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9800000033

第33章 李白(2)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诗人开头信手拈来,写思妇眼前的景色。燕地的青草才刚刚冒出绿芽,而秦地的桑叶,压低了绿色的枝干。诗文中细微的景色变化暗示了思妇和征夫之间相隔遥远。而第一句当是思妇看到秦地景色而想象出来的,春景可能勾起思妇和丈夫在一起的美好回忆,思妇内心应该是很不平静的。诗人在开头用相隔遥远的燕秦之地的景色起兴,为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思妇见到早春的景象,不由地触景生情,想到远在燕地的丈夫,远方的夫君盼望着回来团聚的时候,就是妇人思念断肠时。在同一时间两人心灵有感应,这突出了两人心有灵犀,相亲相爱。丈夫想要回来时,妻子应该是非常高兴的,为什么还有“断肠”指说呢,这就像是开首两句的“燕草”和“秦桑”一样,燕草刚刚冒芽,秦桑叶已经低垂。丈夫思归时,妇人已经思念到断肠了,两相对比,强烈地表现了思妇内心苦苦的思念之情。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最后诗人又由抒情写到景。思妇独守闺房,很寂寞,看到春风吹拂帏帐,撩拨着思妇思念,这怎能让人忍受呢,所以有这两句话,春风我和你并不相识,为什么要闯入我的罗帐?思妇竟然连春风都不允许进入罗帐,更何况是其他人呢?看似无意的描写,却精妙地展现了当时思妇的心理活动,思妇虽然和丈夫相隔遥远,但是对丈夫的感情越发深厚,虽然丈夫相隔遥远,但是,她忠贞不移。思妇心理变化描写得非常细腻,语言委婉,真挚感人。

君归而妇断肠,春风吹罗帐招来妇人的厌恶,整首诗都是看似不合理的情况,但细细分析,却是最真实的情感表露。让人读来深感思妇相思之苦。

后人点评

清人王夫之:字字欲飞,不以情,不以景。《华严》有“两镜相入”义,唯供奉不离不堕。(《唐诗评选》卷二)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②,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二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①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台山。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飞集此山,形似孔雀,羽色斑斓绚丽,一鸣而众鸟和,当时人称是凤凰。于是就名此山为凤凰山,筑台于此名凤凰台。”

②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吴宫。

③晋代:东晋都城也建在金陵。衣冠:指代豪门贵族。丘:坟丘。

④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云彩遮住了三山的一半。

⑤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城后入长江,江中有沙洲白鹭洲,分水为二支。白鹭洲:古代长江水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因为常有白鹭歇于此,而得名。

⑥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阻贤臣。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登金陵凤凰台

天宝六年(747),李白到达金陵,登上凤凰台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在这首诗中俯仰古今,不禁感慨荣华富贵的如过眼烟云,世事变化无常。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凤凰台因为有凤凰栖息,所以得名,而如今凤凰台上的凤凰已经飞走了,凤凰台空荡荡的,只有江水依旧东流。人事的变化和永恒的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世事变化无常。凤凰是祥瑞之兆,也象征了当时王朝的兴盛,而凤去台空表明了昔日的繁华已经消逝不见。这里用多个“凤”字,读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而不显重复。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由凤凰台又联想到了古代东吴、东晋,他感慨东吴曾经繁华的宫殿现在也被荒废了,而晋代衣冠楚楚的名流也已经进入了坟墓。这里诗人表达了荣华富贵只是一时得意,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泯灭,而什么都没有留下。

诗人接着没有继续怀古伤今,而是调转笔头,开始放眼自然景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三峰并列在江边,好像有一半挺立在了青天之外一样,若隐若现。江水从白鹭洲分流而过,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这两句展现了雄伟宏阔的江景,表现了诗人狂放飘逸的性格。而白鹭洲在金陵西,所以诗人登台,立东西望,有望长安之感,所以自然引出下句,也为整首诗染上了一层飘逸辽远的意韵。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最后两句点明了主旨,景色依然不能让诗人忘记现实,诗人向更远的方向望去,想要看到长安,但是浮云遮蔽了李白的视线,怎么也看不到。长安是朝廷所在的地方,诗人想看长安,暗示了诗人想要出仕一展抱负,但是,乌云象征了皇帝身边的奸邪之臣。皇帝被奸佞的大臣遮蔽包围着,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诗人自己苦于无门施展才华,壮志难酬之感,寓意深远,饶有余味。

这首七律语言流畅自然,洒脱清丽。同时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诗人怀古伤今就,为国担忧的心情,意旨尤为深远。

后人点评

清人黄叔灿:不粘不脱,历落情深。(《唐诗笺注》卷二)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

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注】

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峙,地势险要,是巴蜀和故楚的分界处。

②楚国:长江出荆门,即属故楚之地。

③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

④月下飞天镜:月影倒影江中,好像是从天空中飞下的天镜。

⑤海楼:海市蜃楼,云气折射出的各种壮丽的景象。

⑥仍:频频。怜:爱。故乡水:指从诗人故乡四川流出来的长江水。

渡荆门送别

这首诗是李白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十四年,他第一次离开蜀地顺江而下,游历古楚旧地时所作。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诗人在开首就点出了诗人要去的地方,语言轻松流畅,体现了诗人话语轻松的心情。诗人兴致勃勃地在船上观赏江水两岸的山川景色,不知不觉中行船已经过了荆门。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描写了船过荆门后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景色。高大的崇山峻岭逐渐在眼前消失,代替而来的是一片广袤无边的平原之地,此时,诗人视野顿时开阔,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只见长江水奔涌向前,好像流入了无边无际的荒漠平野,滔滔奔涌的江水和广阔无边的平野交映在一起,一种宏阔辽远的意境顿时而出,“入”字突出了诗人笔力雄健,真切地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山河图景,体现了一种蓬勃的生机,流露了诗人激动欢悦的心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接着诗人继续前行,江入荆州后,因为江道迂回,所以水势也不似先前那样澎湃汹涌了,而变的舒缓平静。夜晚里,诗人俯视月亮在江水中的倒影,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明镜;白日里,云霞幻变无穷,结成了瑰丽神气的海市蜃楼景观。诗人在这两句中既描写了夜晚景色,也描写了白日里的景色,从俯仰多个角度全面地展现了江水宁静辽阔的一面,比喻生动形象,真切地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感受。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在愉快地欣赏荆门周围和家乡不一样的景色时,不禁联想起了家乡的山水,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怀恋之情,但是,诗人在这里没有直接写自己是怎样的思恋家乡,而是可怜起“故乡水”,送我的行舟到万里之远。一句“万里送行舟”,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不舍。而江水还要继续向东流,绵绵江水不断,而诗人思乡情和对未来的憧憬都像这江水一样,绵延着。最后,语尽而意未止,意韵无穷。

这首五言律诗,风格雄健,意境辽阔高远,描写生动形象。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将江水浩瀚渡荆门的雄浑瑰丽的景象表现得如诗似画,因此,成为了千古名句。而结尾诗人巧妙地把江水拟人化,融情于景,耐人回味,也是非常称道的一笔。诗文言简而意丰,感染力强。

后人点评

清人应时;太白之情多于景中生出,此作其尤者也。(《李杜诗纬·李集》卷三)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山。

【注】

①敬亭山:山名,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②闲:形容云朵飘荡,悠然自在的样子。

③不厌:不厌倦,看不够。

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写了这首五绝,这时李白到处漂泊已经有十多年之久,他在游历的过程中饱尝漂泊之苦,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对现实也越发不满,于是他写了许多山水诗,倾诉内心的孤苦。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天上的鸟儿都已经高飞远去了,消失得无影无踪;辽阔的天空中只剩下一片白云,却也慢慢地飘远了。鸟儿飞走,孤云飘去,环境氛围也从热闹回归了宁静,“尽”、“闲”两个字,烘托出了一种宁静氛围。而正是“飞”、“去”这两个动词衬托出了这份宁静。诗人独自坐在敬亭山上,看着这些景象从来到往,可见,渐渐宁静辽旷的环境也烘托了诗人孤寂的心。这两句话也勾勒出了一个孤寂的人独自坐在山上发呆的形象,为下文作铺垫。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人发挥他浪漫丰富的想象力,赋予山以生命。诗人在开头两句写到鸟云都已经离他远去,而只有敬亭山和他为伴,他看着敬亭山,忽然感觉那敬亭山也在看着他呢。“两不厌”表现了诗人和敬亭山之间含情脉脉地相望,表现了两者相依的深厚情谊。最后“只有”两个字也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鸟飞云去是无情的,而敬亭山含情相望是有情的,诗人用上两句的无情衬托了最后的有情。但是,山的有情只是诗人想象出来,聊以自慰的,这更加凸显了诗人寂寥、孤苦的处境。悲凉的气氛笼罩全诗。

这首诗句句写景,却恰恰是句句抒情,情和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

后人点评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评价说:“传独坐之神。”

峨眉山月歌①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州④。

【注】

①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半轮秋:指半圆的秋月,可能是上弦月也可能是下弦月。

②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③清溪:指清溪驿,在今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④君:明月。渝州:今重庆一带。

这首诗是李白早期作品,写的是李白初次离开蜀地顺江而下时看到的景色和当时的感

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明月高悬秋夜长空。最后一个“秋”字点明了出行季节。秋季总是让人神清气爽,而秋高气爽的天气自然空中的明月也当皎洁明朗。“秋”和“月”自然构成了一个明朗清新的氛围。而这明月若是满月则过于明亮,反倒显得热闹,而诗人笔下的月亮是“半轮”,则进一步为这秋景涂染了一层宁静幽雅的色彩,意境更为优美。

“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由静景转向动景,因为船沿江而下,诗人坐在船中看到江中的月亮也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月映水中,江水波光粼粼,闪闪水中月随水而动,勾勒出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景色。诗文语言轻松明快,意境空灵。

第三句直接叙述了诗人夜里从清溪出发进入岷江并向三峡前进的行程。诗人在前两句写到了蜀地的美景,其中流露了诗人无限热爱之情,而诗人现在即将离开蜀地这个熟悉的环境了,初次离乡,不免让诗人恋恋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最后表达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君”,表面上写空中明月,实则代表了家乡里的亲朋好友。

这首短小精悍的七绝中,“月”贯穿全诗,而“月”总是让人怀念家乡,代表了对家乡的思念,诗人没有直称内心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而是将自己的浓浓恋乡情全部寄托在这月中,见月如见亲人,对月的依恋就是对家乡的恋恋不舍。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浓浓思乡意,跃然纸上。此诗语言浅显,结构自然流畅。

后人点评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②,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道④,胡窥青海湾⑤。

由来征战地⑥,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⑦,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⑧,叹息未应闲⑨。

【注】

①《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鼓角横吹曲》十五曲之一,多写征戍别离的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在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因汉朝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被称为天山。

③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是古代通向西域的要塞。

④下:出兵。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刘邦和匈奴交战,被困在此。

⑤胡:这里指吐蕃。窥:窥探侵扰。青海:湖名,在进青海西宁附近,是唐和吐蕃交战频繁的地方。

⑥由来:向来,从来。

⑦戍客:指戍首边疆的战士。边邑:边地城堡。

⑧高楼:女子指闺阁,这里指戍边战士的妻子。

⑨未应闲:应该不会停歇。

关山月

李白的这首诗中描绘了边防战士们征战的艰苦,表现了征战给百姓带来的极大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谴责之情。

开头四句,诗人精选“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等边塞典型景色,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边塞风光。这里“天山”在我国的西部,那么应该是日落的地方,为什么本文中却说明月从天山升起呢。这是因为边疆战士在天山之西,望首东边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景象。写得非常真实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为天山上有云雾缭绕,所以有云海之称。高山和云海联系在一起,在加上明月当空,勾勒出了一幅雄浑、静谧的壮阔画景。下边两句“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则意境更加开阔。这两句仍然从戍边战士的角度来写,战士们身处西北边疆,在月光下遥望故乡,觉得从玉门关吹过来的风,好似吹过几万里中原土地后来到玉门关的,因而那风中应该也带着家乡的气味吧。因而,我们可以想象当战士们向东眺望的时候,虽然看到的是景,但和中原截然不同的边塞风光中渗透着战士们浓浓的思乡情。

接下来四句(从“汉下白登道”到“不见有人还”),由壮阔的边塞景色写到了边塞战士,汉高祖刘邦曾经率兵征伐匈奴,被匈奴困在了白登山。青海湾一带,是唐军和吐蕃频繁战争的地方。历代频繁的战争,使出征的战士,几乎很少能活着回去,表明了战争的残酷。王翰的《凉州曲》中“古来征战几人回“,也印证了这一点。这四句承接上文的边塞环境,引起下文战争使征人和思妇带去了深深的思念的痛苦。

最后四句,写战士们看着边塞的景色,盼望着早日能够回家,满脸布满愁苦的颜色,他们想着家里高楼中的妻子,应该是在夜中叹息不止吧。战士“望边邑”将人们又带入了开头四句中辽阔的塞外环境中,在这样苍凉辽阔的环境使战士的思绪宽阔邈远起来。战士望景思乡的形象立刻鲜明了起来,战士在苦苦思念,其中的感情和着苍茫边塞一样的深沉。战士的情和眼前的景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给人留下无限的愁思,于是,战士们的对妻子的怀想越发意境深远,耐人思考。

同类推荐
  •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

    《蒙文通经学与理学思想研究》系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规划重点项目,该研究课题的立项,得到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领导和有关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书具体包括了:蒙文通的生平与著述、关于清代经学、蒙文通经学之特色、蒙文通理学范畴探讨等方面的内容。
  • 国家日记

    国家日记

    本书包括《重犯押向西部》、《中国反恐怖揭秘》、《共和国告急》、《中国第一农民市场》四个故事。
  • 天地颂(第三部)

    天地颂(第三部)

    “两弹一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的历史奇迹,不仅是增强国威的科学技术成就,也是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财富,以一种永恒的创造之魂铸成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作者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永不言老的革命激情,历经千辛万苦,经过十年打磨,推出了洋洋洒洒的巨著《天地颂——“两弹一星”百年揭秘》,为我们留下了又一红色记忆。"
  •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热风(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军统特务实录

    军统特务实录

    “ 军统”,是国民党的主要特务机构之一。其势力分布渗透到全国各地,乃至驻外领事馆,专门对进步团体、人士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秘密活动。虽然它暗杀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在抗日战争中有一定的功绩,但这些功劳也难以掩饰其反人民的本质。
热门推荐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文思流畅,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清明如水,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狐狸王爷戏甜妃

    狐狸王爷戏甜妃

    东临大陆,三国争锋。她一朝穿越成了逍遥侯府万人宠爱的小郡主,机缘巧合,拜了隐族族长为师,无意中开启了传说中的宝藏,从此江湖传闻,得此女者得天下!天子的算计、皇子的争夺、更有腹黑公主的阴谋诡计,从此鸡飞狗跳,身陷险境。半路出逃竟然撞见妖孽王爷,误把狐狸当白兔,一路死缠烂打硬是逼上妃位。殊不知,狐狸不好惹,更引来一众花痴女的怨怼。且看俏皮郡主怎么翻转局势成为拽翻天下的霸道王妃!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国学句典国学文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些丰富多彩的国学文典和国学句典,上至黄帝时期下至今朝今日,是中国无数先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并结合时代特色和亲身体验总结提炼出来的真情实感、经验见识,绵延五千多年的时间。先人们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珍宝,让我们后人受益无穷。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修养要素。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中华历史源远流长,滋养了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心灵世界和思想家园。这其中就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文典和人们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国学句典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兰陵古墓

    穿越兰陵古墓

    她们是曾经的闺密,亲密无间。却因为一次偶然的古墓之旅,让她们来到了一个和她们曾经最熟悉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时空,让那些曾经最生硬的史书上的文字变成了最真实的触感。在那个不属于她们的时空里,她们邂逅了各自的爱情,但她们的爱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阴谋,陷阱,斗争一次次接踵而来,她们要如何去面对。在异时空经历的种种,她们仍然是最真实的自己还是最终走向两端?且看穿越兰陵古墓,带你走进一段不一样的旅程。。。
  • 办公室兵法

    办公室兵法

    在办公室里生存,靠的是你的能力和智慧,靠的是你对进退分寸的拿捏,靠的是害人之心不可 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谋略。纵观职场上那些成功者,哪一个不通世俗,不懂分寸?因此,要想在办公室中稳操胜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法则和应变技巧。本书共分九篇:分别为备战篇、拓展篇、服从篇、合作篇、竞争篇、沟通篇、谋略篇、情感篇和进退篇,采用渐进手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诚恳地帮你分析如何在职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 每天学一点管理常识

    每天学一点管理常识

    常识能提升人的文化素养,改善一个人的文化形象。常识蕴涵着真正的智慧。人文学科本来就没有很严格的区分,而掌握更多的学科常识对于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很有意义。这虽然未必是我们对知识分工所带来的局限作抗争,但不同的学科常识使我们更能成为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这不免使我们想起培根先生那段著名的论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这些话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令人咀嚼不尽。
  •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常识教育

    中小学校园安全关乎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关乎学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关乎学校的事业发展和稳定,关乎教育的形象和行业作风;关乎“三个代表”思想的落实,关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因此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与防范一直备受关注。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还有40万至50万左右的学生受到中毒、触电、他杀等意外伤害,而这些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学校有关的。编著此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安全预防知识,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面临危险时能够逃生。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