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200000006

第6章 认知篇——人怎样感知外部世界和环境(2)

这个事件,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错觉的一个原理。对于非常偶然的事,人们却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可以支配,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称为“控制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是由于我们平日的生活都是由自己来支配的,所以人们把这种错觉扩展到了偶然性的事件上。

偶然性的事件是受概率支配的,它符合概率学的规律。因此,偶然性的事件也有其规律,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你扔1000次硬币,正面和反面的概率一定都非常接近500。但是哪一次会是正面,哪一次是背面,这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或者说它们的概率各为50%。这是不可否认的科学规律。

也就是说,偶然性事件虽然有概率的约束,但是具体每一次的结果并不能被控制。让我们来看上面那个例子,其实别人给你买和你自己买,从概率上来说中奖的可能性是完全一样的。大概人们也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人们就是执拗地认为自己“精心挑选”的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大概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都能靠我们的努力和训练加以控制,所以我们就错误地将其推及到所有事情上。但是,有些事其实是不可控制的,也即那些偶然性事件。

比如掷骰子的赌博,胜负完全取决于当时的一掷,而这一掷与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毫无关系。显然,决定胜负的因素完全是偶然的。

有的人想掷出“双六”的时候,心中就在想“六、六、六”,随之也会小声地念叨出来。同时,不知不觉中自己捏骰子的手也逐渐加力。其实,掷骰子的结果完全是偶然的,与这些附加的动作毫无关系。即使你使再大的力气攥住骰子,结果也不见得能如你所愿。但是人们之所以有这些用力的表现,就是因为潜意识里觉得自己越努力,结果越容易如愿。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给大学生一些钱,让他们来做掷骰子的游戏。目的是想弄清楚,人们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还是掷完骰子后没有开宝的时候下的赌注大。结果,他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在掷骰子之前下的赌注大。学生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觉得在没有掷骸子之前,靠自己的努力能使骰子按自己的意愿转动。虽然这种逻辑根本没有任何成立的理由。

正是控制错觉诱使许多人投入赌博的游戏,甚至为此倾家荡产,难以自拔,这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

■ 要想甜,加点盐——对比定律

小张和小王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他们工作资历差不多,可是小张却被由领班提升为部门经理。小王认为自己不比小张差,觉得总经理对他很不公平,就愤而辞职,并在走之前向经理表达了他的不满。

总经理说:“你想知道你们之间的差别吗?那么请你马上到集市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小王很快从集市回来,汇报说刚才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卖。“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总经理问。小王又跑去,回来说有10袋。“价格如何?”小王再次跑到集上。

总经理望着气喘吁吁的小王说:“请休息一会儿吧,再看看小张是怎么做的。”说完就叫小张去做同样的事。小张很快从集市回来了,汇报说到现在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1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他带回几个让经理看。这个农民过一会儿还会弄几筐西红柿来卖,据他看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他不仅带回了几个西红柿当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总经理说:“请他进来。”

这时,小王一下子明白了他和小张之间的差异,感到很惭愧。对比的效果就是这样鲜明,有时甚至比千言万语更说明问题。

人的心理有这样一种特点,就是单独认识一个事物时,不如把它的对立面也同时列出来进行比较,这样效果就会更加明显。就像俗话说的那样,“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对比定律”。

从本质上讲,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在和其他事物的对比中存在的,你给一个事物规定一种特性,必然是在其他事物的对比之下。没有黑暗,就没有光明;没有苦,就没有甜;没有丑,就没有美……

在认识一个事物时,如果把和它不同的事物也同时列举出来,进行比较,会使它们各自的特点更加突出。用心理学家的话来说,这是因为形成对比感有利于被感知事物的差异或共同点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让被感知者有效感知。两个事物如果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会在对比中加深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没有诱导作用,会显得平淡而不容易记忆。”

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三角形分类定名时,如果讲的是直角三角形,一般要同时讲到另外两种三角形——锐角和钝角三角形,这种对比会让学生对三类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得更加透彻;讲平行四边形时,就要同时讲什么是不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对比的方法在艺术中是常常使用的。我们都听过“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会发现画家为了把物体从背景中突出出来,往往用两种互为补色的色彩来表现物体与其所处的背景,比如把奔腾在草原上的骏马画成棕红色,把草原画成碧绿色。诗词中同样也有对比,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等。

在饮食方面,对比可以使味道显得更鲜明。一顿饭菜,如果所有菜都是相似的滋味,比如都是偏咸的,或偏酸的,就不容易引起食欲。宴请宾客时,让一桌子菜有咸点的,有酸甜的,有肥腻的,也有清淡的,饭后再来个果盘,这样各种风格杂陈,有了对比,滋味才相得益彰,整顿饭才比较可口。

■ 此时无声胜有声——空白定律

中国画里有一个术语叫“留白”,就是画家在绘画时故意留下一角空白,以使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不尽的遐思。作曲家作曲时也经常在乐曲中间留下停顿,也能起到和“留白”同样的作用。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一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音乐于极致中戛然而止,给人留下的是无尽的思想空间,也起到了留白的作用。

这种留出空白的艺术表达方式,给人感觉更富有灵气,更能启发人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留白为什么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它是有其心理学依据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有这样的特点: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空白定律”。

说到这里,我们大概会想起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影片在寂寞、梦想、逃避的情节中慢慢地铺开,但自始至终都没有直接表现男女主角之间的恋爱场景,这就是要留给观众自己去想象的。

留白在很多领域里都有奇妙的作用。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利用空白定律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老师朗读课文《孔乙己》,当他读完最后一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就一言不发。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们沉浸在思考中。过了一会儿,老师才开始讲解这篇课文的内涵,而学生因为经过了一会自己的思考,就会更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无声”会比“有声”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这也是空白定律的表现之一。

颖颖半夜12点才带醉而归。她去参加同学聚会了,但是回来的时间超过了父母的规定,而且还喝了那么多酒,父母很生气。妈妈开门的时候训斥了颖颖说:“你赶紧向父亲道个歉。”颖颖一下子清醒了,有种大祸临头之感。她以为严肃的父亲会狠狠批评她一顿,没想到面色凝重的父亲只说了一句:“你自己想想吧!”然后愤然离去。

那时颖颖真希望父亲能批评她一顿啊。她觉得太对不起父母了。这种自责的心理让她后来再没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如果当初父亲狠狠批评她一顿,即使话是对的,出于自尊心,颖颖也会产排斥和逆反心理。而那一句话倒比一箩筐的批评效果要更好!

在生活中,和亲密的人相处,也要注意适当地留白。比如夫妻之间,如果相互之间没有距离,把对方看得太紧,恐怕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不利于感情的发展。相反,如果给对方一定的空间,彼此保留一定的神秘感,那点空白会使两人更有走近的欲望。

■ 想不出答案时,不妨暂时放一放——酝酿灵感

古希腊时,阿基米德奉国王之命,检测工匠制作的金王冠是否掺有白银。但当时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为此日思夜想,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

有一天,他在家里洗澡,当他跳进浴盆时,有许多水一下子溢了出来。这使他一下子意识到:当容器装满了水,再把物体放进去时,溢出的水的体积,和这个物体的体积是相等的。由此他联想到,比金子轻的白银如果要想达到同样的重量,它的体积必然会超过金子。

于是,他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把与原先国王交给工匠的相同重量的金子和那顶金王冠,分别放在注满水的容器中,然后比较它们各自排出的水的体积,就能够知道答案了。这也是物理学上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

其实在科学发展史上,创造性活动往往就像阿基米德定律的产生那样,是灵感突然迸发的结果。在冥思苦想下,阿基米德没有找到答案,没想到洗澡时的偶然现象提示了它,让答案跳了出来。

每个人的思维恐怕都遇到过卡壳的情况。比如对一些比较艰涩难懂的知识,第一次学习时会感觉很难理解和把握;或者遇到一个难题,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解决办法。这种时候,继续想下去,可能只是干耗时间,因为灵感似乎离我们远去了,或许就是我们的路子不对。这时,也许我们暂时把问题放一放,不去想它,而是做点别的事情,把脑筋换一换,然后再回来想这个问题。有时甚至不用刻意地想它,只是等待灵感自己出现,就真的能等到灵感。就像诗里说的那样:“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这是因为,当我们遇到某个问题不能马上解决的时候,即使暂时放下,不去想它,潜意识里也还是在不断地对我们的知识结构进行整合、更新。当整合进行到接近解决问题的程度时,在某个点上,我们就会被突然触发。这个暂停的过程叫酝酿,这种规律就叫“酝酿定律”。酝酿定律尤其对高难度的问题比较有效。

有一个心理实验也说明了灵感的这种特点。心理学家给被试者提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实验中的三组被试对象都用半小时来解决问题。第一组半小时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在半小时解决问题的时间中插入半小时,让被试者做其他事情,结果最后有64%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三组在半小时中插入了四个小时,结果有85%的人解决了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要求被试者大声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发现第二、三组被试者回来以后再解决问题时并不是接着已经完成的步骤去做,而是像最初那样从头做起。因此,可以认为,酝酿效应打破了用不恰当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定势,从而促进了新思路的产生。

让我们分析一下灵感产生的过程吧。

首先它需要人有较强的行为动机,并为此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如果在长时期连续思考后,人还没有找到答案,就可能转入休息或进行其他休闲活动。这个阶段就是酝酿阶段。

人的意识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叫“显意识”,藏于水中的是“潜意识”。前者能被人觉察,如人们的思考、讨论,而后者却不能,灵感思维通常就是潜意识活动的结果。科学家认为,潜意识的能力要比显意识更强,显意识受常规思维的影响,难以自由发挥,而灵感则往往需要突破常规,可以说是一种顿悟。

人们对一个问题经过长时期的冥思苦想,在多次尝试并失败后,会暂时抛开这个问题,去休息、娱乐或是锻炼,这时,人的思维反而排除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显意识活动减少了,潜意识思考活动得出的信息就可能突然冒出来,灵感就这样产生了。

为了迎接灵感的到来,我们最好在酝酿阶段随时准备一个笔记本,记下脑中闪现的一些思维火花,这其中可能就有你需要的答案。

■ 曾经拥有沧海,怎能握住水滴——大刺激和小刺激

我们都很容易明白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份报纸或一张公共汽车票的价格由原来的1元涨到2元或3元,人们就很可能接受不了;可是如果一处原价30万的房产涨了2万,就不会给人特别明显的感觉。

这是因为人们一开始受到的刺激越强,对以后的刺激也就越迟钝。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理刺激的规律:人们受到的第一次刺激,能够缓解他受到的第二次较小的刺激。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可以说明这个定律。

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如果在他的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法码的重量加到306克时,他才会觉得有点重。如果右手举重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他才能感受到差异。也就是说,要比前一种情况多给一倍以上的刺激,这个人才会有所反应。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想辨别出刺激间的差异,刺激总量越大时,其差额也必须越大。

这个定律经常被巧妙地运用在经营中的人事变动或机构改组上。比如一家公司想要赶走被视为眼中钉的人,为了不使这件事情显得很突出,引起很大的反应,这家公司就可以先在与这些人无关的部门进行比较大规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使其他职员习惯于这种震荡。然后在第三或第四次的人事变动或裁员时,再把矛头指向原定目标。很多人受到第一次冲击后,对后来的冲击就已经麻木了,这样便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应。

在谈判中,也有对于这个心理定律的应用。如果从一开始就提出令人难以拒绝的优厚条件,等谈判基本结束后,再指出一些不好的细节,就比较容易使对方接受。这是一种“诱敌深入法”,也是以“大小刺激定律”为基础的。一开始的优厚条件是一个比较大的刺激,对方容易受到诱惑,和这个比起来,后面的不好的部分只能算是个小刺激,也就会比较容易被接受了。

这种手段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麻痹,即利用对比的效果,使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显得不那么严重,以使对方更容易接受。手段就是事先设计一个对比物,把比较大的刺激放在前面,那么后来的真正目的就显得不那么严重了。前面的那个大刺激像个烟幕弹,或者说虚晃一枪,打马虎眼,其真正目的是后面不起眼的那件事情。这个策略也很接近三十六计里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同类推荐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微勃症:乐嘉的坦白从言

    为何我总谈人性?因为我记录在哪儿吃喝拉撒对你没价值,对我也没有价值;我想谈国家兴亡,但我谈不到点子上,也压根儿没能力谈到点子上。我谈人性,是因我以此为生。更重要的是,时代会变,观念会变,制度会变,但人性不会变。假设你我素不相识,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我的书,那将是你的遗憾;如果你喜欢我超过喜欢性格色彩,那将是你最大的损失。
热门推荐
  • 异界魔武传说

    异界魔武传说

    中华古武世家的天才,未来家主继承人之一;异界魔武大陆的残疾,被家族抛弃的弃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转变,主角要如何去适应?
  • 女神试炼

    女神试炼

    普通穿越者在魔法世界成长生活冒险的故事。小奥顽皮好动,小赫低调强势,两小只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冒险,与腹黑奸滑的小吉一起守护萨拉洛瓦。神佑之城萨拉洛瓦,神迹无处不在,诸神试炼也无处不在。圣殿责任:拒绝圣战,和平万岁,光荣永存,赞美萨拉洛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本书系列从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内容涵盖了勤奋、坚强、自信、乐观等诸多与孩子健康成长密切相 关的方面,入选的故事通俗易懂,道理清晰明了,版式活泼多样,容易激发 孩子强烈的阅读兴趣,能够起到极好的教育和熏陶作用,对于提高孩子的文 化素养、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大有帮助。《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主编韩震)为该系列其中一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探索故事》收录了《宇宙中最神秘的谜团》、《 贝多芬猝死之谜》、《英国王妃戴安娜死亡之谜》等小故事。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卵巢健康书

    卵巢健康书

    卵巢是女人的根本!卵巢控制着女人的容颜、身材、气质、月经、怀孕、产后恢复、更年期,卵巢好,女人才好。养好卵巢,女人不老。研究证明,女性卵巢在30岁就开始慢慢衰老了。卵巢衰老的女人,脸色蜡黄,皱纹、色斑频生,身材臃肿,比同龄人显老10岁。月经不调、腰酸背痛、脾胃虚弱、失眠多梦、情绪糟糕等问题挥之不去。本书作者杨保军是北京天坛医院卵巢诊治专家,她通过多年临床案例故事,亲自传授饮食、瑜伽以及各种日常生活小妙方等卵巢保养方案,让女人达到美白、嫩肤、去痘、除皱、丰胸、增高等养颜效果,增加女人味,同时,赶走卵巢卵巢疾病,让女人月经调顺,怀孕容易,产后迅速恢复容颜身材,预防更年期提前,做一个快乐的俏女人。
  • 俏甜心:恋恋爱成殇

    俏甜心:恋恋爱成殇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爱情,友情。遇上作为社长的阿皓,她突然心跳的很快,一次次的误解,关心,让他们相爱,但闺蜜突然的背叛,阿皓是否依旧爱着她……
  • 回忆停在那一边

    回忆停在那一边

    一场阴谋让在外留学的罗唱晚归国,因为十年前两个阿姨的死,她很讨厌萧恺中,却很喜欢同她一起长大的大哥哥方峻岩。她怀疑萧恺中为夺取她外公的产业而陷害自己,便处处针对萧恺中,想方设法找他的麻烦,甚至还鼓动公司的女明星找机会制造与萧恺中的绯闻,萧恺中一一化解,并且在一天天的相处中,拉近了与罗唱晚的距离。外公的公司遭遇危机,罗唱晚原以为这场危机是她同母异父的妹妹周凯丽一手策划,孰料在幕后操控一切的人竟然是……
  • 红颜泪倾国

    红颜泪倾国

    我穿过千山万水而来,只为与你携手共谱一曲太平盛世。谁料造化弄人,你的天下终是清平昌盛,你身侧那人,却不是我。马踏天阙,千军万马,簇拥着你的意气风发。万劫不复,身心俱灭,映衬着我的痴心错付。若此生不能得你相随,纵有天下亦枉然。这是你曾亲口说出的誓言。唯愿你我此生相伴,一世长安。那是我自欺欺人的奢望。
  • 五行神东游记

    五行神东游记

    五行神分别掌管土、木、水、金、火。他们总是穿着与自己身份相符的衣服,拿着与自己性格相合的兵器。土行神排行老大。他身穿黄色的缎子长袍,头戴金粒镶嵌的冠珠,手里拿着一把五谷长穗样式的拂尘。木行神位居老二。他身穿翡翠绿的绣花缎子长袍,头戴镶着绿玉的冠珠,显得潇洒倜傥。他的兵器是一把墨绿色的三叉戟。水行神是老三。他身穿一件黑色的丝绒长袍,头戴乌金八卦冠,看上去老练沉稳。他手持黑色的水晶如意。金行神是老四。他身穿玉白月色的缎子长袍,头戴鹅羽月白冠,一副文雅公子的扮相。他有一把银光闪闪的金刚月牙刀。火行神排行最末。他常穿一件火红色的缎子长袍,头戴烈日火焰冠。他手持一把永不熄灭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