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300000041

第41章 沟通法则——口才是你制胜的利器(5)

坐飞机、走路,这样的平常时间李绍唐也不放过。在飞机上,李绍唐会问空姐:“听说过多普达手机吗?”在电梯里,他会问旁边的陌生人同样的问题,饭店的门童有时也会成为他询问的对象。

在公司里,李绍唐也利用一切机会倾听员工的心声。

加盟多普达的第一年,他每个月都会找10~12名员工喝咖啡、吃蛋糕,让不同部门的同事互相认识,并且每人必须提一个对公司的建议。

第二年,主题变为“快乐午餐”,大家聚在一起吃快餐、聊愿望。

第三年,晚上5点半到7点半的“快乐时光”,员工们一起喝啤酒,尽情发泄自己对公司的抱怨。

听的目的是为了吸收,但大多数人听完了就忘记了。李绍唐却不这样,他经常随身带着一个厚厚的本子,边听边记,不遗漏任何重要的信息。他的手机里面也写满了四处听来的信息、看法。

最重要的是,每天晚上李绍唐还要进行温习,仔细揣摩那些意见、建议的深层含义。

“用心去听”让李绍唐少走了许多弯路。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细数世界级的创业大腕、打工皇帝,几乎个个都是倾听的高手。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的倾听能力更为重要。一位擅长倾听的领导者通过倾听,可以从下属那里获得信息并对此进行思考。下属的意见是领导者决策的首要考虑信息,收集这些信息可以使你觉察下属的心理和想法,同样给你一个适当的时间为你的借口做准备。有效准确地倾听信息,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成效,并由此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波特定理

——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这是由英国行为学家波特提出的,被称为波特定理。

领导者总盯着下属的失误,是一个领导者最大的失误。

在很多时候,当下属犯了错误时,领导者都会严辞批评一番,有时甚至将员工骂得狗血淋头。在他们看来,似乎这样才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才能体现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才能显示出领导管理者的威严。其实,有的时候过于关注员工的错误,尤其是一些非根本性的错误的话,会大大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恶劣的效果。

既然波特定理告诉我们“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下属这么要面子,那么,我们的企业管理或者老板何不改变一下批评的方式?

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领导者有能容人之过才能用好人、留住人,而下属由于领导者不计前嫌,自然不会生活在被责备的压力之中。“君让我一尺,我让君一仗”,下属就会更加努地工作,可以说是为补偿,是回报领导者的恩情。

优秀的管理者在员工犯错的情况下,能够先不急于批评下属,而是耐心先说清道理,把“批评”留给下属自己去自醒,去自我批评,这岂不更好?更高明的领导,当发现他的下属具有足够的悟性和聪明时,有时甚至连一些批评也省略了,取而代之以促膝谈心的思想交流,或取而代之以行动上的表率和暗示,让下属自己在眼见为实的具体视觉感受中去领略上司的意图或意会。这样的做法,其实算是“无语的间接批评”,其效果却超过了大声的怒斥和翻脸的责骂。

吴亮在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食品公司做销售主管已经四年了。在四年的销售工作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好学上进。每年他的销售业绩都是全公司第一名,是其他业务人员的榜样,深受老总的喜爱和赏识。可是一次他出差收公司的货款时,接到了家乡母亲的紧急电话,告诉他父亲不幸得了胃癌,急需手术,家里已经尽了全力,也凑不齐手术费,要他想办法筹钱救命。吴亮此时脑子一片空白,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使这个遇事从未退缩的小伙子掉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没来得及多想,狂奔到邮电局,从公司货款里拿出两万元寄回了家里,在汇款单上的留言处写下了:两万块为了救爸爸。

在公司老总的办公桌上,摆着剩余货款和一张邮电局汇款收据,吴亮和老总足足谈了一个多小时,老总始终是一副冷峻的脸,最后老总说:“你先休息一下,叫刘助理通知销售部全体人员,一小时后开紧急会议。”吴亮心里想:这一下肯定完蛋了。

当全体销售人员坐在公司会议室时,会场鸦雀无声,老总在会上重申了公司严格的销售纪律和财务制度之后,向吴亮表示深深的歉意。老总检讨自己对下属的关心不够,并告诉大家张主管家里出了大事,自己拿出两万块钱借给吴亮,并让吴亮签了借条并写明从每月工资里归还的具体金额。这下由挪用公款变成了老总和吴亮私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的关系,公司的货款分文未少,交到了公司的财务科。在企业工作四年之久的吴亮,被老总这种宽容的处世方法深深打动。

第二天,销售部办公室贴出了两份新的公告。一份是《某某总经理向吴亮的致歉信》,大致内容是由于老总对下属的关心不够,导致吴亮同志在很急的情况下挪用了公款,主要责任应由老总承担,并向吴亮和全体销售人员道歉,并希望大家能够吸取教训,不能再出这种事情。另一份是《销售部门新增加三条措施的规定》,第一条,从即日起每月的销售工作汇报不仅是产品的销量,客户的领导,市场信息等情况的汇报与总结,特别增加重要的一项,就是销售人员自己本身的情况,包括父母亲生活状况,身体状况,结过婚的人还要包括他们夫妻之间和子女情况的汇报。第二条,从老总开始,每个人每个月按照一定比例,从工资中拿出一定数额的钱,建立一个“爱心”互爱互助基金会,以应对销售人员本身或家庭的突发事情。基金会的会长由销售人员自己选定,老总只是一名会员而已。基金的支出需要向大家完全公开。第三条,如果有人因各种原因离开公司,可以按比例取走相应的那部分钱。

整个销售部的全体人员被老总的做法所感动,其中有一位销售人员说:“我们公司不大,产品也不是很畅销,但是我们有可信的公司做依靠,有‘爱心’基金做保障,我们没后顾之忧,大家团结一致全身心地投入市场一线去拼搏。”吴亮留下了,销售人员的心更齐了。

现实中,很多领导总是习惯于对自己的错误采取一种极其宽容的态度,每每自己犯错时,他总会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聊以自慰;而对于员工的错误,往往又会是另一副嘴脸,“我们追求完美!我们不允许失败!”孩子们都是通过不断地摔跟头才最终学会走路的,又都是经过说错话才学会说话的。通向成功的路上一定会布满荆棘,不犯错就达到成功的路是没有的。

不能容人也就难以留住人才。很多人工作追求的就是一个好的环境,如果领导不能容人之过,对人存在偏见,必然造成上下级合作的不愉快。而且由于领导的原因,自己迟迟得不到任用,这样发展下去前途渺茫,下属就会顿起离开之念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样下去势必留不住人才,而人才却是发展的关键,没有足够的人才何谈事业的成功。

在国外利伯容忍了欧文斯成为企业界所传诵的佳话。

爱德华·利伯是一家玻璃制造商,一次厂里的工人在欧文斯等人的鼓动下发动了一次罢工。这次罢工使利伯损失惨重,被迫作出迁厂的决定。迁厂时利伯带走了大批工人,其中就包括欧文斯。利伯发现欧文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抛弃前嫌,重用欧文斯,3个月后他的改革建议也得以采纳。1898年利伯让他试验一种生产玻璃的机器,欧文斯经过努力于1903年获得成功,实现了自动生产。随后,利伯还大胆地拨出400万美元作欧文斯20年的研究之用,在欧文斯的努力下公司又改进了平板玻璃的制造方法。

利伯的成功在于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有才之人。面对利伯一步一步地重用,欧文斯也定会为自己曾经对利伯的伤害感到内疚,为报知遇之恩,他就努力地工作。

之所以有容乃大,是因为容人之过太难,在以后的接触中不抱偏见更难。但领导若是处理好了这一关,离成功就不远了。利伯因为容欧文斯之过而成功,中国的齐桓公也因容管仲之过而成就霸业。可见能容人是多么的重要。

同类推荐
  • 狼道的法则

    狼道的法则

    狼群最值的称道的是他们有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统一策略,甚至为了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狼的忠诚,交流,合作,兼任是一个团队必须学习的精神。此外,学习狼族的职能,以狼为师,效法狼族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明锐机警,善于捕捉目标的特性,同时也学习他们有组织的观念,严守纪律,讲求速度,善于伪装的精神,读者可以透过本书得到智慧,与不可思议的生存法则,成为一位真正的强者。
  •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职场潜规则大全集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深刻剖析了职场中不为人知的成功秘密,告诉你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万万不能做的。同时,通过大量的事例教你认识并熟谙职场中的潜规则和规则,掌握同领导、同事、下属相处的艺术,把握好表现与低头的分寸与尺度,规避风险的技巧和招数,让你在恰当的时刻能够醒目地亮出自己,在危急时刻能够占得先机,能够看清表象后面的真实,听出谎言背后的真相,让你看透职场的本质,在工作中不踩地雷,不做“炮灰”,进退自如,平步青云。
  • 胜自己,赢别人

    胜自己,赢别人

    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战胜别人,超越别人。凡事都要比别人强。因此,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意志的差异。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意志,就具备了挑战自我的素质和内驱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佼佼者。本书以“性自己,赢别人”为线索,精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则则或长或短的有关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经典励志故事,旨在让读者认知和了解每则故事后的“励志箴言”,蕴涵着精辟的哲理,凝聚了宝贵的人生经验,给人以智慧的启示这对读者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全面提高素质,实现理想的人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选择决定人生

    选择决定人生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获得成功,每一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成功来于正确的选择,选择的权利就在你的手中,不要再麻木了,希望获得成功的人们,勇敢地站起来,大胆地去选择你的未来,你未来的成功就在你的正确选择之中。为了帮助那些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选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本书,从多角度、多方位的阐...
  •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谁能吃到“葡萄”:从狐狸心态看人生

    本书以狐狸吃葡萄的18个故事为中心,折射出了做人做事的18种心态。心态改变人生,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通过本书,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心态,预测一下自己的人生,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并改变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重生西游之大唐皇族

    新书《一剑惊雷》正式上传了!求支持!新书一剑惊雷拜求收藏、点击和推荐,大梦泣的人品和质量毋庸置疑啊。我可以复制一切东西,我法力低微,但是可以复制百万符篆,我虽不会炼丹,却可以复制无穷丹药,我不炼法器,却可以复制他人法器为我所用。
  •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酷拽校草杠上不乖纯妻

    一次善举,出身贫寒的她转入了当地有名的贵族学校,圣缨高中.阴差阳错之余,得罪了圣缨的太子爷,一对欢喜冤家,就此登场.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 萌萌一家

    萌萌一家

    穿越赶上生孩子,好吧,她风九认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异世带带孩子打打怪兽,泡泡美男玩玩家斗,人生照样多姿多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野性难驯小贼妃

    野性难驯小贼妃

    腹黑狼趁火打劫,吃饱喝足,还想抹嘴溜!这是谁家的王爷?!哼!跑吧,让你知道咱现代贼女侠可不是好欺负的!!欢乐穿越,轻松搞笑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乔布斯你学不会

    乔布斯你学不会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创始人,在他的带领下,“苹果”成为IT界首屈一指的公司。并且创造了iphone、ipad等一系列改变世界的科技产品。10月5日“苹果”教父乔布斯去世了,人们开始期盼另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出现。然而乔布斯是独一无二的,不是谁想学就可以学得会。《乔布斯你学不会》从创业、管理、用人、创新、品牌、挑战这六大方面展示出乔布斯与众不同的思想。《乔布斯你学不会》每一段语录都发人深省,解读部分精彩深入,智慧小语更是画龙点睛。当你认真学习了乔布斯的精神和智慧,就算无法成为另一个乔布斯,也一定会受益良多。”
  • 巧吃食物治百病

    巧吃食物治百病

    “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的意思不仅仅是说食物可以饱腹,其实它还可以养生和治病。食物大致分为谷类、豆类、蔬菜类、水果类、干果类、肉禽蛋类、水产类以及调味料、饮品等类别,其中所包含的具体食物数不胜数,它们用各自所含的不同营养素支撑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并可以有效抵抗各种疾病对人体的侵害,达到调理、医治的作用。本书以维护身体健康为目的,努力做到将各种食物的属性、养生及治疗功效准确、科学、细致的讲解给读者,并在每种食物下罗列了百余种家常菜谱,让读者可以在简便易行的美食中获得健康。可以说,本书就是读者科学养生、正确食疗的指导老师,真可谓“一书在手,健康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