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800000037

第37章 唐诗(5)

(1)妾:古代妇女自称。初覆额,指头发尚短,刚刚盖着前额。(2)剧:游戏。(3)骑竹马:儿童游戏时以竹竿当马骑。(4)床:这里指坐具。弄:逗弄。(5)无嫌猜:没有嫌疑猜忌之心,指天真烂漫。(6)始展眉:意谓才懂得些人事,感情也在眉宇间显现出来。(7)瞿塘:峡名,长江三峡之一,在重庆市奉节县东。滟滪堆,瞿塘峡口的一块大礁石。(8)感此:指有感于蝴蝶双飞。(9)坐:因而。(10)早晚:何时。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都在今四川省东部。(11)不道远:不会嫌远,即不辞远的意思。(12)长风沙:地名,距金陵七百里,水势湍险。

【赏析】

《长干行》是乐府旧题《杂曲歌辞》调名,原为长江下游一带民歌,源出于《清商西曲》,内容多写船家妇女的生活。长干为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此诗内容比较简单,但却写得优美动人。开头以妾(我)的口吻写到,当头发刚刚能够盖过额头的时候,我会折些花在家门前玩耍。你骑着竹木马过来,我们就快乐地绕着井栅栏做游戏。因为从小就是邻居,在一起玩,一起度过美丽的童年,一起跟着时间长大,所以两颗心从来就没有猜忌。长大以后,两个人便结婚了。

然后又写男子出去经商,女子在家殷切的思念,并不断地回忆往事,觉得日子过得太快,因为思念丈夫,满面愁容逐渐令红颜苍老。最后,她还痴情地说:“什么时候回来,提前告诉我,我远远地就去迎接你的归来。”

其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四句流传最广,因而为后世流传出最美丽的爱情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实际上,这首诗不仅开创了一种“两小无猜”的爱情模式,也为后世提供了“两小无猜”的范本。《唐宋诗醇》评价此诗说:“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十分恰切。

黄鹤楼 / 崔颢

作者简介

崔颢(公元704—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著名诗人,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昔人已乘黄鹤去(1),此地空余黄鹤楼(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3),芳草萋萋鹦鹉洲(4)。

日暮乡关何处是(5)!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昔人:指骑鹤的仙人。(2)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昌蛇山。(3)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4)萋萋:芳草茂盛。(5)乡关:故乡。

【赏析】

黄鹤楼因武昌黄鹤山而得名。《齐谐志》载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又《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自古仙缘不断。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字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像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字字皆有定声的七律。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字作结;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早就有了,崔颢自己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作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在这里,崔颢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以及“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颔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人黄鹤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气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诗中“芳草萋萋”之语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呼应前面,也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的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兵车行 / 杜甫

车辚辚(1),马萧萧(2),行人弓箭各在腰(3)。

耶娘妻子走相送(4),尘埃不见咸阳桥(5)。

牵衣顿足拦道哭(6),哭声直上干云霄(7)!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9)。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10),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11)!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2)。

况复秦兵耐苦战(13),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14)。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15),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16)!

【注释】

(1)辚辚(lín):车轮声。(2)萧萧:马嘶叫的声音。(3)行人:指被征出发的士兵。(4)耶:同“爷”,父亲。(5)咸阳桥:便桥,汉武帝时所建,在今陕西咸阳市。(6)顿足:脚跺地。(7)干:读作一声,冲。(8)过者:诗人自称。(9)点行:指点名征调壮丁。频:频繁。(10)里正:唐时每有百户设一里正,负责管理户口、检查民事、催促赋役。(11)荆杞:荆棘与杞柳,两种野生灌木。(12)陇亩:耕地。陇,同“垄”。无东西:不分东西,即行列不整齐。(13)秦兵:指关中一带的士兵。(14)关西:函谷关以西。(15)青海头:指自汉代以来汉族经常与西北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16)啾啾:呜咽声。

【赏析】

“行”本为一种乐府歌曲体裁。这首《兵车行》是杜甫的新题。战车在轰轰地前行,战马在萧萧地悲鸣,出征的人们,弓箭佩带在各自的腰间。爹娘、妻子、儿女都跑过来送别,尘土飞扬的路上,几乎看不到咸阳桥。亲人们牵着士兵们的衣服痛哭不止。哭声一直传到了天上,直冲云霄。这是“诗圣”杜甫描绘的一幅图景,用这哭声、烟尘,写出了冲天的怨气和悲愤。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拆散了一个又一个美满的家庭。

诗作的后面写了许多士兵离家的时候还是壮年,但归来的时候已经两鬓斑白。所以,杜甫说,生男孩不好,以后随军打仗难说生死,很多人空留一堆白骨在边境,没有人来收。新鬼喊冤旧鬼烦愁,在雨天里声声悲叫。所以,还是生女孩好,还可以嫁给旁边的邻居,至少不用去从军打仗。可是,杜甫的诗似乎没有料到另一种悲伤:在一个战争频繁的年代,女孩也一样没有幸福的生活。在连年的征战中,女子只有征夫,而永远没有丈夫。所谓家园,其实早已残缺不堪。无数的人无论是战士还是在家守候的“耶娘妻子”,他们都在战争里饱受伤害。

据史书上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见《资治通鉴》)杜甫的这首诗可以说是对那段历史真实的再现。

诗的最后几句触目惊心,“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这种白骨蔽平原、一战万骨枯的景象,骇人心魄又让人叹息,“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写得如此悲凉无奈,阴风猎猎,就好像死在边疆的战士鬼魂在呐喊、控诉。之前的尘埃不见咸阳桥的景象,此时在诗人笔下却化成白骨累累,这一强烈对比,其效果是不寒而栗的。穷兵黩武,劳民伤民。诗人满含愤慨与悲悯,将其对现实的不满与对黎民百姓的同情淋漓尽致地发诸笔端。

八至 / 李季兰

作者简介

李季兰原名李冶,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她才貌出众,专心翰墨,善弹琴,工诗词。早年隐逸山林,成为女道士。与陆羽、皎然、刘长卿等交游。刘长卿称她为“女中诗豪”。《全唐诗》录存其诗十六首。

至近至远东西(1),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注释】

(1)至:极,最。

【赏析】

“至近至远东西”,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至近”之谓也。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仍不外乎一东一西,可见“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征之一。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范畴。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至高至明日月”,日月高不可测,遥不可及,这个道理很浅显。诗人作此句,应当是意在引出下句。前三句虽属三个范畴,而它们偏于物理的辩证法,唯有末句专指人情,是全诗结穴所在——“至亲至疏夫妻”。

从肉体和利益关系看,夫妻是世界上相互距离最近的,因此是“至亲”。但另一方面,不相爱的夫妻的心理距离又是最难以弥合的,因此为“至疏”。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妙在饶有哲理和兴义,则末句之妙,专在针砭世情,极为冷峻。

谢亭送别 / 许浑

作者简介

许浑(约公元791—858年),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一带),遂为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其诗多写“水”。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语。

劳歌一曲解行舟(1),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

(1)劳歌:即送别歌。原指在劳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别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赏析】

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别赋》说:“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衬别离之悲,与此同一机杼。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的艺术辩证法。

这一句并没有直接写到友人的行舟。但通过“水急流”的刻画、舟行的迅疾,读者可以想见,诗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夹岸青山红叶的江面上的情景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急”字暗透出送行者“流水何太急”的心理状态,也使整个诗句所表现的意境带有一点逼仄忧伤、骚屑不宁的意味。这和诗人当时那种并不和谐安闲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诗的前后联之间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走远后,诗人并没有离开送别的谢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会儿。别前喝了点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绪不佳,竟不胜酒力睡着了。一觉醒来,已是薄暮时分。天色变了,下起了雨,四下里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两岸的青山红叶都已经笼罩在蒙蒙雨雾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随着急流驶到云山雾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苍茫黯淡,风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胧,追忆别时情景所感到的怅惘空虚,使诗人此刻的情怀特别凄黯孤寂,感到无法承受这种环境气氛的包围,于是默默无言地独自从风雨笼罩的西楼上走了下来。(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这首诗前后两联分别由两个不同时间和色调的场景组成。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富于变化。而一、三两句分别点出舟发与人远,二、四两句纯用景物烘托渲染,则又异中有同,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秋夕 /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也擅长文赋。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银烛秋光冷画屏(1),轻罗小扇扑流萤(2)。

天阶夜色凉如水(3),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

(1)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冷:清冷。(2)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3)天阶:天庭,即天上。

【赏析】

这首诗是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的。

同类推荐
  •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激情岁月(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格上寻真

    格上寻真

    在艺术上他孜孜以求,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五言诗古朴自然,清畅空灵,不加雕饰。而主攻方向是长短句,讲究押韵、对仗、平仄,有大体一致的格式,呈现出一种格律美;追求明显的节奏、段落、行数、音节,有一定规律,呈现出一种整齐美;或者句式长短不一,间隔有序,错落有致,呈现出一种参差美。这种长短句比词自由,近似元人小令。修辞上注意词性组合、搭配,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明快,白话、俚语信手拈来,时有警句。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

    《不安之书》,也曾译作《惶然录》,是葡萄牙著名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晚期随笔结集,也是一部未完成之作。里面的许多篇章也不像已经完成的篇章,甚至还有留着空白等待填补之处,但是全部加起来,却能完整地描绘出一个人的灵魂。此次是《不安之书》完整版中文译本首次面世。对于喜欢佩索阿的读者来说,这本《不安之书》就是他在华语市场上失落已久的经典之作,又将打开一扇我们窥见佩索阿浩淼哲学宇宙的大门。
  • 身心之毒

    身心之毒

    这是一部随笔集,分为暗自成长、狮子的心、无限之路、演讲与对话四个部分,基本可以视为作者从童年到成人之后的心路历程。作者童年时是一个顽皮、聪慧的乡野少年。在红色年代的大环境下,崇尚军队和武力,喜欢在山野间自在地玩耍。儿时的记忆影响着作者一生的行为模式,大学时期的自我、拘谨,成年之后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对时代、历史的深刻认识,都表现出作者细腻、理性不失赤子之心的性格。
热门推荐
  •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千金王妃买一送一:六王妃

    第一眼,他看上了那个可爱的小娃娃;第二眼,他觉得这个当娘的真好玩;第三眼,他决定把这对母女收归自己麾下。第一眼,她觉得这个男人不简单;第二眼,她断定他会是一个合格的父亲;第三眼,她答应下嫁,带着女儿坐上花轿。一个是太师府中最为低贱的庶出小姐,众所周知的破鞋,还带着一个小拖油瓶,一个是凤凰王朝最为高贵的嫡出皇子,少女的理想郎君,年及弱冠却无妃无子,两个身份天差地别的人,一段不为世人看好的婚姻,却——照样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她的男人,他的反应:青梅竹马找上门?简单一个字:滚!孩子她亲爹出现?长腿一踢:你怎么不去死!镇国大将军要带她远走高飞,远离这是非之地?怒气冲天:你当我这六王爷是死人啊?他的女人,她的对策:家有小妾三只?淡然一笑:关我什么事?下属送来美人十个?无辜大眼一眨:你塞给我干什么?邻国公主一口咬定要下嫁?收拾东西:那你娶她呀!我这就让出正妃之位?最后,王爷抓狂了:你这个女人,为什么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呢?最后,王妃郁闷了:你这个男人,为什么非要逼我出离愤怒呢?场景一:——爱妃,本王今天又在朝堂上摆了那个老不死的一道,真是大快人心啊!哈哈哈!——…——你为什么不说话?——恭喜王爷,贺喜王爷。王爷威武,王爷天下无敌,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场景二:——爱妃,本王今天兽性大发,杀了你的狗大宴宾客。——哦。——你没别的话说?——没。——为什么?那可是陪了你和清儿五年的狗啊!——第一,那本就是一只畜生,还是一只年已迟暮正在等死的畜生,王爷杀了它是助它早日解脱;第二,它是臣妾的,臣妾的一切都是王爷的,王爷想拿自己的东西怎么办,臣妾无权置喙;第三,您是高高在上的王爷,只要能让您高兴,牺牲一条小小的狗命算什么?第四…——来人,把王妃的狗还给她!场景三:——爱妃,皇兄看上了咱们的女儿,想把她聘给太子做太子妃。——不行。——为什么?——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说什么本王听不懂。不过,本王已经答应了皇兄了,圣旨即刻就到。——…——爱妃?——王、八、蛋!——嘎?爱妃,你、你说话了?——你这个王八蛋!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是不是?快快把我女儿的婚姻自主权还来来来来来来!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习惯解析

    习惯解析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世界名人名言金典》。这些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茅山传人

    茅山传人

    清朝末年,浙江一座大宅子一夜间被烧光抢光,大宅中的横死鬼一直潜伏,准备报复人间。在中国内乱结束后,党中央才派人将大宅子重新修复。一户姓苏的大户人家流落至此,买下宅子安居。不料苏家大少生有凶命,被宅中鬼魂引发后克死双亲,为了报复宅中的鬼魂,苏家大少加入茅山,寻求驱鬼之道……在他下山后,一路降妖除魔,开启了茅山传人的驱鬼传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本书从修养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妖孽王爷:绝宠腹黑王妃

    妖孽王爷:绝宠腹黑王妃

    穿越成为王府庶出三小姐,容玥作为一个爱吃懒睡的腹黑少女,除了吃喝玩乐以外,还有……突然不知道哪里跑来一只莫名其妙的雄性动物:“还有爱夫君。”“谁是我夫君?”“哦,所以玥儿承认我这个夫君的存在了?”“……”啊啊啊她怎么会摊上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某腹黑妖孽男神猛烈展开追妻攻势,誓要对她死缠烂打不肯放手,她该怎样应付?【1v1宠文+甜文,男女主绝对身心干净,欢迎入坑~】群:222072153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我传:一个男人的三生三世

    重庆大学学生王琪在毕业前三天的一场舞会上为了3分钱门票踢了别人下裆,被学校开除,多年苦读付之东流,人生轨迹由此改变。没想到他却开启了传奇人生:运作庞氏骗局、边境赌石、赌场洗码、跨国绑架、英雄救美、“入住”世上最高牢房、动辄上百万的豪赌、险遭活埋……死里逃生之后他的人生又将驶向怎样一个未来?
  •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之道(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自然肩负着创新的大任。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怎样才能开启他们的智慧之窗,激发他们潜藏的巨大能量呢?本书精彩的智慧故事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创新的大门,令青少年走上创新的光明大道,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