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500000039

第39章 苏德战场(14)

7月6日清晨,德军再次发起进攻,所有各部队的正面全都是激烈的血战。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在伤亡惨重及弹药大量消耗下被迫放弃了前进。两天以来,第9集团军仅仅前进了6~9公里而已,然而却付出了死伤25000人、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00架飞机的代价。在南面,南方集团军群的3个装甲军在损失了近200辆坦克后,继续向奥博扬方向缓慢逼近。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

7月7日,莫德尔投入了预备队,但他发起的5次攻势都没能获得多大的进展。南面霍特的攻势则比较顺利,第48装甲军顺利地突破了几个据点,击退了苏军第3机械化集团军。

在前3天的战斗中,中央集团军群击毁了379辆苏军坦克,南方集团军群则击毁了483辆。这总共862辆的坦克,德国空军即包办了291辆,而德国空军本身只损失了54架飞机而已。

7月8日,莫德尔集结了300辆坦克再次发动了猛烈的攻势。首当其冲的是苏军第3反坦克旅。苏军炮兵直到650~750码的距离才开火,并且大都能坚守炮位。其中一个营在摧毁17辆坦克后,全营只剩3人存活。尽管如此,也难以招架德军的坦克攻击,苏军的第3反坦克旅几乎全军覆没。在南面,苏第3机械化集团军以40辆T—34对德军第48装甲军展开反击,结果以大败收场。

战至7月10日,莫德尔就用完了所有的预备队,并且损失了全军将近三分之二的坦克。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逐渐对德第9集团军展开反击,莫德尔也不得不转攻为守。到7月11日为止,北面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大约突破了20公里,但似乎也不能再向前了。这一天,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坦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

为了取得12日攻势的胜利,曼施坦因将德SS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等(即党卫队装甲军)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德SS装甲军是德军的一支精锐摩托化装甲部队,由希特勒近卫师、达斯赖希装甲师和托坦科普夫装甲师等3支装甲师组成,是曼施坦因手中的一张王牌。

7月12日,以SS装甲军为核心的德军在普罗赫洛夫卡附近同赶来增援的苏草原方面军的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遭遇战。

两军装甲主力相遇后,很快就绞杀在一起。德军的坦克炮虽然能在1500~1800公尺的距离开火,但在这种情况下,虎式坦克强力的火炮及厚重的装甲都讨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是巨大的炮塔不易旋转成了致命伤。苏军抓住这一机会,决定以快制慢。战斗一开始,苏军坦克就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克。这一大胆的战略令德军始料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浓密的烟硝弥漫了战场,坦克行进和射击扬起的沙尘更阻碍了两军的视野,两军的士兵也混杂在其中互相厮杀。炮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和哀号声响成一片。

当双方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互相肉搏。坦克手侥幸的从燃烧的坦克里爬出后,往往被迫拿起步枪像步兵一样的作战,有时双方的坦克手甚至用匕首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最后因双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而战场上到处都是坦克残骸和尸体。

在一片混乱中,德SS装甲军遭到重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扔下了大约400辆东倒西歪的坦克残骸,其中包括70~100辆“虎”式坦克。苏军坦克也损失不少,虽没有具体记录,但也是不少的。德军步兵伤亡多达1万人,苏军步兵损失不详。

至此,从7月5日开战以来,南方集团群击溃了苏军10个坦克军或机械化军的预备队,向前突破了30~40公里。俘获苏军24000人,缴获、击毁苏军坦克1800辆、野战炮267门,战防炮1080门。

■ 苏军的反击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意大利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抽调东线的兵力去意大利。7月13日,希特勒紧急召回克鲁格和曼施坦因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现在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反对,他认为苏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多坚持一下德军就能取得胜利。基于对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虽然终止了“堡垒”计划,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继续在南线进攻。

在北面奥略尔方向,苏军于7月12日就开始转入反攻,投入兵力达到128万人、2万门火炮以及2400辆坦克、2000架飞机。苏军以近卫第11坦克集团军为主,向德第2装甲军团的阵地突破。苏军火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150~200门,坦克密度也达到每公里15~20辆。莫德尔利用数道预备好的防线,巧妙地迟滞苏军的攻势,慢慢地将德军撤出奥略尔。直到8月5日苏军才终于收复奥略尔,大部分的德军已经安然撤退到下一道防线。而在南部战线,希特勒于7月17日撤出了第2SS党卫装甲军前往意大利。于是曼施坦因只好停止攻势,向后撤退。8月3日,苏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配合下,向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反攻,于8月23日收复了卡尔可夫。至此,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这次大会战,德军损失近50万人,坦克1500多辆,作战飞机3500多架,火炮3000余门。这些惨重损失,会战的失利使**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当然,苏军也在此次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6千多辆。尽管如此,却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此次战役中,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军的四倍。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伤。

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就像前西德历史学家格利茨评价说:“库尔斯克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的空前被歼而告终,这影响到第三帝国与同盟国之间武装冲突的整个过程。

——法国军事学家康斯坦丁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预示着***德国军队的没落,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遭受了灭顶之灾。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由于“堡垒”进攻战役的破产,我们遭受了决定性的失败。如此千辛万苦补充起来的装甲部队,由于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惨重,长期内无法作战……主动权最终转入苏联人手中。

——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柏林战役,德国最后一战

作战时间: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作战地点:德国柏林

作战国家:德国 苏联

作战将领

朱可夫:(前面已有介绍)

罗科索夫斯基:生于1896年12月9日,卒于1968年8月3日。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一起,率部与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于次年2月俘虏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1944年11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至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科涅夫:苏联元帅、军事家。生于1897年12月28日,卒于1973年5月21日。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凯特尔:**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生于1882年9月22日,卒于1946年10月16日。1901年开始在炮兵部队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中任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追随**扩军备战,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1938年任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1940年晋升为元帅。

魏德林:生于1891年11月2日,卒于1955年11月17日,“二战”时期德国炮兵军官,1944年晋升为上将,1945年4月23日任柏林城防司令,5月2日率部投降。

作战兵力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162个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7500架飞机、4.2万门火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10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战役之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争史上对敌军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最大一次方面军群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最为激烈的一次城市进攻战役。

■ 山雨骤来

柏林,不仅是德国的首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还是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和**的权力中心。就是在这里,穷兵黩武的希特勒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于闪击战的成功而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到了1945年时,**的残暴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柏林这个古老的帝国之都也将被战争的火焰吞没。

随着“二战”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正义联盟,**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形势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1945年,柏林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因为,这里已成为希特勒的最后一个营垒,苏联百万大军将在这里与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

其实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上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期间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要知道攻克**德国的权力中心柏林,无疑是反***战争中无可替代的荣誉和功勋,作为在欧洲反***战场上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也是以铁腕著称的斯大林来说,柏林已被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战后重建欧洲政治版图时,苏军在这里的存在无疑是促使天平向苏联一端倾斜的重要砝码。

苏联对柏林势在必得,而在美英盟军一方,此时却对柏林问题发生了小小的分歧:英国首相丘吉尔出于战后对抗苏联的需要,强烈要求由美英军队占领柏林,而以军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对巨大伤亡的畏惧,决定遵守与苏联业已达成的协议(该协议将柏林划入了苏军的作战区域内)。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 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到底没能说服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于是,欧洲战场最后决战的重任落到了苏军的肩上。

1945年春,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美、英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而此时,苏军距柏林只有60公里,准备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4月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在同德军库尔兰集团作战;白俄罗斯第3(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方面军肃清了东普鲁士集团(参见东普鲁士战役);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彻底歼灭了格丁尼亚地域德军集团残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泽(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抵达奥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数个登陆场,并于粉碎德军波美拉尼亚集团后着手变更部署,以占领施韦特至大加斯特罗泽一线,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尼斯河,并在诺伊施塔特、拉蒂博尔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进抵拉蒂博尔、日利那一线,乌克兰第3(司令为苏联元帅托尔布欣)、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13日攻占了维也纳。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海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世界军事百科之战争元凶

    世界军事百科之战争元凶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在整个20世纪,能用“命运决战”来形容的,非“二战”莫属。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狂……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格局在战争中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第三帝国在硝烟中轰然倒塌。从中途岛到硫磺岛,从菲律宾到冲绳……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孙子兵法(大全集)

    孙子兵法(大全集)

    全书十三篇,《孙子兵法》,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也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珍宝
热门推荐
  • 前妻,我错了

    前妻,我错了

    当初无情的离开她,逼她离婚,让她成了无人不知的弃妇!为什么现在还要染指她?他是将她当成无聊时消遣的玩具吗?为什么想了很多办法去躲开他,却还是被她的前夫抓到?居然还夜探她家。好啊!既然这样,那就好好的招待他......。让他知道什么叫‘悔不该当初’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嫡子长媳

    重生之嫡子长媳

    她为了他寻找到宝藏,却被他的妻室推进崖底,许是老天怜她,时光回到一切还未发生时,这一世,她却不会再让他如愿,目的,毁了那古墓,她要让他痛不欲生!
  • 逐鹿九天

    逐鹿九天

    一剑万物灭,二剑动天地,三剑灭生灵!四剑破苍芎,五剑动乾坤,六剑天地灭!七剑灭诸神!仗剑九天吾为王,脚踏诸神登巅峰。造物皆是宇宙神,鸿蒙中有原始界。“为了你,我愿独战天下。”
  • 无法呼吸

    无法呼吸

    江都大学旁的滩涂上,发现了一对年轻男女死状惨烈的尸体。恐怖阴云笼罩在江都市上空,令刑警周渊易感觉到无法呼吸。令人惊恐的事件不断发生,心中有鬼的孕妇不停产生恐怖幻觉,大厦十三层发现美丽的无头女尸,医药公司副总葬身于离奇的车祸。在进一步的调查中,更发现所有的一切竟与四年前的一段隐情有关。真凶究竟是谁?杀人的动机又是什么?
  • 重生之一世如意

    重生之一世如意

    原本是侯门嫡女,却因亲娘被厌弃,自小没就没享过荣华富贵,最后还因为碍眼挡路被胡乱嫁给了中山狼,落得个孤苦惨死。重活一世,她发誓再不任人摆布,她要帮着娘亲重回侯府,她要为自己寻个佳婿良人。越是有人不愿意她活的幸福,她就越要过的一生如意。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骄横魔女养成记

    骄横魔女养成记

    第一次见他,她在心里想:帅哥,别跑,等我长大看我不吃了你!然而他却说:你是我的,谁也抢不走!留给她的是大大的疑惑。第二次见他,她已是美若天仙的少女。。。然而这一别,却介于生死之间……欲知详情,请看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