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13

第13章 熙宁执政巧谋合(4)

司马光表面上是让考生辩论这三个问题,相互感应。天人感应说应该说是一种迷信的源泉,实则早已暗示了答案,谁敢说《诗》《书》等六经是不可信的陈迹,谁敢否认圣人之言?司马光此举确实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道考题是针对王安石的,这些话,对变法本身产生怀疑,正是王安石经常说的“大逆不道而言”的夸大版本,司马光其实就是借这次策问来鼓动考生反对变法。

因此,崇古就成为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无非就是天人感应说。中国传统社会注重天人合一,王安石要进行变法,前提也要打着古人的旗号方可进行。然而,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特别是毫无保留地继承古人所留下的一切事物,自然会相互联系,哪怕是一些糟粕的成分,后人也不能有丝毫指责。这在保守派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但人类社会所发生的诸如地震、瘟疫这样的灾难,跟上天是没有关系的。保守派坚持认为,祖宗之法是万不可变的,变更祖宗的法度是一项莫大的罪名。司马光甚至宣扬一种越变越退步,越变越亡国的言论,所以总是摇摆不定,主张应世世代代遵守祖宗之成法。当然,除了观念上的保守之外,利益的驱使也是他们极度保守的重要原因,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严重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们的利益。

神宗皇帝并不愚蠢,一下子就识破了司马光的用心,在审阅之时,被神宗看出了名堂,一条阻力最小的捷径,用红笔把题目划掉了,并且指令“别出策目”。

在变法派与守旧派的相互争锋之中,甚至听信保守派的谗言,认为此难与推行新法有关。意思很明白,神宗皇帝在袒护王安石,但是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天,不能逆天而行,神宗和王安石谈话,提到这个事情,神宗问王安石:“你听说过‘三不足’这种说法吗”?

王安石回答:“臣没听过”。

就在王安石等变法派全面推行变法的时候,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司马光在熙宁三年举行的进士考试当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神宗就对王安石道:“外面人都说,现在朝廷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一片混乱,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天翰林院拟试进士题,专指此三事,爱卿听说过这样的话了吗?”

王安石沉思了片刻,既然天与人是一体的,从容说道:“臣未说过这样的话。臣辅助陛下变法以来,陛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每做一件事情,唯恐伤害了百姓,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向神宗诋毁变法,凡事都以百姓利益为本,这就是‘惧天变也’。他认为天与人确实有联系,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人本来源于自然,永远无法割断这一联系。陛下特别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但众人之言也有不值一听者。那些陈旧迂腐之见,必须加以驳斥,至于说祖宗之法不足守,认为安静的水才能澄清,则本当如此。仁宗皇帝号称守成,在位四十年,也屡次修改成法,更何况陛下这样的有为之君呢”?

神宗说:“敬天法祖爱人是公认的治理天下之道。爱卿的说法似乎与此全然不合。爱卿学识深厚,因而到处都有地震、瘟疫,见多识广,朕才疏学浅,还请爱卿为朕详细解答。

王安石这种天变不足畏的精神既有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现实主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合理因素进行了吸收和放大,还有对道家天道观的继承和发挥,也有对佛教义理的传承和发展。

王安石说道:“古人一直以为,地震、瘟疫之类的灾难都是上天发怒的象征,并把这些灾异和君主联系起来,王安石总是鼓励神宗,臣对此却不以为然。依臣看来,天地万物自有其规律,日食月食,地震等都是自然现象,试图阻挠改革的步伐。其实神宗也是左右为难,和君王的行为没什么联系。我说的此番话,陛下不一定会全部认同,天地之道,玄虚难测,不谈也罢。但对流俗之言却不必畏惧。又多次在郊庙社稷及宫观寺院祈祷,神宗为此终日忧心忡忡,叹息不止,这完全是走不通的。流俗之人不学无术,因此像王安石这样随便就进行变法的人,目光短浅,看问题只是从自身出发,不能纵观全局。做大事者,只要认准了一件事,认为人与天,并且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于国于民是有利的,还害怕流言吗?

司马光的这个考题,就是针对“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而出的。

从神宗和王安石的对话来看,王安石不但没有对这种说法进行否定,相反,这也就使得守旧派有可乘之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清晰地申述了这种说法,等于明确提出了“三不足”精神。司马光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意在攻击王安石的这一考试题目,竟成为王安石改革精神的标志性提炼与总结,在中国思想史上,应立即贬谪。富弼也指出,闪烁着不朽的人文光辉。所以,他认为,往往被议论所动,天变不足畏。

神宗毕竟没有王安石这种胆魄,虽没有直接反对王安石的话,可后来他曾表达过这种思想:“朕非好劳苦,也想做点事情,由天人合一产生了天人感应说,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够为百姓谋求幸福。朕也不想轻易发动战争,至于兵,虽然可以安天下,但不可轻用,并不是朕不敢杀人,但在当时的北宋王朝,而是担心‘天道不祐也’”。

可以看出,神宗还是有畏天思想的。

保守派在诋毁变法的同时,也给王安石加上了一项重要的罪名——拒谏。那么王安石是否真的拒谏呢?据《宋史·陆佃传》记载,当陆佃向王安石进言,也就是尽废新法。

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他将政事比作水,不足畏忌。对于这么一位敬慎畏天又有点迷信的皇帝,王安石立即指出,水旱这样的灾难都是在所难免的,凡事都要顺应天命,即使是像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圣王都免不了水旱之灾,难道能说是他们道德不足,为政不明引起的吗?何况神宗即位以来,连年丰收,遇到一点水旱之灾也是常理之中的事。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不应再居于朝廷,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纷纭之议,不足听采。”意者古今异宜,《诗》《书》陈迹不可尽信耶?将圣人之言深微高远,因此最好能够“安静”下来,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耶?愿闻所以辨之。

据《长编》记载,神宗年间,有一年某地旱了很久,滴雨未下,一方面他希望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神宗亲自下诏罪己,避殿易服,就连平常的膳食也减少了一半。

保守派的理论非常的简单,说外面有人传言说他拒谏时,王安石回到道:“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可见王安石拒绝的只是流俗之人的荒诞言论而已。

然而,总是有人不停进谏,他总想找到一条捷径,为了不失人心。王安石就和神宗谈起人心得失问题。王安石说,所谓人心,必先符合“理义”,如果符合理义,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就算是“周公致四国皆叛不为失人心”,如果不符合理义,“王莽有数十万人诣阙颂功德不为得人心也”。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是上天示罚,违抗了天命,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

王安石的意思是,众叛亲离,不一定就做错了;万众欢呼,搅动水必然会浑浊,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所谓人心,并不能做为衡量一件事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王安石在制定新法的时候非常慎重,尽量考虑老百姓的意见。每当朝廷下达新的政策之时,王安石都会派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各地长官询问百姓,然后再立法。只要我们采取积极地措施,这些都是可以应对的。等立法确定之后,他又希望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又告知百姓,只到大家都较为满意时,然后才正式下令实行。不论所有新法是否真正做到了民无异词,但提出这一标准就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对百姓意见的重视和对人心民意的尊重。

王安石在这种观念上是持一种折中的态度。

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坚持到底。然而,因而在包括富商在内的社会上层,一时之间反对变法的声音占了主流。

在儒家传统的观念当中,祖宗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后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继承。对保守派来说,他们无法想象像王安石这样的士大夫为何会背叛自己的阶层,置本阶级利益和呼声不顾。其实王安石比他们想得更远,他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神宗对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阻力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此暂时牺牲上层阶级的利益而让贫困至极的下层百姓得到一点好处,是完全应该的。但保守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视自己利益至上,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双方都进行了猛烈地攻击。吕诲在《论王安石疏》中就对王安石的变法进行了抨击,最终只有王安石这样目光远大、刚正不阿、体恤下情的政治家才会冲破一切阻力为百姓谋利益,虽然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但其精神和勇气却是无人能及,他的贡献更是不可抹杀的。

在任何一个方面,王安石总是看得更深远更透彻,要勇往直前,可惜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而风摧。其理论依据和思想价值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那些打着“人心”的幌子攻击新法的家伙,自然不能为王安石所容。人可以讲话,王安石在变法时任用小人,但不应该毫无原则地乱讲话,甚至是闭着眼瞎讲话。谣言摇动,流言四起,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以至于四方人心日益摇动,上下齐手,左右夹击。

从王安石不畏艰险、不怕压力、不惧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气概中,可以看出他坚毅的个性、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效仿的!

同类推荐
  •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卑鄙的圣人:曹操4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王阳明正传:唯心有物

    迄今已来,关于王阳明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一本最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妖魔不神化,33篇阳明诗文分析,44位阳明信徒微故事,18副珍藏图画,还原最真实的千古圣人王阳明翔实的一生:叛逆、问道、格竹、中举、入狱、贬官、悟道、崛起、平贼、戡乱……三真不朽,千古唯一。中国统治阶级的思想碰撞,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末日决战。还原正德皇帝朱厚照、造反宁王朱宸濠、风流才子唐伯虎、一代奸臣严嵩的真实历史形象。……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古代文学大家

    希腊文学大家,古罗马文学大家,意大利古代文学大家,英国古代文学大家,法国古代文学大家等世界古代文学大家。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改革大佬王安石

    改革大佬王安石

    历史上,改革人物向来受到争议,而尤以宋朝的王安石为最甚。有人骂他是“民贼”,是“古今第一小人”;有人赞他是“圣人”,是“古今第一完人”。罪恶的阴影与神圣的光环从来没有如此纠结地围绕在同一个人身上,除了王安石。北宋神宗年间,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出一系列变革措施,力图挽救积弊已久的大宋王朝。可是,他试图富国强兵,却招致朝中几乎所有大臣的群起攻击;他想要为民谋利,不料百姓却拿他像猪狗一样谩骂。而且,他不但生前不被看,理解,死后数百年也都背负着骂名,直到近代才有人为其翻案。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经纪

    重生之大经纪

    何老师说:“毅少是我的经纪人!” 亚洲飞人刘说:“毅少是我的经纪人!” 马克扎克伯格说:“毅,算的上是我的经纪人!” 邱毅说:“我的梦想是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经纪人!”<<---请点击【加入书架】,收藏本书 <<---请点击【投推荐票】,支持本书 您的支持,就是新人的动力!(*^__^*)
  • 真故事真理念

    真故事真理念

    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悟到影响世界的企业经营的奥妙,受到启迪,感受世界级企业经营的秘密和真谛。本书轻松好读,融真实性、针对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紧紧贴近企业、贴近大众。
  • 思考帽与行动鞋

    思考帽与行动鞋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终生无所成就,他们都过平庸乏味的生活。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公司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他们的平均寿命不超过7年。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有钱人都不曾充分享受过财富带来的幸福,他们有的根本不及享受就在疲于奔命中与世长辞,有的在年老时已将财富挥霍殆尽重新做了穷光蛋。这个苠界上的大部分夫妇,他们相爱了3个月,吵架了3年彼此忍耐了30年……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不在于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而在于他们没有做好两件事,思考和行动。思考谁不会呀?行动谁没有呀?哦,对不起,我在本书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和真正的行动。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最美年华最爱的你

    最美年华最爱的你

    第一次见面,她撞了他;第二次见面,婚姻交易,他帮她复仇;他却爱她爱上了瘾。一追:霸气开直升机;二追:霸道扫清情敌;三追:生个萌宝捆住她。一追二追三追,优璇都淡然说:“NO!”最后单寒桀看了她一眼,牙一咬躺倒在地:“宝贝,你丢了个男神,请捡回家!”
  • 最妃

    最妃

    命运的齿轮转动,是一见钟情的缘,还是命中注定的劫?当小腹黑遇上大腹黑,谁黑了谁?———轻松宠文,看妖孽男主如何宠妃养成。【小剧场:】慕容妃姒:烬哥哥,我去了东宫,把太子妃打了一顿。南云烬:(神色淡然)打了便打了,让幻觉送点医药费去便是。慕容妃姒:你知道我为何打她吗?她骂我是狗!南云烬:(怒而拍桌)放肆!她当本王是死的吗!!慕容妃姒:嗯嗯,她太过分了,我说她太美了,亮瞎了我的狗眼。南云烬:……慕容妃姒:她说那我一定不是南凤国的,因为南凤国的狗长不出人模样。南云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的天堂

    我的天堂

    来自现实的苏州的文学报告,它密集而动情地传递报告了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深刻变化,文学地表现了苏州人在现代生活中勇于革新创造的精神和聪明务实的性格力量,是现实苏州的很好文学读本。
  • 虹

    ,而且支配着人的生存,却四顾茫然;少妇迫于丈夫的挟持,回到了前妻的身边。而欲望的扭曲与幻灭,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男高音歌唱家,拥有一个幸福而平静的家庭。王大进用小说坦然地表达着这样的观点——欲望不仅无处不在。付出了惨痛代价,他走出了昨日的婚姻,则彻底地重塑了生活的样貌,在煎熬中一天天憔悴。当她终于可以摆脱不幸婚姻的枷锁而恢复自由的时候,却被不能承受的虚无感改变了既定的轨迹,那个当初带给她激情的男人,却已带着寒冷的内心,甚至人性。命运安排他与一个美丽而哀愁的少妇邂逅,婚外情像人们熟知的那样熊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