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2000000003

第3章 自我篇 重言传轻身教,做了不合格的家长(2)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刻意地为自己树立威信,因为那样只能事与愿违,应该注意避免以下几点:

(1)以高压赢得威信。动辄发脾气,经常打骂孩子,使孩子畏惧你,使孩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

(2)以疏远赢得威信。父母总是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以傲慢赢得威信。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

(4)以严厉赢得威信。事无巨细、不分是非,都要孩子服从,明明是自己错了,也不承认。

(5)以教训赢得威信。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总是没完没了地指责,要求孩子服从。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以宠爱赢得威信。对孩子百依百顺,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以上6种方式,只能让孩子更加叛逆,家长一定要注意。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切不可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当做到。

许下的承诺很少兑现

有些家长往往向孩子许下这样那样的承诺,但很少有兑现的时候。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做法习以为常,也就不会去遵守自己许下的承诺。而且,当父母不能依照承诺履行诺言时,孩子就会对父母的口是心非感到生气,且不再相信父母的话,久而久之,累积的怨气不但会严重影响亲子间的和谐关系,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

没有信任就没有威信。父母失信于孩子,害处是相当大的。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切不可为了达到某种暂时的目的而欺骗孩子,对孩子撒谎。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承诺也应像与成人的交往一样认真对待,它不仅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合理形式,也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当孩子认识到自己答应了的事情就必须做到时,便有了责任感,从而督促他们学会履行责任,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父母要尊重孩子,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对孩子许下的诺言就不重视,无论能否兑现都不在意。在孩子的眼里,守信用是最重要的。孩子有时会抱怨说大人说话不算数,只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满足。

自己犯了错,不能主动向孩子道歉

当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影响了诺言的兑现,孩子感到失望、委屈时,父母不可强迫孩子接受许诺不能兑现的结果。而是应主动而诚恳地向孩子道歉,把不能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并在以后寻找适当的机会兑现自己没有实现的诺言。即使孩子暂时无法谅解,也不能用呵斥、教训的方式对待孩子,应该允许孩子发牢骚、表示不满。有时,孩子只是因为已经把事情讲给同学朋友,怕没有面子而生气,只是一时的言行过激。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所以,父母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产生充分的信任感,也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也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也只有说话算话的父母才能在子女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才能避免因孩子说谎而头疼的事情发生。

许诺包括物质许诺和精神许诺。适当的物质许诺是可行的,但不能过度,否则会滋长孩子虚荣、自私等不良习性。可尽量多地使许诺与有意义的活动相连,如许诺给孩子买书籍,带孩子去看画展、旅游等,既能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开阔孩子的视野。

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孩子的问题

要了解的一点是,孩子是生来就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点可能就是他的个性所致,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够控制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以“孩子不应该这样”的想法来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点,这不是他的错,虽然需要改正,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改正了,他比没有缺点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事实上更优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这样的观点,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标准来判断问题,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点,同情孩子的缺点,才能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纠正缺点,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面对有缺点的孩子,父母不仅要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更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创造人生的辉煌。

爽约,却不向孩子解释原因

有些父母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不向孩子解释原因以期得到孩子的理解,而只是告诉孩子结果,要求孩子接受。当孩子对父母的决定表示异议时,父母只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

如果不给孩子解释原因,孩子就会认为父母说话不算数,从而不再信任父母。这样,以后父母再要求孩子什么,答应孩子什么,在孩子心中都会打折扣,使得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出现障碍。

当父母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兑现对孩子的承诺时,首先要主动而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并把无法兑现的原因跟孩子讲清楚。当孩子明白父母面临的问题和无法兑现承诺的原因时,大多是可以理解父母的。

在对孩子解释原因时,只要说明事实,而不要一上来就大谈客观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只会使孩子反感,认为父母是有意找借口为自己开脱。

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别人缺点

有的父母常会议论一些亲戚朋友之间或是单位里同事之间的事情,常会因为各种原因,有意、无意地挑剔别人的毛病,评论别人的缺点,而且不避讳孩子。

父母谈论的这些事情,可能都是因为自己觉得亲戚朋友、单位同事有对自己不公平、不理解的地方,而经常带有不满的情绪,在考虑问题的时候难免有失公正,对别人的评价也就难免有些偏激,而孩子对事情的理解能力有限,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把一些并不是非常正确的是非、对错的概念带给孩子,对孩子学会公正、公平地对待他人和事情都是不利的。

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尤其是谈论他人的缺点、毛病。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以平常心,宽容地对待亲戚朋友和同事,给孩子树立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榜样。

做了“快乐派”家长和“成功派”家长

一位妈妈说:“小时候要让孩子苦点,这样他才能取得成功。”

一位妈妈却说:“我不管孩子成不成功,只要快乐就行。”

其实,快乐与成功的关系远没有这样简单。两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相容的,还是并列的。

有的孩子既成功又快乐,失败不能令他们沮丧,烦恼也不会妨碍他们继续追求成功。对这种孩子,既不必强调成功,也不必嘱咐他们去寻求快乐。有的孩子看来很成功,但是快乐的源泉过于狭小,完全寄托于练好妈妈让练的钢琴,那么,一旦练不好,就有可能崩溃。对这种孩子,就不能过于强化狭隘的成功意识。

有的孩子潜力本来很大,但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过日子,这时候适当强化他的成功意识,或许能使他活得更充实,也更快乐。

家长若拼命逼孩子“成功”,则有可能使他既失去快乐,又失去他本来可能获得的那种成功,终成一个心灰意懒的失败者。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的个性也是多样的,想按一个或几个公式来塑造孩子,这是极不明智的。“快乐派”和“成功派”家长都太急于“简化”真理了,他们很可能缺乏“因人施教”的耐心和水平,而这是一个优秀家长必备的条件。

喜欢表明自己与孩子亲密无间

如果“孩子是我的头等大事”是你的口头禅,一般来说,说出这话的家长是想表达自己道德的优越感。你想证明,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所以你得到了与孩子亲密无间的感情,是个好家长。但事实是,你又怎知别的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就少于你呢?而且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不等于你和孩子的关系就会更亲密,它有时甚至会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或者使你的孩子缺乏独立性。

如果别的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来,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滔滔不绝地向其表明你在生活中为孩子做的牺牲。这也是许多父母的通常反应。但更正确的做法是:深呼吸,微笑倾听,尽量保持沉默,因为你根本无须向他人证明你自己,因为爱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

认为自己最了解孩子

“我是最懂我的孩子、最会为他做最佳打算的那个人。”如果这是你的口头禅,那些不同意你观点的人,就会被你看成是一些忽视你孩子需求、违背你孩子意愿的人。尽管你觉得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超过他的老师和其他人。但事实上,你只了解自己孩子的某些方面,而比如,在学校里、在运动场上、在课外活动里,他们的了解未必就比你的了解缺乏价值。

在如今,人人都想当完美家长的世界里,如果一位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发掘他们的潜力并加以培养,那么,他将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凡事都怕极端,如果父母自认为非常了解孩子,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好,那么他的孩子将变得没有选择和判断能力。相信这肯定不是对你说此话的人想要的结果。

经常不相信孩子的话

有些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所说的话,彼此之间不能够相互信任,父母会经常这样去问孩子:“你所说的确实是真的吗?”或“不要对我撒谎!”这样的问话就会引起孩子怀疑父母不信任他,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所以,父母要用信任代替对孩子的怀疑。当发现孩子不诚实,仍然应该对孩子抱诚实和信任的态度,然后告诉他哪里做得不对,相信他将来会克服这个毛病,要让孩子体会到,老实承认错误对他是有益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发展密切关系的重要方面,因为不信任会使现实关系中出现抵触现象,并直接影响教育质量。

合格的家长,必须经常用正直和诚实的行为去获得孩子的信任。要获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蒙骗孩子。

只知教育孩子,不知改变自己

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叶公”式的人物,谈起教育孩子慷慨激昂,但一接触到实际,一听教育孩子要从改变家长开始,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有专家说:“中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好办,家长的事情难办,问题的焦点在家长身上。”家庭教育难,就难在家长不愿意改变自己,难在家长对这个问题认识不到位。教育是改造人的工程,而改造已经定了型的家长,则是难上加难。但只要肯下工夫,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父母不是圣人,无可避免地也要犯些主观主义的错误,在现实生活中误解孩子甚至伤害孩子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最重要的是,发觉自己错了,就要勇敢地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给孩子树立榜样,要真诚地对待孩子,平等地和孩子沟通交流。

如果家长和孩子真正成了“兄弟”的关系,孩子也会把家长当成他的“哥们儿”,有什么心里话也就愿意对家长说,家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常在孩子面前命令他人

孩子可能受父母的影响,从父母那里学到了命令别人的“本领”。有些父母认为,在家里面不用客气,因此在家庭成员之间常常用命令的口气讲话;有的父母常在孩子面前命令保姆。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教孩子学会了命令人。在这种孩子的心目中,自己就是中心,因此从来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如果孩子在情绪不好的时候命令别人,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可以慢慢说出来,用命令的口气说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常常还会把不好的情绪带给别人,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坏。”

父母经常命令他人,会使孩子的是非观念发生错乱,严重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并且还会让孩子产生模仿的心理。

不经意间教给孩子坏习惯

孩子对事物好坏的分辨能力差,对父母所做的事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例如,如果父母在要求孩子诚实的时候,自己却没有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那么就会成为孩子说谎的榜样。

比如家里来了不受欢迎的人,妈妈在屋里躲起来,让孩子到屋外说“我妈妈不在家”等,这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孩子会从妈妈的行为中,得出一种结论:说谎是被允许的。可以说,有怎样的父母就会有怎样的儿女。做父母的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让孩子得出“爸妈也说谎,却不让我说谎的”的结论。

有些做父母的,每逢小孩子做错了一件事,便要骂小孩子或打小孩子。孩子怕骂怕打,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这种掩饰得到父母或教师的宽恕,于是第二次、第三次做错事时,便再说谎来求得宽恕了。

同类推荐
  •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本书介绍了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内容包括: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安全细节;教孩子应对地震等灾难的安全细节;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的安全细节等。
  •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性格影响孩子的一生

    曾经有两个全国最大的调查机构,调查过老百姓最关心什么问题?得出的是同样的结果——教育孩子问题。所以说,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又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教育工作中,基础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深刻影响,已经得到人们相当普遍的共识
  •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陪孩子轻松走过高三

    本书作者不仅是一位高三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备考家长。本书记录了作者本人在高三教学和自己作为备考家长的经历。她所陪考的孩子,在她的陪考下,在高三一年中综合成绩一路上升,并如愿考取一所“211”重点大学。
  •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创造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当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沮丧,请接受寂寞的洗礼,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人生要耐得住寂寞》是《哈佛家训》系列第7本,书中的经典故事寓教于乐,都富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也是青年学生学会独立,走向社会的枕边书,让读者在增长智慧的同时,攻破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堡垒;艾米莉狄金森的寂寞。提高自身修养,本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寂寞,是人生成长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感受寂寞、超脱尘世,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耐得住寂寞,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陈景润的寂寞,是可以陪伴我们共同成长的必读书目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热门推荐
  • 邓刚幽默

    邓刚幽默

    早恋的要害在于发生在关键的学习求知阶段,犹如一列不按时刻表而提前开出站的火车,整个前程将不堪设想。爱情是一种非常状态,而家庭却是正常状态,爱情是浪涛滚滚,家庭是平坦的沙滩,相爱的男女两人兴奋地从爱情的浪涛中游上来,到了家庭的沙滩上还做游泳状,那就有点精神不对头了。
  • 兵猴传奇

    兵猴传奇

    沈石溪总能设计出出人意料的情节,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极具传奇色彩。类似的情节设计是非常体现作者功力的,只有不一般的设计才会吸引读者,而沈石溪擅长此道。他总能设计出“陡峭”的情节,这是他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第二大特点是情绪饱满、爱憎分明。动物小说本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生命意识,即通过动物的故事,体现生命价值、意义和追求。
  • 诛天狂妃

    诛天狂妃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特工,飞扬跋扈,傻子废物是她的代名词,可殊不知现在的她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傻子小姐,仗势欺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以恶制恶,重生穿越到这个莫须有的王朝,光芒万丈。--情节虚构,你还不够格!”当着所有皇亲贵族,请勿模仿,她天赋异禀。报复王爷,“娶我,惩治小姐,她嚣张拒绝
  • 天魂剑

    天魂剑

    一个远古传说,一把绝世之剑,二者有何关联。天魂剑,千年前就已扬名三界的神兵,沉寂千年,于千年后再次现世,一场空前争夺战一触即发,一个平凡的小子,意外获得天魂剑,并偶然得知自己的前世不凡身份,是继续前世的使命,还是开始今生的辉煌,当魔族前来争夺天魂剑,鬼域之主横空出世,欲修血妖,苦等千年,是命运的安排。还是有人背后操纵。当天魔降临的那刹那,一个惊天的消息被揭露,轩辕不凡又该何去何从…………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奇效偏方治顽疾

    奇效偏方治顽疾

    《奇效偏方治顽疾》共收录各科方260首,每方中药饮片在8味以内,个别方超过8味但都不超10味。每方列组方、用法、功效、主治、说明,尤其说明部分,概括中医方解及其主治现代病证,分析发病机制,阐述各药(饮片)现代药理研究,以探明其方治疗作用之合理性、科学性。同时,配以中药饮片图片(少量缺如),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冀希望能一册在手,以备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师一时之需,又能满足中医爱好者保健之需。
  • 伤魂

    伤魂

    龚合国是“我”在新兵连认识的铁哥们。一次,“我”为新兵们请命,得罪了班长。起初,龚合国还跟“我”一条心,不久却“变节”了,二人的情义也至此决裂。很多年后,战友沈从武偶然联系上了“我”,他说龚合国早就转业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不过现在人已废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龚合国竟然在他的家乡上演了一出堪称惊世醒人的活报剧,他独创的“频道论”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他和他所在的小城里的官员们有一天忽然懵懵懂懂地去“集体自首”,更是荒诞离奇……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发人深省。
  • 欧罗巴英雄记

    欧罗巴英雄记

    马伯庸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风格,写一段西方热耳熟能详的英雄传奇。东西方文化的无缝结合,中世纪欧洲的武侠狂想,熟悉的文体,绝未见过的世界。英格兰门派,法兰西武学,古希腊内功心法,穴道被十二宫与星命点替换,真气被“四液平衡”替换。欧罗巴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同样精彩。
  • 文至武圣

    文至武圣

    文明的路在崩溃,悠悠千古岁月,葬掉了多少璀璨文明。 这一纪,文明再度陷入黑暗,是谁,要葬掉一切,将痕迹也抹除。 是文者,是武者,是大千世界亿万生灵,是他们,成就了一个个辉煌的文明。 也是这亿万生灵,亲手葬下了自己的文明。 文道,武道,阵,音,玄,所有的一切皆湮灭在时空长河,传承之路,在逐渐消失。 一位少年人,在这样一个时代横空出世,以华夏璀璨的文明,要唤起这个世界逐渐陨灭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