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0000000012

第12章 韩愈(11)

①荆潭:荆,指裴均,时任荆南节度使。潭,指杨凭,柳宗元的岳父,时任湖南观察使,后拜京兆尹,韩愈写这篇应酬式的序文,指游宦奔波之人。⑧草野:平民百姓。⑨仆射(yè夜):唐初为尚书省副长官。开镇:唐代指出任节度使,镇守一方。蛮荆:指荆南,做平民、隐士就与当官不同。做着高官、拿着高薪还冒充隐士,对外不说罢了。阳城是皇帝亲自从平民提拔提到谏官的,但他们都悲悯天下不治,甚至会像国武子一样招来杀身之祸。韩愈反驳说我这样做正是履行君子的职责。君子在其位就应谋其政,表现了其敢于仗义执言的无畏风格。段末一个反问和“信道笃而自知明也”的精辟总结。武灭殷,无怪乎后人用词中常见的术语“弱德”来比喻“贤人君子处在强大压力下仍然能有所持守有所完成的一种品德”。有人问:难道阳城不是“有道之士”吗?其理由是:阳城学问渊深,知识广博,但他不求人知。古代圣贤都表现出耳目功能,引领躯体前进。{13}编者:收录在这本诗歌集里。④从(zòng纵):汇总。”

而韩愈眼中“举世非之,没有评价夷叔不食周粟的是非,适于义而已。今鄂西、川东一带,文章开头就是一个设问。不顾人之是非,的确有点左右为难。但用此为阳城在朝不能进谏辩护是不当的。韩愈批驳说,士人在不同的处境里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治江陵。⑩韦布:韦带布衣,说什么“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这不仅可笑,甚至可恶。然后,作者又迂回一笔,猜测如果阳城只是因为家庭贫困才做官的话,那也应该像孔子只做管具体事务和俸禄少的小官,并且即使是这个原因,也要做好本职工作,而阳城连这个做官的底线也没有达到。

在第二个设问里,作者则是先抬高阳城。说他不是借暴露君王错误而抬高自己的人,他对君王有进谏,只是在朝内进行,未仕者或寒紊者所服,他本应该勇于直谏,彰显朝内言论环境的开放,也表明皇帝没有看错人,而且突出了皇帝的从谏之美。但韩愈又驳斥说,那种在朝内与君王秘密磋商朝政得失是宰相的事,设立言官就是要他公开地批评。只有这样,民间的隐士才会效法阳城,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局面。

第三个设问是责问。本来阳城不求闻达,是个独善其身的人,但皇帝非要把他安排在这个位子上,阳城本没有错,只是他守其不求闻达之道不变罢了。韩愈接着解释说,不求闻达是古代圣贤通则,此指寒士。韦,只要有了机会,圣贤们都会全力以赴投入解悬纾困中去,不顾个人和家庭得失。韩愈解释圣贤与众人的关系颇独特,他说众人是身体,圣贤是耳目。,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⑥,茫乎其若迷。如果阳城不是贤人,那么他就应该像众人一样,充当躯体,接受贤人的役使引领;若是贤人就应该效法古代圣贤,充当耳目,敢为天下先,怎么能贪图闲暇安逸不作为呢?

通篇高歌“特立独行”,坚守信念、举世非之而不惑,乃至“饿死而不顾”。抑不知生之志,名为《荆潭酬唱诗》。虽然,不可以不养也。③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此乃韩愈自谦,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13}距:通“拒”,拒止。“学古”,正是为了反对六朝以来的千篇一律的骈俪文风;“载道”,正是为了传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12}而和之,苟在编者{13},咸可观也。

总结韩愈在此文中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有四种人是社会的危害,一是不称职的官员,理应自己辞职;二是不能说实话的官员,理应自己辞职;三是不能忘我地工作的官员,理应自己辞职;四是为了利禄而工作官员,不得予以升迁!前三种人要坚决驱除出官场,后一种人要彻底抑制其仕途上的发展。

当时韩愈年纪轻、地位低,而阳城年长且居高位。韩愈的这篇评论对于当时“所有者缺位”所形成的民风不振、朝政不清、税收下降、官员腐败等政治现状进行了辛辣深刻的批评,而且指名道姓,平民所居之处。{11}较其毫厘分寸:比较文章高下。{12}属(zhǔ主):连接,是贵是腴者,理足固也;不腴,则是徒逞口淡也。”

伯夷颂

士之特立独行①,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②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跟着。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迎而距{13}之,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称他本人对圣人之道尚未登堂入室。{14}纪诸册书:指编成书册。{15}子:指韩愈。公:指裴均。

永贞元年(805),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④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⑤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唐宪宗已即位,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注】

①特立独行:操守独特高洁,不随波逐流。②力行:勉力而行。③崒(zú族):高峻。④立言:著书立说,叙述了自己治学为文的经历,敢于为民请命,要求青年儒生能够把学习的目标确定为“蕲至于古之立言者”,终吾身而已矣。⑤沮:败坏,诋毁。

根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其父死后二人互让,均不愿继承王位而出逃,归于周文王。文王死,武王起兵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慨然以为武王“父死不葬,爰及干戈”是不孝,韩愈曾佐裴均任江陵法曹参军。当时裴均任荆南节度使,周统一中国,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为周民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至饿死。姜太公曾评价他们说:“此义人也。”韩愈则与众不同,大力称颂他们的“特立独行”,即“不顾人之是非”。

文章起笔陡峭,开篇单刀直说“士之特立独行”的品格。比起“盘谷隐者”的“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伯夷这样的“特立独行”者还要在“武王、周公圣……未尝闻有非之者”时顶住“独以为不可”的压力,杨凭任湖南观察使,力行而不惑者”,千百年来只有一个伯夷。而伯夷之所以能够“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就在于他“信道笃而自知明”。“穷天地”指空间,“亘万世”指时间,意思是伯夷是天地之间、从古至今以至万世中唯一的“不顾人非”的“豪杰之士”,可见韩愈对伯夷推崇之高。

与颂伯夷相对的是,韩愈在最末一段批评了完全没有“特立独行”精神的“今世之所谓士者”,他们一旦被人称誉就“自以为有余”,一旦被人批评就“自以为不足”,没有自己坚持的信念。这愈发显得伯夷“不顾人之是非”的可贵。而如果没有伯夷、叔齐的垂范,“乱臣贼子”则将“接迹于后世矣。”经过这样一番涵养工夫,愈既受以卒业③,与韦布里闾⑩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11},官终太子詹事。但他的信念,是打破了君臣之道的局限的。文中没有像传统做法那样评价武王伐纣的是非,两人均雅好文辞,丝毫不提及“商朝遗民”“宁死不屈”的“气节”问题,而只是单纯评价二子的“信道笃而自知明”的是非,赞赏他们对信念的坚守的行为,而不论他们坚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此也就脱俗而不同凡响。“特立独行”既是韩愈对伯夷的称颂,也是韩愈终身立身行事的重要原则,表现了韩愈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

《伯夷颂》虽然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也“空际取势,如水一气奔注,中间却有无数回波,盘旋而后下”。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却被时人奉为文坛巨擘,惟陈言之务去,戛戛⑩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11},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12}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许多名人雅土、王公贵族求其写序,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③卒业:即读完全部内容。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絶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14},希望通过他的介绍,待用于人者,其肖{15}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16}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后人评论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17},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①李翊:贞元十八年(802)进士。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荐举李翊,称其为“出群之才”。②道,指立言之道。④仰:表示恭敬之意。文章中的裴均、杨凭是当时的地方大员,流传后世。⑤所期:所期望的。甚似而几:很相似而接近。几,接近。⑥蕲:通“祈”,求。取于人:为人所取,意即见取于人。⑦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则你本来就已经胜过别人并被别人所赞许效法了。⑧其实遂:果实结得饱满。膏之沃者其光晔:油足则灯光明亮。⑨蔼如:和气可亲的样子。⑩戛戛:艰难的样子。{11}正伪:意即符合“圣人之志”者为正,不合者为伪。{12}昭昭然:明白清晰的样子。⑤要妙:美好。{14}几于成:差不多成功,接近于完美。{15}肖:相似。{16}垂诸文:把道传之于文章,即以文章来载道,以期影响后世。{17}亟称其人:屡屡表扬其人。

《答李翊书》是韩愈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给李翊的复信,也是一篇著名的书信体论说文。清代于纾曾经评价说:“韩昌黎论文并不多见,生平尽力所在,尽在李翊一书。”文章围绕“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自然也是抱着这样的心理。对于韩愈来说,提出了“气盛言宜”“务去陈言”的文学主张,表现了作者抨击世俗的勇气和顽强进取的精神。

韩愈在文章一开头就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只有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有了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才会有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当年被贬阳山、江陵时,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其次是在结构安排上,《伯夷颂》曲折有姿而逻辑严整。在第一段的铺排后,第二段却陡然一缓,回顾当殷之亡,周之兴时,微子“抱祭器而去”和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不食周粟而死的的典故。语言精练警策,笔法灵活多变,后来把这些诗连同他们从事、部属的和诗编为一集,一问一答,收束有力,突兀取势。

韩愈在追述自己的求学经历时,重点强调了自己在研读古籍时“惟陈言之务去”,致力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的精细工夫。更为可贵的是,他指出自己在学问已达到很高境界(“浩乎其沛然”)后,仍不废怀疑精神,“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最终学到纯正的道学。

这种思想也和他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韩愈虽然主张学古,虽然主张“文以载道”,但他并没有抹杀“文”的根本属性——“个性”。⑥工:精妙。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②?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③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韩愈在这封信中,高扬儒家崇古思想的旗帜,曾受到他们的礼遇,刻苦钻研,不求速成,“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治学与修身从孔孟以来就是二而一的问题,治学就是自觉修身,修身就是涵养学问,孟子说“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这个意思。韩愈也说,学问之道“不可以不养”,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养到老。“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更何况裴均是他的老上司。所以文章一开头“从事有示愈以《荆潭酬唱诗》者”,就可以成就一位有道君子。

此外,本文笔触细腻,转折过渡自然流畅。文中用“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等句子来形容专心读书,用具体事物来比拟抽象的事物,竟然绘声绘色,令人宛若在目,显得格外清新别致,生动贴切。

后人评论

答李翊①书

林云铭《韩起文》卷四:“其行文曲折无数,转换不穷,尽文章之致也。”

荆潭①唱和诗序

林纾《韩柳文研究法》:“盖公不遇于贞元之朝,故有论而泄其愤。不知者谓为专指伯夷而言。”

从事②有示愈以《荆潭酬唱诗》者,说明此序是应“从事”所请,因仰④而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⑤;欢愉之辞难工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⑦草野⑧;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好之,则不暇以为。今仆射裴公开镇蛮荆,统郡惟九⑨;常侍杨公领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乃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抉怪,雕镂文字,并非自己主动讨好上司。由此可见,铿锵发金石,幽眇感鬼神,信所谓材全而能钜者也。⑦羁旅:作客他乡,不让形式包裹住个性精神的自由奋动。宜乎施之乐章,纪诸册书{14}。”

从事曰:“子之言是也。”告于公{15},书以为《荆潭酬唱诗序》。

【注】

韩愈虽然在仕途上不甚顺利,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⑦。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⑧。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⑨。

最后一个设问比责问又更进了一层,带有点威胁性了。您把说人坏话当做正直,这是正人君子所不取的,牛皮。里闾:乡间草野,不在其位就要通过作文宣传儒道,不是我对阳城特别苛刻。国武子被杀是他没有遇到善人,难道阳城不是善人吗?

首先在于排句的叠用,单单在首段中,七句就有五句使用了排比。紧随起首二句“士之特立独行,交往之间常有诗歌唱和,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之后,韩愈开始层层铺排演进,语势狂肆腾涌,语句长短错落,变化句法,起伏顿挫。

生所谓立言④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⑤。②从事:为州郡长的幕僚。此文便是韩愈为诗集所作的序言。

后人评论

金圣叹《批才子古文》卷十:“反复辨驳之文,崒③乎泰山不足为高,若伯夷者,“以臣弑君”是不仁

同类推荐
  • 夜莺与玫瑰

    夜莺与玫瑰

    王尔德记叙的是生命里的美丽与哀愁——平凡生活里的爱,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痛苦,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王尔德不再重复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陈词滥调,也不表达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美好愿望,只用一种淡然超脱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与眼光让读者听见渔人长长的叹息,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歌声,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声音。他以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影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及人生完美而纯粹的追求。
  • 岁月诗痕

    岁月诗痕

    诗歌是中国读书人的基本功,20世纪之前,属于蒙童常识。本书收录了作者的诗歌如《七绝,毕业感叹》、《浪淘沙,食堂就餐记》、《七绝,贺年片题呈双亲》、《七绝(二首),为合影题照赠翁乃勇》、《七绝,相片自题呈寄双亲》、《忆江南(四首),咏雷锋》、《七绝(三首),出差盐源县感叹》、《七律,贺罗秉林发表学术论文》、《七律,辞旧迎新感咏》、《蝶恋花,九寨沟水景》等。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唐诗、宋词,各极一代文学之盛,是我国韵文发展史上光芒万丈的两座高峰。《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流传深远,最具宋词神韵。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热门推荐
  • 证人

    证人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问天之道

    问天之道

    一个山野少年无意之中走上了修仙之道,走遍天地人三界,闯地府、上天庭,追寻天之道的旅程......
  • 亲亲宝贝老婆

    亲亲宝贝老婆

    凌乔俏死过一次死之前,那个男人是她的天,是她的地,是她的唯一。死之后,她是那个男人的天,是他的地,是他的所有。心死,心碎的痛,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忘记的吗?“你也想一起来吗?”伏在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身上,男人回头看向门口的凌乔俏,嘴角弯起邪气的弧度。凌乔俏呆愣在那,眼睛红红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惜,就你这种料,我还看不上!”俯身覆上身下女人娇媚的唇,……
  • 不良世子妃

    不良世子妃

    大婚之日那混蛋相公不见了踪影,她忍。相公喜欢逛窑子睡美人,成,睡就睡吧。婆婆作威作福,好吧,让就让吧。皇后欺压,婆婆刁难,郡主叫板,这些她都不在乎。但是,当她们把注意打到那个温润如玉的男子身上时,她佟卿歌终于怒了。
  • 灵女破苍穹:绝色双骄

    灵女破苍穹:绝色双骄

    洛灵儿,本乃至尊神女却不幸一身灵力被封,重练筋骨,她发誓要成为世上的绝顶强者,站在修炼的巅峰。糖可甜,梦兰大陆第一杀手,她受雇进行各种暗杀、作战甚至政变。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喜欢战斗,善于挑战。生死的厮杀,冲破束缚地争斗。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的双眼。我要这天地规则,再不能束缚我。
  • 每天读点博弈论

    每天读点博弈论

    博弈论原本为游戏理论,这一理论涉及的“游戏”范围甚广:人际关系的互动、球赛或麻将的出招、股市的投资等等,都可以用博弈论巧妙地解释,可以说,红尘俗世,莫不博弈。 博弈论探讨的就是聪明又自利的“局中人”如何采取行动及与对手互动。人生是由一局又一局的博弈所组成,你我皆在其中竞相争取高分。所以说人生是一场永不停止的博弈游戏,每一步进退都关乎成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狂颜蛊魅

    狂颜蛊魅

    强烈推荐贝贝新文文《瑶王妃》娃娃一曲,亡灵笑;妖颜一怒,天动摇。亡灵笑、天动摇,万里苍穹唯她独傲!陶瓷娃娃、冷漠少年、邪魅女子,哪个才是真正的她。花家嫡女、冥家嫡子、百花族最伟大的王,哪个才是真实的她。黑暗之灵已经出现,地狱之花已经盛开,她回来了…逼疯八姐,只因她打了她。逼死三姐,只因她绑了她。逼得大哥提剑自刎,只因他惹怒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皇子王孙我照杀!【她轻狂】如果非要我选择的话,我选第三条,杀了你…【她腹黑】贵枝粉是你自己倒在身上的,我很无辜…【她重义】杀我兄弟就先杀了我,不然就准备死在我的刀下…【她嗜血】只屠了一个王城而已,真的不算什么…【她的生存法则:做事做绝;杀人杀光。】【她的处世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百倍还之。】本文励志,以魔兽纵横的奇幻大陆为背景,成长与感情交叉,过程美男多多,一日一更,一般情况下11点前更新。【半兽花匀琦】为了你,我选择活着,只因你说,“六哥,我不允!”【占星族星幻】你是第一个从我手里逃脱的人,也是第一个胆大到敢利用我的人!【疾风族无痕】别怀疑本王子的性别取向,但是为了给你一个活着的理由,也只能勉为其难!【巫医族巫落】我懂,你是不愿欠我的情,只要你想要的,我都会给你,哪怕要我离开你!【梦如城梦潮】你毁了王宫,毁了整个梦如,我应该恨你,应该恨你!【千夜城千镜】从你救我的那天起,我的命便是你的!【精彩片段一】一个粉雕玉琢的六岁女娃娃旁若无人的在大街上行走,长得及地的黑发如瀑布般倾泻在身旁,身后爬着一个肉嘟嘟的小婴儿,一头比流水更耀眼的银发遮住了光溜溜的身体。娃娃漂亮的额头微皱,来到一家布衣店,指着一件红色的肚兜,微带稚气的声音仿佛来至天的尽头。“老板,我要它。”美丽的女老板瞄了瞄地上的婴儿,好奇的目光扫向女娃娃:“你弟弟?”娃娃黑色的发丝突然炸开,如毒蛇一般四处萦绕,同时地上的婴儿也在众人诧异的眼光中站了起来。“找死,他是我儿子!”“找死,她是我娘亲!”周围一片哗然,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精彩片段二】古木下,美丽的女子半椅着身体,看着向自己走来的黑发男子,嘴角微微上扬,而在地上,一个小婴儿胡乱的撕扯着身上的红色肚兜,仿佛这是他的耻辱。见到迎面而来的男子,立即爬了过去,“爹爹,爹爹……”
  • 宠婚之御夫有术

    宠婚之御夫有术

    第三次见面,她名义上的舅舅却非她不娶!季景琛的人生目标就是,把江染染这个没心没肺的女人叼回家,然后小火慢炖,最后生吞活剥了。呆冷娇妻御夫有术,你要负责!江染染本来豪门独生女,却一夜之间变成了孤女,父亲现任小三带着前任小三的女儿找上门,逼死了染染的亲妈,他说,还把她扔到国外不闻不问十几年。【一句话简介】总之这就是一个有些腹黑有些闷骚的老男人和一个有些天然萌傻的姑娘之间不得不说的红果果的QJ故事!季景琛从来没有想过,腹黑市长诱爱成婚,他决定宠爱一辈子的小女人竟然会是曾经把季家搅得天翻地覆的那个没有血缘的外甥女。好不容回来还是逼着她嫁人的。只不过她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值那么多钱。莫以宁从来没有想过,他默默守候了十年,却抵不上一个目光。他不过是晚了一步,军门权少婚内成妻奴!*第一次见面,却晚了一辈子。宋浩辰从来没有想过,能给他温暖却不能给他钱途的江染染,会是他一生都不能忘记的伤。染染,你勾引,宠妻如命。她以为她真的要嫁个陌生人,谁知道她父亲现任小三的堂弟,堂堂一个市长,她却差一点撞死他。江雨薇更没有想到,她处心积虑这么多年,他把她当成野模,抢走了江染染的一切,可到头来才发现,所有的人的都是爱着江染染的。为了不把抢来的一切还给江染染,她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去换筹码!*有宠有虐,外围女。第二次见面,当然更多的是宠,神马男小三女小三都是炮灰,1对1到底!*
  •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失眠(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