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9800000048

第48章 杜甫(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诗人初次远望泰山见到的独特景象。诗人刚刚看到泰山内心当是兴奋不已,所以,不由地问了一句,泰山怎么样啊?接着诗人经过揣摩后写到高耸在齐鲁大地中的泰山,青色葱郁。诗人没有正面说泰山怎么高大,而是用“齐鲁”二字,以齐鲁大地广阔来侧面衬托泰山的雄伟,可见泰山的高大,同时这两个字也点出了泰山的地理位置。“未了”二字,展现了泰山葱郁浩大,有蔓延无边之势,烘托了泰山的雄壮和宏伟。诗人视角独特,构思巧妙,泰山的宏伟壮丽的形象跃然纸上。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写了近处所见泰山的奇伟秀丽之景。“钟”字这一妙用,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好似大自然特别钟情于泰山,所以,使它奇伟秀丽。因为泰山高大,所以,山的南北两侧,能分隔“昏晓”。“割”准确地反映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语言凝炼,精确、精妙。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写诗人仔细地望山,雄伟的泰山让诗人心潮澎湃,泰山升起层层云烟,这使诗人内心荡漾起来,游兴盎然,泰山美不胜收,诗人的眼睛都看花了,感到眼眶有像要决裂。“决”字写得非常生动,其也体现了诗人的兴奋心情。“归鸟”已经回巢,而诗人还在望着,这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美。

诗人看到泰山的雄壮景色后,热血沸腾,于是就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想法。“会当”的意思是“一定”,突出了诗人的坚决。诗人不畏艰险攀登泰山“凌绝顶”,体验那种俯望“众山小”的豪情,也表现了诗人澎湃的豪情和宏大的胸怀。

这首五律用字凝练、精妙。诗人按从远景到近景进行描写,层次清晰。诗人由景生感,最后生情,感情变化自然真实。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齐鲁青未了”,只五字,雄盖一世。“荡胸”句不必可解,登高意豁,自见其趣。(《集千家注杜诗》卷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①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③,漫卷诗书喜欲狂④。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

即从巴峡穿巫峡⑥,便下襄阳向洛阳⑦。

【注】

①官军:指唐朝军队。收河南河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兵败被杀,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安史之乱结束。

②剑外:剑门关南地区称剑外。这里指蜀地。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曾是叛军的根据地。

③却看:再看。

④漫卷:胡乱地卷起。

⑤青春:指明媚的春季。

⑥巴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嘉陵江上游,有“小三峡”之称。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⑦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这首诗写作于诗人听到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长达七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狂喜和急切回家的激动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第一句气势迅猛,语气急促,“忽”字凸显了捷报到来得突然。诗人因为安史之乱未平,所以在“剑外”飘泊多年,饱尝了世事艰辛,现在突然听到“收蓟北”,积蓄多年的归乡愿突然之间很快就实现了,“蓟北”收复,战乱终于平息,百姓终于可以摆脱离乱之苦,诗人终于告别了背井离乡的苦日子,返回老家这些种种对曾经艰辛感伤,对捷报信息的喜悦心情,都集中在了一起,诗人感情迸发而出,心潮澎湃、一时难以平静,所以紧承“忽传”,诗人才有“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样悲喜交加的激动举动。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接着诗人由自己写到了家人,诗人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不由就想起了和自己受苦多年的妻子、儿女。“却看”二字意韵深远,诗人可能想对家人说些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也不用再说什么了,笼罩在家人头上的愁云早已经消散殆尽了。而亲人的兴奋,又让诗人兴奋不已,所以诗人干脆“漫卷诗书”和亲人们一同享受狂喜的心情。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狂喜心情。诗人以对妻子的口吻写到,趁着这大好时光“放歌”、“纵酒”,我们也该用青春焕发的心情,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季里,和儿女们“作伴”“还乡”。诗人想到这里,心情当是舒畅兴奋不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想到了“还乡”心情自是激动不已,于是,便体前设想了自己回家的行程,“即从”、“便下”两句贯串一体,轻松流畅。“巴峡”和“巫峡”之间江河狭窄,所以,诗人用“穿”,而“巫峡”到“襄阳”之间,顺流而下,所以用“下”,而从“襄阳”到“洛阳”,改为陆路,所以用“向”,可见诗人用字之精练准确。这些字也表现了诗人想要还乡的急切心情。虽然“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他们都相距甚远,但是在诗人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了两幅快速如流水般行舟于江流之间的情景,回家在瞬息之间。这两句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正在陶醉想象之中,无限联想的样子,到此诗文戛然而止,留下了让人遐想的空间,言尽而意未止,余韵悠远。

这首七律,将喜悦之情写的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格调明快自然,感情汹涌澎湃。

后人点评

清人张谦宜: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纟见斋诗谈》卷四)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

尔曹身与名俱灭③,不废江河万古流④。

【注】

①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②轻薄:轻浮浅薄的人。哂(shěn):讥笑。

③尔曹:即你们。这是不客气的称呼。

④不废:不影响。

“王杨卢骆当时体”,王勃的诗突破了宫体诗束缚,风格清新明朗;杨炯的诗大气磅礴,豪迈健硕;卢照邻的诗辞彩富丽,内容广阔,意境清远;骆宾王擅长七言歌行,感情悲愤激烈。诗人认为初唐四杰的诗文是当时的诗体,代表了当时的诗文风格。

“轻薄为文哂未休”,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有些轻薄浅俗的人嘲笑四杰的诗文,讥讽不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人写道,那些嘲笑四杰的轻薄之徒,只是一时的聒噪非议,他们最终是身死和非议一同消失,根本不影响四杰那像江河之水,万古长流的名声的。最后两句非常富有哲理性,表明杰出的事物是不会因为外界的污蔑、干扰而改变的。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尚有村②。

一去紫台连朔漠③,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④,环佩空归月夜魂⑤。

千载琵琶作胡语⑥,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

①荆门:指荆门山。

②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入宫,和亲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唐朝时候还有昭君故址,所以说“尚有村”。

③“一去”句:指的是昭君出塞,不再回来这件事。紫台,指帝王宫殿。

④省识:认识。春风面

⑤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⑥“千载”两句:昭君出塞,戎装骑马,怀抱琵琶,作思归歌《昭君怨》。作胡语,因琵琶为胡人乐器,所以所奏曲皆为胡音。

昭君出塞

这首七律是诗人居在夔州时,遥望数百里外的昭君村,感怀昭君而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人在开首先点出了昭君村的地址。诗人与昭君村相隔数百里,从夔州遥望是看不到昭君村的,所以诗人在这里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力,勾勒出来雄伟壮丽的景色。“群山万壑”本就非常雄伟壮观,接着诗人用“赴”字突出三峡齐聚一起雄伟气势。接着诗人点出昭君出生在这样一个雄伟奇丽环境包围的小村庄。起笔气势非凡,雄伟壮阔,这样的环境才能产生像昭君这样的神奇人物。

诗人接着由昭君村写到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人用了简洁有力的笔触,概写了昭君出塞这件事情,只两句话十四个字,却写尽了昭君一生的痛苦。苍茫大漠漫无边际,好似能吞灭一切。只有昭君青冢在荒漠中遥望大汉,永远不会消失。这是多么宏阔而悲戚的场面,天地无情,昭君有恨,深沉而深刻,感人至深。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诗人进一步写造成昭君悲剧一生的原因是昏君。汉元帝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宫中女子命运完全掌握在了画工的手里,也因此造成了昭君的悲剧。“省识”二字表明汉元帝只是对昭君图像一扫而过,这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因此酿成了昭君一生的悲痛,其中蕴含着愤怒之情。虽然昭君身埋塞外,但她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故国。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最后诗文以琵琶曲结尾,点名主题,昭君的怨恨在琵琶曲中源源不断地传达出来。暗喻昭君千载孤寂之感。“千载”二字为人们留下了长久的思考和追忆。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荒郊大漠,昭君抱琴独奏的凄婉图画,画中昭君紧蹙的愁眉,那么清晰。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起得磊落。(《唐诗品汇》卷八十四)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①,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②,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③,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⑤。

【注】

①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居住。

②怜:想。未解:尚不懂得。

③云鬟(huán):环形发髻。

④虚幌:透明的窗帷。

⑤双照:喻指团聚的日子。

月夜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沦陷的时候,天宝十五年(756)秋,诗人被叛军俘虏到长安,诗人借此诗抒发了自己思念家人的感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开篇没有写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是直接就写到了亲人避难的鄜州,可见诗人急切想要见到家人,心情焦躁不安。因为自己深困长安,今夜,就只能有妻子一个人看月了。那么,家中还有儿女们呢,可以和妻子一同赏月啊。

接着在第二联诗人写到“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句点明,妻子不是单单看月,而是看月怀念诗人,而此时,儿女都很小还不知道思念父亲,孩子不能分担母亲的思念,这反衬了妻子更加孤单。一个“忆”字饱含了辛酸之情。曾经和妻子在一起赏月、共度难关的日子,可能在诗人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吧。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一句诗人想到了妻子独自赏月时的情景。秋雾打湿了妻子的云鬟,月亮的发出寒冷的清辉光,照耀在妻子的玉臂上。这两句表现了妻子独自思念之深,甚至雾打湿衣服,天气渐渐寒冷,还不知道,只想着在远方丈夫的安危。这些完全是诗人想象到的,诗人想象得这样真切,实际也反衬了诗人思念之切。

诗人思念之情达到了极点,不免感伤落泪,于是写到,“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结束这种思念之苦的心情。“双照”二字表现诗人对国家平定和家人团聚的希望心情。

这首五律用词委婉贴切、简洁自然,结构严密,想象丰富,笔触细腻真切,感性深沉真挚。用设问、对比等机构全篇,构思巧妙。这首诗虽然借望月抒发离别之情,但内容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诗人内心的担忧之情。

后人点评

清人浦起龙: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读杜心解》卷三)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戍鼓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④,况乃未休兵。

【注】

①舍弟:杜甫的同胞弟弟。舍,家里。

②断人行:指鼓声响后,就戒严,禁止行人往来。

③秋边:秋天的边地。

④长:总是。达: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在战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就分散在这些地区,战乱中音信全无,于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担忧和思念,便作下这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诗人在诗文的开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苍凉、孤寂单的边塞景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行路,天边的一只大雁在孤鸣。一只孤雁的鸣叫没有打破第一句的沉闷,反倒是以动衬静,反衬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诗人笔下的环境更加单调冷寂。“断人行”点明了社会环境,体现了战事的持续久且频繁,所以道路都受阻。这两句诗烘托了悲哀凄凉的氛围,也点明了诗人写作的背景环境,在这样寂寥的苍凉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描写点题,描写了月夜的环境,也点出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即一个有白雾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不似写露那样客观描写景物,诗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满了肯定色彩。其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分外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得雄健有力。“月是”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即诗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诗人在这样的悲伤环境中想到同胞兄弟们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所以,担忧之情可见一斑,所以,这两句写时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离散,家已经不存在了,感情悲伤真挚。这两句诗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百姓的共同的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第五、六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忧虑心情。兄弟们四处离散,在平日里寄书就难以保证到达,更何况是现在战乱纷繁的时候呢,所以,亲人生死难料啊,言外之意,充满了诗人的深深的担忧和眷念之情。

这首五律,语约义丰,结构紧密,上下承接自然。

后人点评

宋人王得臣:杜子美善于用故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峻而体健,意亦深稳,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也。(《麈史》卷中)

赠花卿①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②,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③,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①花卿:指花敬定,本是成都尹崔光远的一个部将,后因平叛立功,但他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卿,是对男子的敬称。

②锦城:即锦官城,这里指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③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锦城丝管日纷纷”,首句写成都城内各种音乐整日里鸣奏着,热闹非凡,“纷纷”二字常常形容一些具体事物,但这里诗人把它用在了抽象的乐曲上,这就把诗人看到的乐器和听到的声音融合在了一起,形象准确地描绘了弦管发出的优柔的靡靡之音。“半入江风半入云”,这句话也是在描绘音乐的效果。乐曲从管弦中出来,飘出花卿家,随着风飘飞到锦江上,飘入白云间。其中,两个“半”字,给诗文又增添了一份活泼和灵动,诗趣更浓,情趣盎然。诗人将无形的音乐化成了有形的事物,生动传神,音乐那行云流水般美妙的曲调,仿佛就在耳边萦绕。

诗人听着这如此美妙的音乐不禁感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这曲子只能是天上的神仙的乐曲,人间难得一闻啊。而“天上”这里既是虚指仙界,同时,也是在指朝廷,宫廷中的曲子本不应该出现在乡野山城中的,更不应该是“日纷纷”,这些矛盾点,将诗人暗讽花卿的主旨显现了出来。

诗人在这首七绝中,虚实结合,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音乐的美妙,同时,诗词柔中带钢,意韵悠远,将忠言委婉含蓄地恰当地表达了出来,非常完美绝妙。

后人点评

杨伦评:“似谀似讽,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也。此等绝句,何减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杜诗镜铨》)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世界名人情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集了众多名入撰写的情书。他们当中,既有政治明星、高官权贵,又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每一封情书都表达了写信人诚挚炽烈的情感。编者在每封情书前,对写信人作了详细介绍。部分书信还在结尾处给出了写作背景,方便读者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写信人的心理。这些出自名人之手的情书,不仅能带来美的享受,还能让大家更深刻地领悟到爱的真谛。
  • 雄师渡天堑

    雄师渡天堑

    4月21日,6月2日解放崇明岛,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长达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三大战役之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60余万守军的长江防线。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20日,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统治的灭亡。此役,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划江而治”,历时42天,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共歼敌43万余人,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华东和向中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23日解放国民党首都南京,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东至江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和平谈判宣告破裂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诗论

    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堪称宋代艺术特色的代表者,本书对其进行研究,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有较高出版价值。
  •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剑男诗选(中国21世纪诗丛)

    当一个人从扮繁复杂的异乡回到故乡,故乡是不需要辨别的。故乡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深切记忆,一个人回到故乡,他就是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就可以宠辱皆忘,直至消失在与故乡无边的融人中。与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他乡相比。只有故乡才是我们皓首单衣仍不忘返回的最后归宿,只有故乡,才能让一个游予在他的怀中快乐地哭泣。
热门推荐
  •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邪王挚爱:卯上无良公主

    “我欧阳莺儿要么就做你后宫唯一的女人,要么就把你给太监了。”朝堂上女子一袭粉红色的外衫,更显得的柔美不可方物,满朝臣子颤抖的听着这荒唐的话语,唏嘘不已。龙椅上的男子,妖孽的脸上铁青一片,桃花眼中一派笑意,似冷酷,却又似温柔,“爱妃小宝贝,你再说一遍?”“再说一遍你也只能是我一个人的,怎样?有意见?”他将她拉入龙椅,并肩齐坐,轻吻香腮,“一辈子都莫要挣扎。我,会欲罢不能的。”《宠文+搞笑小清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海底探寻(走进科学)

    海底探寻(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底“浓烟”之谜、海洋中的淡水河、使人失踪的岛、海水是怎样形成的、珊瑚岛是如何形成的、海洋巨蟒是什么动物等。
  • 追龙术

    追龙术

    她抓鱼刺伤鲤鱼精,又被鲤鱼精打伤,龙王九太子为救她取出龙珠,她和龙太子定下一段来生缘。对龙太子念念不忘的鲤鱼精企图想唤醒龙太子的前世;狐妖对龙太子也觊觎已久.九太子失去龙珠,又用龙胆救了鲤鱼精,他只能到了阎王殿听判,阎王再三审核,判他转世为人。一场追龙的较量展开,无论对方是妖还是精,她坚信,人力可抗天,亦可抗妖精,猫仙、哮天犬和孔雀仙子都来助阵,九太子的今生只属于她——宁玲歌。本文一对一。红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妖孽帝王腹黑后

    妖孽帝王腹黑后

    她是尚书府来历不明的二小姐,阴沁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冥宫宫主,魅姬早已厌倦了前世的算计斗争,只想安分过活,却被他一手戳破很好,做不成闲人那就做恶人!阴谋,杀戮,争权,夺位,她一样不沾,暗地里却样样做尽他是与皇帝并驾其驱,权大于天的一字并肩王俊美如谪仙却无女子敢喜爱难得遇上心动的人,又怎么会放过?想要逃离他?下辈子吧!霸爱,诱宠,争风,吃醋,他全然不顾身份,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片段:1、所谓的嫡姐好不容易做上了贵妃,高傲的得像只花孔雀,恨不得将她狠狠践踏。“凌王妃,见到本宫为何不跪?”“能让我跪的人要么死了,要么权力大于凌王。你占哪行?”“本宫……”“噢,错了。就算你死了,也没资格让我跪。至于想要权大于凌王,相信你永远没那个命。”2、“主子,阴后想要管国库库银。”“准了。”因为她总是说女人要掌管经济大权才有安全感。“阴后跟公主说不想要皇子……”“为何?”终于,他眸子里闪过一道凌厉的光。“额…她说生了孩子就会老……”“就算老,朕也爱她一个!”这是一个男追女,男宠女,女欺男,女做主的故事。本文一对一,存稿足,坑品有保证。欢迎跳坑!喜欢的话请点击【放入书架】谢谢!
  • 重生之嫡女倾城

    重生之嫡女倾城

    高门嫡女重回九岁,面对庶妹争婚,姨娘施计,胞弟被欺,她乔装柔弱步步为谋,谁想却引来瘟神三皇子“好意相助”……“小狐狸,你确定,要一直这样抱着我吗?”“滚开,你这个登徒子!”“欲擒故纵?很好,本皇喜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诗精品8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短诗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