囊,她可以随意切换。情药才是毒药,男人一招就降。她,时而懒惰如泥,时而嚣张成性,时而放荡难收,时而其貌不扬,时而又令天下男子为之痴狂!她,为了达成目的可以辣手摧美男。她,为了复仇更可舍身手刃了自己。她,仙界不收魔界不留的医仙妖女。她,曾经只是一个9岁无害的女孩……且看一个女子如何蜕变成蝶,纵横异世,佣兵天下,翻云覆雨,欺男霸女,仙乱红尘……
  • 异界剑仙

    异界剑仙

    江枫,一个被称为异端的蜀山弟子,他无意间流落到一个处于异常漫长的三皇时代的异世,神、仙、魔、妖、人的交锋,对与错的纠葛,情与恨的交织,最终都将完成他们的轮回……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惹火莫烧心

    惹火莫烧心

    每个女人都梦想一个盛大的豪门婚礼,她得偿所愿,但是新郎却不爱她。那又如何呢?再好的男人,能比得上富贵天家的幸福生活?而且,她反正快死了,临死前,总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吧?只是所谓意外,就是意料之外,她怀上了,能怎办?反正孩子他爹也不喜欢她,还不如早早地怀着双胞胎走,顶多日后分他一个就是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